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发生法氏囊病(IBD)的免疫肉鸡群的法氏囊病料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致使非免疫鸡胚病变、死亡和鸡胚成纤维细胞病变。将其5代内细胞培养毒回归非免疫鸡胚和适龄鸡,复制出类似于野毒引起的鸡胚病变和典型IBD病例,鸡的死亡率为1/3 ̄2/3。其5代细胞毒的灭活制剂,使非免疫鸡在接种后21天或32天100%出现IBD琼扩阳性。  相似文献   

2.
长效清消毒剂对鸡NDV和IBDV的杀灭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效清是一种新研制的缓释型醛类消毒剂,与鸡新城疫病毒(ND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分别作用后,接种鸡只,根据发病与死亡情况和IBDV琼扩沉淀反应结果判定长效清的灭毒效果。结果表明,长效清对NDV的有效杀灭浓度为0.5%,感作时间不少于10分钟;对IBDV的有效杀灭浓度为0.5%,感作时间至少15分钟。  相似文献   

3.
鸡IBD免疫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王建国(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牧医系,新乡45300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IBDV)所致雏鸡法氏囊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不但能引起鸡群大批死亡,还严重破坏鸡体的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dsRNA核酸提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免疫沉淀法从感染鸡法氏囊组织中分离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用差速离心法从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分离IBDV,再从分离的IBDV中抽提dsRNA。在dsRNA提取物受DNA降解产物影响时,可用DNaseⅠ消化去除,核酸再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纯化。  相似文献   

5.
消毒劲对鸡IBDV杀灭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与1%消毒劲作用,30分钟后接种鸡只,鸡只临床未见异常,法氏囊组织切片也未病变;感作时间少于30分钟接种鸡只,法氏囊组织均出现病变,部分鸡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发病鸡舍用1%消毒劲消毒后,证实IBDV对健康鸡无感染性。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901株的分离与鉴定IsoiationandIdentificationoftheExtra-strongPoisonStrain901ofIBD近几年来,我国许多省市不同类型鸡场爆发流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其特点是传播...  相似文献   

7.
利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细胞适应株在鸡胚CEF单层培养物上增殖后经超速冷冻离心制备抗原,以国产NC膜为载体建立了检测与诊断鸡IBD的Dot-ELISA方法。经与AGP、VN、ELISA等方法进行比较,表明本方法灵敏,快速,简易,特异性强,重复性良好。对IBD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采用首次以IBD弱毒苗与灭能油乳剂苗同时免疫,再次用油乳剂苗加强免疫的接种程序,可获得显著而持久的抗体水平,带  相似文献   

8.
利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细胞适应株在鸡胚CEF单层培养物上增殖后经超速冷冻离心制备抗原,以国产NC膜为载体建立了检测与诊断鸡IBD的Dot-ELISA方法。经与AGP、VN、ELISA等方法进行比较,表明本方法灵敏,快速,简易,特异性强,重复性良好。对IBD免疫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采用首次以IBD弱毒苗与灭能油乳剂苗同时免疫、再次用油乳剂苗加强免疫的接种程序,可获得显著而持久的抗体水平;带母源抗体(MAb)的雏鸡于21日龄首次免疫,效果良好;带MAb的鸡胚于18日胚龄接种IBD弱毒苗,雏鸡出壳后可在较长时间内获得良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1日龄感染法氏囊病毒(IBDV)雏鸡新城疫(ND)2次免疫及强毒攻击后免疫器官组织中浆细胞,酯酶阳性T细胞(TANAE^+),巨噬细胞(MФ)和淋巴细胞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IBDV感染鸡中枢及外周免疫器官以及呼吸道,消化道局部免疫组织对对ND苗的2次免疫应答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并提示BDV所致的免疫抑制不是可逆的,但不能完全恢复到正常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10.
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二价弱毒细胞苗对具有较高母源抗体的雏鸡在14日龄首免,28日二免,试验验分别在21,28,35,42日龄采血,分离血清,用IBDV的血清Ⅰ型病毒为抗原在鸡成纤维细胞进行中和实验,VN抗体分别为114.3,1124,2232,5036,表明该疫苗在免疫初期中和抗体滴度高。该方法准确且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分离、纯化与抗血清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鸡胚尿囊液培养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将培养病毒的鸡胚尿囊液经高速离心,聚乙二醇(PEG)沉淀、蔗糖垫底超速离心、NaBr密度梯度离心,可获得纯化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带。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IBDV颗粒呈六角形,直径约60nm,无囊膜,其浮力密度为1.30~1.36g/ml。实验所分离的病毒粒子的平均含量为1.72mg/ml。用这种病毒免疫健康家兔制备抗IBDV的血清,获得了效价在1∶32以上的抗血清,抗血清有较高的纯度和专一性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nfectiousbursaldisease ,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IBDV)所引起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自 1 95 7年IBD首次在美国Delaware的Gumboro发生以来 ,世界各地都陆续发生大的IBD流行。IBDV主要侵害 3~ 1 2周龄雏鸡及青年鸡的中枢免疫系统———法氏囊[1 ] ,并在其中大量增殖 ,造成法氏囊器质性及功能性损伤 ,导致机体以体液免疫为主的免疫抑制[2 ] ,因此被认为是家禽的艾滋病 ,从而引起世界各国学者对这一疾病研究的广泛关注[3] 。该病潜伏期短 ,病…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是由IBD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幼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病毒病。该病发病率高 ,病程短 ,不但引起病鸡死亡 ,还可诱发多种疾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IBD已传遍我国各地 ,在疫区应注重IBD的诊断与防制 ,现将其防制的难点与重点介绍如下。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1.1 临床诊断由IBD超强毒引起的IBD或抵抗力不强的鸡群发生的IBD ,往往呈现较明显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病理学特征。如 2~ 15周龄尤其是 3~ 6周龄的鸡发病率高 ,发生快 ,呈尖峰式死亡 ,病程 1周左右 ;鸡临床表现精神沉郁、颤抖、…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1日龄感染法氏囊病毒(IBDV)雏鸡新城疫(ND)2次免疫及强毒攻击后免疫器官组织中浆细胞、酯酶阳性T细胞(TANAE+)、巨噬细胞(MΦ)和淋巴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BDV感染鸡中枢及外周免疫器官以及呼吸道、消化道局部免疫组织对ND苗的2次免疫应答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并提示BDV所致的免疫抑制不是不可逆的,但不能完全恢复到正常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致弱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超强毒株致弱的分子特征变化,采用RT-PCR技术,从超强毒(vvIBDV)及其不同代次细胞传代致弱毒中扩增到编码VP2蛋白的cDNA高变区基因,并对其序列测定。将vvIBDV及其致弱毒株VP2高变区的氨基酸与其它血清Ⅰ型毒株比较,发现vvIBDV与其致弱毒株在VP2高变区的222、242、253、256、271、279、284、294、299和300位氨基酸发  相似文献   

