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巨噬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抵御及杀灭病原微生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解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在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宿主巨噬细胞过程中对NO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在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感染体外培养的BALB/c小鼠(Mus musculus)巨噬细胞系RAW264.7过程中添加mTOR信号通路的特异性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mycin),通过Griess、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NO及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处理的RAW264.7细胞作为参照。结果表明,与未经处理的空白对照组相比,BCG、LPS刺激6、12和24 h可以极显著增加RAW264.7细胞中NO的产生(P0.01),iNOS mRNA及其蛋白水平表达极显著增加(P0.01)。与未添加rapamycin组相比,BCG感染6和12 h时,10 nmol/L rapamycin可以极显著抑制RAW264.7细胞中NO的产生及iNOS的表达(P0.01),但24 h时rapamycin对产生NO的抑制作用不显著(P0.05),但同样可以极显著抑制iNOS的表达(P0.01);LPS刺激6和24 h时,10 nmol/Lrapamycin可以极显著抑制RAW264.7细胞中NO的产生(P0.01);12 h时,显著抑制NO的产生(P0.05);LPS刺激时,6 h时rapamycin对iNOS的表达的抑制作用不显著(P0.05),12和24 h时极显著抑制iNOS的表达(P0.01)。结果显示,rapamycin在MTB感染宿主巨噬细胞过程中对NO的产生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揭示mTOR信号通路在结核病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脂酰氨基酸是一类脂肪酸和氨基酸缩合生成的内源性化合物,在镇痛抗炎、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探讨脂酰氨基酸对骨骼肌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以小鼠(Mus musculus)成肌细胞(myoblast cell line,C2C12)为对象,分别采用细胞计数检测法和肌酸激酶活性分析油酰甘氨酸(N-Oleoyl glycine,OLGly)对C2C12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水平的影响.同时用qRT-PCR检测了增殖细胞核抗原、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和生肌调节因子5、成肌素的mRNA表达水平.并且,本实验一方面测定了细胞总蛋白含量,另一方面采用Westem blot法检测嘌呤霉素掺入水平,分析了蛋白质沉积相关蛋白以及蛋白质降解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与无水乙醇对照组相比,基础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2、2和20 μmol/L OLGly对C2C12细胞的数目、肌酸激酶活性以及增殖和分化标志基因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影响;而蛋白质合成研究结果表明,OLGly可以剂量依赖性提高细胞总蛋白含量(P<0.05),此外,研究还发现,在OLGly处理组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蛋白和核糖体蛋白亚型6(ribosomal protein subunit6,rpS6)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升高(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OLGly对蛋白质降解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无显著性影响.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可见,OLGly能促进C2C12细胞蛋白质合成,但对其增殖和分化无明显影响.究其机制,可能与ERK和rpS6的蛋白表达水平的上调有关.研究结果为研制调控肌肉发育和蛋白质沉积的新型功能性调控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基于Akt信号通路探究日粮添加益生菌对绵羊蛋白质合成及风味的影响,选取对照组(基础日粮)和益生菌组(基础日粮中补充丁酸梭菌,5 g/(只·d),活菌数为5.0×108CFU/g)杜泊×小尾寒羊杂一代母羊各9只,将其屠宰后取背最长肌测定肌肉重量、风味物质相对含量、肌纤维组织学形态和蛋白质合成代谢相关酶活及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绵羊背最长肌质量显著增大(P<0.05),肌纤维直径及横截面积极显著增大(P<0.01),肌肉中支链氨基酸转氨酶(branched chain aminotransferase,BCAT)及支链α-酮酸脱氢酶(branched-chain α-keto acid dehydrogenase,BCKDH)活性显著升高(P<0.05);益生菌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p70核糖体蛋白S...  相似文献   

4.
