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病因复杂,难以防制,给奶牛饲养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作者通过对某奶牛场的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从105份样品中共分离出76株细菌,经培养特性、染色镜检、生化鉴定等试验,鉴定出无乳链球菌58株,占分离菌的76.32%;大肠杆菌18株,占分离菌的23.68%。本试验结果表明,无乳链球菌是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其次是大肠杆菌。这为奶牛乳房炎的防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覃杰  龙杰  张伟  张浩钿 《中国奶牛》2014,(21):24-26
本试验从新疆铁门关地区采集166份乳房炎患牛的奶样,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奶样中共分离出12种267株细菌,其中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86株,检出率33.6%;大肠杆菌68株,检出率25.5%;停乳链球菌33株,检出率12.4%;无乳链球菌25株,检出率9.4%。临床型乳房炎大部分为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的感染率为61.4%),隐性乳房炎大部分为单独感染(单独感染的感染率为88.5%)。选择16种抗生素采用K-B纸片法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4种主要病原菌对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克林霉素、氟苯尼考敏感。该试验为本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弄清楚宁夏地区奶牛临床型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型乳房炎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在宁夏地区部分奶牛场(牧场、奶牛养殖小区)采集的94份临床型乳房炎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奶样中检出细菌170株、酵母样真菌18株,其中葡萄球菌48株(25.53%),链球菌6株(3.19%),其他革兰阳性球菌24株(12.77%),革兰阴性杆菌92株(48.94%)。15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对链霉素、磺胺类、林可胺类药物均已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头孢类药物则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查清铁门关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种类及筛选出敏感药物,提高乳房炎的防治效果,从铁门关地区规模牛场和散养户采集乳房炎奶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生化鉴定。选择部分中药、抗生素和乳头药浴液分别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K-B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对主要病原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从166份乳样中共分离出12种267株细菌,其中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2.2%)、大肠杆菌(占25.5%)、停乳链球菌(占12.4%)、无乳链球菌(占9.4%)。临床型乳房炎病例中72.9%为混合感染,隐性乳房炎病例中88.5%为单独感染。体外抑菌试验中,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氟苯尼考对4种主要病原菌敏感,洗必泰的最低抑菌浓度最小。试验结果可为铁门关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南京郊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调查了南京郊区部分奶牛场乳房炎发生情况 ,采集临床型乳房炎患牛的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 ,并选择主要病原菌做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为 2 36 % ,隐性乳房炎平均头阳性率和乳区阳性率分别为 53 97%和 1 8 92 % ;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 ,它们对环丙沙星、氟哌酸和氟嗪酸等药物均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6.
为查清渭南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及其药物敏感情况,为本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渭南地区部分奶牛场采集39份临床型或隐性乳房炎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所测乳样中检查出细菌48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占37.5%;大肠杆菌14株,占29.2%;无乳链球菌9株,占18.7%;乳房链球菌5株,占10.4%;停乳链球菌2株,占4.2%。主要病原菌对各药物敏感性不同,其中对头孢喹诺、头孢曲松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均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兰州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集临床型乳房炎患牛的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选择主要病原菌做药敏试验,对兰州地区部分奶牛场乳房炎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这些细菌对环丙沙星、氟哌酸和氟嗪酸等药物均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北京某区各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流行情况及其主要病原菌,采用BMT方法检出隐性乳房炎乳样后,对阳性乳样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同时对其主要病原菌进行了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区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感染率为22%,主要病原菌为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其敏感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噻呋钠、头孢拉定、氟哌酸、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经采取临床用药及改善挤奶方式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该区奶牛场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引起大连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发病情况,对大连市不同地区的256头黑白花泌乳奶牛进行调查研究,对奶牛隐性乳房炎奶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检出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65.63%、乳区阳性率为51.95%;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链球菌(Streptococc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主,占检出细菌总数的83.33%;体外药敏试验筛选出了对主要病原菌高度敏感的药物,能有效地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弄清楚宁夏地区奶牛临床型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型乳房炎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在宁夏地区部分奶牛场(牧场、奶牛养殖小区)采集的94份临床型乳房炎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奶样中检出细菌170株、酵母样真菌18株,其中葡萄球菌48株(25.53%),链球菌6株(3.19%),其他革兰阳性球菌24株(12.77%),革兰阴性杆菌92株(48.94%)。15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对链霉素、磺胺类、林可胺类药物均已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头孢类药物则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流行情况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特征。[方法 ]采集宁夏地区5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乳样共计461份,分离培养后,应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并选择主要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隐性乳房炎阳性检出率平均为65.3%(301/461);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无乳链球菌5株、大肠杆菌10株。这些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等药物敏感,对青霉素与环丙沙星耐药。[结论 ]宁夏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较高,主要病原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通过对不同地区3个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细菌病原的分离鉴定,分析其种类和感染情况,并结合牧场环境状况和管理方式,提出控制乳房炎的建议.