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滑动运动和细胞黏附试验,研究羌活油对沙门菌体外致病性的影响。随后,选择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灌胃攻菌建立沙门菌感染小鼠模型,并给予一定剂量的羌活油治疗。通过感染小鼠存活率、靶器官(肝脏和脾脏)菌落定植数、盲肠组织病理学和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含量等指标评价羌活油对沙门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体外试验显示,羌活油在质量浓度为0.032 g/L时,显著抑制沙门菌的滑动运动水平,显著降低沙门菌黏附至HeLa细胞,且在有效浓度范围内不影响细菌生长和无明显细胞毒性;100 mg/kg体质量的羌活油显著提高沙门菌感染小鼠的存活率,缓解感染小鼠盲肠组织病理损伤,降低感染小鼠靶器官(肝脏和脾脏)菌落定植数和盲肠组织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表明,羌活油是一种治疗沙门菌感染的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9,(12):2405-2411
为分析肉桂油口服液对沙门菌Ⅲ型分泌系统的抑制作用及机制,以鸡白痢沙门菌CVCC1798和鼠伤寒沙门菌SL1344为研究对象,基于主要毒力因子SipA的分泌表型,利用蛋白免疫印迹和荧光定量PCR分析检测肉桂油口服液对沙门菌主要毒力因子SipA和SipB分泌的影响及机制。结果显示,肉桂油口服液在不影响细菌生长的浓度范围内,可抑制沙门菌Ⅲ型分泌系统活性及其入侵细胞的能力。蛋白免疫印迹表明肉桂油口服液降低沙门菌Ⅲ型分泌系统主要效应蛋白SipA和SipB的分泌及调控蛋白HilA的表达。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肉桂油口服液抑制沙门菌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及调控蛋白的转录水平。结果提示肉桂油口服液可有效抑制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及调控蛋白的转录和分泌,表明肉桂油口服液是一种潜在抗沙门菌感染先导复合物。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对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感染的防御作用,本实验拟利用鼠伤寒沙门菌诱导建立小鼠肠炎模型,采用鼠李糖乳杆菌对肠炎模型进行干预。通过检测小鼠的肠道病理变化、器官指数、沙门菌的组织荷菌数、盲肠组织细胞因子的表达分泌水平及小鼠体重和存活率,明确鼠李糖乳杆菌对沙门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鼠李糖乳杆菌能显著改善沙门菌造成的肠炎损伤,抑制沙门菌向脾、肝脏等器官的转移及分布,促进抑炎因子IL-10的分泌、抑制炎性因子NO、IL-12的分泌从而缓解肠道炎症,并能提高感染沙门菌后小鼠的体重和存活率。表明鼠李糖乳杆菌在防御沙门菌感染及改善肠道损伤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旨在建立3株不同血清型沙门菌的小鼠感染模型,为抗沙门菌疫苗或药物的研发提供动物评价平台。分别用鸡白痢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腹腔注射4~6周龄ICR雌鼠,根据不同剂量下小鼠的生存曲线来确定最适感染剂量。小鼠按最适感染剂量攻毒后20 h处死,测定脾脏、肝脏、空肠、回肠和盲肠部位细菌载量,并对脾脏和肠道进行病理学观察。鸡白痢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对ICR小鼠腹腔注射的最适剂量分别为5.6×10~8、3.2×10~7和2.5×10~6 CFU/只。鸡白痢沙门菌主要定殖小鼠的肠道,而另外2种血清型沙门菌定殖的脏器更为广泛,可引起肝脏和脾脏病变。本研究成功建立了3株不同血清型沙门菌的ICR小鼠感染模型,为沙门菌疫苗和药物的开发提供了小鼠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复方白头翁散对鹅源沙门菌优势流行株的抑制效果。2017年5月—2018年7月共收集扬州、滁州和泰州等10个地区送检的病死鹅的肝脏、胆汁和盲肠内容物等病料共计214份,随即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结果显示:沙门菌分离率为23.4%(50/214),其中鼠伤寒沙门菌占60%(30/50),为优势血清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6株沙门菌具多重耐药性,其中鼠伤寒沙门菌占20株;结晶紫染色试验结果显示,86.7%(26/30)的鼠伤寒沙门菌能够形成生物被膜;体外试验结果显示,复方白头翁散对鼠伤寒沙门菌最小抑菌浓度(MIC)范围为23.44~375.00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范围为46.87~375.00 mg/mL;93.75 mg/mL复方白头翁散可抑制此26株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结果表明鼠伤寒沙门菌是鹅源沙门菌优势血清型,也是感染鹅的一个重要的病原体,复方白头翁散能有效地抑制鼠伤寒沙门菌。