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试验以海藻酸钠、海藻酸钠/β-环糊精、海藻酸钠/阿拉伯胶为壁材;脱脂奶粉、脱脂奶粉/麦芽糖、脱脂奶粉/乳糖为保护剂,采用乳化法和锐孔-凝固浴法制备植物乳杆菌P8微胶囊。结果表明:制备植物乳杆菌P8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β-环糊精浓度为2%、脱脂奶粉/麦芽糖浓度为4%、CaCl2浓度为3%,活菌率达到2.27×1011CFU/g。  相似文献   

2.
植物乳杆菌作为微生态饲料添加剂饲喂后易受消化道胃酸、胆汁酸和消化酶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泰山松花粉多糖(TPPPS)作为一种水溶性植物多糖也易受到胃酸和酶的破坏。为了保护植物乳杆菌和TPPPS的生物活性,并探索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本研究以植物乳杆菌和TPPPS为芯材制备微胶囊,通过正交试验对包埋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进行性能检测。选取体重20 g左右无特定病原体(SPF)小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4组小鼠每天分别口服饲喂1 m L的植物乳杆菌、植物乳杆菌+0.5%TPPPS、微胶囊、磷酸盐缓冲液(PBS)。饲养试验42 d。每隔1周各组随机取3只小鼠称重记录,剖检后无菌采集肠道组织,测定小肠绒毛和隐窝发育差异及乳酸菌和大肠杆菌定植情况。结果显示:1)微胶囊包埋率达81.6%,粒径为84.3μm。在模拟胃液中处理120 min植物乳杆菌存活率为62.36%,37℃条件下存储120 d存活率达45.9%。2)与PBS组相比,植物乳杆菌、植物乳杆菌+0.5%TPPPS、微胶囊均能不同程度促进小鼠体重增加,提高小肠中乳酸菌数量,降低大肠杆菌数量,改善小肠绒毛和隐窝发育,微胶囊效果最优。结果提示,植物乳杆菌协同TPPPS使用的益生效果显著优于单独的植物乳杆菌,二者制备的微胶囊能够进一步提高其益生效果。  相似文献   

3.
植物乳杆菌微胶囊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保证足够的乳酸菌在动物肠道中发挥益生作用,试验以海藻酸钠、脱脂奶粉、乳糖为壁材,采用挤压包埋和冷冻干燥结合的方法对植物乳杆菌进行微胶囊化研究。通过正交试验找到最佳的微胶囊化条件及载体的添加量。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浓度为3%,脱脂奶粉浓度为4%,乳糖浓度为6%,CaCl2浓度为2%时,制备的微胶囊中活菌数最高,达到7.67×1010 CFU/g,且产品具有耐酸性。  相似文献   