从中国福建、新疆、重庆3个不同规模化奶牛场采集61份临床型乳房炎乳样,采用传统微生物鉴定方法与PCR技术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61份临床型乳房炎乳样中单一感染44份(72.13%),混合感染15份(24.59%);共分离到细菌80株,经传统微生物鉴定方法与PCR技术鉴定主要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中传染性微生物13株(16.25%)、环境性微生物46株(57.50%)、机会性微生物11株(13.75%)、其他微生物10株(12.50%);3个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仍以单一感染为主,混合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传染性致病菌和环境性致病菌为主要致病菌.在实际生产中,规模化牧场可以通过对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来摸清牧场奶牛乳房炎的感染情况和致病菌种类,结合生产实际有助于了解牛群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并加以改善,更好的控制乳房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甘肃、贵州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弄清引起我国不同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种类及分布情况,研究致病菌的耐药性特征,为该地区及我国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甘肃和贵州地区部分奶牛场采得的临床型或亚临床型乳房炎患牛奶样169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引起两地区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在检出的189株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5株,占34.39%;表皮葡萄球菌62株,占32.8%;无乳链球菌4株,占2.12%;停乳链球菌32株,占16.93%;乳房链球菌13株,占6.88%;大肠杆菌13株,占6.88%。各种病原菌在两地区所占的比例具有差异性。各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多有不同,但大多对左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先锋霉素V较为敏感,而对其他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情况,特别是对复方新诺明、青霉素和万古霉素产生了强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为查明江苏部分奶牛场乳腺炎病原菌区系分布、主要病原菌药物敏感性及其血清型,本研究从5个奶牛场采集105份临床型和144份隐性乳腺炎奶样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鉴定出的6种主要病原菌进行了药敏试验,同时对分离鉴定出的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17株无乳链球菌,采用多重PCR进行了基因分型,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血清学分型。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5个奶牛场临床型和隐性乳腺炎病原菌检出率分别为74.34%和61.81%。病原菌区系分布主要为大肠杆菌89株(24.25%)、粪肠球菌64株(17.44%)、克雷伯氏菌23株(6.27%)、志贺氏菌19株(5.18%)、无乳链球菌17株(4.63%)、屎球菌14株(3.81%)、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3.27%)、停乳链球菌1株(0.27%)、乳房链球菌1株(0.27%)和绿脓杆菌1株(0.27%)。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6种主要病原菌均对克林霉素耐药,耐药率达50.00%~93.75%,均对氨苄西林和氯霉素敏感,敏感率为75.00%~100%。主要病原菌血清型分型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有2个血清型,主要为荚膜多糖336型(66.67%)和5型(33.33%),无乳链球菌主要有2个血清型,主要为Ⅱ型(64.71%)和Ia型(35.29%)。本研究为该地区奶牛乳腺炎临床合理用药及综合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通辽地区奶牛乳房炎优势性病原菌,试验对30份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奶样进行细菌分离,经血液琼脂平板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及药敏试验共分离到14个菌株,最终鉴定为无乳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临床上常用的链霉素及磺胺类药物均已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及麦迪霉素表现出较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为调查河北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流行情况,本试验采用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对河北地区19个规模化奶牛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采用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镜检、触酶试验、生化鉴定、16S rDNA测序等方法鉴定细菌种属;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常见抗生素耐药性。结果显示,在检测的1 819份乳区乳样中,隐性乳房炎样本量为266份,阳性率为15%;在隐性乳房炎样本中,95份检出CNS,检出率为36%;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棒状杆菌和停乳链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7%、6%、6%、6%、5%和3%;CNS对青霉素耐药率高达87%,对克林霉素、头孢噻呋和头孢氨苄的耐药率分别为33%、29%和20%,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7%。结果表明,引起河北地区规模化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主要为CNS,其对青霉素高度耐药,对克林霉素、头孢噻呋和头孢氨苄也具有较高耐药性,其中部分菌株呈现万古霉素耐药性。本试验为河北地区规模化奶牛场中隐性乳房炎的针对性防控和治疗提供了数据支持,对牛乳房炎防控及牧场管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开展兰州地区奶牛乳房炎流行病学及病原菌的调查研究,试验应用LMT诊断液对兰州地区4个中等规模奶牛场的344头泌乳牛的1 237个乳区进行了隐性乳房炎检测,并对临床型乳房炎乳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头阳性率为58.43%,乳区阳性率为36.86%;临床型乳房炎的头发病率为5.52%,乳区发病率为2.91%;主要病原菌检出率为无乳链球菌30.0%、大肠杆菌27.1%、金黄色葡萄球菌21.4%。说明兰州地区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较高,病乳中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潍坊市当前奶牛乳房炎的发病以及病原菌的种类和耐药性情况,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参考,采集潍坊市6个奶牛场临床型和隐性型乳房炎奶样各100份,进行了细菌分离和鉴定。结果细菌检出率为91.50%(183/200),细菌混合感染奶样占检出细菌奶样的84.70%(155/183);共分离到265株细菌,其中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占38.11%,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4.34%,大肠杆菌占16.98%,这些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将这些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敏感率高的药物依次是头孢喹肟(80.59%)、恩诺沙星(68.35%)、头孢噻呋(68.35%)和氟苯尼考(67.51%),耐药率高的药物依次是青霉素(37.97%)、链霉素(26.16%)和四环素(10.55%)。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主要奶牛养殖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浙江省四个主要奶牛养殖区金华、杭州、宁波以及台州的30个奶牛场中846头泌乳牛的3178个乳区进行了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调查.首先用HMT乳房炎诊断试剂检查乳区奶样,采集HMT反应为阳性(++)和强阳性(+++)的乳区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对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浙江省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头阳性率为54.3%,乳区阳性率为28.0%.主要病原菌的检出率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i)34.0%、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27.0%、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12.2%、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13.0%、乳房链球菌(Streptococcus uberis)6.2%等.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只有20.3%,对四环素和红霉素的敏感率也较低(34.8%和47.8%).多重耐药现象比较普遍,主要是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同时耐药.  相似文献   

20.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郑州郊区部分牛场进行调查,共采集40个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选择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为17.50%,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45.00%,乳房炎总发病率为62.50%。主要致病菌为链球菌、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它们对环丙沙星、先锋霉素V等药物有很高敏感性,而对青霉素、链霉素已产生较强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