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黑山羊摩氏摩根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重庆健康黑山羊上呼吸道分离到1株革兰阴性短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16S r DNA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该菌株为摩氏摩根菌,命名为RC01。致病性试验显示,菌株RC01对小鼠致病性较强。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RC01对卡那霉素、萘啶酸、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较为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大观霉素、克拉霉素耐药。本研究首次从健康山羊上呼吸道分离到对小鼠具有较强致病性的摩氏摩根菌病原,其潜在危害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鲈鱼摩氏摩根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病鲈鱼体内分离到1株优势菌LY2014,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同时采用Kri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该菌为发酵型、具有动力的革兰阴性杆菌,根据生化试验结果初步确定该菌为摩氏摩根菌。以该菌的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获得的16SrDNA序列长度为1 407bp(GenBank登入号为KJ830813)。该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摩氏摩根菌的16SrDNA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99%,系统进化树显示其与摩氏摩根菌亲缘关系最近,从而确定菌株LY2014为摩氏摩根菌。该菌株对磷霉素、菌必治和多黏霉素B高度敏感,对痢特灵、红霉素和诺氟沙星等5种药物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和氟苯尼考等11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从患病胡子鲶体内分离得到一株菌,通过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分析,得出该致病菌为摩氏摩根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该致病菌对胡子鲶具有较强的致病能力,同时对罗非鱼、泥鳅和禾花鲤也有很强的致病能力。药敏试验结果显示,KD01菌株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和新生霉素等药物有高度的耐药性,对复方新诺明、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等药物敏感。本试验结果对胡子鲶出血性肠道坏死疾病研究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可指导养殖户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1例2月龄雄性节尾狐猴幼崽死亡的病因,取其肝脏、肾脏等组织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出的菌株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染色镜检、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确定为摩氏摩根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了药物敏感试验,显示该菌对临床多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屠宰场发病猪死亡原因,本研究对从死亡猪内脏中分离到的细菌,进行革兰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及小鼠攻毒试验。结果显示,革兰染色镜检为细小或中等短杆状或丝状革兰阴性杆菌;生化试验特性分析及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为奇异变形杆菌,命名为GZ2-2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等11种药物敏感,对卡那霉素和米诺环素2种药物为中敏,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四环素等6种药物耐药;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携带rsbA、atfA、pmfA、mrpA、zapA、ureC、atfC和ucaA 8种毒力基因;小鼠攻毒试验表明,该分离菌有较强致病力。本试验成功分离到一株具有多重耐药性并携带8种毒力基因的奇异变形杆菌,为该菌感染的防治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青海湖裸鲤体表白点病病原菌的分离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养殖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iskii)体表白点病的病原,分别对患病鱼白色点状囊泡样物进行了细菌分离、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rRNA基因分析和药敏感试验,分离到了以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AV)和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fulton)为代表的菌落形态一致、革兰阴性细菌;且分离到的3种菌都对头孢吡肟、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5,(7):91-93
江苏省镇江市某猪场猪出现呼吸困难,死猪肺脏有出血性纤维渗出性病变,从中分离出1株革兰阴性球杆菌,PCR鉴定该菌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5型。小鼠毒力试验显示其有较强的致病力。药敏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株对氟哌酸、头孢噻呋、庆大霉素等11种药物敏感,对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和呋喃妥因为中介,而对洁霉素、大观霉素、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呈现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8.
从患病大鲵肝脏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SX01,通过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16S rDNA序列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的方法对纯培养的细菌进行鉴定,并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为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对大鲵具有致病性。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该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氨曲南等10种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杭州野生动物世界1例成年雌性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子宫内膜炎病例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无菌采集患虎子宫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梅里埃Vitek? 2 COMPACT系统的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采用小鼠腹腔接种模型检测临床分离株致病性,并通过药敏纸片扩散法K-B鉴定该菌对50种药物的敏感性,采用筛选的敏感药物联合对症治疗,持续观察疾病是否复发及其产仔情况。【结果】从患虎子宫分泌物中获得1株革兰阴性短棒状杆菌;梅里埃Vitek? 2 COMPACT系统革兰阴性卡鉴定结果显示,该临床分离株为摩氏摩根菌,菌株可发酵葡萄糖,分解甘露糖、D-葡萄糖,且尿素酶、磷酸酶、鸟氨酸脱羧酶、γ-谷氨酰转移酶反应呈阳性;序列比对分析发现,16S rDNA序列与摩氏摩根菌的相似性最高,达99%以上,进一步表明该菌为摩氏摩根菌,并命名为HNH2019;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多重耐药,对多黏菌素B、丁胺卡那、复方新诺明、麦迪霉素、四环素、头孢哌酮等33种药物呈不同程度的耐药,对头孢...  相似文献   