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对小鼠脂肪沉积的抑制作用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用Sirt1的激动剂白藜芦醇(100mg·kg-·1d-1)和抑制剂尼克酰胺(500mg·kg-·1d-1)灌胃处理小鼠(Mus mussulus)15d,记录小鼠体质量变化,测定小鼠皮下脂肪、附睾脂肪和肾周脂肪的沉积量,试剂盒测定血脂指标,同时利用Real-timePCR分析与脂肪生成密切相关的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和脂解基因甘油三酯水解酶(ATGL)、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围脂滴蛋白(Perilipin)及生脂基因脂肪酸合成酶(FAS)mRNA的表达水平,检测mTOR通路关键因子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核糖体S6蛋白激酶1(S6K1)和真核启动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白藜芦醇处理组小鼠体质量增加量和体脂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浓度升高(P<0.01),mTOR通路关键因子mTOR、4EBP1和S6K1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脂代谢相关基因PPARγ、SREBP1及成脂基因FAS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脂解相关基因ATGL、HSL和Perilipin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烟酰胺处理组小鼠体质量、附睾脂肪以与皮下脂肪沉积量增加缓慢(P>0.05),肾周脂肪沉积量增加(P<0.05),血清中LDL-C浓度升高(P<0.05),HDL-C浓度降低(P<0.01),mTOR通路关键因子mTOR和4EBP1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而脂代谢调控相关因子PPARγ和SREBP1mRNA水平升高(P<0.05),ATGL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FAS、HSL和PerilipinmRNA表达量变化不显著(P>0.05)。表明激活Sirt1可减少脂肪合成,增加脂肪分解,从而降低体脂沉积,而mTOR信号通路参与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5.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氮素养分,氨基酸作为大多数植物体内主要的氮素运输形式,影响植物整个生命活动。氨基酸转运蛋白负责氨基酸在组织和细胞间的跨膜运输,其通过调节植物体内氨基酸稳态,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能力。近年来,氨基酸和氨基酸转运蛋白在植物免疫和抗病中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研究进展。我们详细阐述了氨基酸运输、代谢在植物防御中的作用,总结了参与植物免疫的氨基酸透性酶家族(AAPs)、赖氨酸组氨酸转运蛋白家族(LHTs)、阳离子氨基酸转运蛋白家族(CATs)以及多种酸进出转运蛋白家族(UMAMITs)基因在病原菌侵染植物过程中的调节机制。转运蛋白LHT1不仅介导植物根系氨基酸的吸收和地上部氨基酸的转运,还参与了植物生长和免疫调节。本文以LHT1为例,对比了拟南芥和水稻lht1突变体植物在感染病原菌后自身的免疫过程,突出其在参与植物感染活体营养型和死体营养型病原菌过程中功能的差异性,构建了氨基酸转运蛋白调控植物免疫过程的基本分子模型。未来研究需要重点解析:1)哪些氨基酸是植物防御机制的关键营养或信号物质;2)病原菌侵染植物后,植物体内氨基酸信号的传导过程;3)植物氨基酸转...  相似文献   

6.
Calsarcins是钙调磷酸酶肌小节特异性结合蛋白家族,本实验旨在研究Calsarcin-2(CS2)在猪骨骼肌纤维形成和信号通路调控中的功能。应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猪骨骼肌组织中CS2蛋白结合蛋白,从猪骨骼肌文库中筛选出180个阳性克隆,经分析得到12个相互作用的蛋白,研究发现骨骼肌α-肌动蛋白1(ACTA1),肌联蛋白(TTN)及钙调素1(CALM1)为CS2互作蛋白。ACTA1参与肌肉收缩过程,TTN调节肌小节动力传导及Z线装配,CALM1参与钙离子信号传导。结果表明,CS2在维持Z线结构稳定和参与钙离子信号传导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s of the type 2A, PP2A)是一种广泛表达的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介导蛋白质的去磷酸化从而调控多种关键信号通路的活性。该酶由催化亚基、结构亚基、调节亚基形成异源三聚体复合物发挥作用。本研究借助GenBank中猪(Sus scrofa)及其他物种的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α(protein phosphatase 2A catalytic subunitα, PPP2CA) mRNA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扩增版纳微型猪近交系(Banna mini-pig inbred line, BMI)PPP2CA基因编码区序列,并对其进行表达和功能特性分析。应用qRT-PCR分析组织mRNA表达谱,并对编码的蛋白质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扩增得到了BMI PPP2CA 930 bp (GenBank No. KU705627)的完整CDS序列,共编码309个氨基酸。与其他组织相比PPP2CA基因在尿道球腺和精囊腺中极显著高表达(P0.01),在睾丸中表达量也相对较高,在肝、结肠、脾、肺、十二指肠、前列腺、肾、附睾及脑中中度表达;在胃、心、肌肉中表达水平极显著低于其他组织。PPP2CA蛋白质功能预测表明其存在1个保守结构域MPP_PP2A_PP4_PP6,存在4类功能活性位点,无跨膜螺旋结构,无信号肽序列,N末端和C末端均亲水,位于细胞质的概率是94.1%。