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调查西藏地区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利用PCR检测和生物进化分析方法,对西藏林芝、拉萨不同地、市149株牦牛源大肠杆菌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相关毒力基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6对毒力基因中,只检出ehxA基因,检出率为9.40%;对检测到的14株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进行克隆测序,经系统发育分析发现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菌株内同源性达到99.9%左右,与GenBank中所录其他菌株的同源性达到99%。因此,西藏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基因确实存在,其毒力基因主要为ehxA基因;西藏林芝、阿里、日喀则、昌都均有分布,拉萨、山南和那曲地区未检出,应引起重视。西藏地区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需要加强监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建立流行毒株预警机制并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南京部分地区分离的110株犊牛腹泻大肠杆菌中肠细胞脱落位点毒力岛(LEE)和强毒力岛(HPI).对LEE毒力岛检测其核心区的ler和eaeA基因,对HPI毒力岛检测其irp2和fyuA基因.同时对LEE和/或HPI阳性大肠杆菌进行了O血清型的鉴定.在分离的110株犊牛腹泻大肠杆菌中,具有LEE和/或HPI毒力岛的菌株33株,占30%(33/110).LEE毒力岛基因检测结果为9.1%(10/110)的菌株ler和eaeA基因的扩增阳性.HPI毒力岛基因检测结果为25.5%(28/110)的菌株irp2和fyuA基因扩增阳性.0.9%(1/110)的菌株irp2阳性.5.5%(6/110)的菌株irp2、fyuA、ler和eaeA基因扩增都为阳性.在33个LEE和/或HPI毒力岛阳性分离株中,O78和O36血清型菌株分别占定型菌株的34.6%(9/26)和27%(7/26).9.1%的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携带LEE,25.5%的菌株携带耶尔森菌HPI,O78和O36为牛源携带LEE和/或HPI毒力岛大肠杆菌常见血清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奶牛乳腺炎源大肠杆菌中耶尔森菌HPI携带情况及其与O血清型的关系,并对部分菌株的相关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方法】从中国北京、内蒙古、甘肃、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7个省市部分地区1 260份临床型和隐性奶牛乳腺炎奶样中分离得到190株大肠杆菌,对分离菌株进行耶尔森菌强毒力岛核心区irp2基因、fyuA基因及HPI毒力岛在大肠杆菌染色体中插入位置的鉴定,分析HPI毒力岛的携带情况及其与分离菌株O血清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90株大肠杆菌分离株中,irp2基因阳性率为26.31%(50/190),fyuA基因阳性率为18.94%(36/190)。50株HPI+分离株中检出asn_tRNA_intB 基因32株,阳性率为64%(32/50)。本试验克隆的irp2基因(273 bp)、fyuA基因(1 071 bp)、asn_tRNA_intB基因(1 512 bp)均与已发表序列高度同源,同源性分别在97.1%、98.2%、97.2%以上,且其HPI毒力岛大多位于大肠杆菌染色体的asn_tRNA位点上。【结论】耶尔森菌HPI在奶牛乳腺炎源大肠杆菌中广泛流行分布,但也存在差异,而不同血清型菌株携带HPI的倾向性可能只与特定的血清型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38株西藏牦牛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亚型流行及耐药性情况。利用药敏试验、PCR检测技术对实验室保存的38株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及耐药基因研究。ESBLs检测结果显示,在初筛以及确认试验中,有21株牦牛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检测为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55.3%。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38株肠产毒性大肠杆菌中有34株产毒性大肠杆菌携带CTX-M-U,检出率为89.5%;13株产毒性大肠杆菌携带CTX-M-1,检出率为34.2%;4株产毒性大肠杆菌携带CTX-M-9,检出率为10.5%;30株产毒性大肠杆菌携带TEM,检出率为78.9%;所有菌株均未检出OXA及SHV基因型。药敏检测结果显示,38株牦牛源肠产毒素大肠杆菌对万古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红霉素、氟苯尼考、头孢噻肟等均表现为高度耐药,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高达100%;对氯霉素、诺氟沙星、青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3.2%、50.0%、86.8%、73.7%;仅对链霉素、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头孢唑林、头孢西丁等表现为敏感。说明目前西藏地区产ESBLs菌株的确存在,且产ESBLs菌株的基因型以CTX型为主,TEM型次之。ESBLs的产生能明显增加菌株的耐药性,提示我们在临床用药中,不仅要合理使用抗生素,而且还要注意结合酶抑制剂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5.
