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满足鸡毒支原体生长繁殖对营养物质需求和提供高浓度繁殖生长空间两个方面着手,研究出鸡毒支原体增菌培养工艺。对MGS6株、R株增菌培养后,由于MG大量高浓度繁殖,使透明的培养液变得十分浑浊浓厚.颜色由近于黑色变成土黄色.静止数小时.瓶底产生一层乳白色MG菌体沉淀.菌数可达10^20FU/mL。10倍稀释制成油乳剂灭活苗免疫MG阳性鸡群.早期发病雏鸡免疫后15d左右临床症状消失.鸡群几乎不再发生鸡毒支原体病.并可控制减少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在鸡毒支原体培养及免疫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2.
山东益生种畜禽公司于2016年从法国引进4 000套哈伯德白羽肉鸡曾祖代,鉴于国内鸡群的支原体感染率较高,为保障曾祖代鸡群的阴性状态,单独设计了严格的生物安全隔离与多项控制措施,并持续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跟踪监测评估。曾祖代种鸡群未免疫鸡毒支原体(MS)疫苗,监测MS血清抗体和种鸡咽喉拭子;因免疫过鸡滑液囊支原体(MG)弱毒和灭活疫苗,无法通过检测血清抗体和种鸡咽喉拭子来评估鸡群MG感染状态,而采用PCR方法检测后代雏鸡和孵化后啄壳死亡毛蛋的气囊拭子进行评估。从1~58周龄共采集血清19次,合计1 140份样品,结果显示MS抗体检测均为阴性。在4~58周龄期间,2个鸡舍共采集14次,合计840份咽喉棉拭子,PCR扩增MS病原均为阴性。为了评估MS和MG的垂直传播,采集和观察30~55周龄期间9批270只1日龄的后代雏鸡气囊,同时采集后代孵化后啄壳死亡的313个毛蛋的气囊,雏鸡和毛蛋均未发现气囊浑浊现象,MS和MG PCR检测也均为阴性。在整个约60周的生产期中鸡群一直保持MS和MG无感染状态。结果表明,在国内的环境条件下,只要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隔离预防措施,种鸡群可完全实现并维持MS和MG净化状态。  相似文献   

3.
1病原特点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病原微生物,其特点是多形性,无细胞壁,革兰氏染色阴性,对环境抵抗力较差,对热比较敏感,但在低温条件下可长期存活。危害鸡的支原体主要有鸡毒支原体(MG)和滑液囊支原体(MS),又以鸡毒支原体对鸡的危害最严重。2目前我国鸡毒支原体的感染情况目前我国鸡群MG的感染比较普遍。据对北京、江苏、山东等调查表明,商品鸡场支原体阳性率轻的20%左右,严重的高达70%以上(郎丰功,2000)。中国药检所从全国20个省市21个地区采集了400份鸡的血清进行了鸡MG平板凝集试验,阳性率高达78%(甘孟侯等,2000)。又有调…  相似文献   

4.
鸡毒支原体(MG)是引起鸡、火鸡及其他禽类慢性呼吸道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可水平传播,也可垂直传播,对禽类有致病力的支原体有鸡毒支原体、滑膜支原体(MS)和火鸡支原体(MM)。鸡毒支原体主要感染鸡、火鸡,也感染其他禽类,引起呼吸道疾病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黄羽肉种鸡场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设备越来越先进,所用疫苗工艺大幅度提升,饲料营养也比以往均衡,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慢性呼吸道病(CRD)便是其中之一。鸡毒支原体(MG)所引起的鸡的感染通常称为慢性呼吸道病。鸡群感染MG后,呼吸道症状一般较轻微,但在遇到鸡群应激或者混合感染其他病原体时,呼吸道症状明显。产蛋期感染可引起鸡群产蛋率下降,  相似文献   

6.
鸡毒支原体平板凝集抗原的中试生产及使用宁宜宝冀锡林中国兽药监察所北京100081鸡毒支原体平板凝集抗原用于诊断鸡场中鸡毒支原体感染用。目前国内除SPF鸡场外,一般鸡场甚至于种鸡场尚未进行鸡毒支原体彻底消除的工作,因此抗原用量不是太大,而制造工艺又比较...  相似文献   

7.
鸡毒支原体PCR检测试剂盒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基因库中鸡毒支原体 1 6SrRNA的序列研制PCR检测试剂盒 ,用于检测鸡毒支原体 (MG)。结果表明该MG PCR检测试剂盒对不同MG参考菌株和地方分离株均能特异性地扩增出 732bp条带 ,而对其他禽支原体和禽病病原体的扩增结果为阴性。该MG PCR试剂盒最低能检测出 1 0 0fg的MGDNA模板。保存期测定结果表明 ,该MG PCR试剂盒在 - 2 0℃条件下保存至 1 ,3 ,6和 9个月时 ,其敏感性无明显变化 ,仍能检测到 1 0 0fg至 1pg的MGDNA模板。保存至 1 2个月时其敏感度虽降低了 1个滴度 ,但仍能 1 0 0 %检出人工感染鸡的临床样品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集了上海地区规模化蛋鸡场、林地散养鸡场、种山鸡场的健康产蛋鸡群共240份血清,进行了鸡毒支原体感染抗体的ELISA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规模化蛋鸡场和林地散养蛋鸡场鸡毒支原体感染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97.8%和93.3%,两种饲养模式的鸡群鸡毒支原体感染率都很高,两者无显著差别;3个种山鸡场检测结果差异较大,分别为100%、0、30%,说明种山鸡对鸡毒支原体的感染并不普遍;对规模化肉鸡场鸡群鸡毒支原体抗体跟踪结果表明,在65日龄时鸡毒支原体在鸡群中已经存在,65~90日龄期间鸡群普遍感染鸡毒支原体,肉鸡上市前感染抗体阳性率达到94%。结果表明,产蛋鸡群鸡毒支原体感染情况与饲养方式没有相关性,均呈现较高阳性率,种山鸡感染并不普遍,肉鸡群感染鸡毒支原体高峰期在65~90日龄之间,预防鸡毒支原体病的最佳日龄应在30~60日龄之间。  相似文献   

9.
在养鸡生产中,鸡慢性呼吸道病是较为常发的一种条件性、消耗性疾病,主要致病原为禽源鸡毒支原体(MG),在鸡的任何日龄段均可发生。当前,禽源鸡毒支原体对鸡群的感染,对生物制品及畜产品污染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由于鸡毒支原体细胞膜与动物宿主细胞膜有共同的抗原成分,不易被宿主非特异免疫系统所识别而形成“免疫逃逸”,得以长期寄居于呼吸道黏膜系统中,形成条件性致病原。  相似文献   

10.
鸡毒支原体病的预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毒支原体(MG)感染是严重威胁养鸡业的一种传染病,经常和其他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并发或继发,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及药物残留隐患。现对鸡毒支原体病预防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防控鸡毒支原体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