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湖北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猪高热综合征的原发病原,对采自湖北省患有明显呼吸道临床症状和高热死亡的仔猪组织病料进行病毒分离,结果分离到3株病毒。经电镜观察、免疫荧光试验、RT-PCR鉴定为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病毒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其GP5及NSP2基因与高致病性PRRSV毒株有97%~99%的同源性。人工猪体感染发病试验表明,该分离株均可引起仔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和死亡,证实湖北省已经出现临床高致病性PRRSV毒株。  相似文献   

2.
为了比较最新分离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分离株SY0608和传统毒株S1对仔猪的致病性,本研究选择9头30日龄商品仔猪,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种2株病毒,即S1株感染组(n=5头),SY0608株感染组(n=4头),接种后隔离饲养观察2周。经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学、病原学和血常规学检查,结果:SY0608毒株感染组仔猪表现明显临床症状,接种3 d后体温急剧升高至41.8℃;白细胞数急剧减少(降低了45%);病理学变化严重,肺泡膈增宽,大部分肺组织肺泡不张;而S1株感染组仔猪仅出现轻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SY0608毒株感染组仔猪病毒血症持续时间较S1毒株感染组长,病毒在脏器中的分布更为广泛。SY0608株感染组血清ELIS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S1株感染组。结果表明,SY0608毒株对仔猪致病作用明显强于S1毒株。  相似文献   

3.
为了比较国内不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弱毒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将17头PRRSV抗原和抗体双阴性的28日龄仔猪随机分为4组,TJM-F92株弱毒疫苗组,JXA1-R株弱毒疫苗组,经典株弱毒疫苗(VR2332来源)组和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免疫后7,14,21,28d分别采血,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PRRSV抗体,结果从免疫后14d起PRRSV抗体开始转阳,但各试验组的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异。对免疫后14d所采血样进行病毒分离,TJM-F92株免疫组未分离到PRRSV疫苗毒,JXA1-R株免疫组2头猪分离到PRRSV疫苗毒,经典株免疫组只1头猪分离到PRRSV疫苗毒。免疫后28d,所有猪接种PRRSV强毒株TJ株进行攻毒试验,观察各组猪的体温、临床症状;攻毒后21d,所有猪安乐死,剖检观察肺部病理变化。结果显示,TJM-F92株和JXA1-R株免疫组均未出现临床发病猪,经典株免疫组2头猪出现临床发病,对照组全部临床发病,死亡1头。经典株免疫组临床发病猪出现典型PRRSV感染肺部病理变化,而TJM-F92株和JXA1-R株免疫组均未发现典型PRRSV感染肺部病理变化。本研究证实TJM-F92株和JXA1-R株对高致病性PRRSV的免疫效果优于经典株弱毒疫苗,TJM-F92疫苗株与JXA1-R疫苗株相比,疫苗毒在体内带毒时间更短,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学检查、病毒分离、分离毒株测序以及遗传演化分析的方法,对北京及其周边地区4个猪场剖检的4头猪进行分析。结果: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表现为急性高热性传染病;病理学观察为非化脓性脑炎和间质性肺炎等多器官严重的病理变化;RT-PCR和病毒分离确定该疫情的主要病原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与典型PRRSV感染不同的是:成年猪感染率达50%以上,病死率达80%以上;PRRSV分离株全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属于PRRSV北美洲型,特别是PRRSV NSP2不连续缺失30个氨基酸,说明此次流行的PRRSV毒株可能为高致病性毒株。  相似文献   

5.
