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将碧护与比卡奇复配拌种对小麦、花生及玉米出苗率的影响进行探讨。探究结果显示,碧护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比卡奇复配拌种对于小麦、花生及玉米的理想药种比例分别为1∶14 000与1∶500,1∶8 000与1∶500,1∶10 000与1∶250,将该药种与单剂空白对照,而花生、玉米、小麦三种作物在不同的时间段出苗率可以提升至14%~22%,8%~12%,6.3%~18.6%,有利于出苗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河流故道区立体农业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河北省安国市粮药组合、滦县粮菜组合、永清县果粮组合模式,具体分析了各种作物的投入、产量及净收益.结果表明:小麦瓜篓比小麦玉米增效55.7%~64.7%;大蒜套种玉米复种大白菜模式比单一玉米小麦的传统种植模式增效122%左右;梨树-花生种植模式比单一梨树增效13.3%,比单一花生增效82.6%.在此基础上,按照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类型,将河北省河流故道区现有的立体种植模式,分为粮粮、粮果、粮油等八大类型,并分析比较得出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32种立体农业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3.
不同间作组合和间作方式对花生铁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田间条件下 ,通过分泌麦根酸能力不同的 5种禾本科作物 (大麦 >燕麦 >小麦 >玉米 >高粱 )分别与花生间作对花生铁营养影响的比较结果表明 ,5种禾本科作物与花生间作都能够改善花生的铁营养状况。尽管玉米、高粱分泌植物铁载体的能力低于麦类作物 ,但它们在改善花生铁营养的效应方面具有同样的作用 ,对于玉米而言 ,即使根分泌植物铁载体相对较少也足以改善花生的铁营养。在每一种间作种植中 ,间作方式II(禾本科作物∶花生∶禾本科作物间作的行数比为 2∶3∶2 )改善花生铁营养的效果明显地好于间作方式I(禾本科作物∶花生∶禾本科作物间作的行数比为 2∶6∶2 ) ,这主要是由于在间作方式II中 ,禾本科作物的根际作用对花生的影响远远大于间作方式I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砒砂岩与沙不同混合比例及作物种植季数对复配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为促进毛乌素沙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2011年,在陕西省富平县采用二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将砒砂岩与沙按不同体积比(1∶1,1∶2,1∶5)混合后,分别于第1季作物(玉米、大豆、马铃薯)和第2季作物(小麦、马铃薯)收获后,对土壤质地、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有机质含量及作物产量进行测定,分析砒砂岩与沙不同混合比例及作物种植季数对测定指标的影响。【结果】1)随拌沙比例和作物种植季数的增加,复配土壤耕层砂粒比例增加粉粒和黏粒比例减少;随作物种植季数的增加,复配土壤耕层质地趋于砂质化,粉粒和黏粒向土壤下层运移;2)砒砂岩与沙1∶1复配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明显高于砒砂岩与沙1∶2和1∶5复配土壤;随着作物种植季数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增大趋势,而砒砂岩与沙混合比例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3)砒砂岩与沙混合比例和作物种类对复配土壤作物产量影响明显,总体上表现为1∶2和1∶5复配土壤的作物产量较高。【结论】复配土壤耕层质地随作物种植季数的增加趋于砂质化;砒砂岩与沙1∶1复配土壤具有较高的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质含量,且随作物种植季数的增加而增大;玉米、大豆和冬小麦适宜在砒砂岩与沙1∶2复配土壤上种植,马铃薯适宜在砒砂岩与沙1∶5复配土壤上种植。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10%腈菌唑悬浮剂对玉米黑穗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各处理用药对玉米安全,对生长无不良影响,并且玉米出苗率均达到95%以上,增产率在12.9%以上,最佳用量为药种比1∶100.  相似文献   

