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凯  王敏  薛军海 《中国家禽》2001,23(22):17-18
寒冷季节必须为鸡群保证适宜的最小通风量,提供高质量的空气和充足的氧气,并从鸡舍内排除过量的氨气、二氧化碳和湿气。尽管温度和通风这对矛盾在冬季显得更加突出,但应该明确的是,保证最小通风量是解决这对矛盾的前提,无论鸡舍环境温度有多低,湿度有多大,都必须保证鸡舍最小有效通风量。最小通风量的大小决定于以下因素:鸡群只数和体重,鸡舍湿度,舍内氨气含量,粉尘多少。尽量减少通风量无疑可以减少舍内热量的损失,由此减少燃料消耗而降低饲养成本,而减少通风量必须以减少舍内氨气含量和舍内湿度为前提。由于冬季舍内湿度较大…  相似文献   

2.
<正>华北地区冬季气温寒冷,在鸡舍通风管理的过程中,通风与保温的矛盾突出,在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时,应明确以保证最小通风量为前提,无论鸡舍环境温度有多低,都必须保证鸡舍最小有效通风量。一、冬季通风管理的侧重点冬季通风主要以换气为主,以舍内体感无色无味、无憋闷感为宜;体感风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寒冷,在鸡舍通风管理的过程中,通风与保温的矛盾突出。在协调两者之问的矛盾时,应明确以保证最小通风量为前提,无论鸡舍环境温度有多低,都必须保证鸡舍最小有效通风量。  相似文献   

4.
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必须为鸡群提供适宜的通风。通风的目的在于供给鸡只足够的氧气,排出舍内的氨气、二氧化碳和水汽。虽然通风也同时增加了舍内热量的损耗,提高了燃料用量和饲养成本,但相对不良通风对鸡群的负面影响,这些成本的付出还是非常值得的。可在实际生产中,费用却总是显得那么难以回避,所以,冬季最小通风量的管理日渐引起关注。由于在一般的非封闭鸡舍内,通风的可控性非常低,这里仅对环境控制鸡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对肉鸡饲养管理人员来说,了解冬季需要多少通风量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通风量太少,鸡舍空气及挚料质量就会较差,从而影响鸡群健康和鸡群的生产性能.但是,如果通风量太大.鸡舍内形成贼风,鸡舍保温成本会增加.冬季鸡舍通风量的控制是影响鸡舍空气质量的好坏和生产性能好坏的主要原因.简单来说,管理人员必须面对影响冬季空气质量的3个主要问题,即鸡舍内的二氧化碳、湿度以及氨气.为了使鸡群的生产性能达到最佳,必须保持鸡舍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5000ppm、相对湿度在60%左右、氨气浓度低于25ppm.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型商品肉鸡舍冬季环境指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调查安徽省不同类型的商品肉鸡舍内冬季环境指标情况,选取三种不同类型的肉鸡舍,按照日龄不同每种肉鸡舍各选6栋,检测肉鸡舍的主要环境指标,主要有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一氧化碳、温度、湿度、微生物等,分析各环境因素间的相关性及其与鸡舍结构和鸡群日龄等的关系。结果显示,所检测的大部分鸡舍环境均不符合标准,其中舍内氨气含量、温湿度、细菌超标严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含量超标稍轻,氨气浓度和细菌数与鸡舍结构、温湿度及饲养鸡群日龄大小显著相关(P<0.05)。试验结果说明鸡舍结构、通风和加温方式是影响舍内有害气体含量、温湿度及细菌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畜禽舍内,氨主要是由含氮有机物(如粪、尿、饲料、垫料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其含量的多少,取决于家畜的密度、畜舍地面的结构、舍内通风换气情况和舍内管理水平等。舍内温度、垫料的湿度和pH值与畜禽舍内氨气浓度密切相关。集约化养殖场中特别是地面平养鸡舍常常含有较高浓度的氨,尤其在冬季,在偏重于对温度和湿度的追求而忽视通风的情况下,更容易造成鸡舍内氨气大量聚积。  相似文献   

