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单克隆抗体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免疫机制研究方面具有突出贡献。随着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发展,单个B细胞抗体制备技术成为新一代快速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该技术利用每个B细胞仅可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的特性,直接筛选出分泌特异性抗体的B细胞,对其表达抗体重链和轻链的基因进行克隆和体外表达,从而获得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相较传统抗体制备技术,该技术具有快速、高效、产量高等优点,且表达的抗体具有天然构象,不仅可用于病原微生物相关抗原的抗体开发、病毒跨种传播机制等研究,还在抗肿瘤治疗、抗自身免疫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单个B细胞抗体制备过程和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促进其更好地应用于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2.
1975年德国学者Kohler和英国学者Milstein发明了杂交瘤技术。他们成功地将骨髓瘤细胞和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这种合成的杂交瘤细胞稳定、有致瘤性、能产生抗体,其分泌的抗体是由识别一种抗原决定簇的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均一性抗体,故称之为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自从鼠源单抗之后,  相似文献   

3.
1975年德国学者Kohler和英国学者Milstein发明了杂交瘤技术。他们成功地将骨髓瘤细胞和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这种合成的杂交瘤细胞稳定、有致瘤性、能产生抗体,其分泌的抗体是由识别一种抗原决定簇的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均一性抗体,故称之为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自从鼠源单抗之后,  相似文献   

4.
针对小反刍兽疫病毒核蛋白制备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和初步应用。以纯化的Bacmid-PPRV-N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致敏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在PEG作用下融合,获得单克隆抗体,并通过染色体技术等方法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将其作为竞争单抗,Bacmid-PPRV-N重组蛋白作为检测抗原建立竞争ELISA检测方法。结果表明:经克隆和间接ELISA筛选,获得了2株能稳定分泌抗小反刍兽疫病毒N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5B11和3H10-3B8。生物学特性鉴定试验表明:5B11和3H10-3B8抗体类型和亚类均为IgG2b;5B11单抗腹水的效价达1∶819 200,3H10-3B8达1∶12 800;血清学试验证明2株单抗均能与Bacmid-PPRV-N重组蛋白抗原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相加ELISA试验结果显示,5B11和3H10-3B8 2株单克隆抗体分别识别N蛋白上不同的抗原位点;2株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均为99~104。应用建立的c-ELISA检测方法对222份血清样品进行PPRV抗体的检测,与参考试剂盒比较得到98.20%的符合率。本研究获得了2株能稳定分泌抗PPRV 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以单抗5B11作为竞争抗体建立了PPRV的c-ELISA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是指由一个B细胞分化增殖的子代细胞,浆细胞产生的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单克隆抗体与抗血清(又称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PcAb)主要区别是单克隆抗体为单一种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一种均一的免疫球蛋白分子。所以单克隆单体是B细胞克隆的标志,是一种独特型的抗体。它的特异性是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的。与多克隆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高特异性、高纯度、均质性好、亲和力不变、重复性好、效价高、成本低并可大量生产等优点。但是制备单克隆抗体不能用化学分离的方法从多克隆抗体中分离得到,而是用分离生产抗体的B细胞克隆的方法得到它。Kohler和Milstein在1975年建立了体外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利用该技术他们获得了第一株能分泌抗羊红血球单抗的杂交瘤细胞。  相似文献   

6.
为制备山羊IL-17单克隆抗体,诱导重组菌rIL-17-pET32a-TransB(DE3)表达山羊IL-17重组蛋白(rIL-17),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合格的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采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阳性克隆细胞株。对获得的杂交瘤细胞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并对其分泌的IL-17单克隆抗体进行抗体特异性、抗体类别等分析。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了纯化的山羊IL-17原核表达产物;筛选到1株能特异性分泌山羊IL-17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B6,其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亚型为IgG1,抗体轻链为κ。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国内外兽医微生物学的进展概况,我想通过近年来兽医微生物单克隆抗体的概况来作说明。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文献中出现的缩写字有MCab、MAb、Mab等,有待统一。系将骨髓瘤细胞与免疫过抗原的脾细胞融合后,用已知抗原对杂交瘤进行抗体检测,使其克隆化。再将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移于动物体,以便获得较多量的单克隆抗体。其特异性强,能更精确地诊断、鉴别、分析抗原。  相似文献   

