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牙鲆养殖技术及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牙鲆在我国俗称比目鱼、偏口,是冷水性、底栖、肉食性经济鱼类,也是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它具有生长快、肉质细嫩、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等特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及维生素D。其饵料多为低质杂鱼,而我国沿海又产有大量低质野杂鱼,为牙鲆的养殖提供了丰富的饵料资源。一、牙鲆亲鱼的培育野生海捕或人工养殖的牙鲆鱼均可作为亲鱼。我国黄、渤海产的天然牙鲆性成熟年龄为:雌性个体要年满2周龄,体长在35厘米以上;雄性略早,体长达30厘米左右即可性成熟。而人工养殖的牙鲆性成熟略早。牙鲆亲鱼通过控温、控光等…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渔获方式捕捞的舟山野生牙鲆进行不同方式的驯养试验.结果表明:(1)拖网捕获的活体野生牙鲆数量较少,在室内水泥池中可以驯养成活,但成活率较低,仅为54.5%,驯食的最佳饵料为活体脊尾白虾;(2)推缉网捕获的牙鲆幼鱼数量较多,全长8~15cm的幼鱼在池塘中养殖1年的成活率为46.2%,选择部分作为亲鱼培育,2周龄的成活率为86.4%,3周龄亲鱼养殖成活率达89.4%,目前拥有亲鱼3周龄鱼320尾、2周龄鱼60尾.  相似文献   

3.
野生与人工养殖牙鲆亲鱼不同组织脂肪酸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研究脂肪酸对牙鲆繁育性能的影响,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 对野生和养殖牙鲆亲鱼肌肉、肝脏及卵中脂肪酸组成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1) 牙鲆肌肉、肝脏和卵中脂肪含量大小关系为肝脏>卵>肌肉。野生亲鱼肌肉和卵中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亲鱼(P<0.05), 肝脏脂肪含量与养殖亲鱼无显著差异; (2) 牙鲆亲鱼3种组织中均检测出21种脂肪酸。野生亲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与养殖亲鱼无显著差异, 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显著低于养殖亲鱼(P<0.05)。肝脏和卵中SFA显著高于养殖亲鱼(P<0.05), MUFA与养殖亲鱼无显著差异; (3) 野生亲鱼肌肉、肝脏和卵中高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 尤其是肝脏和卵中C20:5n-3(EPA)、C22:6n-3(DHA)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养殖亲鱼(P<0.05), 但肌肉和卵中的C20:4n-6(ARA)含量明显高于养殖亲鱼(P<0.05); (4) 野生牙鲆亲鱼肌肉、肝脏和卵中n-3/n-6 PUFA及EPA/ARA显著低于养殖亲鱼(P<0.05), 肝脏中DHA/EPA显著高于养殖亲鱼(P<0.05), 但野生亲鱼肌肉和卵中的DHA/EPA与养殖亲鱼无显著差异。比较结果说明, DHA、EPA和ARA等PUFA是与牙鲆繁殖性能密切相关的重要脂肪酸。在牙鲆亲鱼养殖过程中, 除了提供牙鲆亲鱼足够的脂肪酸营养外, 也应注意各种脂肪酸, 尤其是PUFA中各种脂肪酸之间的添加比例, 从而保证亲鱼的繁殖性能及卵和仔鱼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野生与人工养殖褐牙鲆亲鱼肝脏、背肌及卵中硒、铁、锰、铜、铬、镉和铅等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野生褐牙鲆亲鱼肝脏中硒、铁含量均显著高于养殖亲鱼(P<0.05),铜含量则显著低于养殖亲鱼(P<0.05),其他各元素间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野生褐牙鲆亲鱼背肌中除硒和锰的含量显著高于养殖亲鱼外(P<0.05),其他各元素含量均基本保持恒定(P>0.05);野生褐牙鲆亲鱼卵中硒、铁和锰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养殖亲鱼(P<0.05),其中硒的含量约为养殖亲鱼的1.7倍,铁的含量约为养殖亲鱼的2.0倍,而锰含量则为养殖亲鱼的2.8倍。养殖褐牙鲆亲鱼卵中镉含量与野生亲鱼相比高出78%(P<0.05)。两种亲鱼卵中铜、镉、铅3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漠斑牙鲆人工育苗技术要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原产于美国沿海,是一种优质的水产养殖品种。在美国,漠斑牙鲆的亲鱼培育、产卵、育苗等基础研究已进展多年;近几年来,国内先后有4个-5个单位从美国引进了漠斑牙鲆亲鱼或鱼苗进行培育,有的单位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有的单位还遇到了不少技术难题,亲鱼培育与人工繁殖技术还未过关。2003年春季,笔者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用20尾亲鱼进行催产、自然产卵,共获得卵黄苗100多  相似文献   