10.
锦鲤摩氏摩根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定2009年山东某养殖场锦鲤病病原,本研究从病鱼体内分离到3株优势菌,经回归感染实验证实编号为A400502的分离株为该病的致病菌.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周生鞭毛,大小为0.5 μm~0.7 μm×1.0 μm~1.5 μm.其生化特征为鸟氨酸脱羧酶、尿素酶、酚红反应阳性,赖氨酸脱羧酶和精氨酸双水解酶阴性.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和比对结果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该菌与登录号为EF455493的摩氏摩根氏菌(Morganella morganii)的同源性高达99%,因此将该菌鉴定为摩氏摩根氏菌.26种药物的敏感实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对复达欣、庆大霉素、新霉素等11种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捕捞转场后造成台湾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sp.Taiwan)死亡的病原,本试验对台湾泥鳅进行病理解剖、病原分离。对分离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DNA基因测序鉴定,并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从泥鳅肝脏、脾脏、肾脏及肠道组织中分离到形态一致的优势菌株,经纯化保存,命名为XJC。菌株XJC葡萄糖发酵、D-葡萄糖、鸟氨酸、苯丙氨酸及尿素利用阳性,其他所测生化指标均为阴性,与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一致;16S rDNA基因序列与摩氏摩根菌相似性达99.6%,被鉴定为摩氏摩根菌。感染试验结果表明,菌株XJC对台湾泥鳅具有致病性,被感染的泥鳅出现了肠道充血典型病理变化。从发病泥鳅体内分离到与菌株XJC一致的菌株,可以判定菌株XJC是泥鳅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XJC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第三代头孢类药物表现出敏感,对四环素、青霉素、红霉素、多肽类、呋喃唑酮、洁霉素及第一、第二代头孢类药物均等表现耐药,生产中可选用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摩氏摩根菌疾病的防治。本试验结果可为台湾泥鳅摩氏摩根菌病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某养殖场患病死亡狐狸的病原菌,本试验对病死狐狸进行剖检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鉴定、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革兰阳性球菌,经过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分离菌株为小肠肠球菌,并命名为E.hirae QHD-1;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E.hirae QHD-1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LD_(50)为1.26×10~4 CFU;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E.hirae QHD-1对氨苄西林和恩诺沙星等药物敏感,对替米考星、阿米卡星等耐药;毒力因子检测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力。毛皮动物小肠肠球菌的感染病例尚未见有报道,本试验丰富了狐狸病原菌相关的研究,并为防控该菌引起的疾病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从腹泻病猪消化道中分离得到一株细菌,对该菌进行分离纯化,革兰染色、培养特性和生化试验观察,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病病原;同时对相关致病因子进行PCR检测、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分析。结果分离的菌株为革兰阴性,具有多形态性;生化试验结果初步证实该菌为变形杆菌。利用PCR方法进一步鉴定,并将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该菌为奇异变形杆菌。致病因子检测结果表明,Ure C和Rsb A致病因子有关。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该菌仅对氟哌酸和四环素敏感,而对卡那霉素,链霉素等药耐药,耐药基因检测表明,该菌aad AI、str B和oxa-31阳性。表明该分离菌株为奇异变形杆菌,其致病力性与Ure C和Rsb A有关,而其耐药性与aad AI、str B和oxa-31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利用传统细菌鉴定方法、革兰氏阴性细菌生化鉴定系统及16S rDNA 序列分析对分离自市售新鲜鸡蛋中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培养特性及生化特性等生物学特性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为摩氏摩根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痢特灵、利福平、四环素、磷霉素、多黏菌素B和阿奇霉素有耐药性,属于多重耐药菌株。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与目前已分离的其他食源性摩氏摩根菌菌株高度同源。  相似文献   

15.
为查明引起竹鼠死亡的病因,以病死竹鼠的内脏器官进行病原菌分离,对优势分离菌进行培养特性、生化特性、细菌16S rRNA比对和致病力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为对竹鼠具有较强致病力的雷氏普罗威登斯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20种药物中,敏感的抗菌药物有头孢曲松、头孢他定、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和阿米卡星,表现中介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噻呋、头孢西丁、恩诺沙星、庆大霉素和链霉素等5种,而表现为耐药的有9种。  相似文献   

16.
袋鼠摩根氏菌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引进一批袋鼠,于2006年8月间死亡数只,从三只死亡的袋鼠肺组织中均分离到毒力较强的摩氏摩根氏菌。  相似文献   

17.
为查明引起新生羔羊腹泻的病因,对病死羔羊进行病理剖检,取粪便进行肠道寄生虫检查,取肠内容物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小鼠致病力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从粪便中检测到大量的隐孢子虫;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致病力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到具有较强致病力的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各1株。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同时对头孢拉定、头孢西丁和阿米卡星敏感,敏感性最高为阿米卡星;同时对青霉素G、阿莫西林、卡那霉素等8种抗菌药物耐药;沙门氏菌敏感率为29.2%(7/24),中介率12.5%(3/24),耐药率58.3%(14/24);大肠杆菌的敏感率为16.6%(4/24),中介率24.8%(5/24),耐药率62.5%(15/24)。  相似文献   

18.
为了查明一起人工养殖穿山甲疫情的致病原因,应用病毒PCR检测和细菌分离的方法对2只前后病死穿山甲进行病原学检测。病毒PCR检测结果显示,未能从肺组织中检测到流感病毒、副黏病毒和腺病毒核酸。细菌分离结果表明,从2只病死穿山甲肺中各分离到1株优势菌株。细菌的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的序列分析表明,2株分离菌株均为摩氏摩根菌。小鼠的致病试验和分离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2株分离菌对小鼠有很强的致病作用,对新霉素、壮观霉素、阿米卡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9.
<正>摩根氏菌为肠杆菌科摩根菌属,是革兰氏阴性菌,兼性厌氧,由Morgan于1906年发现,是一种腐生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水源、土壤及人和其他动物的粪便中,特别是动物蛋白腐烂的地方。摩根氏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可感染多种养殖动物并致病,引起感染动物肺脏淤血、脓肿,肾脏出血等内脏器官的病变及体表皮肤、肌肉的溃烂等症状。我国已从多种患病动物中分离到该菌,如中华鳖[1]、袋鼠[2]、海狸鼠[3]、锦鲤[4]、大鲵[5]等;此外,摩根氏菌亦可感染人,  相似文献   

20.
广西省某种鸭场40余日龄的鸭群发病,从病死鸭脑部分离到一株革兰阴性杆菌,经分离纯培养、革兰染色镜检、PCR分子生物学鉴定、血清型鉴定,确定是血清型为O154的鸭大肠杆菌;致病性试验显示,该分离菌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替米考星、氧氟沙星、新霉素3种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对头孢曲松、丁胺卡那等7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