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草地畜牧业发展面临生态系统退化、草产量和草品质下降、草畜矛盾突出、饲草利用不高以及优质畜产品缺乏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和矛盾,草地建植和畜牧养殖需求分离已成为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发展"草牧业"的理念为解决草地畜牧业发展中这一突出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综述了我国草地畜牧业发展概况,分析了草地畜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草牧业中畜牧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基于草牧业理念的畜牧供给侧改革技术研发思路和产业化发展模式,旨在推动畜牧业供给侧转型发展、提升产业链生产潜力,增加养殖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民和县的饲草资源包括天然草地资源、耕地人工种草和退耕还草资源、农作物秸秆资源、农田附属青饲草资源、园林树叶资源五类,草地面积9.43万公顷,各类草地年总产草量达16.3亿千克。民和县为了保证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从加强草地建设与管理入手,对草地采取鼠虫害防治、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伊犁河谷畜牧业生产、天然草地、人工种草、饲草料工业发展等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草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和合理利用天然草地、扩大饲草来源、发展草产品等促进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伊犁河谷畜牧业生产、天然草地、人工种草、饲草料工业发展等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草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和合理利用天然草地、扩大饲草来源、发展草产品等促进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四川农业大学草学学科紧密结合青藏高原和四川农区生态建设及草地畜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饲草遗传育种、草地资源与管理、饲草生产及加工利用、草坪与绿地景观等主要学科研究方向,打造了完整的草学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科研成果,为西南区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理论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6.
陈平  王文 《畜牧兽医杂志》2016,(4):69-74,77
以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草地生产管理为例,基于当地环境资源和气候条件,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草地生物产量和生产经营效益的角度,对现行的高产饲料作物和人工放牧草地相结合的饲草生产模式进行总结,提出了适用于滇中和相同自然条件地区的暖季型和冷季型相结合的一年生高效饲草生产系统,暖季型多年生放牧草地与冷季型一年生饲草互补系统,多年生人工草地与短期饲料作物相结合的草田轮作系统,以及半放牧半舍饲的家畜饲养管理系统的草地畜牧业生产模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为该地区畜牧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西藏自治区康马县2 0 1 5年以来,树立"立草为业、饲草先行"的理念,解决群众就近就便就业难题,带领农牧民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涅如堆乡和涅如麦乡贫瘠的荒地上,垦荒2000多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进行人工草地建设,以期踏上以草肥畜、以畜促草、草畜并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但提高草地单位面积产量是解决饲草供应和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然而,康马县饲草生产过程中,在品种选择、地块选择、灌溉、种植管理措施等诸多方面缺乏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2018年全县人工草地平均产量  相似文献   

8.
<正>在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草)的环境下,草食家畜由原来的放牧散养变为圈养,采食所需大量的饲草也必须经人工从草地刈割后运送到圈舍,需要花去大量劳力,特别是在山区,需要的劳动量更大,而且圈养时饲草来源比较单一,营养不全面。草食家畜的饲草来源和草食家畜发展数量形成了矛盾,成为发展草食家  相似文献   

9.
《青海草业》2008,17(1):F0002-F0002
草原改良与饲料科是青海省草原总站主要负责牧草种植、天然草地改良、人工草地建设、牧草种子研究、饲草草饲料开发与利用等草业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的业务科室。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圆捆打捆机(Orkel GP 1260)在人工草地的应用,解决了云南水热条件好,牧草生长旺盛,但牧草收储困难的问题;提高30%草地利用率;加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达到饲草饲料全年均衡供给;提供优质草产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位面积草地生物量及质量,促进人工草地管理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黄化症状与真菌种群的相关性,采集茂谷柑的健康和黄化植株的根系及根区土壤样品,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真菌种群。结果发现,所有样品中均以子囊菌门粪壳菌纲为主。在根系样品中,优势科为丛赤壳科,相对丰度均大于50%,感染黄龙病植株(HM1-R)中,地星科的相对丰度位居第二,为22.58%。在根区土壤样品中,除黄化植株2(HM2-S)的优势科为肉座菌科(相对丰度为30.27%)外,其他样品的优势科均为丛赤壳科。球壳菌科在感染黄龙病植株(HM1-S)、接合菌门未明确科在黄化植株3(HM3-S)均为第二优势科,相对丰度分别为12.93%和16.83%。囊球菌门在所有样品中相对丰度均很低,在0-0.28%之间。可见,不同黄化植株根区土壤样品中,优势科有差异。由此推测茂谷柑黄化症状与根区土壤真菌种群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口蹄疫转基因植物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蹄疫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严重动物传染病之一,其控制措施主要是疫苗免疫。传统疫苗在该病的防控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弊端也不容忽视,研制新型的口蹄疫疫苗是今后的发展方向。近几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可饲疫苗由于其具备的诸多优点而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口蹄疫转基因植物疫苗的研究在国内外也已经开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期望易感动物食用此转基因植物后产生免疫力,达到预防口蹄疫的目的。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口蹄疫转基因植物疫苗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植物毒素学和免疫学结合,以研究动物中毒性疾病的发生机理、诊断和防治,是一个全新的交叉性研究领域。就植物毒素免疫的免疫学基础、植物毒素人工抗原的研究和植物毒素免疫的临床研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深圳地区道路边坡植物配置及群落建植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建设产生了大量的道路边坡。恢复和重建道路边坡的生态植被势在必行。本文阐述了深圳的生物气候特点和道路边坡特点,结合大量道路边坡生态工程实践,总结了深圳地区道路边坡植物配置及群落建模技术。提出根据生物气候的地带性,道路边坡环境的适应性,植物形态共生的互补性,以及生态景观的统一性,以灌木为主,以豆科植物为主,以地方乡土种源为主,多科属、多品种结合,构建乔、灌、草、藤、蕨立体群落。  相似文献   

