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采用抑菌圈法检测内生枯草芽孢杆菌CN181对青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并用尾叶桉实生苗蘸根法,探索枯草芽孢杆菌CN181的生物防治效果及促进生长作用,同时以生防菌株荧光假单胞杆菌WCS417r作为有效对照,结果表明:CN181对桉树青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强于WCS417r;在生防试验中,CN181对桉树青枯病菌生物防治效果为66%,WCS417r的防治效果为26%,与对照相比CN181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在促生试验中,CN181对桉苗的生根和鲜重有抑制作用,对苗高生长没有影响,而WCS417r对苗高和鲜重有抑制作用,但对生根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对桉树青枯病有防治效果的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WCS417r为对照,用水杨酸和产生PCA抗生素(phenazine-1-carboxylic acid)的荧光假单胞杆菌(P.fluorescens)2-79进行了桉树青枯病防治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将水杨酸与2-79、WCS417r分别组合,将诱导抗病性和抗生作用结合起来共同控制桉树青枯病的发生.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菌液蘸根的方法,2-79和WCS417r分别比对照的发病率降低18.4%和33.8%,差异显著(α=0.05).在组合防病试验中,经水杨酸、2-79、WCS417r分别处理后的桉树苗发病率分别比对照降低37.2%、42.9%和37.2%,而用水杨酸和生防菌共同处理(SA+2-79,SA+WCS417r)后的发病率则比对照分别低54.3%、51.5%,且比分别用三者单独处理的显著降低,防病效果显著增强.此结果表明,水杨酸的诱导抗病性与具有拮抗活性的生防菌结合,能显著提高防治桉树青枯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细菌嗜铁素、DAPG和PCA对板栗疫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生防细菌防治板栗疫病的潜力,测定了恶臭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putida)WCS358r菌株及其嗜铁素缺失突变体JM218,转基因菌株WCS358::phl和WCS358::phz对板栗疫病菌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在KB和板栗枝条韧皮部抽提液培养基(BA)中,WCS358r对病菌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JM218几乎没有抑制效果;在培养基中加入200μmol/L FeCl3后,WCS358r对病菌的抑制能力显著降低,证明WCS358r产生的嗜铁素是抑制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重要因子。在PDA培养基中,WCS358r对病菌无抑制效果。在上述三种培养基中,产生抗生素2,4-二乙酰间苯三酚(DAPG)的转基因菌株WCS358::phl与原始菌株WCS358r相比,抑菌效果明显增强,而产生酚嗪-1-羧酸(PCA)的WCS358::phz的抑菌能力无明显提高。培养基中添加铁对WCS358::phl的抑菌活性无影响,但能降低WCS358::phz对板栗疫病菌的抑制效果。由此说明,嗜铁素和DAPG对抑制板栗疫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具有重要作用,而PCA的抑菌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林业科学》2021,57(3)
【目的】探究荧光假单胞菌菌株JW-JS1的溶磷能力及其在杨树根际和菌根际的定殖动态,揭示菌株的溶磷机制并进一步阐明溶磷细菌与外生菌根真菌的互作机制,为杨树专用复合菌剂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液体培养试验分析荧光假单胞菌菌株JW-JS1培养液可溶性磷含量、p H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有机酸种类和含量,利用抗利福平标记法筛选稳定的标记菌株,运用灌根法研究其在杨树根际和菌根际的定殖动态。