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抗菌肽NZ2114对猪链球菌感染小鼠模型的体内治疗效果,本试验以NZ2114和2型猪链球菌CVCC 3928为研究对象,利用小鼠模型评价NZ2114治疗猪链球菌感染的效果。36只ICR雌鼠随机均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不感染,腹腔注射0.2mL PBS)、阴性对照组(感染,腹腔注射0.2mL PBS)、试验Ⅰ和Ⅱ组(感染,分别腹腔注射0.2mL 2.5和5.0mg/kg NZ2114)、阳性对照Ⅰ和Ⅱ组(感染,分别腹腔注射0.2mL 7.5和15.0mg/kg头孢曲松钠)。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和5.0mg/kg NZ2114试验组小鼠存活率均为100%,而15.0mg/kg头孢曲松钠阳性对照组小鼠存活率仅为50%。治疗1d后,5.0mg/kg NZ2114试验组小鼠肺脏和肝脏荷菌量分别下降59.41%(P0.01)和69.19%(P0.01);而15.0mg/kg头孢曲松钠阳性对照组中小鼠肺脏和肝脏荷菌量分别下降43.94%(P0.01)和19.60%(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2.5 mg/kg NZ2114治疗组中抑制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释放分别下降85.83%(P0.01)和56.20%(P0.05),5.0 mg/kgNZ2114试验组分别降低84.02%(P0.01)和43.86%(P0.05),而15.0mg/kg头孢曲松钠阳性对照组TNF-α及IL-1β的下降率均不显著,分别为24.49%和8.82%。另外,5.0mg/kg NZ2114试验组1d后即可明显减轻小鼠肺组织间质弥漫性炎细胞浸润等炎症症状,抑制肝细胞产生肿胀及空泡性变化,促进脾小结恢复正常;治疗7d后各器官组织临床症状评分基本恢复正常。上述结果表明,NZ2114能有效提高猪链球菌感染小鼠的存活率,显著降低病原菌在小鼠肺脏和肝脏的移位及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并有效缓解肝脏、脾脏和肺脏的急性损伤,治疗效果优于头孢曲松钠,具有作为治疗临床猪链球菌病抗生素替代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双外流持续培养法,探讨添加不同水平的植物精油对瘤胃发酵和甲烷(CH4)生成的影响。每种植物精油(肉桂油和留兰香油)的4种添加水平(0、100、500和1 500 mg/L)作为处理因素,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试验周期为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添加1 500 mg/L的肉桂油显著降低了发酵液pH、饲粮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dNDF)、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dADF)和粗蛋白质降解率(dCP)(P<0.05)。2)添加100 mg/L的留兰香油和肉桂油对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和乙酸/丙酸(A/P)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500 mg/L的肉桂油在发酵27和99 h以及添加1 500 mg/L的肉桂油在所有发酵时间点均显著降低了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和丙酸浓度(P<0.05)。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1 500 mg/L肉桂油添加组TVFA、乙酸和丙酸浓度显著下降(P<0.05),A/P显著升高(P<0.05)。3)添加500 mg/L的肉桂油以及1 500 mg/L的肉桂油和留兰香油均显著降低了发酵液中的原虫数量(P<0.05)。添加3种剂量的肉桂油和留兰香油均显著降低了CH4体积分数(P<0.05)。由此可见,添加100 mg/L的肉桂油和留兰香油均有助于改善瘤胃微生物发酵。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屎肠球菌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肉鸡的生产性能、肠道微生物菌群和血液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432只1日龄罗斯308雄性肉鸡,随机分为4个试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分别在各试验组基础饲粮中添加0、100、200、300 mg/kg屎肠球菌。在11,12日龄时,各个试验组口服鼠伤寒沙门菌(1×109CFU/m L,1 m L/只鸡)。