8.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用细胞杂交技术使经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建立起第一个B细胞杂交瘤细胞株,并成功地制得抗SRBC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y,McAb简称单抗)。单抗与常规方法免疫动物制得的抗体不同,其理化性状高度均一,生物活性单一,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强,便于人为处理和质量控制,能大量生产,给免疫学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使血清学的研究快速进入一个高度精确的新纪元。迄今全世界已研制出数以千计的单抗并被广泛应用。1单克隆抗体的原理经抗原致敏的B淋巴细胞有分泌相应单一、均匀特异性抗…  相似文献   

9.
单克隆抗体在动物病毒性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克隆抗体是由预定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能在体外无限生长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具有双亲特征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只针对一种抗原决定簇的单一抗体.   ……  相似文献   

10.
1975年有关专家首次报道,用仙苔病毒使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融合产生的杂交瘤细胞既保存了分泌抗羊红细胞抗体的能力,而且又具有永生的特性,这一研究开启了利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历史最新篇章.在随后10年中B细胞杂交瘤技术发展迅速,被广泛地应用于针对各种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由于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应用中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使B细胞杂交瘤技术在现代生物技术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1].  相似文献   

11.
<正> 用杂交瘤细胞生产的单克隆抗体纯度极高,具有对一个抗原决定簇发生反应的特异性。这是因为分泌抗体的B细胞与鼠骨髓瘤细胞(SP~2/O)杂交时,只能有一个抗原决定簇与SP~2/O细胞结合成杂交瘤,分泌该种抗体。一次杂交可以得到分泌不同抗体的杂交瘤。通过克隆化把它们分离开后,即可用来生产不同性质的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细胞可以在人工培养基中培养,传代,冷冻保存和复活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发展极快,目前已出现规范化的系统装置CYTOSTAT。这个系统可以连续培养杂交瘤细胞,只需不断添加培养液,也可以随时取样测定抗体滴度和收取抗体。  相似文献   

12.
采用混合酸酐法将短裸甲藻毒素(brevetoxins,BTX)分别与卵清蛋白(OVA)和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制备人工抗原。以BTX-BSA作为免疫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ELISA筛选抗短裸甲藻毒素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异性和灵敏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获得了1株可分泌短裸甲藻毒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3B4,该株杂交瘤细胞腹水抗体效价达10-5,与其他类似物没有交叉反应。该抗体为建立短裸甲藻毒素免疫学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制备特异性的抗绵羊肺腺瘤病毒(jaagsiekte sheep retrovirus,JSRV) 内蒙株衣壳蛋白(CA)的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细胞系,以原核表达CA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经4次免疫后,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经杂交瘤技术进行融合,同时以表达蛋白作为包被抗原进行特异性ELISA检测,共筛选到6株阳性杂交瘤细胞株。经过3次亚克隆后,最终得到了5株能稳定分泌抗体的单细胞克隆株;再利用CA真核表达蛋白以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此5株杂交瘤细胞进行进一步的特异性鉴定。结果显示,有3株具有特异性强荧光反应,也能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本试验获得了3株稳定分泌抗JSRV-NM株CA蛋白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为建立检测病原的特异性诊断方法、分析JSRV-NM株CA蛋白的功能及鉴定B细胞抗原表位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用猪传染性胃肠炎(TGEV)华毒株弱毒H-155代感染iBRS_2传代细胞,通过冻融、PEG3000沉淀、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提纯制备的TGEV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血清抗体阳性的免疫鼠的脾细胞,在50%PEG4000作用下,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产生杂交瘤。用ELISA间接法对杂交瘤细胞生长孔上清液进行检测,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通过有限稀释法进行3次克隆,获得了2株分泌抗TGEV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其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亚类、特异性、中和反应性等特性作了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采用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人工抗原SW-OVA免疫接种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建立了1株能稳定分泌SW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1F10,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5~50对。经间接ELISA检测,该株细胞培养上清中抗体效价为1:25 600,诱生腹水效价为1:80 000。单克隆抗体的亚型为IgG1,亲和力解离常数为1.14×1010,腹水抗体纯化后纯度可达98%,回收率80%,SDS-PAGE凝胶电泳可见单克隆抗体的轻链、重链分子质量分别为25和50 ku,Western blotting检测抗体能特异性的识别SW。其线性检测范围为4~128 μg/mL(R2=0.9969),与BSA、明胶、多聚赖氨酸、α-甘露糖苷等无交叉反应。本试验制备的SW单克隆抗体为免疫学检测SW和免疫学防制家畜疯草中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将在大肠埃希氏菌中表达的重组猪γ-干扰素(rpIFN-γ)免疫8周龄BALB/c鼠3次后,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按标准程序融合后,以间接ELISA和有限稀释法进行筛选,获得1株能稳定分泌抗猪IFN-γ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该株单克隆抗体命名为B11株。经Western blot分析和间接ELISA检测,B11株能与商品化猪IFN-γ标准品产生特异性反应。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显示B11株能与经PMA刺激的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特异性荧光。抗体亚型鉴定结果表明,B11株为IgG1型,且轻链为κ链。  相似文献   

