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牛乳铁蛋白肽(Lfcin B)和天蚕素(Cecropin A)的抗菌活性和稳定性,降低其对动物机体的毒副作用,将2种肽的活性区域杂合,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对Lfcin B、Cecropin A和杂合肽进行理化性质、二级结构和两亲性分析。结果表明:杂合抗菌肽由23个氨基酸组成,为阳离子型多肽,二级结构中主要包含α-螺旋、β-折叠结构、无规则卷曲和延长肽链,具有不完全两亲性,呈亲水性。综上所述,对Lfcin B、Cecropin A和杂合肽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可为开发高效、稳定的新型替抗产品提供信息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牛血红蛋白源抗菌肽P3及其类似肽(JH-0、JH-1、JH-2、JH-3)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利用在线软件分析了抗菌肽P3及其类似肽的生物信息学特性,发现这5个抗菌肽均带正电荷,等电点均大于8.00,均为疏水蛋白,定位于细胞外,不含有跨膜区、信号肽序列和糖基化位点,P3和JH-2的二级结构为α-螺旋+β-折叠,JH-3为100%的α-螺旋,JH-0和JH-1为无规则卷曲结构,P3、JH-2和JH-3在第13位氨基酸即苏氨酸(Thr,T)有一个糖基化位点。根据分析结果推测抗菌肽P3及其类似肽可作用于细胞壁或细胞膜,从而使菌体死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抗菌肽对抗生素耐药菌株的抑菌活性。[方法]利用抗性平板划线法从腹泻病牛血便中筛选分离出1株耐药菌,通过16S rDNA序列进行鉴定,采用琼脂孔穴扩散法通过梯度盐酸壮观霉素(spectinomycin,Spe+)、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Amp+)、硫酸卡那霉素(kanamycin,Kan+)和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m+)试验确定该菌药敏特性,并利用1种抗菌肽制剂对该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经BLAST比对分析该菌16S rDNA序列,鉴定该耐药菌为科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ohnii),此菌对Amp+敏感,但对试验中其他抗生素均有耐药性,各梯度抗菌肽对该耐药菌均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结论]抗菌肽能有效抑制耐药科氏葡萄球菌的生长,有望在畜牧生产中代替抗生素使用。  相似文献   

4.
<正>天蚕素抗菌肽是由cecropin A和cecropin D设计合成的37个氨基酸的杂合肽,不含半胱氨酸,其N端区域具有强碱性,可形成近乎完美的双亲螺旋结构,而在C端区域可形成疏水螺旋,两者之间有甘氨酸和脯氨酸形成的铰链区,  相似文献   

5.
牛蛙(Rana catesbeiana)皮肤抗菌肽的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牛蛙皮肤抗菌肽的多样性及结构特点,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蛙属抗菌肽基因信号肽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以RT-PCR技术扩增牛蛙皮肤抗菌肽基因,克隆得到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cDNA序列特点,预测成熟肽的理化性质。结果得到48个完整的cDNA序列,分别编码24种抗菌肽前体,它们均由信号肽、前导肽和成熟肽3部分组成。对序列测定结果的预测分析表明,牛蛙皮肤抗菌肽前体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其他蛙类抗菌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同源性达到80%以上,但成熟肽的序列变异很大,具有物种特异性,其中6个为新的抗菌肽序列。牛蛙皮肤抗菌肽成熟肽的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β-折叠为主,均为疏水性短肽。  相似文献   

6.
抗菌肽(ABP)又称为抗微生物肽(AMP)、宿主防御肽(HDPs)、肽抗生素,是动物免疫防御系统在外界条件刺激下,产生的一类对抗外原陛病原体致病作用的具有免疫活陛的多肽,是动物非特异性免疫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其物种来源的不同,被分别命名为防御素、蛙皮素和蜂毒素等。抗菌肽有着分子量小、活性强、功能广泛、杀菌谱广等特点。抗菌肽的分子量一般在4kDa左右,肽链由12~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相似文献   

7.
抗菌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人们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中分离出多种生物活性肽 ,如抗菌肽、抗氧化肽、抗高血压肽、结合矿物质的肽、神经肽、免疫肽等。在这些生物活性肽中 ,尤其抗菌肽在动物养殖和提高畜产品品质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1 抗菌肽的分类1.1 哺乳动物抗菌肽哺乳动物抗菌肽广泛存在于嗜中性白细胞、粘膜和皮肤等。例如 ,在猪肠中存在富含pro -arg ,相对分子质量为4719ku的PR - 39肽、CecropinP1、有 78个氨基酸残基的NK -lysin、在猪白细胞中分离出 5个小分子抗菌肽 ,它们仅含16~ 18个氨基酸残基 ;在绵羊中至…  相似文献   

8.
抗菌肽广泛存在于动物的免疫细胞、内脏黏膜、皮肤以及植物的花、果、叶中。早在1972年,瑞典科学家Boman等[1]首次用大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诱导惜古比天蚕蛹(Hyatophora cecropia),从其血淋巴中分离得到天蚕素抗菌肽。随后Boman等[2]又进一步测定了天蚕素抗菌肽A和B的一级结构,随后天蚕素抗菌肽相继被分离、纯化,并且其氨基酸的结构特征和基因序列得到确定。到目前为止,天蚕素抗菌肽共[3]  相似文献   

9.
目前已经从猪体内发现12种以上不同的抗菌肽,这些抗菌肽具有不同的螺旋结构,分子量相对较小,小于10kDa,但对多种微生物有广谱杀灭作用,对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以及囊膜病毒有强烈抑制作用。根据抗菌肽前体的基因结构、氨基酸序列特征,可将猪源抗菌肽分为4类:富含保守的胱氨酸防御素(Defensins)超家族、Cathelicidins家族、Cecropins家族和NK-lysin。防御素和Cathelicidin是到目前为止在哺乳动物中所发现的两个最大群体的抗菌肽家族其中猪小肠是生物活性小肽的重要富集区,分子量均在3kDa~10kDa之间。  相似文献   

10.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又称宿主防御肽,是生物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活性肽,它是机体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20~6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结构多样,具有抗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文章通过抗菌肽的来源、结构与功能对其进行分类,依照抗菌肽对细胞膜的作用和抗菌肽在膜内的作用这两方面,对抗菌肽的作用机理及研究方法加以阐述,同时列举了国内可使用的抗菌肽数据库,依据2015年国内外抗菌肽在动物生产上的研究,介绍了一些可以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抗菌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