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甘肃省4个地区(合作、碌曲、阿万仓和阿孜)钝裂银莲花的11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13个引物共扩增出701条带,其中392条具有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5.92%。在物种水平上,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372,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50;Nei的基因分化系数Gst和AMOVA分析表明钝裂银莲花居群遗传分化大部分存在于居群间。在居群水平上,I为0.183,H为0.114,可见钝裂银莲花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依据Nei的遗传距离对不同居群进行UPGMA聚类,聚类结果为合作居群为一类,碌曲和阿万仓居群为一类,阿孜为一类。居群遗传多样性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遗传多样性水平与海拔、含水量、有效磷和经纬度之间没有相关性,而与降水量之间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扁蓿豆不同品系ISSR标记遗传差异和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扁蓿豆4个品系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差异和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用7个有效引物对4个品系进行PCR扩增,共获得73个等位基因位点,每条引物平均检测出10.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9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4.5%。各品系的Nei’s遗传多样性为0.2569,Shannon’s信息指数为0.4046。Nei’s指数估算和分子方差分析均表明,扁蓿豆4个品系的遗传多样性主要存在于品系内,4个品系间亦出现了较大的遗传分化(Gst=0.1324)。品系00-61、90-36、00-81和93-21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73.97%、79.45%、82.19%和83.56%;Nei’s遗传多样性(H)分别为0.2050、0.2153、0.2264和0.2474;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3222、0.3396、0.3538和0.3821。各品系的遗传参数大小排序均为品系93-21品系00-81品系90-36品系00-61。采用系统聚类和主坐标分析(PCA)两种方法所获得的聚类结果一致,即品系00-61和00-81遗传差异相对较小,其次是品系90-36,品系93-21与各品系的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放牧强度下冰草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放牧导致冰草部分位点丢失,但整个冰草居群仍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ISSR检测的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6.46%,居群间的遗传差异很小,放牧并未使冰草居群产生遗传分化。由Shannon’s和Nei’多样性指数检测的各个引物在4个冰草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的大小排列顺序为:中度放牧样地重度放牧样地无放牧样地轻度放牧样地。  相似文献   

4.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内蒙古高原自然分布的8个狭叶锦鸡儿居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5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6条,多态位点百分数为100%;Shannon信息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分别为0.3436与0.2100;8个居群的基因多样性为0.2100,居群内基因多样度为0.1454,居群间基因分化系数为0.3074;居群间基因流为1.1264,居群间的遗传变异为30.88%,居群内部个体间的变异为69.12%(P0.001);UPGMA法聚类分析显示,以遗传相似系数(GI)0.93为阈值可将8个居群划分为4大类,Mantel检验表明,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间无显著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有效等位基因与平均气温显著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86.40%。以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因变量,可引入平均气温、10~20cm土壤全磷、20~30cm土壤全碳三个变量,解释率分别为90.20%、96.60%、95.50%;以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因变量,可引入平均气温、10~20cm土壤全磷、20~30cm土壤全碳三个变量,解释率分别为90.00%、96.60%、99.70%;以多态位点百分数为因变量,可引入平均气温、10~20cm土壤全磷两个变量,解释率分别为96.60%、90.80%。  相似文献   

5.
