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重点介绍了荣昌猪所在地的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对荣昌猪选育所做的贡献,以列表方式介绍了荣昌猪选育主要成果(新荣昌猪1系、渝荣1号猪配套系、科技获奖成果、论文论著):通过民国、共和国2个历史时期选育史料分析,说明了边选育边推广仍是当今中国荣昌猪选育的主要措施;对荣昌猪的起源,支持本地起源说,即荣昌猪是地方固有品种。  相似文献   

2.
1 来源及分布新荣昌猪Ⅰ系属培育品系,其选育研究历时十年,采取在荣昌猪纯系选育的基础上,导入25%的长白猪血缘,经过5个世代的继代选育而成的瘦肉型猪专门化母系,达到瘦肉型猪国家标准(GB8468—87),获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新技术新产品交易博览会金奖。该母系除保持了原荣昌猪的毛色特征、适应性强、肉质好等特性外,其生产性能也有了显著提高。2 新荣昌猪Ⅰ系母本特征2-1 体型外貌新荣昌猪Ⅰ系保持了原种荣昌猪的毛色特征,一般头部或眼圈黑色,体躯白色。该品系种猪体质健壮,结构匀称,头颈、背腰…  相似文献   

3.
荣昌猪瘦肉型品系杂优仔猪补饲料的研究欧秀琼,郭宗义,宋育(四川省养猪研究所荣昌632460)前言荣昌猪瘦肉型品系是在原种荣昌猪的基础上适当导入丹系长白猪血液后,经过六个世代的群体继代选育而成,其五世代瘦肉率达55.0%。经配合力测定。品系母猪与父系长...  相似文献   

4.
对断荣昌猪Ⅰ系零至五世代后备公猪共134头的生长发育进行了测定,其结果表明:新荣昌猪Ⅰ系后备公猪早期生长强度大,生长速度快,其世代变化趋势是体长随世代增加而逐渐变长,胸围相对缩小,逐代向瘦肉型猪体型转变。  相似文献   

5.
<正> 荣昌猪品种协会于1987年4月20日在荣昌成立。这是我国将猪的保种选育与种猪销售融为一体的第一个专业性协会。 荣昌猪是我国有名的地方良种。农牧渔业部“七·五”规划中,把荣昌猪与东北民猪、太湖猪列为国家一级保存的地方良种。根据保种选育总体设计,为推动荣昌猪群选群育工作,团结热心于荣昌猪育种工作的种畜户、科技人员、运销专业户和有  相似文献   

6.
荣昌猪繁殖性状遗传参数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荣昌猪是一个古老的品种,遗传性能比较稳定。多年来,对荣昌猪的品种特性已作过多项研究报导,但对其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尚缺乏系统研究。为了揭示荣昌猪繁殖性状的遗传规律,为荣昌猪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特将荣昌猪的繁殖性状遗传参数作为种质特性测定课题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我国养猪业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养猪历史中,我国的劳动人民经过长期选育培育出了许多优良的地方品种。这些地方猪种对我国的养猪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对世界优良猪种的选育作出巨大贡献。荣昌猪是我国著名的地方优良猪种,是我国推广数量最大,覆盖地域最广的地方猪种。 1 荣昌猪的历史及特征 1.1 荣昌猪的历史 荣昌猪是我国最优良的地方猪种之一,其品种的形成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文献记载,大约在明末  相似文献   

8.
<正> 荣昌猪是我国优良地方猪种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瘦肉含量的探讨,为选育荣昌猪瘦肉型品系的可能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新荣昌猪Ⅰ系作为国内培育成功的第一个低外血含量的瘦肉型母本品系 ,1 996年该成果获得了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现已推广到重庆、四川等省市的 60多个区市县 ,对提高这些地区的猪肉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掌握品系的推广利用效果 ,检验其与加系长白的配合力 ,也为进一步选育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用新荣昌猪Ⅰ系与加系长白公猪杂交繁育的后代进行了后备猪培育试验 ,并对部分阉公猪作了育肥屠宰测定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猪来源 :在资中县选择发育正常、健康的以新荣昌猪Ⅰ系作为母本 ,加系长白公猪作为父本的杂交…  相似文献   

10.
1来源及分布四川白猪Ⅰ系属培育品系,其选育研究历时十年,经过6个世代选育而成。1995年11月通过了四川省畜禽品种评审委员会的新品系审定,被正式命名为“四川白猪Ⅰ系”。该品系选用多血缘亲本长白猪、梅山猪和成华猪作为四川白猪Ⅰ系的原始基因素材,采用群内...  相似文献   

11.
正荣昌猪起源于重庆荣昌及四川省隆昌东部,迄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是我国三大地方良种之一。它除具有地方猪种优点外,在适应性、配合力、肉质和毛色特征上表现尤为优良和独特。1972年,荣昌猪正式纳入"全国育种科研协作计划",成为全国重点选育的地方猪种之一;1973年在产区组建了荣昌猪育种科研协作组,进一步促进了荣  相似文献   

12.
品种来源:鲁农Ⅰ号猪配套系为3系配套,其中,ZFY系和ZFD系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以法系大约克和丹系杜洛克猪为主要育种素材经5个世代选育而成的2个专门化父系;ZML系(母系)是莱芜市畜牧办公室以山东省地方品种莱芜猪和大约克猪为主要育种素材经6个世代选育而成的专门化母系。  相似文献   