从我国南方某猪场高热病死猪的组织中分离出能引起Marc145细胞病变的病毒,经过血清中和试验、RT-PCR测定,确定分离物中存在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将细胞病毒液感染13头55~105日龄健康猪,另有3头健康猪用于同居感染。随意挑取13头中7头再用大肠杆菌培养物加强感染,感染后每天测温,观察临床症状,记录死亡情况和病理变化。结果表明:PRRSV单独感染猪6/6发病,5/6死亡;大肠杆菌与PRRSV混合感染猪7/7发病,5/7死亡;同居感染的3头全部发病,1头死亡。所有感染猪于感染后2~4 d内均出现体温升高。两周后体温下降至正常,直到死亡前体温不再升高。死亡多集中在感染后的34~50d的2周时间内。将圈舍温度升至29℃对感染猪发病无加强作用。死亡猪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出血性、间质性肺炎,肢体远端皮表出血。结果表明,虽然PRRSV感染能够引起猪产生高热和高的发病死亡率,但从发病到死亡时间及某些病理变化上看,和南方猪场的发病死亡猪还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猪场的一些激发因子或其他病原混合感染有关,从组织和细胞分离物的电子显微镜照片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江苏省某猪场患有明显呼吸道临床症状和高热死亡的仔猪肺脏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病毒生物学特性测定、血清学试验、病毒基因鉴定,确定为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人工猪体感染发病试验表明,该分离株可以引起商品仔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和死亡,证实我国已经出现临床高致病性PRRSV毒株。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非结构蛋白2(NSP2)之间的差异和生物学特性,本研究根据PRRSV、S1、SY0608株NSP2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两毒株的NSP2基因,克隆到pFastBacTM HTB杆状病毒载体中,将筛选的阳性重组载体pF-SI-NSP2和pF-SY-NSP2,分别转化至含有杆状病毒穿梭载体的DH10Bac感受态大肠杆菌中,经蓝白菌落筛选和PCR鉴定,获得重组表达载体rBac-S1-NSP2和rBac-SY-NSP2.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Ac-S1-NSP2和rAe-SY-NSP2,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表达PRRSV S1和SY0608株NSP2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的蛋白与自然感染PRRSV的猪血清均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为进一步研究NSP2蛋白的功能及生物学和免疫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猪瘟病毒FJFQ-39株的毒力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一种相对客观、稳定的方法鉴定猪瘟病毒(CSFV)FJFQ-39株的毒力.本研究采用2×103TCID50的FJFQ-39株分别肌肉接种6头敏感猪,通过RT-nPCR 检测扁桃体和血液监测动物感染情况,对动物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系统评分,结合体温分析,判定病毒毒力.同时用相同剂量的石门株接种4头敏感猪作对照.FJFQ-39和石门接种猪的扁桃体和血液均检测到CSFV核酸;FJFQ-39接种猪的最大临床症状评分(CS)平均值为3.53.5±1.0、病理评分(PS)平均值为3.3±0.9(低于5),平均最高体温为39.3±0.2℃(低于40℃);石门接种猪的最大CS平均值为25.5±2.1、PS平均值为29.5±2.4(大于15),平均最高体温为41.8±0.2℃(高于41.0℃).实验结果表明:猪瘟病毒FJFQ-39株和石门株均成功感染了动物;评分系统结合体温测定评价CSFV毒力是可行的;FJFQ-39 属于低毒力株,而石门属于强毒株.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河北省猪群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流行情况及毒株遗传变异趋势,应用RTPCR方法,对河北省10个地区的18个发病猪场进行调查,分别扩增出23株缺失部分NSP2基因和完整ORF5基因的毒株。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3株PRRSV NSP2基因均缺失了不连续的30个氨基酸,从而证实河北省存在美洲型PRRSV变异株的流行。23株PRRSV ORF5核苷酸序列与国内外已发表的基因序列绘制的遗传进化树表明:20个毒株与JXA1形成一个基因亚群;而另3个毒株与NADC30毒株形成一个基因亚群,并且变异最大,是以后的主要临床研究对象。推导编码氨基酸的比较结果表明,河北省流行的PRRSV毒株ORF5基因编码蛋白已发生较大变异,需在今后临床诊断与疫苗防控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江西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ORF5基因的变异情况及NSP2基因的结构特征,采用RT-PCR方法扩增了12份江西地区猪场疑似患PRRS的猪肺脏样品中的ORF5全序列和NSP2部分序列,应用DNAStar和Mega 6.0等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及遗传变异分析。12株PRRSV ORF5核苷酸同源性为83.7%~99.8%,氨基酸同源性为82.1%~99.5%;与参考毒株JXA1、VR-2332和LV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4.9%~99.7%、85.2%~91.0%和62.4%~64.8%。对阳性病料进行了NSP2基因部分序列的扩增,测序结果显示12株PRRSV均属于美洲型毒株,12株PRRSV的NSP2部分序列均存在30个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与高致病性PRRSV有相同的缺失特征。12株PRRSV的ORF5遗传进化树分析显示,10株与高致病性PRRSV处在同一进化分支,进一步说明高致病性PRRSV已成为江西地区的优势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在我国华东地区的遗传变异情况和发展趋势,本研究对2004年~2009年分离鉴定的38株PRRSV流行株NSP2基因高变异区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38株PRRSV分离株核苷酸同源性为71.6%~99.6%,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为63.7%~98.3%,共分为5种基因缺失类型.系统进化分析表明:38个分离株按基因序列可分为NSP2基因亚型Ⅰ和Ⅱ,其中,28株属于NSP2基因亚型Ⅰ,各病毒株均具有至少30个氨基酸的缺失,基因同源性为92.9%~99.2%;10株属于NSP2基因亚型Ⅱ,均具有1个或不具有氨基酸的缺失,基因同源性为76.5%~99.6%.流行株显示由基因亚型Ⅱ逐渐向基因亚型Ⅰ变异的趋势,并且NSP2核苷酸的缺失数量呈上升趋势.由此显示,我国PRRSV流行株NSP2基因变异较大,并不断出现新的变化,因此,加强PRRSV流行株基因变异的监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采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株HN07-01和经典美洲株BJ-4人工感染2月龄仔猪,通过观察发病情况、检测外周血免疫细胞和PRRSV特异血清抗体水平,研究了不同毒株PRRSV的致病特性.结果表明:PRRSV变异株感染后能够引起高热症状;变异株HN07-01株感染后引起的外周血各类免疫细胞下降速度和下降程度显著高于BJ-4株.提示PRRSV变异株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明显强于BJ-4株;PRRSV特异血清抗体结果表明:变异株和BJ-4株均能快速诱导机体产生抗体.  相似文献   

13.
