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4 毫秒
1.
<正> 津稻1187具有抗病、抗倒、适应性强及综合性状好等特点,我乡已连续种植十余年,在几代水稻当家品种中,这个品种的种植时间最长。全乡每年种稻面积1万亩,近几年津稻1187一直保持0.8万亩左右,对提高我乡稻谷产量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在积极扩大津稻1187种植面积的同时,注意推广与之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  相似文献   

2.
<正> 津稻1187综合性状好,高产、多抗、优质,增产潜力大,稳产性能好,1986年我县从天津市农作物所引进试种,由于我们良种良法一起抓,加快了津稻1187的推广速度,七年来推广面积一直呈上升趋势,累计推广面积47万亩,连续四年成为我县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其中1992年津稻1187种植面积达18.7万亩,占全县稻田总面积的73.3%,占春稻面积的90.8%。  相似文献   

3.
津稻1187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津稻1187品种从引进到大面积推广,在我区已有近十年的历史,最近五年为推广高峰期。全区水稻4万亩,津稻1187品种占总栽培面积的80%以上。除1991年突发性稻飞虱危害以外,其余年份该品种产量均在千斤左右。1989年我区高产栽培试验261亩,平均亩产650公斤。1992年不同密度试验,每亩净产稻谷801公斤。后沽乡、大田乡大面积种植亩产均达50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 我县1986年自天津市作物所引进津稻1187,1989年以后连续四年成为我县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1992年津稻1187栽插面积达18.7万亩,占全县稻田总面积的73.3%,占春插稻田面积的90.8%。为更好地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探索宁河地区津稻1187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途径,1989年以来,我们开始了津稻1187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建立了津稻1187超高产示范区和试验点,面积60多亩,平均单产670公斤,最高达700公斤以上。1992年俵口乡兴坨  相似文献   

5.
津稻3号是一个适应性广,抗逆、高产、优质的粳稻品种.该品种自通过天津市品种审定后,经示范推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一般单产550~600kg/667m2,高产地块可达628kg/667m2,增产效果十分显著,深受广大稻农的欢迎.为使大家了解这个品种,现将它的生育规律、形态生理指标和优质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津稻1187品种于1986年引入我县种植,通过几年的实践,它表现出适应性广、抗逆力强、耐肥、耐盐碱、抗倒、较抗病及高产稳定的特点,已成为我县农民喜爱种植的水稻主要当家品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商品经济意识越来越强,迫切需要能够实现高产、低耗、优质、高效农业的技术措施,希望制订一套适应于本地区应用且比较系统的津稻1187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规程或规范。为此,笔者撰写了《宁河县津稻1187水  相似文献   

7.
<正> 水稻品种津稻1187是在1980年该品种尚未定名时从市农科院作物所引进我区的。从试验、示范到大面积生产应用,已有14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先后有冀粳1号、中花九、十号、中系8215等四个水稻品种被淘汰,只有津稻1187在我区水稻生产上立于不败之地,站稳脚根,经受住了各种不良环境的考验。从田间长势和产量上,都表现出该品种的优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成为我区水稻生产的主栽品种。1992年全区共种植津稻  相似文献   

8.
<正> 津稻1187品种自1985年开始引入我区进行示范和推广,推广面积自1987年以来一直占全区水稻总面积的60%以上。为进一步提高津稻1187的高产潜力,使广大农户深入了解和掌握其品种特性与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现初步总结几年来在试验示范栽培中所掌握的津稻1187品种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 1986年我场原主栽品种冀粳4号种性退化、抗病力减退,产量下降,由此引入津稻1187。七年来,它在我场乃至冀东部分地区表现了极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至今已遍及津、冀东、鲁东,推广面积逾240万亩,受到新老稻区农民的赏识和欢迎。  相似文献   

10.
信息快递     
江西两系杂交稻进入成熟应用阶段 2000年,江西两系早稻面积达 50万亩,在全国位居前列;两系超级稻示范面积全国第一,“两优培九”种植面积 46万亩;两系晚稻已在全省铺开,面积扩大到 60万亩。继消灭了两系稻空白市、县后,全省大部分县 (市、区 )消灭了空白乡。近 5年间,全省两系稻示范推广面积累计 285.73万亩,增产稻谷 1亿公斤。 江西在去年两系杂交稻研究、示范、推广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今年,两系杂交稻已进入成熟应用阶段,种植面积将超过 200万亩。两系中稻“两优培九”成为主推品种,面积大幅度增加,有望突破 150万…  相似文献   

