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采用紫外照射法对一株产朊假丝酵母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在紫外灯功率为15w,照射距离为20cm,诱变时间为30s的条件下,致死率可达到72.10%。通过初筛和复筛得到5株酵母菌,其中C-11号菌株经测定其生物量达到13.1g/L,酵母细胞中有机铬的含量达到628.1g/g,较诱变前提高了40.90%,且稳定性好,确定其为适于生产所需的强聚铬能力菌株。  相似文献   

2.
采用紫外照射法对一株产朊假丝酵母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在紫外灯功率为15W,照射距离为20cm,诱变时间为30s的条件下,致死率可达到72.10%。通过初筛和复筛得到5株酵母菌,其中C-11号菌株经测定其生物量达到13.1g/L,酵母细胞中有机铬的含量达到628.1μg/g,较诱变前提高了40.90%,且稳定性好,确定其为适于生产所需的强聚铬能力菌株。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着中国饲料工业健康平稳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单细胞蛋白(single cell protein,SCP)在解决世界粮食与蛋白饲料短缺问题存在较大潜质。经多年研究,单细胞蛋白在菌种选育、生产工艺、发酵原料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单细胞蛋白饲料成本仍居高不下,在饲料工业中一直未得到大量应用。提高生产单细胞蛋白生产菌株非蛋白氮(non-protein nitrogen,简称NPN)利用效率和生长速度,是降低单细胞蛋白生产成本的关键。本试验从多株酵母菌中筛选出NPN利用能力较强的菌株,并对其进行紫外照射诱变,以期获得菌体蛋白产量高的突变菌株。通过对14株酵母菌对不同碳、氮源利用的研究,确定其最适碳、氮源,并依据14株酵母的生长潜力、菌体蛋白产量、NPN利用能力等进行排名,筛选出综合性能较优的酿酒酵母菌M(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YI59)和N2(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isolate AA2)。将酵母菌M和N2作为出发菌,进行紫外照射诱变。以葡萄糖、硫酸铵为碳、氮源,依平板菌落大小与液体发酵菌体蛋白产量进行初筛和复筛,最终获得菌落较大的3株突变菌MU23、MU3和MU5。经液体发酵复筛发现,MU3和MU5菌体蛋白含量较原出发菌M有显著提高,分别提高12.93%和11.82%(P<0.05),但菌体蛋白产量与出发菌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菌株MU23菌体蛋白含量与出发菌M无显著差异(P>0.05),但菌体蛋白产量较原出发菌M有较大幅度提升,为0.26 g/L,提高13.04%(P>0.05)。综合上述试验结果,使用紫外照射诱变可以达到提高酵母菌NPN利用能力和菌体蛋白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微波诱变(700 W)和紫外诱变(10 W)处理对木霉T-YS菌株菌落直径,菌丝干重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诱变方式和诱变时间对木霉T-YS菌株生长具有明显的影响,并且其影响作用随着诱变方式和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尤其当微波诱变和紫外诱变时间分别为60 s和1 min时,培养后第2和3 d诱变的木霉T-YS菌株菌落直径、菌丝干重及产孢量显著高于对照。因此,微波和紫外诱变对木霉T-YS菌株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且其最佳诱变时间分别为60 s和1 min。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着中国饲料工业健康平稳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单细胞蛋白(single cell protein,SCP)在解决世界粮食与蛋白饲料短缺问题存在较大潜质。经多年研究,单细胞蛋白在菌种选育、生产工艺、发酵原料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单细胞蛋白饲料成本仍居高不下,在饲料工业中一直未得到大量应用。提高生产单细胞蛋白生产菌株非蛋白氮(non-protein nitrogen,简称NPN)利用效率和生长速度,是降低单细胞蛋白生产成本的关键。本试验从多株酵母菌中筛选出NPN利用能力较强的菌株,并对其进行紫外照射诱变,以期获得菌体蛋白产量高的突变菌株。通过对14株酵母菌对不同碳、氮源利用的研究,确定其最适碳、氮源,并依据14株酵母的生长潜力、菌体蛋白产量、NPN利用能力等进行排名,筛选出综合性能较优的酿酒酵母菌M(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YI59)和N2(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isolate AA2)。将酵母菌M和N2作为出发菌,进行紫外照射诱变。以葡萄糖、硫酸铵为碳、氮源,依平板菌落大小与液体发酵菌体蛋白产量进行初筛和复筛,最终获得菌落较大的3株突变菌MU23、MU3和MU5。经液体发酵复筛发现,MU3和MU5菌体蛋白含量较原出发菌M有显著提高,分别提高12.93%和11.82%(P0.05),但菌体蛋白产量与出发菌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菌株MU23菌体蛋白含量与出发菌M无显著差异(P0.05),但菌体蛋白产量较原出发菌M有较大幅度提升,为0.26g/L,提高13.04%(P0.05)。综合上述试验结果,使用紫外照射诱变可以达到提高酵母菌NPN利用能力和菌体蛋白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通过紫外诱变育种技术提高侧耳菌纤维降解能力,来提高其处理秸秆饲料的效率。试验以侧耳菌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采用PDA培养基筛选生长速度较快的菌株,再经过含有87%秸秆的培养基进行复筛,选育高效纤维降解菌株。结果表明:以紫外线照射30 s为最佳诱变剂量,获得菌株P89,其木质素过氧化酶(Li P)和漆酶(Lac)活性分别为出发菌株的2.03倍和1.89倍,菌丝生长速度提高18.21%,木质素含量降低19.89%(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分别降低5.28%(P0.01)和5.16%(P0.01)。菌株P89为本研究诱变筛选获得的开发秸秆资源优秀菌株。  相似文献   