4.
为使重组乳酸乳球菌在发酵生产后便于存储、运输,本试验利用可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重组乳酸乳球菌pAMJ399-LFBA/MG1363制备微胶囊,优化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条件,并对胶囊化后重组菌的相关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通过对不同壁材及壁材浓度进行控制单一变量试验,测定其包埋量,以筛选出最佳壁材及浓度。通过模拟胃肠液环境试验,比较微胶囊释放率,并对不同壁材进行保存期试验,比较最低活菌数,利用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使用最佳工艺条件制备微胶囊后进行验证。优化后的结果为:选取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作为壁材,在海藻酸钠浓度为2.49%,壳聚糖浓度为0.96%,CaCl2浓度为6.67%,凝固时间为57 min的条件下微胶囊效果最佳,预测包埋量为7.85×108 CFU/g。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稳定存在,在模拟肠液中可完全破裂,能释放出微胶囊内95%以上的乳酸乳球菌。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在4 ℃保存3周后,微胶囊中活菌数为1.41×107 CFU/g。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验证结果为微胶囊的包埋量为8.08×108 CFU/g;常温保存2周后,活菌数仍可达到3.89×106 CFU/g;ELISA方法检测微胶囊内重组乳酸乳球菌可见表达的牛乳铁蛋白肽,抑菌试验可见微胶囊内重组乳酸乳球菌表达的牛乳铁蛋白肽对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仍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重组乳酸乳球菌可制备成为低成本、保存期长、耐胃液的微胶囊,为重组乳酸菌在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提高食品中副干酪乳杆菌在胃肠道存活的方法,本试验以海藻酸钠(Alg)和N,O-羧甲基壳聚糖(CMCS)为囊材,采用静电液滴法和传统挤出法分别制备海藻酸钠-羧甲基壳聚糖微胶囊|以Alg和CMCS的不同配比为影响因素,测定其包埋产率、抗酶活性、过胃肠道模拟液后的存活率以及耐储存性。对微胶囊进行傅利叶红外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静电液滴法能够明显改善微胶囊粒径大小|Alg和CMCS比例为1:1时(E-AC)微胶囊包埋产率最大,为(92.20±1.02)%。与游离的副干酪乳杆菌相比,过胃肠道模拟液后(SIF)后,E-AC微胶囊包埋的益生菌存活率显著提高(P < 0.01),存活量为(7.6±0.65) Log10 cfu/mL。综上,采用静电液滴法制备的微胶囊与传统挤出法相比粒径较小,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储存性试验表明,E-AC在储存4周后,益生菌存活率较高。综上,Alg和CMCS为壁材制备的微胶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益生菌的存活率和耐储存性。 [关键词] 海藻酸钠|N,O-羧甲基壳聚糖|副干酪乳杆菌|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方法,以双乙酸钠、山梨酸钾和脱氢醋酸钠3种常用的有机酸盐青贮添加剂为研究对象,以其对大肠杆菌、植物乳杆菌及其微胶囊的抑菌率为评价指标,优化其最佳配比。结果表明,在有机酸盐作用下,微胶囊对植物乳杆菌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复合有机酸盐抑菌效果优于单一有机酸盐,当双乙酸钠添加量为0.10%、山梨酸钾添加量为0.30%、脱氢醋酸钠添加量为0.35%时,对乳酸菌及其微胶囊的生长影响最小,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锐孔凝固浴法和复凝聚法复合法,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壁材,将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和饲料包埋起来制备成益生菌微胶囊饲料,并对其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本试验将包埋率作为评价益生菌微胶囊饲料的主要指标,同时测定其粒径大小、悬浮率和溶解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这些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1.25%,菌胶比例1∶10,氯化钙浓度1.5%,固化时间15 min,壳聚糖浓度1.5%。在这个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益生菌微胶囊饲料粒径大小均匀,在1.60~2.00 mm;包埋率达到96.68%;而且在水中浸泡12 h后,悬浮率为77.96%,溶解率为13.04%;在模拟人工胃液中处理120 min后,仍然有5.2 lg(CFU/mL)的活菌数;在模拟人工肠液中处理120 min后,所包埋的活菌可全部释放出来,具备较好的漂浮性、水稳定性、耐酸性以及肠溶性。  相似文献   

8.
黄芪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的制备及释放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喷雾式锐孔凝固浴方法制备黄芪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正交优化试验,对制备的微胶囊进行体外缓释性能研究。结果显示:微胶囊平均粒径120~160目,包封率达46.3%;制备的微胶囊在5%柠檬酸钠溶液中5 h内完全释放,在模拟磷酸缓冲液中释放效果良好。制备微胶囊的最佳条件确定为2%海藻酸钠质量浓度,芯壁材比例1:4,氯化钙质量浓度3%,喷雾气压0.1 MPa,物流速度0.08 mL/s,气液高度10 cm,包埋时间0.5 h,凝固浴时间15 min。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高黄芪多糖(APS)的利用率,试验以黄芪多糖提取物为芯材,β-环状糊精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以乳化剂添加量、固形物质量浓度及包埋时间为自变量,微胶囊的包埋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Design-Expert软件,建立包埋率与各因素间的二次多项式模型,确定黄芪多糖微胶囊制备的最佳条件为乳化剂添加量0.30%、固形物质量浓度46.00 g/100 m L及包埋时间56min,在此条件下,微胶囊的包埋率为94.97%,与预测值95.27%相对误差较小。回归方程的预测值与试验值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回归模型拟合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从瘤胃中分离并鉴定的黏膜乳杆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的最佳条件进行确定,为黏膜乳杆菌的基因操作和原生质体融合做准备,试验从影响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菌龄、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的四因素三水平上进行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黏膜乳杆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佳条件为菌体培养10 h,溶菌酶浓度为100μg/mL...  相似文献   

11.
研究旨在制作一种可以通过单胃动物胃液的酸性环境并在肠液中释放的姬松茸多糖-嗜酸乳杆菌合生元.试验采用微胶囊法,以海藻酸钠和姬松茸多糖作为复合壁材包裹嗜酸乳杆菌,使用壳聚糖进行2次包被,测定微胶囊的包埋率、在人工胃液中的保护性及在人工肠液中的释放性,评估微胶囊的效果;使用牛津杯法测定合生元的抑菌效果.结果 显示,当海藻酸...  相似文献   