6.
牙鲆(Paralichthys oliuaceus)属于鲽形目,鲆科,牙鲆属,分布广泛,属冷温性底栖肉食性鱼类,生长迅速,肉味鲜美,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特别适合于工厂化养殖。由于牙鲆在市场上较受欢迎,所以近年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技术也日臻成熟。但是由于牙鲆亲鱼培育场家较少,各养殖户对牙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已有6-7个单位 从美国引进了漠斑牙鲆 (Paralichthys lethostigma)亲鱼、 鱼苗进行培育,有的单位已取得较 大的进展,但亲鱼培育与产卵技术 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形成规模化 苗种生产的能力。目前,国内很多 科研企业正致力于引进漠斑牙鲆亲鱼 来进行苗种生产,而漠斑牙鲆亲鱼 的长途运输技术已比较完善,在国 内机场交货时的成活率基本能够达到 100%,但是有些企业在国内转运过 程中,由于经验不足造成亲鱼部分 死亡,有些情况下死亡率高达 40%,损失巨大。笔者总结了自身 在漠斑牙鲆亲鱼国内转运实践中的一 些做法,希望对养殖企业能够有所 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褐牙鲆亲鱼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维生素A、C、E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养殖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亲鱼后代较野生亲鱼后代质量下降这一问题,本实验分析了野生与人工养殖(包括营养强化处理)褐牙鲆亲鱼肌肉、肝脏及卵中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含量的差异,并进行了养殖褐牙鲆维生素营养强化的探索实验.结果显示,野生与养殖亲鱼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A含量无显著差异,野生亲鱼卵中维生索A含最显著高于养殖亲鱼(P<0.05);野生亲鱼肝脏和卵中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养殖亲鱼(P<0.05),肌肉中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维生素E含量在野生和养殖亲鱼各组织内均有显著差异(P<0.05),仅肝脏中养殖亲鱼显著低于野生亲鱼(P<0.05),其余组织均为养殖亲鱼较高.在本实验中,营养强化显著增加了养殖亲鱼肌肉和肝脏维生素A、维生素C及卵和肝脏中维生素E的含量,但对卵中维生素A和C的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肌肉中维生素E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养殖与野生褐牙鲆亲鱼卵中维生素A、C、E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与养殖褐牙鲆亲鱼后代质量下降有关,本实验所采用的营养强化方法仅增加了养殖亲鱼卵中维生素E的含量,而对卵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含量无显著影响,更为有效的强化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丁亚君 《齐鲁渔业》2006,23(12):47-48
漠斑牙鲆原产于美国沿海,是一种优质的水产养殖品种。在美国,漠斑牙鲆的亲鱼培育、产卵、育苗等基础研究已进展多年;近几年来,国内有单位先后从美国引进了漠斑牙鲆亲鱼或鱼苗进行培育,有的单位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有的单位还遇到了不少技术难题,亲鱼培育与人工繁殖技术还未过关。在此,我们将有关资料及我们的经验编译如下,希望对漠斑牙鲆的人工育苗生  相似文献   

10.
<正> 1 发生 在我国,牙鲆盾纤虫病·链球菌病并发症最早由笔者于1995年初冬确认于荣成1家企业水槽养殖的全长15~18cm当年牙鲆。尔后,笔者在大连3家企业先后确认9例牙鲆盾纤虫病·链球菌病并发症。其中,包括2000年春季1家企业水槽养殖全长20~23mm和55~80mm牙鲆稚鱼盾纤虫病·链球菌病并发病例,2003年春季1家企业水槽养殖全长45~50mm、40~60mm和90~105mm牙鲆稚鱼盾纤虫病·链球菌病并发病例、2003年初春1家企业水槽养殖全长23~30.5  相似文献   

11.
从山东引进全长3-5cm的美国大西洋牙鲆和漠斑牙鲆幼鱼到宁德市飞鸾镇海鑫育苗场,经2年6个月养殖后,从养殖群体中挑选出大西洋牙鲆雄鱼为父本,漠斑牙鲆雌鱼2为母本,在生殖季节通过埋植激素和人工调控环境条件催熟亲鱼,采用人工受精方法,获得杂交受精卵478.6g,受精率为62.9%,孵化率为75.3%,获得初孵仔鱼36万尾。经过65d的培育,育出平均全长4.20cm的杂交鱼苗22万尾,育苗成活率61.1%。鱼苗生长迅速,初步表现出杂交子代的优势性状。  相似文献   

12.
牙鲆室内人工养殖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室内养殖牙鲆的试验结果,1992年-1995年进行的小规模试验。将受精卵培育至鱼苗、成鱼直至成熟亲鱼。在水温为2-25℃范围内,经过36个月将全长为5.3cm鱼苗培育至全长为46.8cm、体重为1780g的商品鱼,成活率为50.6%。1997年-1998年进行的生产性养殖试验,在水温为10-33℃范围内。经过10个月将全长为5.4cm鱼苗养至全长为33.4cm、体篝为356g的商品鱼、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正> 目前我国牙鲆苗种生产几乎完全依靠捕获天然亲鱼采卵孵化。本试验是将天然牙鲆亲鱼驯化越冬后使之自然产卵,为今后牙鲆的全人工苗种大量生产打下基础。一、天然牙鲆亲鱼越冬前的驯化 1.诱导摄食本试验所用牙鲆亲鱼是1990年5月18日~5月25日在秦皇岛海域用流刺网和袖网捕获13尾亲鱼中存活下来的9尾(♀6尾,全长48~70cm,体重1650~2950g;♂3尾,全长54~60cm,体重1850  相似文献   