PRRSV缺失变异毒株JL/07/SW株的分离鉴定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分离并鉴定了1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经病毒生物学特性测定、血清学试验、病毒基因鉴定,确定为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将其命名为JL/07/SW株.根据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VR-2332株及变异毒株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了针对NSP2变异序列、N基因以及GP5基因的引物,扩增出正确的序列,经测定的序列比对后,发现该毒株为美洲型变异毒株,NSP2上缺失了30个氨基酸,而GP5和M基因相对保守.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解国内部分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流行情况,采用国标RT-PCR方法,对2017至2019年间来自全国14个省(市)的不同规模化猪场的1441份病料进行了PRRSV检测,并对分离到的高致病性PRRSV(HP-PRRSV)毒株进行了分子特性和致病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猪场PRRSV阳性率为22.14%,其中HP-PRRSV占到了阳性样品的49.84%;筛选部分病料分别接种猪肺泡巨噬细胞(PAM)和Marc-145细胞,成功分离到1株病毒,经电镜观察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为PRRSV,并命名为RP19。对RP19毒株nsp2和ORF5基因序列分析表明,RP19与高致病性毒株TJ的序列相似度最高,并且其nsp2基因编码区含有特征性的(29+1)个氨基酸缺失。以105.0 TCID50/mL的攻毒剂量在5周龄的仔猪上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P19的攻毒组仔猪的日增重显著减少,体温升高,出现咳嗽、身体颤抖以及后肢麻痹等严重的临床症状,且有1头仔猪出现死亡,说明RP19有较强毒力。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病猪肺脏呈现PRRSV感染造成的典型弥漫性间质性肺炎症状。本研究调查了近年来PRRSV在我国14省(市)的流行情况,并分离到1株高致病性毒株,为PRRS的预防和疫苗制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江苏省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在2007年-2010年从江苏不同地区采集病料,利用RT-PCR方法进行病毒检测.结果发现江苏地区所有毒株都属于美洲型毒株,且Nsp2基因都存在不连续的30个氨基酸的缺失,缺失氨基酸的位置为481位和533位~561位.病毒分离株PRRSV...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广西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变异情况及分子遗传特征,采用RT-PCR分段扩增2010年PRRSV广西地方分离株GX1001株和GX1002株基因片段,经克隆、测序、拼接,获得2个分离株的全基因序列。结果显示,不包括Poly(A)尾,GX1001株、GX1002株基因组全长分别为15329和15318 bp。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2个分离株间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3%,与国内外北美洲型代表毒株间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4.9%~99.5%,与欧洲型代表毒株间的同源性为61.5%~61.9%。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个分离株的NSP2编码区均存在第481和533-561位,共30个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具有PRRSV高致病性变异毒株(HP-PRRSV)的遗传特征,但分别在不同区域出现新的突变、缺失及插入等变异现象。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美洲型毒株可分为4个亚群,GX1001株和GX1002株均属于以高致病性JXA1株为代表的第4亚群。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PRRSV广西地方分离株GX1001株和GX1002株均属于HP-PRRSV,但其基因组在不同区域发生了新的遗传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从河北省保定某两个猪场疑似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料中分离出能引起Marc-145细胞病变的病毒,经RT-PCR鉴定证明,该病毒为美洲型PRRSV,分别命名为BD1和BD2株。并将其克隆、测序,与国内外PRRSV分离株的Nsp2和E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PRRSV高致病性毒株JXA1、GD、WUH1、SY0608、HUN0701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5.3%~96.5%,BD1和BD2株ORF5基因存在部分突变,没有缺失,与国内高致病性PRRSV分离株JXA1、HUB1、Jiangxi-3、Henan-1、WUH1的同源性高达97.2%~9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