13.
用新荣昌猪Ⅰ系选育过程中的核心群及育成后的推广扩繁群所产3254头仔猪的乳头数为材料,研究了乳头数的遗传特征,结果表明新荣Ⅰ系乳头数的峰值为14头,大群均数13.59±1.46,比导血亲本荣昌猪多0.95个;无论父母本乳头数如何组合,子代平均乳头数总是向总体平均数回归,而并非表现出双亲的均值;公、母猪对乳头数具有相同遗传能力;乳头数与窝产仔数、活产仔数相关系数为0.0636、0.118,而与木乃伊数表现一定程度的负相关,为-0.245.  相似文献   

14.
荣昌猪是我国优良地方品种,巴马香猪和贵州小型香猪为我国独特小型猪品系。本研究采用美国猪基因组协作计划推荐的19个微卫星标记对荣昌猪、荣昌猪B系、巴马香猪、贵州小型香猪及外来猪种大白猪进行了遗传学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9个微卫星位点在群体中均表现为多态,每位点等位基因数10~23个。5个猪种中荣昌猪B系的遗传多样性最高,荣昌猪次之;2种小型猪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其中巴马香猪的等位基因数(121个)略大于贵州小型香猪(114个),但其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期望杂合度0.6535±0.0347)小于贵州小型香猪(0.6919±0.0227),反映了巴马香猪较低的基因杂合度和较小的遗传变异;大白猪的遗传多样性最低。从品系的共有等位基因来看,荣昌猪B系基因背景组成中其亲本品系荣昌猪所占比例(30.22%)要大于大白猪(24.37%);大白猪和其他4个猪群体的共享等位基因数均较低(21.24%~25.12%);巴马香猪和贵州小型香猪之间共有等位基因数最高(45.06%)。采用基于遗传距离的NJ法和基于基因频率的最大似然法进行系统聚类,除了大白猪明显为独立分支及荣昌猪B系表现出较远的聚类关系外,其他3个猪种间的聚类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正从第八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新闻发布会获悉,重庆荣昌将致力于建设"华系"种猪育种高地、畜牧前沿生物产业高地、畜牧业高端品牌高地和畜牧现代服务业高地"四大高地"。荣昌将结合"荣昌猪"资源优势,对接国家种业自主创新工程,打造基因组选育、基因编辑和诱变育种的高效技术平台,培育出能够与世界知名品牌抗衡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系"种猪。在畜牧前沿生物产业方面,荣昌将依托拥有自  相似文献   

16.
荣昌猪导入丹系长白猪(Iandrace)血缘后,经过四个世代的继代选育,使荣Ⅲ系猪的肥育性能得到显著地提高。日增重由零世代450克/日增加到587克,增加23.34%;肥育结束日龄由234.9天减少到190天,减少16.56%;料肉比由1:4.17下降到1:3.41,下降18.33%;胴体瘦肉率由51.73%,提高到54.42%,提高4.94%,眼肌面积由21.89cm~2增加到24.65cm~2,增加11.20%;后腿比例由30.04%增加到31.54%,增长4.70%;三点均膘由2.64cm,下降到2.20cm,下降16.67%。各项肉质指标与原种荣昌猪相比,差异不照著,表明导血选育保持了荣昌猪肉质优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聚类分析确定荣昌猪繁殖性状选育指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荣昌猪的 12个繁殖性状进行了测定 ,计算了各表型参数和性状间的相关系数 ,探讨了应用聚类分析方法确定繁殖性状选育指标。结果表明 ,荣昌母猪繁殖性状选育和性能评定的适宜指标中 ,应至少包括断奶窝重、存活率和育成率。本研究为猪繁殖性状选育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猪配套系育种及 湘沙猪配套系选育工作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买生 《中国猪业》2017,(11):74-77
本文阐述了有关猪配套系育种的概念、 关键技术环节、 育种目标的科学制定及专门化品系选育的主要方法;介绍了湘沙猪配套系选育背景、 主要育种技术措施及选育工作进展;提出了培育含地方猪种血统的优质猪配套系,有利于建立我国地方猪种繁育利用体系、 有利于促进地方猪种市场开发、 有利于地方猪种资源的科学保护、 有利于利用国外种猪的高性能加快育种进程、 有利于提升地方猪种的种质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 头骨是研究畜种起源的主要依据,也是研究家畜品种和类群的根据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荣昌猪头骨生长发育主要特性的研究,考虑其生长特点,为该猪种种质特性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20.
实施配套系育种战略 增强种猪市场竞争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专门化品系选育和配套系猪生产是当今世界猪育种的一个主要方向。本文结合国情在介绍配套系猪是世界养猪业的发展趋势的同时,就配套系猪选育中的育种目标、专门化品系选育、多系杂交配套以及建立新的育种技术体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目标,即以各具特色的国内外优良品种/系为基础,着眼于健康安全、优质猪肉生产对种源的需求,采用常规与分子技术进行猪的选育,力争以大企业的规模优势和高校的科技优势,培育优质瘦肉猪专门化品系,筛选/组装适合我国多种市场需求的优质配套系猪,以改变我国种猪市场的被动局面,增强种猪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我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