8.
春季温度的骤变,白天暖,夜间冷,昼夜温差大,而且天气干燥,常常会对鸡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继而会诱发鸡的呼吸道疾病。尤其.这个时候,因为很难处理好鸡舍保温与通风的矛盾问题。不是过度通风,使舍内温度降低,就是长时间关窗,引起舍内氨气含量过大。在春季,尤其要注意鸡舍管理,时刻注意天气温度变化,尽量避免鸡群受到强度应激,引发疾病。此外,由于鸡群饲养密度过大,同样会诱发鸡群发生呼吸道疾病。舍内有毒有害气体如CO2,H2S,氨气,含量超标.或鸡舍内通风唤起不良也会刺激眼结膜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炎症。  相似文献   

9.
为找到东北地区蛋鸡舍冬季保温和通风的平衡点,并将舍内环境条件控制在适合蛋鸡生长的范围内,试验对吉林省某蛋鸡舍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有害气体浓度和颗粒物浓度等环境因素进行连续监测,分析其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结果显示:舍内平均温度22.1℃,平均相对湿度67%,不同监测点温湿度存在差异;平均氨气浓度为3.21 mg/m~3,其浓度和温度呈正相关,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舍内颗粒物浓度分布情况为PM_1和PM_(2.5)浓度近风机端舍中远风机端,PM_(10)和TSP与之相反,即远风机端舍中近风机端;舍内CO_2平均浓度为8 576 mg/m~3,高于相关标准。基于CO_2浓度对试验鸡舍通风策略进行优化,得出该试验鸡舍最小通风量为0.56 m~3/h·kg,以及东北地区采用传送带清粪方式的蛋鸡舍应保证的冬季最小通风量为0.51~0.58 m~3/h·kg。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有窗封闭式笼养育雏鸡舍为对象,于2018年3月~2019年1月开展研究鸡舍内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CO2)、氨气(NH3)、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浓度和细菌总数,并分析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季节育雏舍内环境温度满足鸡群正常需要,鸡群成活率超过97%。夏季舍内相对湿度达82.48%,并且料肉比高于春季、秋季和冬季。春季、秋季和冬季CO2浓度易超标,不同季节舍内白天温度均高于夜晚,而白天CO2浓度低于夜晚。不同季节舍内环境温度分别与相对湿度、CO2浓度呈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试验表明:有窗封闭式育雏鸡舍内不同季节雏鸡生长发育良好,但夏季湿度过高,春季、秋季和冬季舍内CO2浓度高于标准。建议夏季应合理控制舍内相对湿度,春秋冬季注意平衡舍内的保暖和通风工作。  相似文献   

11.
由于山西冬季气候寒冷,鸡舍空气流通差,舍内有害气体粉尘多,是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细菌病的多发季节。在做好鸡群的免疫、确保产生均匀有效抗体、及时的药物预防的同时,必须给鸡群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减少冷应激,杜绝疾病的发生。因此在鸡群的日常管理中,要做好保温与通风  相似文献   

12.
1.不同季节的发病规律。(1)初冬至早春季节发病规律。在每年11月初至次年2月底这段时间,通风和保温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在饲养早期(1~2周),由于鸡舍较干燥,舍内一般闻不到明显的氨气。3周龄以后,鸡只逐渐长大,采食和饮水量加大,排便量增加。由于保温舍内不能及时有效地通风,新鲜空气得不到补充,粉尘和有毒有害气体开始在舍内大量聚集,氨气浓度高,空气污浊,湿度升高,舍内环境质量逐渐恶化。  相似文献   