12.
酪酸菌的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微胶囊化包埋酪酸菌,提高其作为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效果.[方法]采用正交试验,选择不同浓度的海藻酸钠、明胶、淀粉混合物作为壁材,制备微胶囊颗粒.研究不同包埋剂颗粒内酪酸菌的生物相容性、容量、稳定性以及增殖效果,在模拟胃肠液的环境中进行耐酸性和肠溶性试验以及耐高温、胆盐试验.[结果]壁材对酪酸菌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增殖效果好.酪酸菌在包埋剂3内的活菌数由1.3×108CFU/mL增殖至1.3×1010CFU/mL,包埋率为83.4%;包埋剂4内的活菌数由3.3×108CFU/mL增殖至4.9×109CFU/mL,包埋率达99.5%.优选得出包埋剂4,其微胶囊颗粒的稳定性及耐热性好,微胶囊化酪酸菌经人工胃液处理2 h后,透光率仍为99.5%,后经人工肠液处理2 h,透光率降为29.7%,说明微胶囊具有较好的肠溶性.耐酸性及耐胆盐性试验结果显示,微胶囊内酪酸菌的活菌对数值分别降低了1.1%和1.5%,试验前后活菌教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其耐胃酸性及耐胆盐性较未包埋的对照组显著提高.[结论]酪酸菌经过包埋后显著提高了菌体的存活率,并具有良好的增殖效果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以5只55周龄散养健康成年蛋鸡空肠内容物为样本,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至10-6稀释浓度,吸取0.1 mL菌液滴于MRS平板上,置37℃培养箱培养24 h,分离乳酸菌。将分离纯化得到的乳酸菌,通过革兰氏染色、菌落形态观察、糖发酵试验进行乳酸菌种属鉴定。结果显示,从55周龄散养健康成年蛋鸡空肠中分离筛选出20株乳酸菌,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显示,分离菌株有杆状和球形2种;经糖发酵试验鉴定为7个乳酸菌种,分别为唾液乳杆菌唾液亚种、棒状乳杆菌扭曲亚种、唾液乳杆菌水杨素亚种、能动乳杆菌、格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  相似文献   

14.
鸡源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益生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选择性培养、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糖发酵试验、经典生理生化试验、耐酸和耐胆盐试验等方法,成功地从健康鸡的肠道中分离、鉴定并筛选出1株耐酸和耐胆盐能力较强的乳杆菌,命名为乳杆菌L3株。采用雏鸡安全性试验和肠黏液糖蛋白黏附性试验对乳杆菌L3株的安全性和黏附能力进行检测,证明所筛选的乳杆菌不仅对酸和胆盐的耐受性较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肠道黏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以明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包囊材料,蛋氨酸为芯材采用复相乳化法制备蛋氨酸微胶囊。应用均匀实验设计分析了微胶囊制备过程主要影响因素及适宜的工艺条件,得出明胶溶液浓度对微囊的形成影响较大,优化参数得出蛋氨酸微胶囊载药量为61.30%。  相似文献   

16.
利用MRS培养基,对青海部分牧区收集的15份牦牛酸奶,进行了乳杆菌的分离,对分离得到的9株疑似乳杆菌,对其中的3株进行生物学鉴定。结果:分离株均为兼性厌氧菌,在MRS培养基上,菌落较大、透明、灰白色,镜检为杆状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过氧化氢酶试验为阴性,乳糖发酵阳性,牛乳发酵试验阳性,符合乳杆菌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植物乳杆菌GUO致畸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实验室筛选得到一株具有降胆固醇作用的植物乳杆菌GUO进行致畸性试验,以测定该菌株的食用安全性。设低、中、高三个植物乳杆菌GUO剂量(即0.83mg/kg、1.67mg/kg、3.33mg/kg),另设蒸馏水阴性对照组和维生素A(13000μg/kg)阳性对照组对SD大鼠进行致畸试验。采用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的统计方法分析得到致畸试验结果: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孕鼠体重、连胎子宫重和增重,胎仔的吸收胎和死胎,体长,胎鼠骨骼发育及胎鼠内脏畸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在上述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植物乳杆菌GUO无致畸性。  相似文献   

18.
蚕蛹油微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改善蚕蛹油的加工性能和延长其保质期,以大豆蛋白和β-环状糊精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蚕蛹油微胶囊。依据蚕蛹油微胶囊乳状液的稳定性检测指标,确定壁材大豆蛋白和β-环状糊精的质量比为1∶1。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制备蚕蛹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芯材(蚕蛹油)与壁材的质量比为1∶2,乳状液中固形物的质量分数为20%,均质压力25MPa,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190℃。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蚕蛹油微胶囊的包埋率为91.2%。  相似文献   

19.
喷雾干燥法是缓释微囊常用的制备方法,作者从喷雾干燥法的适用范围、制备工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探讨囊材、温度、料液浓度、雾化速度、进料速度、增塑剂和抗黏剂等因素对成功制备缓释微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