结果:(1)与无添加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屎肠球菌可显著提高1~21 d,22~35 d和1~35 d日采食量和日增重(P<0.05);(2)与无添加组相比,添加屎肠球菌可显著降低感染前期有害菌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数量(P<0.05),能显著提高感染前期和后期屎肠球菌的数量(P<0.05);(3)与无添加组相比,屎肠球菌的添加能显著降低感染前期GSH-Px和MDA含量(P<0.05);在感染后期,屎肠球菌组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表明饲粮中添加屎肠球菌可以缓解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导致的肉鸡饲料转化效率下降、肠道菌群失调及机体的氧化应激损伤。肉鸡在沙门菌感染的情况下,饲粮中屎肠球菌的适宜添加剂量为200 mg/kg。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抗菌肽和姜黄素对肉仔鸡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选用1日龄AA肉仔鸡3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添加35 mg/kg抗生素、200 mg/kg抗菌肽、200 mg/kg姜黄素和200 mg/kg抗菌肽+200 mg/kg姜黄素,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姜黄素和抗菌肽均能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提高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和42日龄体重(P0.05)。2姜黄素和抗菌肽均能极显著降低肉仔鸡血清中丙二醛含量(P0.01),提高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P0.01)。3抗菌肽和姜黄素显著降低肉鸡盲肠中大肠杆菌和沙门菌含量(P0.05);极显著提高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含量(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姜黄素和抗菌肽可以替代抗生素,显著提高肉仔鸡生长性能和抗氧化功能,显著增加盲肠内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降低大肠杆菌和沙门菌数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6,(12):2081-2085
为探讨柔嫩艾美尔球虫与肠炎沙门菌单独感染及混合感染对盲肠肠道菌群的影响,12日龄莱航鸡口服单独或混合感染柔嫩艾美尔球虫或肠炎沙门菌,18日龄通过16SrRNA Miseq高通量测序检测鸡盲肠菌群组成。结果表明,18日龄莱航鸡盲肠内主要菌群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与柔嫩艾美尔球虫或肠炎沙门菌单独感染相比,混合感染导致肠杆菌科明显增加,毛螺菌科明显减少;因此,柔嫩艾美尔球虫与肠炎沙门菌混合感染对盲肠肠道菌群的影响与两者单独感染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板黄口服液对畜禽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通过体外试验观察药物对禽巴氏杆菌、鸡葡萄球菌、鸡白痢沙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牛巴氏杆菌、牛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板黄口服液对鸡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25 mg/m L,对牛巴氏杆菌、禽巴氏杆菌、鸡白痢沙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牛大肠杆菌的MIC均为250 mg/m L。说明板黄口服液对禽巴氏杆菌、鸡葡萄球菌、鸡白痢沙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牛巴氏杆菌、牛大肠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金荞麦超微粉对于感染沙门菌动物的保护效果,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等分为4组,1组~3组分别灌胃不同剂量金荞麦超微粉悬液,剂量依次为1.75、1.25、0.75 g/kg,第4组灌胃生理盐水,给药7d后以3倍小鼠半数致死剂量的沙门菌(2.3×108 cfu)皮下注射感染小鼠,计算小鼠生存期与死亡率.结果表明,在攻毒后各药物对照组对小鼠治疗效果明显,其中高剂量组使小鼠死亡率下降50%左右.各药物组均显著延长细菌感染小鼠模型的存活时间,其中金荞麦高、中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金荞麦超微粉对感染革兰阴菌的小鼠具有很好的保护效果,并具有一定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3.
