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基因动物在制药业的应用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动物的迅速发展为制药业带来了全新而巨大的变革。本文从转基因动物制药的应用和及其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论述,阐明转基因动物将为制药业发展提供良机。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鸡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自1966年微注射技术和1980年转基因小鼠的诞生,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已由技术上的成功转向复杂的生物试验体系的研究。单个基因的功能,基因突变的效果,尤其是转录调控元件的功能等都需依靠转基因动物来研究。体外操作的基因及遗传突变只有导入动物基因组中才能研究其体内功能。同时,转基因动物在农业、生物医疗与制药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家禽的转基因研究晚于哺乳动物,由于其具有与哺乳动物完全不同的生殖特点,转基因研究遇到了更大阻力。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三文鱼被美国FDA批准上市,成为世界上首个获批可直接食用的转基因动物食品,开启了转基因动物商品化的大门。为对转基因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有效的监管,世界各国均在不同程度上制订了管理制度,其中主要包括安全性评价制度和转基因成分标识管理制度。文中对猪、牛、羊等转基因动物的研发现状和转基因动物的检测技术进行了阐述,对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转基因动物及其食品安全性评价制度和转基因成分标识制度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转基因动物及其产品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在确保转基因动物及其食品安全的条件下,搞好转基因动物食品产业的发展,对于有效解决资源短缺,食物不足,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要切实保证转基因动物食品安全,就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集成创新我国转基因动物及其食品的安全评价技术体系,为我国转基因动物及其食品的安全检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为此,论文参阅...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动物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动物技术是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应用于畜牧业、渔业和医疗领域中。综述了转基因动物技术概念、转基因动物技术研究现状,转基因动物技术导入外源基因的方法和步骤、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应用以及转基因动物研究与应用存在的问题,并且对转基因动物技术在动物新品种培育、医学疾病模型研究和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是一项新技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本文从转基因的概念、应用等方面叙述了目前动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现状,以期让民众能够正确地理解转基因技术,促进我国动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及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7.
慢病毒载体法制备转基因动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病毒能够感染分裂细胞和非分裂细胞,因而被发展成为重要的转基因载体,已成为制备转基因动物的一种工具,转基因效率明显提高。该文介绍了制备转基因动物的技术方法,比较了慢病毒载体制备转基因动物的特点和优势,介绍了慢病毒载体安全设计的发展,并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慢病毒载体法制备转基因动物的研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为动物育种带来了新的契机,文中就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为动物育种带来了新的契机,文中就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动物研究可应用于家畜遗传改良培育高产低耗优质抗逆新品种(系);把转基因动物作为时空四维考察体系,可以研究基因功能和发育调控等基础生物学问题;也可籍此用作人兽疾病的实验模型,研究医学和兽医学问题;把转基因动物改造成为医用器官移植的供体,可取代人体器官的直接移植;把转基因动物开发成为活体发酵罐,可使动物象工厂一样根据工程设计的要求,生产预期的蛋白药物等高附加值的物质。但是,尽管对转基因整合、调控的规律有了基本的了解,但转基因动物制作效率低、定点整合困难所导致的转基因动物制作成本高和调控失灵,是制约当今转基因动物实用化进程的主要原因。动物克隆技术虽不能进行种质创新,但为种质创新效果的迅速放大提供了技术可能。根据目前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动物转基因技术和动物克隆技术的有机结合既有迫切性又有必然性。转基因克隆动物技术在畜牧业上的应用前景也相当诱人,转基因克隆动物的研究将成为下一世纪国际范围内的生物工程领域的竞争热点。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动物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在牛、羊、猪、鱼、猴、兔、狗和猫等动物身上取得转基因成功.根据目前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动物转基因技术和动物克隆技术的有机结合既有迫切性又有必然性.转基因克隆动物技术在畜牧业上的应用前景也相当诱人,转基因克隆动物的研究将成为今后国际范围内生物工程领域的竞争热点.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绵羊和山羊新品种,进行羊乳腺生物反应器和生产生物材料的研究以及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转基因羊项目,在论述转基因动物发展有利方面的同时,指出了转基因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转基因动物研究现状及社会效应的分析,阐明转基因动物对人类所起的重大作用及其存在的潜在风险,意在使人们对转基因动物及其产品有一个比较客观、全面的认识,进而使转基因动物的研究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动物转基因技术已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研究基因功能、转基因动物培育、生物制药、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和防治疾病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就动物转基因技术在转基因牛中的研究进展,以及在牛的基因功能研究、生物制药、防治疾病和改良品种等领域的应用和前景进行了综述,以期推进动物转基因技术在牛生产中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技术在家畜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21世纪生物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目前已有转基因猪、牛、羊等多种转基因动物问世。笔者对动物转基因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家畜研究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同时指出了转基因动物还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动物制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家预言 ,2 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生物技术产业已成为科学家和企业家开发的热点。其中之一就是 ,利用转基因动物制药[1] 。在制药业中 ,医药产业经历了 3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天然药物 ,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药物 ,基因工程药物[2 ] 。在基因工程药物中又有 3个阶段 :其一是细菌基因工程 ,即把目的基因通过适当的改建导入大肠杆菌中 ,再通过细菌等原核微生物表达的目的蛋白作为药物 ;其二是细胞基因工程药物 ,这是把人或哺乳动物的基因直接导入哺乳动物的细胞中 ,生产有生物活性的产品 ;其三是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低成本、高活性的药物[3 ]…  相似文献   

16.
<正>提起"转基因"这个词,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那么你是否听说过转基因动物呢?随着转基因技术研究的不断发展,"转基因动物"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当中。转基因动物便是科学家们将不属于动物本身的、经过人工处理过的基因,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导入到精子、卵细胞或者受精卵当中,再通过生殖工程技术育成转基因动物。比如,荧光转基因斑马鱼,便是科学家将绿色荧光、红色荧光和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克隆动物是在获得转基因细胞系的基础上进行克隆,生产具有特定性状、特别功能或者一定目的的克隆动物群,是转基因动物技术与克隆动物技术的有机结合。论文针对转基因克隆动物的发展,及其在异种器官移植、抗病育种和乳腺生物反应器方面的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做了较系统的阐述,并预测了转基因克隆动物应用的发展前景及其给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动物是当代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受精卵中,使其稳定整合到动物染色体上,能将遗传性状表达而传递给后代,形成转基因鼠,转基因兔,转基因猪,转基因羊,转基因鱼等多种转基因畜禽。该技术对改良畜禽,提高生产性能,抗病力和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转基因动物技术一直是动物遗传育种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它在改良动物生产性状、提高畜禽抗病力以及生产人药用蛋白等非常规畜牧产品等方面均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动物转基因的效率很低、难以控制转基因在宿主染色体中的行为、无法控制转基因表达的频率和水平等,转基因的稳定遗传问题也未能解决,以致难以形成转基因畜禽品种或品系,因而转基因动物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广泛应用尚需时日。随着动物基因组计划的深入进行,转基因技术将会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从而在未来的动物育种中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三文鱼是全球第1例批准上市的转基因动物,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于2015年批准其进入市场,巴西国家生物安全技术委员会于2021年批准其进入市场。除此之外,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还批准了转基因鸡、转基因猪等作为医用或饲用,日本批准基因编辑真鲷和河豚于2021年上市,这说明全球范围内转基因动物的研发和上市正在稳步推进,并逐渐被普通大众认可。我国作为最早研究转基因动物的国家,虽然研究正在稳步开展,但还未有1例转基因动物获批生产应用安全证书。通过概述美国转基因动物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转基因动物在美国的商业化情况,结合转基因三文鱼的批准过程,为我国转基因动物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