【结果】1) JW-JS1菌株培养液可溶性磷含量随接种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培养液pH与可溶性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889~(**)),可滴定酸含量与可溶性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8~(**));2) JW-JS1菌株分泌的总有机酸量(434.39 mg·L~(-1))明显高于CK (25.94 mg·L~(-1))(P0.05),共检测出草酸、酒石酸、柠檬酸、顺丁烯二酸和反丁烯二酸5种有机酸,其中,草酸含量(273.69 mg·L~(-1))明显高于其他种类有机酸,约占总有机酸量的63.01%;3)筛选出含有300μg·mL~(-1)利福平抗性的标记菌株JW-JS1~(Rif),与原始菌株相比,其菌落形态和溶磷能力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4)标记菌株在杨树根际和菌根际均能长期稳定存活并保持一定的定殖数量,随接种时间延长定殖数量呈下降趋势,定殖动态基本一致,其中,接种50天后定殖数量分别为5.2×10~4和4.5×10~4cfu·g~(-1)。【结论】荧光假单胞菌菌株JW-JS1的溶磷能力与培养液pH、可滴定酸含量和有机酸密切相关,特别是菌株分泌的草酸可能在溶磷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荧光假单胞菌菌株JW-JS1在杨树根际和菌根际均能长期稳定存活并保持一定的定殖数量。荧光假单胞菌菌株JW-JS1与红绒盖牛肝菌Xc是构建杨树专用功能复合微生物肥料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枯草芽孢杆菌Y13UV对油茶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研究其在油茶体内的定殖动态,为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原生质体转化法引入绿色荧光蛋白质粒,构建荧光标记菌株。通过喷叶、灌根、喷叶灌根结合处理多种接种方式及重复接种,测定菌株在油茶体内不同组织部位的定殖数量,分析其定殖规律及能力。【结果】标记菌株可以在油茶根、茎和叶内定殖,单次接种当天,根内回收的标记菌株数量为1.07×10~5cfu·g~(-1);喷叶灌根结合处理7天后,油茶根、茎和叶内标记菌株的数量分别为8.70×10~2、5.00×10~2和7.30×10~2cfu·g~(-1),均高于喷叶、灌根单独处理。重复接种时,油茶根茎叶内标记菌株的定殖量在接种3~5天内达到高峰,然后呈现稳定趋势,20天时定殖量开始大幅下降,第30天喷叶灌根处理的油茶根内的定殖量仅为5.30×10~2cfu·g~(-1)。荧光标记菌株生长较好,稳定表达,对炭疽病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结论】枯草芽孢杆菌Y13~(UV)能通过喷叶灌根方式接种在油茶体内定殖并传导,有较好的定殖能力。  相似文献   

6.
采集人工种植2年的铁皮石斛,将根、茎和叶研磨为粉末,采用NA培养基分离纯化其内生细菌,酶切去除冗余,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对铁皮石斛根、茎和叶中分离得到的49株内生细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获得的49株内生细菌在根、茎、叶中分别有24株、15株和10株,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的5个种、假单孢杆菌属的1个种和沙雷氏菌属的1个种。分离出的内生细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细菌区系相似性,也表现出细菌区系的器官特异性。铁皮石斛内生细菌在石斛根部分布的属、种数量明显比茎、叶多,土壤可能是铁皮石斛内生细菌的主要来源;铁皮石斛不同部位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差异,群落种数根>茎>叶。研究获得荧光假单胞杆菌20株,占总内生细菌数量的40.82%,判断其可能为优势菌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我国优良的种质资源新疆野苹果树中分离和筛选用于苹果病害防治的内生细菌,以期为苹果病害生物防治提供新的菌种资源。【方法】采用稀释分离法和组织分离法从新疆野苹果枝干中分离内生细菌,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对葡萄座腔菌、胶孢炭疽菌、苹果拟茎点霉3种苹果树的致病菌均具有显著抑菌效果的菌株,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序列分析,明确分离和筛选出内生细菌的分类地位,经离体接种试验证实其是否具有致病性。【结果】共分离获得内生细菌217株;筛选出对苹果3种病原菌均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菌株7株(M-m7、M-m12、M-r12、P-m9、P-m11、L-m12、P-r21),对葡萄座腔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7. 