CGA-N12为嗜铬粒蛋白A的N端65-76位氨基酸组成的衍生肽,前期研究表明,CGA-N12具有特异性抗念珠菌活性,尤其对临床病原真菌热带念珠菌拮抗活性最强。为研究CGA-N12体内抗真菌活性,建立了热带念珠菌深部感染小鼠模型,分别用每日15mg/kg和30mg/kg的CGA-N12对小鼠进行治疗,并设每日15mg/kg伊曲康唑治疗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通过测定治疗后小鼠存活率、体重变化、肾脏载菌量,以及组织器官病理变化,判断CGA-N12对小鼠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每日15 mg/kg和30mg/kg的CGA-N12治疗14d后与感染对照组相比,小鼠肾脏载菌量分别降低97.6%和99.1%,小鼠存活率分别提高40%和45%,体重分别增加1.3g和5.9g,免疫器官指数均显著增加,而与治疗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病理切片观察,每日15mg/kg和30mg/kg的CGA-N12对组织器官的病变均有明显改善,并且没有出现伊曲康唑治疗后产生的肝小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肾出血现象。结果表明,CGA-N12对热带念珠菌深部感染小鼠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肠炎沙门菌感染对鸡盲肠组织甲基化的影响,本研究选用2日龄肠炎沙门菌阴性寿光鸡和SPF白来航为试验材料,用肠炎沙门菌进行接种,接种后第1、3、14和21天采集盲肠组织样品提取DNA,进行甲基化水平检测。结果显示,肠炎沙门菌感染后第3天和第14天,寿光鸡基因组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对照组和试验组甲基化水平均降低,且第21天对照组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第1、3和14天;感染后各时间点,SPF鸡盲肠组织甲基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但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甲基化水平均有所升高。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肠炎沙门菌感染抑制盲肠组织全基因组甲基化,这种抑制作用受遗传背景和感染后时间的影响,为今后基因组甲基化在沙门菌感染中的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鸡白痢沙门菌病是危害养鸡行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导致动物源性细菌产生耐药性。而中药复方替代抗生素已成为相关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中药复方“四神丸加减”(Sishen Wan Plus and Minus, SSJ)具有涩肠止泻、益气活血、清热利湿解毒等功能,但是SSJ对鸡白痢沙门菌病的影响尚缺乏研究。本研究旨在研究SSJ对感染白痢沙门菌雏鸡的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将90只1日龄雏鸡均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鸡白痢沙门菌组、SSJ低剂量治疗组(0.4 g/kg)、SSJ中剂量治疗组(0.8 g/kg)、SSJ高剂量治疗组(1.6 g/kg)、抗生素组。通过16S rRNA测序和ELISA等技术探究SSJ对鸡白痢沙门菌病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SSJ能够显著降低由白痢沙门菌引起的雏鸡绒毛长度降低以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升高(P<0.05)。此外,SSJ也能显著缓解由白痢沙门菌引起的雏鸡免疫球蛋白指数的显著降低(P<0.05)。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高剂量SSJ能够显著增加菌群的多样性以及有益菌的丰度。以上结果证实,添加SSJ能够改善白痢沙门菌感染引起的雏鸡免疫功能减...  相似文献   

16.
鉴于沙门菌、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的危害及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多,在评价沙门菌噬菌体SP3383、大肠杆菌噬菌体EP-SY体外杀菌活性及安全性的基础上,应用二者进行了预防和治疗宿主菌感染实验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显示,SP3383和EP-SY分别在与宿主菌体外共培养的初始7 h和5 h使细菌数量明显减少;10~(12) PFU/只的噬菌体对离乳昆明小鼠是安全的;噬菌体SP3383、EP-SY可明显减轻宿主菌感染导致的小鼠空肠或十二指肠病变,显著降低宿主菌感染小鼠脾脏及空肠或十二指肠的荷菌量(P<0.05)。  相似文献   

17.