二级结构预测表明该蛋白α-螺旋含量最高,是组成N端的主要结构,C端有一段无规则卷曲,多物种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PPP2CA序列在不同物种间相似度很高,推测其在进化中高度保守,为深入研究PPP2CA基因在猪精子获能方面作用机制提供了资料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南方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Millennium’)30 d苗龄的实生苗为实验材料,分析正常培养和250 mmol/L NaC1处理72 h后叶片中的蛋白表达变化,以期从蛋白质水平上揭示南方型紫花苜蓿适应盐胁迫的分子机制.采用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结合双向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2-dimensional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2D-LC-MS/MS)定量蛋白质组技术鉴定南方型紫花苜蓿叶片响应盐胁迫的差异表达蛋白,对所获得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可能的耐盐潜在靶标蛋白.结果表明,共鉴定3 712个定量蛋白,417个表达量有显著差异的蛋白质(变化倍数≥1.2,P≤0.05),其中包含291个表达上调的蛋白,126个表达下调的蛋白.按照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类体系,对差异蛋白归类分析,揭示其亚细胞定位和分子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显著性富集于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吞噬体、脂肪酸代谢和光合作用等(P<0.05,错误发现率(false discovery rate,FDR)<0.05).成功鉴定的差异蛋白分别涉及到光合作用(7%)、信号传递(3%)、防御(2%)、碳水化合物代谢(11%)、氨基酸代谢(7%)、脂类代谢(5%)、其它代谢(7%)、蛋白质合成、加工与降解(18%)、细胞结构、分裂和细胞骨架(3%)、抗氧化物(6%)、能量产生与转运(7%)、膜和胞内运输(7%)及未知功能蛋白类(16%).差异表达蛋白中与抗氧化物、能量产生与转运、防御和信号传递及代谢等相关的蛋白表达量总体上调,而与蛋白质合成、加工与降解和光合途径相关蛋白表达量总体下调.研究发现,细胞色素P450、PSⅡ放氧增强蛋白、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甘露糖-6-磷酸还原酶、海藻糖-6-磷酸合酶、天冬氨酸转氨酶、E3泛素连接酶和H+-ATP酶C亚基蛋白等可能是紫花苜蓿耐盐潜在靶标蛋白.采用iTRAQ结合2D-LC-MS/MS技术,能有效地筛选出南方型紫花苜蓿叶片响应盐胁迫差异表达蛋白,这些差异表达蛋白可能在紫花苜蓿耐盐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为深入认识紫花苜蓿盐胁迫的应答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程勋  徐晓俞  郑开斌  李爱萍 《核农学报》2022,36(11):2190-2198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蚕豆资源,研究蚕豆发芽过程中蛋白质及蛋白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规律,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发芽蚕豆的蛋白质含量,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组分含量,运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观察发芽蚕豆蛋白组成的变化,通过测定发芽蚕豆蛋白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析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蚕豆发芽过程中蛋白和氨基酸含量升高,促进部分蚕豆蛋白由大分子量转化分解成小分子量,提高了蚕豆蛋白的抗氧化能力,在蚕豆发芽第9天时蛋白质含量达到34.1 g·100g-1、氨基酸含量为29.16 g·100g-1,均达到最大值,蚕豆蛋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最强。综上,蚕豆的发芽过程可以增加蚕豆的营养物质成分含量,增强蚕豆的抗氧化能力。本研究结果为蚕豆蛋白、蚕豆芽等功能食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结合质谱鉴定与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鸭(Anas platyrhynchos domestica)胚胎(鸭胚)孵化过程中出现弱胚现象的分子调控机理,筛选辅助出壳鸭胚肝脏组织差异表达的蛋白.结果表明,共鉴定获得136个差异蛋白,与正常出壳组相比,辅助出壳组有76个蛋白表达上调,60个蛋白表达下调.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注释和通路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蛋白主要与糖代谢、氧气运输、细胞骨架、应激反应以及氧化还原代谢等生物过程相关,其中辅助出壳组糖酵解通路中的4种酶和细胞呼吸通路中的3种酶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参与肌动蛋白丝生物过程的7种蛋白也均表达上调,而参与氧气运输的3种血红蛋白和应激保护的3种热休克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利用qRT-PCR检测顺乌头酸酶1(cytoplasmic aconitate hydratase 1,ACO1)、醛缩酶B(fructose-bisphosphate aldolase B,ALDOB)、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1 (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1,G3P1)和热休克71 kD同源蛋白(heat shock cognate 71 kD protein,HSPA8)4个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仅ACO1 mRNA和蛋白质水平表达模式一致.结果表明,弱胚可能与糖代谢和呼吸代谢等生物过程变化有关,辅助出壳组能量和代谢率较低.研究结果为更好理解鸭胚孵化过程中出现弱胚现象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了蛋白质组学信息.  相似文献   

11.