15.
昆仑山西段北坡天然草地营养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昆仑山天然草地实地考察,采集混合草群样品分析其化学成分,按照全国统一标准和方法对昆仑山天然草地进行了营养类型划分。结果表明,昆仑山西段的天然草地可分为4个营养型,分布于低山带的草地是碳氮-灰分型,在中低山分布面积较广的是氮碳-灰分型,在海拔3200~3600m的亚高山草地的营养型为碳氮型,在海拔3600~4000m的高山区为氮碳型。这是由于不同的生境生长着与之相适应的植物种类,在特定的物候期就具有不同的营养类型。  相似文献   

16.
濒危植物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种子萌发12d产生无菌苗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通过在MS培养基上附加2,4-D0.5mg/L,6-BA0.1m/L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产生,然后在2,4-D0.25mg/L,6-BA0.5mg/l培养基上获得胚状体及试管苗。实验表明胚状体的发生2,4D和6-BA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7.
取桑芽、幼叶经前处理后,用1N HCl酸解处理材料15分钟,再进行低渗滴片,制备桑有丝分裂染色本标本.经观察,用此法制备的染色体标本,同样可以达到酶解去壁低渗法的观察效果,而比酶解去壁低渗法极大的节约实验费用;与常规切片法、压片法相比,其染色体制备效果好,且操作程序更简捷.将该方法称作桑树酸解去壁低渗法.  相似文献   

18.
探讨湖泊湿地土壤特性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对于理解湿地植被分布及功能的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安徽升金湖消落带沿水位梯度设立研究样方,测定植物的盖度、地上生物量以及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全氮、全磷等指标,并结合Pearson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探讨了土壤特性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水位上升,土壤含水量与全氮含量显著增加(P<0.05),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土壤有机碳、全磷含量以及C?N与土壤含水量极显著负相关(P<0.001),土壤全氮、N?P以及C?P与土壤含水量极显著正相关(P<0.001).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含量以及C?P和N?P是影响消落带植被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关键因子,共同解释了变化的91.85%.总之,土壤含水量可以直接影响消落带植物多样性,也可以通过改变土壤中氮元素的转化和磷元素的有效性间接影响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探讨湖泊湿地土壤特性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对于理解湿地植被分布及功能的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安徽升金湖消落带沿水位梯度设立研究样方,测定植物的盖度、地上生物量以及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全氮、全磷等指标,并结合Pearson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探讨了土壤特性对植物多样性的...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食叶草根系应对盐碱胁迫表现的形态适应策略,采用剖面法对新疆石河子垦区盐碱地食叶草进行根系剖面采集,分析不同时期食叶草根系形态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探究食叶草根系形态分布及对盐碱环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食叶草根系显著降低了根系周围土壤电导率,与根长、根生物量增加显著正相关。随着土壤深度增加,根长、根生物量、根体积等指标呈现下降趋势,7-10月,0~20 cm土层根系生长最快,根体积增加了71.26%。水平距离上,25~35 cm内根系较5~25 cm生长缓慢,密集程度低,从而规避高盐区域并提高营养吸收能力。细根(d≤2 mm)是食叶草根长增加的主要体现,占总根长90%以上。食叶草根系在盐碱地中形成了抵抗胁迫并增强自身抗逆性的形态适应策略,主要表现为根系快速向深层拓展,距植株水平距离0~15 cm内侧根密集且快速增加。研究结果为干旱区盐碱地治理过程耐盐植物管理与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