研究叶下珠醇提物对攻毒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毒素小鼠血清、肝、脾和空肠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K)、肠炎沙门菌毒素组、叶下珠醇提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40 mg/mL、20 mg/mL和10 mg/mL)。各组灌胃叶下珠醇提物7 d,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肠炎沙门菌毒素,24 h后采血,扑杀各组小鼠,快速分离肝、脾和空肠组织,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IL-6、TNF-α和IL-10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肠炎沙门菌毒素组小鼠腹泻等临床症状明显,剖检可见肝、脾、肠出血肿胀等病变,叶下珠醇提物各剂量组小鼠临床症状和脏器损伤均明显轻于肠炎沙门菌毒素组。炎症因子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肠炎沙门菌毒素组血清中IL-6水平显著下降(P<0.05),但TNF-α和IL-10水平变化不显著(P>0.05),肝、脾和空肠中IL-6、TNF-α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IL-10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  相似文献   

18.
研究板蓝根多糖(Radix Isatidis polysaccharide,RIPS)对醋酸铅诱导雄性小鼠生长发育的影响。将3周龄60只健康雄性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6个组:即对照组,RIPS 100 mg/kg组,铅模型组,RIPS低、中、高剂量(50 mg/kg、100 mg/kg、200 mg/kg)治疗组,连续7 d腹腔注射醋酸铅20 mg/kg制备小鼠铅中毒模型,造模后对板蓝根多糖治疗组分别饮水给予不同浓度的RIPS,1次/d,连续给药28 d。观测每组小鼠日均采食量、体质量增长、脏器系数。结果显示,模型组日均采食量少于对照组和RIPS组,RIPS治疗组日均采食量随RIPS剂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染毒各组小鼠体质量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100 mg/kg RIPS治疗组小鼠自给药第3周开始,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模型组小鼠除肾脏指数显著降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器指数虽有所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05),50 mg/kg RIPS治疗组睾丸指数与100 mg/kg RIPS治疗组肝脏指数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100 mg/kg RIPS治疗组的肾脏指数则显著增加(P0.05)。提示板蓝根多糖对醋酸铅诱发的小鼠生长发育迟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头孢噻呋对大肠杆菌、沙门菌、溶血性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头孢噻呋与氧氟沙星、甲氧苄啶(TMP)的联合抑菌浓度指数.结果表明,头孢噻呋、氧氟沙星对5种病原菌都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头孢噻呋与氧氟沙星联合使用时,对大肠杆菌、沙门菌、链球菌可产生协同作用,对溶血性巴氏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为无关作用;头孢噻呋与TMP联合用药时,对上述5种病原菌均具有协同作用.对实验性感染鸡大肠杆菌病的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头孢噻呋高(100mg/L)、中(50mg/L)剂量对感染鸡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药物庆大霉素(P<0.05),极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P<0.01);头孢噻呋高剂量组(100mg/L)感染鸡的增重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建议临床应用头孢噻呋治疗鸡大肠杆菌病时,可采用饮水给药,剂量为100mg/L.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甘草多糖对鼠伤寒沙门菌诱发巨噬细胞氧化-抗氧化平衡紊乱的调节作用。将0、1、20和100 mg/L甘草多糖4个质量浓度组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共孵育,同时每组按1∶1加入鼠伤寒沙门菌SL1344;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变化情况;利用荧光显微镜和荧光酶标仪观察甘草多糖对鼠伤寒沙门菌引起巨噬细胞产生ROS的影响;利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细胞毒性试剂盒检测巨噬细胞上清LDH水平。结果表明,鼠伤寒沙门菌可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发生氧化损伤,导致NO(4.65±1.07)μmol/L、iNOS(15.46±0.92)U/mL、MDA(3.46±0.39)nmol/L和ROS(3.69±0.31)U/mL氧化水平以及LDH水平显著升高,而GSH-PX(15.58±1.35)nmol/L、SOD(13.32±0.92)NU/mL和T-AOC(8.36±0.60)U/mL抗氧化水平显著降低。荧光显微镜和荧光酶标仪检测显示,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OS水平显著升高。甘草多糖呈剂量依赖明显降低细胞氧化水平和增强抗氧化水平。甘草多糖作为重要的免疫调节剂,能够调节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巨噬细胞氧化损伤,维持细胞氧化-抗氧化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