17.
用猪传染性胃肠炎(TGEV)华毒株弱毒H-155代感染iBRS2传代细胞,通过冻融、PEG6000沉淀、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提纯制备的TGEV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血清抗体阳性的免疫鼠的脾细胞,在50%PEG4000作用下,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产生杂交瘤,用ELISA间接法对杂交瘤细胞生长孔上清液进行检测,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通过有限稀释法进行3次克隆,获得了2株分泌抗TGEV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其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亚类、特异性、中和反应性等特性作了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18.
用狂犬病病毒BD06株脑毒免疫BALB/c小鼠,制备G蛋白单克隆抗体。将灭活的BD06脑毒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通过间接ELISA法和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法进行4轮筛选,获得6F12、1B12共2株具有中和活性的糖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通过Western blotting分析和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获得一株针对狂犬病病毒糖蛋白构象表位的单抗6F12和一株针对糖蛋白线性表位的单抗1B12。小鼠中和试验结果显示,两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抗体均具有狂犬病病毒中和活性。结果表明,获得了两株针对狂犬病病毒G蛋白不同抗原表位的中和活性单克隆抗体,为狂犬病病毒特性研究和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制备抗阪崎肠杆菌的单克隆抗体,初步建立其ELISA检测方法。以灭活的阪崎肠杆菌全菌体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筛选血清效价高的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制备杂交瘤细胞,并用间接ELISA法选取阳性杂交瘤细胞,扩大培养后测定单克隆抗体的效价,进行特异性及抗体间的配对,使用mAb亚类检测试剂盒鉴定单克隆抗体的亚型,并利用得到的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本试验得到3株具有良好特异性能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阳性细胞株5C10、2B6和Ab02,经两两配对,据阳性D450 nm值及P/N值选择1:20000稀释的5C10作为包被抗体,1:40000稀释的Ab02作为酶标二抗,建立ELISA检测法,应用建立的方法与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动物实验室保存的20份进出口送检奶粉样品,结果显示试验结果一致。本试验成功制备阪崎肠杆菌的单克隆抗体并建立其ELISA检测法,为大批量快速检测阪崎杆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制备山羊乳酪蛋白单克隆抗体可以为检测乳品中山羊乳成分提供免疫学检测手段。以山羊酪蛋白免疫Balb/c小鼠,应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特异性识别山羊乳酪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对获得的阳性杂交瘤细胞进行连续传代和反复冻存以测定其稳定性,并对其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应用ELISA进行抗体特异性分析,对特异性识别山羊乳酪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抗体亚型鉴定和染色体组型分析。最终,成功的筛选出可以分泌特异性识别山羊乳酪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被命名为7H。经染色体组型分析,染色体数目为102条;单克隆抗体7H类别为IGg1,轻链为κ;经连续传代和反复冻存,ELISA检测细胞上清抗体发现其OD450nm值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