7.
研究通过测定肉仔鸡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探究复合乳酸菌培养物和酵母菌培养物对肉仔鸡的影响,从而筛选出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复合培养物在肉仔鸡饲养中的最适添加量。试验根据实验室筛选出来的乳酸菌培养物最适添加量1.6‰和酵母菌培养物最适添加量1.8‰进行组合,探索它们之间是否有交互作用,采用4×4全因子试验设计,选取健康的、体况基本相同的1日龄AA肉仔鸡鸡苗608只,随机分配到19个处理组。同时设立日粮中添加1.6‰的乳酸菌培养物组(第17组)、添加1.8‰酵母菌培养物日粮对照组(第18组)以及空白对照组(第19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试验结果表明:7~21日龄时,第8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第18组(P0.05),第8组和第11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酵母菌组、乳酸菌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7~42日龄时,乳酸菌培养物和酵母培养物对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干物质、蛋白质、脂肪、Ca和P的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所提高,其中第8组和第11组提高的水平最多。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培养物之间有正协同作用,且第8组(0.8‰乳酸菌培养物+1.8‰酵母菌培养物)和第11组(1.2‰乳酸菌培养物+1.35‰酵母菌培养物)对肉仔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提高的效果最佳,对于促进肉仔鸡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离心运动对发育期大鼠骨骼肌有氧代谢和糖酵解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发育期与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3W训练组(T3组)、6W训练组(T6组)、9W训练组(T9组),参照Bedford的运动负荷方案。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SDH活性,采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中LDH活性。结果发现离心运动可引起发育期大鼠SDH先升高后降低,LDH先降低后升高。离心运动对发育期大鼠SDH、LDH的影响大于成年大鼠,且在运动6W时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枯草芽孢杆菌产赖氨酸的能力,本试验拟从10株猪源枯草芽孢杆菌中,初步筛选出一株赖氨酸高产菌株。再以此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的方法复筛出高产赖氨酸的突变株。结果发现,初筛得到的菌株YB83,其培养上清液中赖氨酸含量为179.39 mg/L,较LB液体培养基高出22.58%;经过紫外诱变后,得到一株遗传性稳定的突变菌株YB83-U5,其培养上清液中赖氨酸含量为277.49 mg/L,比原始菌株YB83提高了52.97%。  相似文献   

10.
布拉酵母菌是一种能防治急性、慢性及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益生酵母菌。但是,作为微生态生物制剂,要想保证其生物疗效作用,活菌数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本试验通过自然复壮和紫外诱变的方法,筛选高生长量的布拉酵母菌株。结果表明:与原始的布拉酵母菌菌种作对比,所得菌种的生物量及平板菌落数,分别提高16.6%和36.7%。  相似文献   