6.
适宜的种植模式是提高盐碱地经济效益的关键。本研究以小麦和小黑麦为越冬作物,以玉米、高粱、花生为夏播作物,组合成小麦-玉米、小麦-高粱、小麦-花生和小黑麦-玉米、小黑麦-高粱、小黑麦-花生6种复种模式,比较不同模式的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夏播作物相同时,复种的产量和效益表现为小黑麦﹥小麦;越冬作物相同时,周年产量效益表现为花生﹥高粱﹥玉米。经济效益表现为小黑麦-花生、小麦-花生、小黑麦-高粱、小麦-高粱、小黑麦-玉米比小麦-玉米每公顷分别增收13 822、8 506、8 325、4 297、2 933元。因此,将盐碱地传统的小麦-玉米复种模式升级为冬种饲用小黑麦,夏种花生、高粱等高价值作物,不仅有利于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绿色高效开发,也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免耕(5 cm)、旋耕(15 cm)、浅耕(22 cm)、深耕(32 cm)4种耕作方式以及在免耕基础上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小麦-花生3种不同轮作方式对河南省褐潮土区作物主要生育时期土壤硝酸还原酶、脲酶、碱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作物主要生育时期内,不同耕作方式和轮作方式下的土壤酶活性变化趋势与作物的生长及需肥规律基本一致;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影响较大,免耕的酶活性最高;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在小麦生长前期不明显,在小麦灌浆期脲酶活性依次为:免耕>旋耕>浅耕>深耕:对磷酸酶活性影响不明显.不同作物对土壤酶活性影响不同,小麦-玉米的硝酸还原酶和脲酶活性较花生和大豆高,而3种磷酸酶在小麦-花生处理中更活跃.  相似文献   

8.
检测了小麦、水稻和玉米种衣剂共计10个剂型在云南不同生态气候条件下的8个试验点的田间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的3种作物种衣剂新剂型对保证和提高相应作物的种子出苗率、全苗壮苗、防治种传病害和土传病害及虫害鼠害,提高产量作用显著.综合分析认为,小麦种衣剂1#效果最好,最佳药种比为140;玉米种衣剂4#效果最好,最佳药种比为150;水稻种衣剂2#效果最好,最佳药种比为140.不同生态气候条件对种衣剂剂型和药种比的要求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40%甲基异柳磷乳油和65%甲拌磷乳油采用不同时间和不同稀释浓度处理甜菜种子,试验结果表明 40%甲基异柳磷乳油处理甜菜种子时使用量 种∶药=1000g∶10~20ml对种子的出苗率和相对出苗率影响很小 65%甲拌磷乳油处理甜菜种子时使用量 种∶药=1000g∶10~20ml,抑制了种子的萌发,10d时使得出苗率降低2.5~3.3个百分点,相对出苗率为65.8%~87.3% 17d时出苗率降低了1.7~7.5个百分点 40%甲基异柳磷乳油和65%甲拌磷乳油处理甜菜种子时使用量 种∶药=1000g∶30~40ml,在温室条件下影响了甜菜种子的出苗率,10d时出苗率比空白对照降低36.7~47.5个百分点,17d时降低21.8~33.8个百分点,17d时的相对出苗率仅为34.1%~44.6%。  相似文献   

10.
应用丸粒化包衣和拌种处理评价4种杀虫剂对玉米种子的安全性和玉米苗期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筛选出效果最佳的种子处理药剂和用药剂量,为玉米苗期草地贪夜蛾防治提供保苗新技术.结果 表明,药种比为10∶1000的氯虫苯甲酰胺丸粒化包衣处理和药种比为2.5∶1000的25%乙基多杀菌素拌种处理不影响出苗率,其余处理对出苗率均有影...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陆农业发展存在的不足有必要建立产销通路 ,并提及物流在流通环节的重要性。最后就大陆各地的招商引资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2.
植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杆菌渗入烟草表皮瞬间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观察实验为例,对植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创新型实验的选题设计、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了探讨。该实验项目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实验设计和实际操作能力,是生物科学特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厌氧水解效率,采用双层平板法筛选出一株耐低温兼性厌氧蛋白酶产生菌192.经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茵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生长8~12h达对数期,初始pH 7.5时酶活力最高.蛋白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5℃、pH 7.0,酶活力最高达39.3 U/mL.该酶在50℃以下,pH 6.0~9.0性能稳定.在60℃以上热稳定性很差,70℃保存lh酶活力全部丧失.  相似文献   