00%、72. 60%、76. 60%、60. 64%、65. 96%、65. 81%、71. 79%,对胶孢炭疽菌的抑菌率分别为69. 85%、64. 95%、68. 87%、68. 37%、56. 12%、53. 54%、65. 66%,对苹果拟茎点霉的抑菌率分别为77. 63%、79. 22%、72. 60%、69. 37%、70. 27%、69. 30%、71. 05%。经鉴定,M-m7、M-m12、P-m11、L-m12为枯草芽孢杆菌,M-r12、P-m9为贝莱斯芽孢杆菌,P-r2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接种试验证明这些生防菌株对苹果枝条不具致病性。【结论】从新疆野苹果枝条中筛选并鉴定出对苹果3种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菌株7株,对苹果树不具致病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水曲柳促生细菌(蜡样芽胞杆菌SQL0164)为研究对象,揭示菌株SQL0164在水曲柳根部定殖的动态变化规律,明确其与定殖相关的生物学性状。【方法】梯度稀释法分离纯化细菌菌株;灌根接种细菌分离物至苗期水曲柳植株,筛选促生效果显著的菌株;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与生理生化反应鉴定促生菌株SQL0164的分类学地位;采用平板菌落计数与扫描电镜确定菌株SQL0164在水曲柳根表的定殖量与定殖位点;在不同培养基中观测菌株SQL0164形成的生物膜形态,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对生物膜进行定量;离体条件下,检测菌株SQL0164的运动性。【结果】筛选出对水曲柳促生效果显著的菌株SQL0164,与对照相比,经菌株SQL0164处理21 d的水曲柳幼苗的鲜质量和株高分别增加了51.2%与15.4%;经鉴定,菌株SQL0164为蜡样芽胞杆菌;菌株SQL0164能够通过形成微菌落定殖于水曲柳根表皮细胞表面,且在水曲柳根表的定殖量随着寄主的生长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菌株SQL0164在0.1×TSB、0.1×LB、MSGG以及0.5×NB培养基中能够形成致密的漂浮型生物膜,在LBGM培养基中培养72 h后,菌株SQL0164形成的潜底型生物膜的生物量最高;菌株SQL0164的菌落分别于接种后8.5 h和24 h遍布整个swimming与swarmming平板,显示出该菌株具有显著的运动能力。【结论】蜡样芽胞杆菌SQL0164能够显著促进苗期水曲柳植株的生长,该菌株能够通过形成微菌落稳定定殖于水曲柳根表皮细胞表面,且其定殖量随着寄主的生长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离体条件下,菌株SQL0164表现出显著的生物膜形成能力与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松材线虫病程中树体内线虫和细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和线虫携带的细菌共同引起的。本文对接种松材线虫后黑松的不同发病阶段 ,树体内非接种枝上的线虫、细菌的种类及数量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非接种枝上 ,在病树出现少量黄色针叶时 ,能有细菌检出 ;较多黄色和褐色针叶时 ,线虫才开始出现 ,细菌开始增多 ;至发病后期 ,病树基本枯死时 ,线虫和细菌数量迅速增加。对发病过程中出现的细菌种类鉴定表明 ,发病中期 ,细菌种类比较单一 ,随着病情的发展 ,细菌不但数量迅速增加 ,而且种类也增多 ,但优势菌群为荧光假单胞菌、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泛菌属和少动鞘氨醇单胞杆菌  相似文献   

10.
新疆核桃腐烂病拮抗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核桃促生菌群的构建提供菌株材料,通过对新疆核桃拮抗菌的分离纯化,筛选出对核桃腐烂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且能在其根际稳定定殖的优质高效菌株。从阿克苏、和田、喀什等新疆核桃主产区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出拮抗菌30株,采用对峙试验法对其拮抗能力进行测定,选出拮抗菌14株。经耐利福平诱导后剩余7株。将其进行大田定殖试验后,最终筛选出7株拮抗菌。经16S r DNA鉴定,这7株拮抗菌属于3个属,分别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其中假单胞菌属为优势种属,且拮抗效果及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1.
