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复方吡喹酮注射液防治羊脑多头蚴病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得复方吡喹酮注射液治疗羊脑多头蚴病的最佳治疗剂量,本试验应用复方吡喹酮注射液30、50、80 mg/kg BW三个剂量组对患羊脑多头蚴病的绵羊进行治疗,设80 mg/kg BW剂量的丙硫咪唑作为药物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30 mg/kg BW剂量组治愈率较低,为68.97%,不能达到治疗目的;50和80 mg/kg BW剂量对羊脑多头蚴均有很强的驱杀作用,对病羊的治愈率分别为91.84%和92.85%,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高、中剂量组(80、50 mg/kg BW)与低剂量组、药物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50 mg/kg BW剂量为防治羊脑多头蚴病的最佳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吡喹酮片剂、阿苯达唑干混悬剂对高原型牦牛多头蚴病的治疗效果,确定最佳剂量和用药次数。[方法]应用吡喹酮片剂按35、70 mg/kg剂量口服、阿苯达唑干混悬剂按25、50 mg/kg剂量口服治疗牦牛多头蚴病。[结果]吡喹酮片剂两个剂量的治愈率分别为72.73%和91.67%;阿苯达唑干混悬剂两个剂量的治愈率分别为81.82%和83.33%。从吡喹酮片剂35 mg/kg的剂量组死亡的2头牛检出多头蚴8个,平均感染强度2.67个;从阿苯达唑干混悬剂25 mg/kg的剂量组死亡的1头牛检出脑多头蚴2.0个,平均感染强度2个。从阳性对照组死亡的10头牛检出脑多头蚴37个,平均感染强度3.7个。[结论]吡喹酮片剂70mg/kg剂量间隔5 d三次给药达高效,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用吡喹酮治疗羊脑包虫病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患有羊脑包虫病的藏系羊病例样本61只,为其提供口服吡喹酮与肌注吡喹酮两种治疗方法,探究两种治疗方法下对于羊脑包虫病治疗效果.结果 纳入本次实验研究的61只患有羊脑包虫病的藏系羊病例样本共取得了70.5%的治疗总有效率.结论 为患有羊脑包虫病的藏系羊提供吡喹酮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病羊疾病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接上期)常见寄生虫病中毒病防制原则1 绦虫病 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呕吐物和粪便中常有乳白色孕卵节片。治疗:1.1 吡喹酮 犬30~40mg/kg·BW,猫100~120mg/kg,2次。1.2 丙硫咪唑 50~70mg/kg·BW,一次口服。1.3 生南瓜子 250~300g研细与食物混合,成年犬一次口服,绝食8~12h。2 吸虫病(肝片吸虫、肺吸虫),吡喹酮30~50mg/kg。3 蛔虫病 左旋咪唑15~20mg/kg,一次内服。4 钩虫病 丙硫咪唑50mg/kg,日服一次,左旋咪唑,15~20mg/kg。5 弓形体病 磺胺类SD,0.2~0.3g/kg,口服。6 中毒病 特征:群发性、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为初步确诊为患有脑多头蚴的病牛选用丙硫咪唑和吡喹酮两种广谱驱虫药,采用"单用药治疗法"和"联合用药治疗法"对17头初诊为脑多头蚴病的黄牛进行不同药物剂量治疗。给药方案为第一天5mg/kg,以后4d以5mg/kg的药量进行递增,5d为一疗程。实验结果表明,吡喹酮对黄牛脑多头蚴病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80%;丙硫咪唑的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100%;吡喹酮和丙硫咪唑联合使用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60%。可见,对此病治疗单独使用丙硫咪唑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4头成年健康水牛采用随机交叉实验设计,分别进行吡喹酮注射剂肌注和吡喹酮片内服给药的药动学试验.吡喹酮注射剂按10 mg/kg的剂量单次肌注,吡喹酮片按20 mg/kg的剂量单次内服给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吡喹酮的质量浓度,方法最低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1 mg/L和0.062 5 mg/L.吡喹酮注射剂单剂量肌注给药,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其主要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ka)(0.45±0.029)h,t1/2(ke)(5.04±0.1 0)h,T(peak)(1.72±0.029)h,C(max)(0.87±0.006)mg/L,V(c)(8.58±0.010)L/kg,AUC(7.99±0.005)mg·L-1·h-1.吡喹酮片单剂量口服给药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符合有吸收-室开放模型,其主要动力学参数分别为:Lagtime(0.13±0.010)h,t1/2(ka)(0.76±0.11)h,t1/2(ke),(1.31±0.076)h,T(peak)(3.84±0.026)h,C(max)(0.51±0.006)mg/L,V(c)(26.07±1.221)L/kg,AUC(7.99±0.005)mg·L-11·h-1.肌注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32±12.9)%.研究结果表明,20%吡喹酮注射剂肌注给药吸收迅速且完全,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吡喹酮吸收后在体内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7.
应用吡喹酮缓释剂肌注(每mL含吡喹酮357mg)与吡喹酮粉剂口服分别对我省大邑、旌阳、芦山等县查出的84头血吸虫病病牛进行了治疗和观察.吡喹酮缓释剂组34头,共分为4组,Ⅰ~Ⅳ组,分别肌注15mL/头(共9头),20mL/头(共8头),25mL/头(共9头)及0.05mL/kg体重.粉剂口服组15头,水牛按25mg/kg体重,黄牛按30mg/kg体重;对照组35头,不用药物治疗.试验结果表明:缓释剂组可在3个月内有效地控制牛血吸虫病的重复感染.  相似文献   