14.
苦荞的成分功能研究与开发应用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苦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它既能食用 ,又能防病、治病 ,为许多其它主要食物所不及。我国有丰富的苦荞资源 ,对苦荞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人们的食物结构 ,同时也有助于促进贫困山区的脱贫致富。本文就苦荞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开发应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创新设计能力等方面,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针对两门课程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独立设课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副猪嗜血杆菌分离鉴定与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养猪场送检的猪肺病料中分离到3株疑似副猪嗜血杆菌(HPS)可疑菌株。经形态镜检、染色特性、生化和部分生物学特性试验,初步鉴定为HPS。在细菌学鉴定基础上,设计合成3对引物,分别以3株分离菌株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均扩增出822 bp8、24 bp和1.9 kb的预期特异性条带。以HPS GD株作为参考阳性菌株,以P1、P2为引物,设计优化PCR反应程序,建立HPS 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临床病料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HPS PCR检测方法特异与敏感性高、适用性强,可应用于HPS感染的诊断和检测。  相似文献   

17.
万寿菊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寿菊又名金盏花、臭芙蓉 ,千寿菊、蜂窝菊 ,属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人工栽培万寿菊主要是取其花朵作为提取黄色素的原料。在正常条件下 ,种植万寿菊可实现公顷产鲜花 2 2 .5t以上、产值可达 135 0 0元左右、利润可达6 0 0 0元左右 ,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铅、镉单一和复合污染及其与常量元素钙、微量元素锌的交互作用对韭菜植株生长发育和Pb、Cd在其根、叶中迁移富集规律的影响。韭菜中Pb、Cd的含量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得。结果表明,韭菜对Pb或Cd的吸收量与土壤单一Pb或Cd污染程度正相关;Pb/Cd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低浓度复合时相互促进吸收,高浓度复合时优先吸收Cd而抑制韭菜对Pb的吸收;锌在高浓度Pb/Cd污染时表现出优良的拮抗作用,可有效降低Pb、Cd的生物有效性并促进韭菜生长。韭菜根是富集Pb、Cd的主要部位,但受代谢方式、迁移率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在根、叶中的分布存在差异;根与叶中Cd的浓度比为1.5左右,Pb浓度比主要为2.5~4.5之间,显示Cd更易迁移至韭菜叶组织中。  相似文献   

19.
秸秆切碎灭茬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双轴击切式破碎秸秆和根茬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单轴压切原理和非等长刀切碎模型,并对秸杆切碎灭茬机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该机田间试验表明切碎率达91.4%,根茬破碎率达86.5%。该机的应用必将促进一年两熟平作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机选取14头秦川牛(其中1.5岁的公、母牛各4头,2.0岁的公、母牛各3头),按性别分为两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液中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S)的水平,并对每头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胸深、尻宽、腰角宽等体尺指标及体重进行测量并分析,结果表明:在1.5时公、母秦川牛体内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2.0岁时公、母秦川牛体内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差异显著(P<0.05);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秦川牛体内的生长激素呈下降趋势而胰岛素则呈增加趋势,且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呈差异不显著的负相关(P>0.05)。通过对体尺指数进行分析得出:较1.5岁而言,2.0岁秦川牛体躯发育程度更大,胸围更宽,尻部增幅明显,骨骼等体躯部分生长速度相对减慢,而肌肉等体量部分增长速度则相对加快,符合肉牛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秦川牛中、晚熟的特点。将实测体重与经济性能划分标准比较,发现秦川牛仍属于役肉兼用型品种,但经过近几年的选育,体重有了很大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