光周期途径是调控植物开花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对光周期途径中的光诱导形成了极其精细和完善的光感受系统。植物接收光信号主要通过光感受系统中的光受体(photoreceptor)实现。ZTLs家族是一类蓝光受体蛋白,泛素化调节植物体内蛋白质的降解,在光信号向生物钟输入和调节下游开花基因表达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不同植物中ZTLs家族蛋白的结构、功能等研究进行了综述与展望,为阐明ZTLs家族通过光周期途径调控开花的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15N-甘氨酸单剂量终产物法研究了妊娠和非妊娠母猪在不同阶段整体蛋白质代谢的周转速率以及氨基酸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刚配种时,妊娠母猪与非妊娠母猪蛋白质代谢参数差异不显著(P>0.05);妊娠30d时,妊娠母猪蛋白质合成速率,降解速率、周转速率显著低于非妊娠母猪(P<0.05),但沉积速率提高了25%(P<0.05);妊娠后期,妊娠母猪氨基酸代谢库氮流量、周转速率以及蛋白质合成速率和降解速率显著(P<0.01)提高,蛋白质的沉积速率增加了71.1%(P<0.01)。  相似文献   

13.
为了从蛋白质水平上揭示南方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Millennium’)适应盐胁迫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30 d苗龄的南方型紫花苜蓿实生苗为材料,分析正常培养和250 mmol/L NaCl处理72 h后根中的蛋白表达变化,采用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结合双向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2-dimensional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2D-LC-MS/MS)定量蛋白质组技术鉴定南方型紫花苜蓿根部响应盐胁迫差异表达蛋白,对所获得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可能耐盐潜在靶标蛋白.同时,选择5个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结果表明,共鉴定3 857种定量蛋白,534种差异蛋白(变化倍数≥1.2,P<0.05),其中表达上调的281种,表达下调的253种.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子功能提示这些差异性蛋白主要参与转运活性、催化活性和酶调控活性.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显著性富集于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和核糖体等(P< 0.05,错误发现率(false discovery rate,FDR)< 0.05).成功鉴定的差异蛋白分别涉及到信号传递(8.99%)、抗氧化物(7.68%)、防御(5.61%)、蛋白质合成、加工和降解(14.79%)、能量产生与转运(5.81%)、代谢(26.97%)、膜与胞内运输(5.62%)和细胞结构、分裂和细胞骨架(2.06%)等.差异表达蛋白中与信号传递、抗氧化物和防御等相关的蛋白表达量总体上调,而与代谢和能量产生与转运相关蛋白表达量总体下调.qRT-PCR实验发现,mRNA与蛋白质表达水平并不一致.研究发现组氨酸磷酸转移蛋白、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h类硫氧还蛋白、蛋氨酸亚砜还原酶基因、鸟苷二磷酸(guanosine diphosphate, GDP)解离抑制因子、脂质转移蛋白、β-1,2-木糖基转移酶和H2A/H2B/H3/H4核心组蛋白等可能是紫花苜蓿耐盐潜在靶标蛋白.本研究采用iTRAQ结合2D-LC-MS/MS技术,有效地筛选出南方型紫花苜蓿根部响应盐胁迫差异表达蛋白,为深入认识紫花苜蓿盐胁迫的应答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亚东黑耳的氨基酸特征分析及蛋白质品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东黑耳(Exidia sp.)是一种尚未实现人工栽培的珍稀食用菌,为发掘和利用其营养价值,在现行国际氨基酸模式谱的基础上,以氨基酸评分(AAS)、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IOM)模式评分、化学评分(CS)、氨基酸比值系数(RC)、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等多个参数为指标,系统地分析了亚东黑耳的氨基酸特征和蛋白质品质。结果表明,亚东黑耳中含有18种常见氨基酸,包括全部8种必需氨基酸;其粗蛋白含量与粮食作物接近,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充足(473.4 mg·g-1 pro),其中亮氨酸含量较高(67.73 mg·g-1 pro)。参数评估表明,亚东黑耳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比例相对合理(RC值0.74~1.66,EAAI值129.11),基本符合国际推行的氨基酸平衡模式谱(AAS值均高于98.75%,IOM模式评分均高于100%),是相对优质的蛋白质,但其平衡性和含量均逊色于鸡蛋蛋白(CS值70.93%~128.30%)。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野生菌资源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Rop(Rho-related GTPase of plant)是植物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小G蛋白。其与GTP(guanosine triphosphate)结合形成激活态,与GDP(guanosine diphosphate)结合形成失活态,并通过其激活态和失活态的转换启动和终止植物多种信号过程。Rop不同结合形式的转换受到一系列调控因子的调控。