8.
为了观察10%吡喹酮缓释注射液对山羊人工感染脑多头蚴的早期治疗效果,试验采用20只经口服感染多头带绦虫卵的山羊,感染后随机分成2组进行治疗。第1组在感染后第45天,用10%吡喹酮缓释注射液按体重70 mg/kg,每天注射1次,连用2 d;第2组为对照组。人工感染后第80天剖杀所有试验羊,观察记录每只羊脑内脑多头蚴的寄生情况。结果表明:第2组在感染后10~20 d死亡4只山羊,剖解可见其大脑内充血和出血;感染后第45天死亡1只,经解剖在其左脑采到1个脑多头蚴;其余5只在感染后第80天剖杀,均在脑部查到脑多头蚴包囊。第1组试验羊10只,在感染后第80天解剖,在脑部均未查到脑多头蚴包囊。说明10%吡喹酮缓释注射液对感染脑多头蚴的山羊具有理想的早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牦牛脑多头蚴病药物治疗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丙硫咪唑和吡喹酮两种驱虫药物,采用"药物增量法"和"药物联合法"对24头具有明显临床症状的脑多头蚴病例牦牛进行不同剂量治疗试验.结果表明,吡喹酮增量法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最短,为8.5 d;丙硫咪唑增量法有效率和治愈率均为100%,吡喹酮增量法的有效率80%,治愈率70%;丙硫咪唑和吡喹酮联合法的有效率67%,治愈率50%.对照组10头脑多头蚴病牦牛均在不同时间内死亡.  相似文献   

10.
羊脑包虫病的病原体是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coenurus cerebralis)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多头绦虫属于扁形动物门绦虫纲的多节绦虫亚纲带科。多头蚴是狗多头绦虫(Taenia multiceps)的幼虫,传染给羊,多寄生在羊脑部或椎管内,亦会感染人,侵害羊、人神经系统,发生人、羊脑包虫病。2004年在河北大厂县某农场的羊群中发现有走路转圈、卧地不起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通过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实验室检测诊断为脑包虫病。病早期用吡喹酮50mg/kg治疗5天或70mg/kg治疗3天,脑部浅层包虫手术摘除,并切断传播途径等措施之后,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采用粪便毛蚴孵化法筛选自然感染血吸虫病水牛,考察30%吡喹酮注射液对水牛血吸虫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在实验性临床试验中,将自然感染血吸虫病水牛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吡喹酮注射液高(20 mg/kg)、中(10 mg/kg)、低(5 mg/kg)剂量组,吡喹酮片组(30 mg/kg)和阳性对照组(不用药组)。给药30 d后,吡喹酮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及吡喹酮片组的粪便毛蚴孵化转阴率分别为100.0%、100.0%、77.8%和85.7%。在扩大临床试验中,将自然感染血吸虫病水牛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吡喹酮注射液推荐剂量组(10 mg/kg)和吡喹酮片组(30 mg/kg),给药30 d后,吡喹酮注射液组的52头患牛的粪便毛蚴孵化转阴率为100%,吡喹酮片组的6头患牛的粪便毛蚴孵化转阴率为100%。研究结果表明,30%吡喹酮注射液对水牛血吸虫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给药方便,可以替代传统内服片剂,临床推荐剂量为10 mg/kg。  相似文献   

12.
Verster等曾应用甲苯咪唑,剂量为每公斤体重40mg腹腔内注入和每公斤体重100mg口服两种方法,连续14天,治疗羊的多头绦虫幼虫期感染(脑多头蚴病),但均未获得治疗效果。Gallie等曾研究过应用吡喹酮对肥胖带绦虫(Taenia Sagimata)囊尾蚴的治疗效果,剂量为每公斤体重50mg口服,连续4天,可全部杀死12周龄的囊尾蚴,但对4周龄的囊尾蚴无效。本文阐述了应用吡喹酮对羊多头绦虫蚴虫期实验性感染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吡喹酮(Praziquantel)是当今治疗日本血吸虫病最理想的化合物.临床治疗不仅无毒副作用,而且疗程短、疗效好.我们在1988年、1993年两年中,采用吡喹酮肌肉注射、口服以及重瓣胃注射等不同剂量、剂型治疗耕牛血吸虫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病样选择:1988年、1993年两年中,采用粪便淘洗沉淀孵化法,从太湖农场农户耕牛2226头中普查,又经复查出阳性病牛500头作为治疗对象.(二)分组:治疗分为四组.①肌注组:1988年在太湖农场新风分场岳台队,采用7.5%吡喹酮注射治疗病牛30头.②口服I组:1993年在太湖农场梅槐分场井泉队,采用口服吡喹酮(30mg/kg)治疗病牛30头.③口服II组:1993年在太湖农场四个分场32个生产队,采用口服吡喹酮(25mg/kg)治疗病牛410头.④重瓣胃注射组:1993年在太湖农场梅槐分场孙台队,采用吡喹酮(25mg/kg)重瓣胃注射治疗病牛30头.  相似文献   