11.
镇稻1号(原名7038)是我所用“矮黄种×农林22”杂交选育成的中粳新品种,具有优质、稳产、适应性广、综合抗性好、经济效益高等特点,1989年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推广种植。 产量表现 1985~1986年参加省中粳稻组区域试验,两年的平均亩产为480.82公斤;1987~1988年参加省早稻、玉米、西瓜等不同茬口的后季稻生产试验,1987年平均亩产390.92公斤,比盐粳2号增产9.87%;1988年平均  相似文献   

12.
杂交油菜"秦油2号"1985年就引入我省.先后四年由北向南试验示范近10万亩,平均亩产149.1公斤,比常规甘蓝型品种平均增产41.3%.表现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性状优良、对肥料利用率高、增产潜力大等优点.计划用三年时间,利用全省油菜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推广杂交油菜.预计可增产菜籽2.2~2.4亿公斤,增值3.52~3.84亿元.  相似文献   

13.
两优3773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用152S与R173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2006年引入古田县城西小面积试种,2007年在城西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均表现省肥易种、适应性广、抗倒性强、增产潜力大、米质优、高产稳产等特点,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截至2008年全县已累计推广种植71.5hm^2。  相似文献   

14.
<正>由内江市农科院选育的白皮高产小麦新品种内麦836,于2008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麦2008001)。该品种抗倒伏性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免疫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中感赤霉病。近年来在我区示范推广增产效果显著,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已覆盖我区大部分小麦种  相似文献   

15.
<正> 津稻1187系天津农科院作物所近年育成的水稻优良品种,因其具有稳产、高产、优质、抗盐碱、抗稻瘟和抗稻飞虱等独到特性,深受广大稻农青睐。我县自1986年引种以来,面积不断扩大,到1992年津稻1187种植面积已达187500亩,占全县水稻总面积的71%。几年来平均亩产一直稳定在500—550公斤,很多高产地块达到650—700公斤。如1991年,潘庄镇新垦稻田,土质盐碱较重,分蘖初期水质很差,抽穗后稻飞虱大量发生  相似文献   

16.
巴西陆稻是1992年巴西政府作为礼品赠送给时任国家总理李鹏的一个旱稻新品种.经全国各地试种,巴西陆稻具有五大特点:一是根系发达,再生能力强;二是抗旱、耐旱和耐瘠薄;三是有较强的抗病、抗逆能力;四是适应性广;五是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巴西陆稻在全国迄今推广面积已达十余万亩,今后几年种植面积仍将扩大.  相似文献   

17.
早熟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品种黑河19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黑河19大豆早熟、高产稳产、优质、抗病、秆强、喜肥水、不炸荚、适应性广,一投产量2488.4~2861.3kg/hm^2,增产幅度10.02%~l3.9%,高产攻关或窄行密植可达3750kg/hm^2,2000~2002年三年累计推广面积50.37万hm^2,共增产大豆13.55万t,获纯社会经济效益2.58亿元。该品种的种植面积仍在继续迅速扩大,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郑麦9023是“优质强筋早熟多抗高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的代名词。如果说在玉米界郑单958是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那么在小麦界郑麦9023当为魁首。至2007年,郑麦9023在豫、鄂、皖、苏、陕五省的累计推广面积达1.15亿亩,连续四年收获面积位居全国及河南省小麦品种第一位,累计增产24.5亿公斤,新增产值34.3亿元。郑麦9023作为制粉小麦,2002年在我国首次实现了出口创汇,其期货交割量占当前我国优质强筋小麦期货交割量的60%。2004年,郑麦9023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个品种的选育者,就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小麦育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许为钢博士。  相似文献   

19.
楚粳28号是云南省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水稻育种栽培站,以楚粳26号为母本,96Y-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常规粳稻品种,2007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滇审稻200722,2010年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2012年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楚粳28号抗性好、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优,是目前云南省种植面积最大、推广速度最快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20.
2006年皖稻153推荐参加湖北省新品种区试平均产量567.98公斤,比两优培九增产3.75%,居小组第三名,2005年湖北仙桃种植100亩,平均亩产715公斤。较两优培九增产7.5%:2006年湖北监利种植200亩一季早稻平均亩产.757公斤.同时在洪湖、京山、阳新等进行试种示范.均表现适应性广、高产、稳产、抗性强.尤其是耐高温能力极强。为了更好地了解在湖北省的表现我们把监利县农业执法大队的试验情况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