以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为研究对象,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海拔梯度下小叶锦鸡儿6个居群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8条ISSR扩增引物得到142条清晰的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26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8.73%。用POPGENE软件计算不同海拔梯度下各居群间和居群内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Nei’s基因多样性为0.292 9,香农信息指数为0.441 7,表明在物种水平上小叶锦鸡儿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低海拔区域居群的所有遗传多样性高于高海拔区域居群,表明海拔高度增加阻碍了居群间的基因交流,导致小叶锦鸡儿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野生朝鲜碱茅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松嫩草地5个天然朝鲜碱茅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3.94%,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16 7,平均Shannon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30 2,居群内遗传多样性丰富,居群间存在遗传分化现象;利用UPGMA聚类分析,将5个朝鲜碱茅居群聚成两大类,通榆、乾安和大安聚成一组,安达和大庆聚成一组,呈现出一定的地理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蒙古韭不仅是荒漠草原上较好的饲草之一,而且其特殊气味和丰富的营养也可以作为野生蔬菜开发利用。为了能够保护且合理利用这一资源,试验采用SSR分子标记法,对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的8个地理居群蒙古韭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SSR分子标记共检测出112条多态性位点,每个SSR位点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为0.3228,变幅在0.20840~0.4076之间。种间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变幅为0.1588~0.3956,Shannon信息指数(Ⅰ)介于0.2637~0.5790之间;8个居群种内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变幅为0.0926~0.1743,Shannon信息指数(I)在0.1394~0.2657之间,体现出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种内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较大。遗传基因分化系数(Gst)平均为0.5532,说明种群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UPGMA聚类分析法将8个居群分为2个大类群,综合地理分布及距离分析得出遗传距离与地理生境有关,特别是与年均温和纬度关系比较明显。其研究结果可为蒙古韭引种驯化及遗传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SRAP和SSR分子标记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南缘8个老芒麦自然居群遗传变异及群体遗传结构,获得下述结果:1)16对SRAP引物在90个单株中共扩增出384条可统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34条,占86.98%;16个SSR位点共检测出等位变异221个,平均每个位点13.8个,其中具有多态性的位点数192个,占86.88%。2)2种分子标记检测到老芒麦居群水平的基因多样性(He)分别为0.1092和0.1296,而物种水平的基因多样性达0.2434和0.3732。3)基于2种标记的Nei氏遗传分化指数Gst(0.5525和0.5158)表明老芒麦居群出现了较大程度的遗传分化,居群间的基因流非常有限,分别为0.4050和0.4694,老芒麦的遗传变异主要分布在居群间,居群内变异相对较小,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分子方差变异(AMOVA)分析显示了相似的结果。4)基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居群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地理分化,8个居群分化为采集地范围内的南、北和中部3个分支。通过对老芒麦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分析提出了对该物种遗传多样性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9.
桑树种群遗传结构变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基于探讨桑属植物种群间遗传变异规律 ,采用显性分子标记RAPD技术 ,对我国桑树现行分类的 15个种、4个变种及近缘属的 4 8份供试材料进行了桑属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桑树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多态位点百分率为 78 95 % ;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 (h)与Shannon多样性指数 (I)具有相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 ,即种群组成差异越大 ,h与I指数越大 ,桑属种群的h指数为 0 1893,I指数为 0 30 91;桑属种群总基因流值Nm<1(0 5 2 2 0 ) ,基因分化系数Gst为 0 4 75 3;AMOVA分析表明种群内的变异百分率为 72 6 5 % ,种群内的变异大于种群间 ;UPGMA聚类结果与基因流值、基因分化系数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野生华北驼绒藜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内蒙古6个群落野生华北驼绒藜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不同种群野生华北驼绒藜种水平遗传多样性较高,多态位点百分率(PPB)达到98.0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0.298 4和0.455 7;依据PPB、h和I估计的各种群内平均遗传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一致,依次为PA>PB>PD>PC>PE>PF。华北驼绒藜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4.333 2,大于1。根据聚类分析,大致可以将6个群落华北驼绒藜种群分为荒漠化草原种群和典型草原种群。生境片断化目前尚不足以导致华北驼绒藜特定基因丢失,发生遗传漂变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1.
12个无芒雀麦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RAPD分子标记对12个无芒雀麦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选用的9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87个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9.6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45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51.72%.无芒雀麦物种水平上的多态性条带数为76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87.36%,Shannon信息指数为0.2933,Nei 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843.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2735,说明无芒雀麦的遗传分化主要发生在种群内.聚类结果显示,部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也有例外,这可能与人类的广泛栽培加大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有关.  相似文献   

12.