14.
漠斑牙鲆养殖技术之二漠斑牙鲆亲鱼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漠斑牙鲆引人我国的时间较短,亲鱼引进的单位都在着手进行亲鱼培育技术的攻关.笔者现就生产实践,总结漠斑牙鲆亲鱼培育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日,黄海水产研究所主持完成的“漠斑牙鲆引进繁育及养殖模式研究”课题通过了专家鉴定。该课题是在农业部“948”项目、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和山东省科技兴海项目的资助下完成的。该项目成功地引进了漠斑牙鲆亲鱼,完成了亲鱼暂养、驯化和培育,并采用综合调控技术,有效地调控了亲鱼自然、批量产卵,获得大批量优质受精卵;系统地进行了漠斑牙鲆繁育发育生物学、实验生态学、种质资源、工厂化苗种培育及配套技术、养殖模式及技术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开展了早期形态及生长发育规律、仔稚鱼生态习性、淡水驯化、规模化育苗及养殖技术等方面的试验研…  相似文献   

16.
<正> 目的:为了实现生产全长30mm的放流用苗种100万尾,用来提供给放流开发事业同时也进行生产全长50mm和150~200mm大型的放流用苗种。把投喂生物饵料结束时作为苗种生产阶段。 [苗种生产]: 材料和方法: 供采卵的亲鱼主要是人工养殖的6龄以上111尾(B_1组),三龄鱼123尾(B_2组)总计315尾(雌雄比不清楚)。将这些亲鱼分别用75吨水泥池(Φ6.5×2.2m)2座,10吨水泥池(Φ2.9×1.8m)1座来饲养。饲养亲鱼用  相似文献   

17.
漠斑牙鲆工厂化苗种繁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66d的控温、控光和加强营养等生殖调控措施,漠斑牙鲆雌性亲鱼性腺发育成熟率为69%,雄鱼性腺发育成熟率为85%,总计产卵8090ml,其中未受精卵6175ml,受精卵1915ml,受精率为24%。孵化水温18℃,盐度27~29,pH8.0~8.2,受精卵50h后孵化出仔鱼;共孵化出初孵仔鱼112.0&#215;10^4尾,孵化率为58.5%。仔稚鱼培育水温为19~20℃,幼鱼培育水温为20~22℃,经过90d的培育,苗种全长达30mm。18个培育池120m3水体,共培育出全长大于30mm的鱼苗30余万尾,总成活率为26.8%;单位出苗量为1562.5尾/m^2;幼鱼白化率小于3%。试验结果表明,用“控温+控光+营养”调控法进行漠斑牙鲆苗种工厂化繁育可行并且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牙鲆科(Paralichthyidae)。分布于美国北卡州到佛罗里达州南部海湾直到德克萨斯州南部海峡沿岸。该鱼属降河洄游性鱼类,成鱼生活于河流或沿岸盐度较低水域,繁殖季节洄游到海水中,幼鱼经60~80d生长发育后进入淡水或半咸水水域生活。从2002年起,我国青岛、莱洲、乐亭、漳州等地先后从美国引进亲鱼,进行繁育试验,并获得成功。为了进行全人工育苗研究,本项目组于2004年3月从青岛引进600多尾漠斑牙鲆鱼苗进行室内试养。2005年有210尾鱼养成成鱼,作为亲鱼培养。2006年2月进行人工授精试验。具体研究工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亲鱼强化培育1.1.1饵料的选择选用新鲜或冷冻的新鲜度较好的野杂鱼,有时也投喂怀卵的活鱼、虾等。在饵料中添加1%~2%的维生素E,投喂量占鱼体体重的2%~3%,且在亲鱼不摄食时及时捞出残饵,一般每日投喂1次。1.1.2亲鱼培育用水培育亲鱼用水要清洁,使用砂滤水,溶解氧在4mg/L以上,在越冬时包括产卵前期及产卵期也使用砂滤水,日换水量在100%以上,有时也采取流水养殖,特...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大规模养殖大西洋牙鲆,苗种供应主要是依靠进口。为探索大西洋牙鲆的繁育技术,作者通过生产性育苗,对亲鱼的饲养、挑选及促熟,卵的孵化及鱼苗培育的有关技术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 近两年,海水工厂化养殖生产发展迅速,对苗种需求越来越多,且随着中国入世,对无公害健康苗种的培育便显得极为重要。牙鲆由于其商品价值高,对环境适应性强,适于集约养殖,故成为工厂化养殖的优良品种。但牙鲆亲鱼来源广泛,亲体材料易得,原始生产工艺普及广泛,育苗厂家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