14.
吡喹酮氯仿油制剂治疗山羊日本血吸虫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口服吡喹酮氯仿油制剂(25mg/kg)治疗人工感染山羊日本血吸虫病,39天后解剖冲法,计数残存虫体,与对照组相比,减虫率为95.7%,减雌率为96.7%。早期文献报道(1981),当口服吡喹酮剂量20mg/kg时,可获得99.8%的减虫率和100%的减雌率。鉴于国外已有吡喹酮不能完全治愈病人的报道和血吸虫可能已有抗吡喹酮的抗药性,吡喹酮治疗动物血吸虫的适宜治疗剂量值得商讨。  相似文献   

15.
20 0 1年入冬以来 ,我处诊治羊脑包虫病羊 11例 ,均用吡喹酮进行治疗 ,除 2只因病程较长、体质瘦弱无效外 ,其余 9只全部治愈。病例介绍 :2 0 0 1年 11月 2日 ,我市进化乡信义村养羊户张某携病羊来我处就诊 ,主诉病羊近半个月来 ,精神差 ,时好时坏 ,反刍减缓 ,对声音反应迟钝 ,近日 ,无目的地向里转圈。经检查 ,病羊体温升高 ,体质瘦弱 ,其它如主诉 ,根据病羊无目的地向里转圈症状 ,确诊为羊脑包虫。用白城兽药厂生产的0 5 %的吡喹酮 ,按 2mL/kg ,用药 10 0mL分 8个点一次肌肉深层注射 ,用药 3天后病情好转 ,7天后临床症状消失 ,15天…  相似文献   

16.
绵羊脑包虫病笔者于1982年应用吡喹酮治疗试验,治疗效果较好,及时应用治愈率约在70%左右。近年来东北地区绵羊脑包虫病发病率达15%以上,病羊寄生的囊泡也在增多。笔者在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吡喹酮进行大群预防性驱虫,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多头带绦虫的终末宿主为犬,感染犬是引起牛、羊脑多头蚴病的感染源。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脑多头蚴取自自然感染羊体内。1.1.2实验犬7只4月龄至2岁,经丙硫咪唑和伊维菌素驱虫,粪检蠕虫卵为阴性的犬。1.1.3吡喹酮片某动物药业公司生产,规格为每片100mg。1.2试验方法用自然发病羊体内的脑多头蚴人工感染7只实验犬,每只感染脑多头蚴包囊1  相似文献   

18.
伊维菌素干混悬剂对羊狂蝇蛆的驱杀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自然感染羊狂蝇蛆绵羊131只,分别按体重0.1,0.2和0.3mg/kg剂量口服伊维菌素干混悬剂,进行驱除效果观察,同时设空白对照组。结果表明,口服伊维菌素干混悬剂0.2,0.3mg/kg剂量组绵羊的羊狂蝇蛆驱净率和驱虫率均达100%。口服0.1mg/kg剂量组绵羊的羊狂蝇蛆驱净率93.9%、驱虫率98.6%。试验证明伊维菌素干混悬剂对羊狂蝇蛆驱虫效果明显,临床使用0.2mg/kg体重剂量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一)发病情况2012年2月10日,大有晋羊场内有2只羊发病,表现为转圈运动,脖子僵直。羊场兽医疑为脑包虫病,由于手术在技术上的要求,羊场兽医未做,就先让羊场所有羊内服血虫净(吡喹酮)70mg/kg治疗,连用3d,症状未有好转,还陆续有死亡,每天有一两只发病,20d共计发病21只,死亡12只,其余羊均处理掉了。羊场兽医剖检了两只死羊,  相似文献   

20.
吡喹酮口服治疗耕牛血吸虫病出现过敏反应病例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们用上海制药厂生产的白色微晶吡喹酮药粉,批号为900538号。在瑞洪、三塘两个家畜血防组进行治疗耕牛血吸虫病的病牛,计2157头,其中水牛1922头,黄牛235头。口服吡喹酮总剂量是:水牛体重为25mg/kg,限量400公斤,黄牛体重为30mg/kg,限量300公斤,均采取一次性灌服药粉的治疗方法。历年来,我们在疫区乡、镇、场,广泛应用吡喹酮药粉口服治疗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