俞靓  井赵斌  程积民 《草地学报》2012,20(3):512-517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采自陕西省不同地区的5个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自然种群进行遗传变异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旨在探讨本氏针茅遗传变异产生的分子生态机理,为其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在100个供试单株中,采用15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223条可统计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82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1.61%,Nei’s基因多样性(H)为0.1887,Shannon 信息指数(I)为0.2975,各种群之间存在较高的多态性。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为63.01%,种群内的遗传变异为36.99%,遗传分化系数φst 为0.6300,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0.1468,表明本氏针茅遗传分化程度较高,遗传变异主要分布在种群间,而种群内变异相对较小,且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3.
鱼腥草不同地理群体遗传结构与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军  王坤  仇萍  曾维军  熊兴耀 《草业学报》2011,20(2):227-233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湖南省怀化地区16个野生鱼腥草群体的遗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6个鱼腥草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PPB)为53.66%~85.35%,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07~0.23,Shannon表型信息指数(I)为0.10~0.34,说明在鱼腥草群体水平上有相对较高的遗传变异;群体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51,表明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均存在于群体间,同时群体内具有一定频率的基因流(Nm=0.326)。UPGMA聚类分析表明,16个群体在遗传距离为0.5处分为五大类群,并且有一定的地缘关系。相关性分析表明,虽然16个鱼腥草群体的遗传结构与生境因子相关均不显著,但基因分化系数(Gst)和基因流(Nm)随海拔的增加有上升而随着纬度和经度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对标准黑褐色水貂、蓝宝石貂、咖啡色貂3个品种的89个个体进行了RAMP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遗传差异明显,多态性高。14个引物组合扩增出的81条DNA片段中,75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比例为92.59%,每个引物组合可扩增4~8条多态性条带,平均5.78条。多态条带比率、Shannon多样性指数以及Nei氏基因多样度(h)均显示水貂与彩貂品种较〖JP2〗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Nei遗传距离、Gst基因分化系数显示水貂与彩貂品种间遗传分化程度不高,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  相似文献   

15.
陈辉  杨晖  强维亚 《草业学报》2016,25(9):96-103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10个歪头菜自然居群的104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的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1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0个。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比率(PPB)为95.65%,在居群内多态位点比率为24.35%~49.70%。POPGENE分析结果显示,物种水平上Nei’s 基因多样性(H)为0.2632,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4046,基因流(Nm)为0.4553,基因分化度(Gst)为0.5283,AMOVA分析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为50.51%。研究表明,10个采样点的歪头菜在物种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在居群之间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且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高于居群内的分化程度。同时,证明了环境压力大小对于遗传多样性的高低具有选择作用,环境压力小的烟台和环境压力大的合作地区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环境压力介于二者之间的地区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本研究结果不仅对于了解歪头菜遗传进化和其生长地的环境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合理利用歪头菜遗传资源及育种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AFLP分析人工老化对扁蓿豆遗传完整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宿宇  王建光  卢新雄 《草地学报》2012,20(1):125-129
采用AFLP分子标记对经过人工老化处理的不同发芽率水平的扁蓿豆(Trigonella ruthenica L.)种质(00-408)进行分析,以探索人工老化在分子水平上对扁蓿豆种质遗传完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老化处理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比、有效等位基因数、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低于对照群体(P>0.05)。因此,人工老化处理使扁蓿豆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有所下降,但对其遗传完整性没有显著影响,由此表明扁蓿豆种质的耐贮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能源草芦竹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6省11个芦竹种群共89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从UBC801~900中筛选出7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4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38个。PCR产物的分子量为100~2 000 bp。在物种水平上,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494,Nei指数为0.329,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826,平均基因流Nm为0.097。种群内的平均遗传多样度Hs为0.040。表明芦竹在物种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种群内的分化极小。UPGMA法聚类结果表明, 芦竹11个种群分为3个类群:浙江和江苏的芦竹聚为一簇,湖南、贵州和广西的芦竹聚为一簇,云南种群单独为一支。不同种群芦竹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它们的地理距离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