11.
酵母及其培养物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酵母培养物是指酵母菌在严格控制条件下的液体、固体二级发酵或者直接在固体培养基发酵后连同培养基一起加工制得的产品,属于一种微生态饲料添加剂.酵母培养物成分复杂,含有残留的活酵母细胞、经过发酵后的培养基以及酵母菌产生的代谢产物或代谢副产品.此外,酵母培养物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酶等其他营养物质,是奶牛瘤胃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自从1925年酵母在奶牛饲料中应用以来,酵母及其培养物的应用已经有了八十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对酵母菌培养物与低聚木糖合用对蛋用雏鸡的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雏鸡饲料中添加0.3%酵母菌培养物+0.02%低聚糖对提高其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受精液和精子处理方法对沼泽型水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卵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BO液和TALP液对卵裂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Percoll离心法和离心洗涤法对卵母细胞受精卵裂率也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对离心纺丝技术发展进行了综述。其次,结合离心纺丝技术特点以及所成纤维的结构性能,分别从生物领域的应用,电池隔膜制备等几个方面,介绍了离心纺丝技术在这些领域的发展优势。此外,尚有更多的领域有待离心纺丝技术及产品的进入。将离心纺丝技术与其它方法的结合使用,也是离心纺丝技术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通过诱变获得遗传性状稳定的多拉菌素高产菌株,对多拉菌素产生菌RDL19-1进行多种诱变处理包括常压室温等离子(ARTP)诱变,紫外(UV)诱变,及ARTP-UV复合诱变.该菌株接种瓶后于28℃摇床培养32 h,以10%的接种量转入装量为35 mL/300 mL发酵瓶中,在28℃条件下发酵培养14 d,多拉菌素发酵产量...  相似文献   

16.
1试样准备的技术要点对于饮水和尿样可直接用于检测,或者样品比较浑浊时,可适当离心。当尿样冷冻时,应将尿样回温再测。饲料样品前处理要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步骤进行,为保证样品充分被提取,应适当延长涡旋时间、离心时间和离心转数,效果比较理想。2试剂准备的技术要点2.1不同批次的试剂盒不能混用,因为抗体和微孔板具有盒与批次的特异性。2.2酶联免疫中用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包括用于洗涤的,应为新鲜和高质量的。自配的缓冲液应用pH计测量校正。  相似文献   

17.
为排除检测牛副结核抗体的ELISA反应中的非特异性反应,我们曾采用日本yokomizo等报道的方法,用草分枝杆菌进行吸收,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探求其吸收效果,我们将用于吸收的草分枝杆菌抗原进行了几种不同的处理,并加以比较。材料与方法一、草分枝杆菌吸收抗原的制备将分枝杆菌接种于W-R液体培养基上,37℃培养3周左右,收获,以0.01MPBS(PH7.4)洗涤,离心,去上清,重复三次,取离心沉淀物置37℃温箱中烘干,以乳  相似文献   

18.
研究将一株野生型粘红酵母菌分别进行抗霉素A和EMS诱变,将诱变所得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将发酵液进行菌体收集,细胞破碎,有机溶剂抽提,然后用光密度分析法在474nm处进行测定,从中筛选出虾青素产量较高的菌株B-7,即为所得虾青素高产菌株。B-7菌株经扩大培养、提取,获得的虾青素添加剂,在对虾养殖和蛋鸡饲养中做饲养试验,获得了理想的饲养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兽医学报》2016,(11):1986-1989
酵母培养物通常指用固体或液体培养基经特定工艺发酵菌发酵后,产生的含代谢物和酵母菌的混合物,营养丰富,富含矿物质、B族维生素、消化酶、促生长因子和较齐全的氨基酸以及未知生长因子,是集营养与保健为一体的复合饲料添加剂。它本身无耐药性、无残留,得到了行业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酵母培养物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营养及保健作用,以期为酵母培养物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比离心力、离心时间和离心次数与冻融后民猪精子质量的相关性,为改进民猪精液离心程序,提高冻精效果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分2组,第1组:将采集的新鲜民猪精液分组后分别在600×g,800×g,1 000×g及1 200×g离心力条件下离心10,15和20min;第2组:在800×g,离心15min条件下,分别离心1,3和5次;离心后的精子分别经过冷冻保存再融解过程后,检测不同离心条件下民猪精子冻融后的活率、顶体完整率、质膜完整率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情况。结果表明,600×g(10,15,20min)及800×g(10,15min)离心力时,不同离心时间对精子质量影响不显著(P0.05)。1 000×g和1 200×g离心力时,随着离心力和离心时间的增加,精子质量明显降低,各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800×g离心力,离心15min条件下,精子质量随离心次数增加而降低,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800×g离心力,离心15min,离心1次,可以获得较高的精子收集效率和冷冻后精子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