本研究以一个辣椒(Capsicum annuum L.)Rop蛋白(CaRop1)的组成型激活态CA-CaRop1为诱饵,利用ProQuestTM酵母双杂交体系,从辣椒幼苗猎物文库中分离获得一种Rop GTPase激活蛋白(Rop 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s,RopGAP)基因,将其命名为CaRopGAP3。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aRopGAP3全长1597bp,包含一个1437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78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不仅含有3个保守的GAP结构域,其N端还含有CRIB(Cdc42/Rac-interactive binding motif)结构域,属于植物特有的一类RopGAP亚家族。酵母双杂交验证显示CaRopGAP3只能与组成型激活态(CA)的CA-CaRop1互作而不能与显性失活态(DN)的DN-CaRop1互作,且含CRIB结构域的N端对他们之间的互作没有明显的调控作用。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CaRopGAP3主要分布于细胞膜上,且含CRIB结构的N端在其膜定位中起重要调节作用。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CaRopGAP3基因在辣椒幼叶中的表达量最高,约为幼根的17倍、成熟根和花器官的8倍。CaRopGAP3基因的这种结构及组织表达特点可能与其参与的特定信号路径密切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辣椒CaRop1介导的信号调控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南极磷虾油对脂代谢的调节作用,利用非标记(Label-free)蛋白质定量技术,比较分析灌胃南极磷虾油对高脂模型小鼠肝脏蛋白的表达影响。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灌胃磷虾油后,试验组和正常组中差异蛋白表达上调的分别有125个和109个,下调表达的分别有99个和95个。进一步分析脂代谢差异蛋白发现,在试验组和正常组中表达上调的分别是棕榈酰蛋白硫酯酶1 (PPT1)、载脂蛋白B100(APOB100)、短支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ACADSB)、3-羟基酰基-CoA脱水酶3(HACD3)和磺基转移酶1A1(SULT1A1);表达下调的分别为酰基辅酶A合成酶中链家族成员3(ACSM3)和酰基辅酶A合成酶家族成员2(线粒体)(ACSF2)。结合脂代谢通路分析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进一步推测,ACADSB、ACSM3和ACSF2等蛋白质在南极磷虾油调节脂代谢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南极磷虾油的作用机理和调节脂代谢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菌根植物适应低磷胁迫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丛枝菌根 (AM) 真菌能够和绝大多数陆生植物建立共生体系,对于植物适应低磷胁迫具有重要作用。已有很多研究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宿主植物和AM真菌协同适应低磷胁迫的生理机制,并已深入到分子和信号水平。本文归纳了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从磷胁迫信号感知、有机酸分泌、磷酸酶与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转录因子与小分子物质miRNA等若干方面讨论了菌根共生体系响应和适应磷胁迫的分子机理,重点介绍了1) 环境磷浓度作为营养信号诱发菌根植物的生理响应过程及其在共生体系建立中的关键作用;2) AM真菌调节植物激素平衡进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根系构型的生理机制;3) 丛枝菌根涉及的植物、真菌以及菌根特异诱导植物产生的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在磷酸盐摄取中的特殊作用及可能调控机制;4) 转录因子作为感知磷胁迫信号和调控转录表达水平的枢纽,在增强植物适应磷胁迫能力方面的重要贡献。这些因素既单独作用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菌根植物适应磷胁迫的分子调控网络。未来需要着重加强菌根共生界面的磷转运机制、菌根植物适应低磷胁迫的转录因子调节,以及各调控因子相互作用研究,从而全面揭示菌根植物适应低磷胁迫的分子调控网络,为发展和应用菌根技术调控植物磷营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DELLA蛋白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ELLA蛋白是GRAS蛋白家族中的一个亚家族,在赤霉素(gibberellin,GA)信号转导通路中起负调控作用.DELLA不仅参与了GA信号转导,也参与其他激素如生长素、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乙烯、茉莉酸(jasmonic acid,JA)等信号转导和生物合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综述了DELLA蛋白编码基因的克隆、表达情况,并阐述了DELLA蛋白参与的激素信号转导和与其他因子的互作,以便更好地揭示DELLA信号网络系统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挪威鼠热激70 kD蛋白4(Rattus norvegicus heat shock protein 4,Hspa4)是哺乳动物细胞内重要的一种分子伴侣,通过参与热激响应、未折叠蛋白应答等来保护机体免受损伤,在适应外界应答时是一种关键性的蛋白质(Kang et al.,2002;Zhao et al.,2007),有阻止蛋白质变性的功能.本研究选用在单子叶植物中活性极强的玉米Ubi-1启动子,构建了可持续、高效表达挪威鼠Hspa4基因的组成型单子叶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Ubi-Hspa4(p13UH),为利用Hspa4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