新疆核桃根际土壤中解钾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核桃专用微生物肥的研制提供菌株材料,通过对解钾菌的分离纯化,筛选对新疆核桃根际土壤具有解钾作用且能在其根际稳定定殖的优质高效菌株。结果表明:从阿克苏、和田、喀什3个新疆核桃主产区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出解钾菌27株;采用火焰光度计法对其解钾能力进行测定,选出解钾菌16株;经耐利福平诱导后剩余14株;将其进行大田定殖试验后,最终筛选出10株解钾能力较强的菌株。经16S r DNA进行鉴定,得出这10株解钾菌归属于3个属。分别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其中假单胞菌属为优势种属。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生长在3个不同地点的银中杨根和茎中内生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为植物和微生物互作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源镇常围子村、齐齐哈尔市错海林场和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东营苗圃,取银中杨根和茎,表面消毒后,提取微生物DNA,通过16S r RNA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扩增子Illumina MiSeq测序以确定内生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结果】测序结果根据97%的序列相似性水平,将细菌和真菌的reads分别归类为1 541和240个OTU。与数据库比对后确定银中杨内生细菌群落主要以放线菌纲、β-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和拟杆菌纲为主,内生真菌群落主要以座囊菌纲、伞菌纲、子囊菌纲、和银耳纲为主。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结果表明,北京、大庆和齐齐哈尔3个地点银中杨的茎内生菌群落明显聚集;而根内生菌群落表现出依赖于植物器官和生长环境的现象。Mantel检验结果表明,p H值、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和钾(K)含量与杨树根内生菌群落显著相关(P0. 05);而氮(N)、磷(P)含量并不是解释银中杨根内生菌群落差异的重要因素。由此确定不同生态环境下生长的银中杨不同器官中的核心微生物,共获得23个核心细菌OTU,归属于6个纲; 22个核心真菌OTU,归属于7个纲。还可确定7个根内生细菌指示OTU:Actinophytocola、游动放线菌属、假诺卡氏菌属、红微菌属、链霉菌属、贪噬菌属和慢生根瘤菌属; 5个茎内生细菌指示OTU:双歧杆菌属、红球菌属、小杆菌属、粪杆菌属和微球菌属。2个根内生真菌指示OTU:小球腔菌属和Ilyonectria; 3个茎内生真菌指示OTU:格孢腔目、链格孢属和Endosporium。Up Set R结果表明:内生细菌中有51(3. 30%)个OTU被6组样本共有,6个组单独特有的OTU占总OTU数的4. 54%~15. 44%;内生真菌中有1(0. 42%)个OTU被6组样本共有,6个组单独特有的OTU占了总OTU数的2. 92%~29. 17%。【结论】银中杨根内生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取决于栽植环境中土壤的p H值、有机质含量和钾含量。不同植物器官可代表内生菌群落的独特生态位。本研究可确定与银中杨不同器官和不同生长环境条件相关的指示OTU和核心微生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杨树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工业用材林树种之一,对其长期的生产力维护和人工林的健康管理是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杨树根腐病的防治措施作为林学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以化学防治方法为主,但其存在许多环境危害,所以具有诸多优点的生物防治成为了现在国内外的研究焦点,找到生防菌是研究的重中之重。以一系列实验分离筛选到用于防治根腐病的低温适生菌为创新点,旨在找到对杨树根腐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并明确其分类地位,令其在杨树根腐病的生物防治生防菌种类方面作为参考,也为进一步研究其定殖特性、林间防效及生物安全性等问题提供前期基础。【方法】为了筛选出新的低温适生生防菌菌种资源,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杨树土壤中分离得到20株芽孢杆菌,经过初步筛选得到了拮抗效果最好的一株芽孢杆菌B42,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平板对峙法对该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然后鉴定明确其分类地位。【结果】该芽孢杆菌对杨树根腐病菌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同时对茄病镰刀菌、红松根腐病镰刀菌、山核桃干腐病菌、链格孢、油茶炭疽病菌、白腐菌均具有广谱抗性。【结论】根据菌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的结果,鉴定该菌B42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相似文献   

14.