13.
蛋鸡冬季的饲养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寒冷、气温多变是冬季气候的主要特点。由此带来鸡舍内温度偏低或起伏不定.影响鸡群的健康和生产。 当鸡只吸入冷空气后其呼吸道粘膜受刺激会出现充血、水肿现象.使其对微生物的抵抗能力明显降低,容易诱发呼吸道感染。 为了维持鸡舍内的温度不使其明显降低,通常大多数养鸡场(户)在冬季都将鸡舍门窗关闭,甚至还在门窗外采取遮挡措施。这样一来就降低了鸡舍内的通风量和气流速度,常常造成舍内空气质量的恶化如空气中氨气、二氧化碳、粉尘及微生物含量明显增高。氨气会使呼吸道粘膜水肿、充血、分泌粘液,并损害其上皮,使病原微生…  相似文献   

14.
产蛋鸡冬季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温是蛋鸡冬季饲养管理的重中之重,所以大多数养鸡户在冬季都将鸡舍门窗紧闭,有的养鸡户甚至整个冬天也不打开一次,这样一来就降低了鸡舍内的通风效果,常常造成舍内空气质量的严重恶化如空气中氨气、二氧化碳、粉尘及微生物含量明显升高。氨气会使呼吸道粘膜水肿、充血、分泌的粘液增多,并损害其上皮,此时病原微生物乘机侵入,引起多种疾病。然而,气温过低会使机体用于维持体温所消耗的能量增多,这也将影响到鸡群的产蛋量和饲料利用率。因此,在寒冷的冬季饲养产蛋鸡要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正>冬季鸡舍内需要的温度和外界气温相差悬殊,在做好保温的同时,一定要尽力加强通风管理。否则给鸡群带来冷应激的同时舍内空气质量还较差,这样不仅增加舍内湿度,降低鸡群生产性能,更重要的是危害到鸡体的健康状况。目前,规模化养鸡场冬季一般采用最小通风模式,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1通风的目的鸡群无论在育雏、育成期还是产蛋期,均需  相似文献   

16.
保温是蛋鸡冬季饲养管理的重中之重,所以大多数养鸡户在冬季都将鸡舍门窗紧闭,有的养鸡户甚至整个冬天也不打开一次,这样就降低了鸡舍内的通风效果,常常造成舍内空气质量的严重恶化.如空气中氨气、二氧化碳、粉尘及微生物含量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7.
顾敏清 《水禽世界》2006,(12):22-23
随着气候逐渐变冷,与温暖气候条件相比,鸡舍的通风量应该大幅度减少。但是,即使在最寒冷的时侯,并且鸡舍需要保温的情况下,也必须对鸡舍进行一定的通风。在寒冷季节,鸡舍应以正确的方式进行通风,排出鸡舍内的氨气、二氧化碳和湿汽,以最小的通风量提供给鸡群新鲜空气。1通风——  相似文献   

18.
产蛋鸡冬季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温是蛋鸡冬季饲养管理的重点,所以大多数养鸡户在冬季都将鸡舍门窗紧闭,有的养鸡户甚至整个冬天也不打开一次,这样就降低了鸡舍内的通风效果,常造成舍内空气质量的严重恶化,如空气中氨气、二氧化碳、粉尘及微生物含量明显升高。氨气会使呼吸道黏膜水肿、充血、分泌的黏液增多,并损  相似文献   

19.
养管理要点     
作用。冬季鸡舍通风控制的感官要求是,鸡舍排风扇端的氨气味,以不使人的眼睛不舒服为宜,如能刺激人的眼睛有泪,表明氨气浓度大,应加大通风量。最小通风量可以在温度较低时使用。此时,要避免舍外冷空气直接吹到鸡身上,鸡舍通风由纵向通风改为横向通风,降低舍内空气的流动量。鸡舍相对湿度要求的正常范围值是55%-65%,如果地面潮湿和氨气多就可以通过增加定时钟工作的时间来增加通风量,  相似文献   

20.
鸡舍通风换气的主要目的是保持舍内空气清洁卫生,排出粉尘、氨气、二氧化碳等废气,满足鸡群对新鲜氧气的需要。舍内空气质量要求氨气浓度小于20毫克/升,二氧化碳浓度小于0.15%,硫化氢浓度小于6.6毫克/升,维持舍内小环境的相对稳定,缩小昼夜温差。做好秋冬季节的通风工作,应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目标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