16.
鸡法氏囊病(IBD)血清琼扩抗体阴性的5月龄非免母鸡,接种抗原量1.667×107.6TCID50的地方IBD细胞毒油乳剂灭活苗后4个月,鸡血清IBD琼扩抗体检查100%阳性,血清平均抗体水平大于1:7.8;鸡群所产的蛋中,至少有91.3%的鸡蛋卵黄IBD琼扩抗体检查为阳性,65.2%以上的鸡蛋卵黄抗体效价达1:4,平均卵黄抗体水平大于1:5.2,可抵御一般强毒的侵袭。母鸡免后6个月时,只有57.6%的鸡蛋卵黄IBD琼扩抗体检查为阳性,鸡蛋的平均卵黄抗体水平降到1:4以下。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对鸡脾脏B淋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口腔和泄殖腔对SPF鸡人工感染传染性鸡法氏囊病病毒(IBDV),于感染后12、24、36、48小时观察脾脏组织B淋巴细胞的病理学变化。并通过核酸电泳观察了感染后脾脏组织细胞DNA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IBDV感染仔鸡后,可诱导仔鸡脾脏B淋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种毒接种量、比例及接毒时间的调整,促使鸡新城疫(ND),支气管炎(IB),法氏囊病(IBD)三株弱毒在同一鸡胚细胞上增殖并研制成鸡新城疫,支气管炎、法氏囊病三联细胞弱毒。经16批次五万余只不同品种雏鸡的接种试验及对抽检雏ND血摄制抗体(HI)检测和ND标准强毒攻击结果表明:首次接种后10天的雏鸡ND血凝抑制抗体达6Log2以上,与单苗组试验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且首次接后33天和二次种后30天,  相似文献   

19.
从河北省昌黎县不同鸡场发生的法氏囊病鸡群中,分离到JD1,JD2,JD3,JD4,JD5共5株IBD病毒毒株,通过初步分离与试验,并对其作了致病性,鸡胚适应性和免疫保护性等项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5株均为IBDV,且可使易感鸡100%发病,致死病在0-40%。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种毒接种量、比例及接毒时间的调整,促使鸡新城疫(ND)、支气管炎(IB)、法氏囊病(IBD)三株弱毒在同一鸡胚细胞上增殖并研制成鸡新城疫、支气管炎、法氏囊病三联细胞弱毒,经16批次五万余只不同品种雏鸡的接种试验及对抽检雏ND血凝抑制抗体(HI)检测和ND标准强毒攻击结果表明:首次接种后10天的雏鸡ND血凝抑制抗体达6Log2以上,与单苗组和混合苗试验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且首次接种后33天和二次接种后30天,能抵抗ND标准强毒攻击获100%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