对杨树高效解磷细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JYZ-SD1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JW-JS1在3L发酵罐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这两株解磷细菌在72h内都是接种量20%、转速400 r/min、通气量100ln/h条件下菌体生长量最大。为将这两株杨树根际解磷细菌更高效、更大量的扩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给干旱地区枣园土壤微生物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以8年生灰枣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常规分离鉴定方法和硅酸盐培养基对新疆枣园土壤解钾菌株进行初筛,经过人工诱导后大田定殖,采用火焰光度计法和16S r 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其解钾能力进行分析,筛选优良的解钾菌株并进行鉴定。经16S r DNA鉴定,解钾细菌分别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沙雷氏菌属Serratia 4个属。  相似文献   

16.
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类生活在植物体内的微生物,能够产生化学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本研究用纸片法检测从我国特有植物蒜头果中分离得到的植物内生真菌烟曲霉的抗菌活性,并采用单菌多产物(OSMAC)策略寻找植物内生真菌烟曲霉产生抗菌化合物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该烟曲霉液体发酵提取物对供试的6种人体致病细菌均有抑菌活性(蜡样芽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无乳链球菌、福氏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其中对副溶血性弧菌、藤黄微球菌最低抑制浓度达到6.25mg/mL。以马铃薯粉为氮源,麦芽糖或葡萄糖为碳源,提取物得率较大且抑菌活性最好,接种量为60mg/100mL时提取物收获量最高。此外,改变培养温度能提高提取物对除无乳链球菌及藤黄微球菌以外的4种致病菌的抗菌活性。与细菌共培养后对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的抗菌活性有所增强,但对副溶血性弧菌、无乳链球菌、福氏志贺氏菌的抗菌活性下降。本研究为植物内生真菌抗菌化合物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马尾松不同类型林地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其季节变化,对三峡库区云阳县马尾松近熟龄天然林、中龄天然林和人工林林地土壤可培养细菌、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和真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微生物优势种群种类和数量因不同森林类型林地和季节有所差异。中龄天然林的细菌数量显著高于近熟龄天然林和人工林,其四季变化也最大,而近熟龄天然林和人工林则相对平缓。林地土壤细菌优势种群主要是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尤以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居多,在四季中冬季细菌的优势种群数量所占比例最高(近熟龄天然林>人工林>中龄天然林),优势种群近熟龄天然林为芽孢杆菌,占39.74%;人工林为假单胞菌,占37.26%;中龄天然林为蜡状芽孢杆菌,占24.91%。三种林地类型土壤的芽孢杆菌在不同季节都以蜡状芽孢杆菌(占20% - 49%)和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一种(种名未定)为优势种群。三种林地类型土壤真菌优势种群在秋季所占比例最高,且人工林>近熟龄天然林>中龄天然林;优势种群数量及所占比例人工林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33.08%,近熟龄天然林为核盘菌, 31.7%,中龄天然林为瓦克青霉(Penicillium waksmanii), 25.15%。  相似文献   

18.
不同解磷菌剂对美国山核桃根际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旋  朱天辉  刘旭 《林业科学》2012,48(2):117-12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3种施P水平下绿针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蜡样芽孢杆菌3种细菌及其混合菌群对美国山核桃苗3个生长时期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4种细菌菌剂后山核桃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真菌数量减少,土壤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上升;3种施P水平下,随着施P水平的提高,各种菌剂对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逐渐降低,且3种细菌的混合菌剂较单一菌种对根际微生物数量及土壤磷酸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体内可培养细菌的功能及从微生物的角度控制该害虫,运用传统微生物培养和16S rDNA基因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夏季刚羽化的桉树枝瘿姬小蜂雌成虫体内可培养细菌进行了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获得的17株细菌,分别为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泛菌属(Pantoe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和根瘤菌属(Rhizobium);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类诺卡氏属(Nocardioides)、壤球菌属(Agrococcus)、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短状杆菌属(Brachybacterium)和微球菌属(Micrococcus);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属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Dyadobacter属和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是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20.
银杏内生细菌XZNUM 033对杨树变色真菌—可可球二孢菌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通过对该菌株培养液一些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培养液在pH值为7.0时,其抗可可球二孢菌活性最强,培养液对温度、光照、紫外线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根据银杏内生细菌XZNUM 033的菌落、菌体形态、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初步把银杏内生细菌XZNUM 033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