禽源性大肠杆菌HPI irp2基因序列的扩增及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养殖场发病家禽中分离到多株禽源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用其中YZG040515、NTLFC040402、CHZ031016菌株提取细菌高致病性染色体DNA,根据耶尔森菌高致病性毒力岛(HPI)irp2基因设计引物,用PCR扩增出278 bp基因片段。将PCR产物克隆到pGEM-T-easy中,经EcoR I酶切鉴定为阳性者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基因片段与GeneBank中公布的耶尔森菌HPI irp2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8%以上。证明禽源性大肠杆菌中具有耶尔森菌毒力岛HPI基因序列,结合临床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提示该毒力岛与日趋严重的家禽大肠杆菌病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PCR方法对56株仔猪黄白痢源大肠杆菌肠毒素和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PI)相关毒力因子STa、STb、LT和irp2进行检测,进而根据毒力因子基因型对部分菌株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38株受试菌检测到毒力因子,其中STa基因阳性率为3.57%,STb基因阳性率为53.57%,LT基因阳性率为7.14%,irp2基因阳性率为21.43%,检测的毒力因子表现为5种基因型,主要的毒力因子基因型是STb和STb+irp2。致病性试验显示毒力基因阳性菌株均对小白鼠具有致病性。结果表明,粤北地区致仔猪黄白痢大肠杆菌流行的主要毒力因子为STb,其次为irp2、少数菌株携带STa和LT毒力因子,相关毒力基因检测可以作为快速确定大肠杆菌致病性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湛江市某水产养殖场患病罗非鱼病原菌携带毒力基因情况。[方法]从10尾患病罗非鱼心脏、肠道、脾、肝脏等器官分离细菌,提取分离纯化细菌的总DNA,PCR扩增16S rDNA基因后经过基因测序鉴定细菌,并利用PCR技术检测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结果]从罗非鱼内脏中分离的细菌为华纳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在毒力基因检测中发现华纳葡萄球菌携带毒力基因gap,大肠杆菌携带毒力基因pap、afa,粪肠球菌携带毒力基因efaA、cylM、cylB。[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湛江地区罗非鱼细菌性疾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大肠杆菌导致仔貉腹泻的发病机理。[方法]对分离鉴定的大肠杆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采用PCR方法检测HPI毒力岛基因irp2和fyuA,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结果]分离到2株貉源大肠杆菌,血清型分别为O23和O20,2株菌均检测到HPI毒力岛irp2基因(301bp)和fyuA基因(953bp);2株菌irp2基因与GenBank中的大肠杆菌irp2基因的同源性为98.5%~99.2%,2株菌间irp2基因同源性为99.3%;2株菌fyuA基因与GenBank中的fyu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8.9%~100%,2株菌间fyuA基因同源性为98.9%。[结论]本试验结果为大肠杆菌导致仔貉腹泻的发病机理提供了科学的实验数据,为今后该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329株采自川西北高原牦牛和藏猪源大肠杆菌进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抗生素耐药基因、整合酶基因、毒力基因和遗传谱系分型分析,以期了解其耐药现状、毒力特性和优势遗传谱系分布等生物学特征。【方法】利用麦康凯培养基和15e肠杆菌科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管对牦牛和藏猪粪便和胃肠道内容物样本进行大肠杆菌分离和鉴定;采用改良结晶紫半定量染色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鉴定及其对2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采用普通PCR或多重PCR方法对28个耐药基因、2个整合酶基因、15个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和遗传谱系分型分析。【结果】(1)从471份牦牛、藏猪粪便和胃肠道内容物样本分离鉴定329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78.9%。(2)329株大肠杆菌大多表现出弱或无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仅2株为强成膜能力表型(其中牦牛和藏猪源各1株)。(3)329株大肠杆菌对24种抗菌药物多表现出一定的耐药性并呈现多重耐药现象,其中对磺胺甲口恶唑、磺胺二甲嘧啶、链霉素、氯霉素、氨苄西林、利福平和土霉素耐药率较高,对氨基糖苷类(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和壮观霉素)、β-内酰胺类(头孢噻呋、头孢曲松、头孢唑啉)、喹诺酮类(萘啶酸、沙拉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达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多黏菌素B 等敏感。(4)除cat1cat2blaCMY-2blaSHVtetCtetGtetX等7个耐药基因外,其他21个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其中以aac(6')-Ib最为流行,其次是sul1floR,检出率均在30%以上。藏猪源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与qnrA相关,牦牛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耐药性与blaTEMblaDHA相关。(5)整合酶基因intⅠ1intⅠ2的检出率分别为30.09%(99/329)和4.56%(15/329),其中10株大肠杆菌(牦牛源2株,藏猪源8株)同时检测到intⅠ1intⅠ2。(6)毒力基因agn43sitAompTeaeAbcsAfimCLTfyuAirp2均有阳性检出,但stx1stx2ehxAbcsBhlyAhlyE未检测到; 329株大肠杆菌共存在38种不同的毒力谱型,其中285株至少携带除agn43bcsA外7个毒力基因中的1个,最多携带6个毒力基因。(7)21个耐药基因中,A型和B1型分布的耐药基因种类较B2型和D型丰富;A型中sul3、qnrS、tetM耐药基因分布最广,B1型中sul1aac(6')-Ib分布最广,不存在tetMqnrA;7个毒力基因主要分布于A型和B1型,fimCsitAompT主要分布于A型和B1型,eaeAfyuAirp2的主要分布于B1型,LT主要分布于A型(仅1株分布于D型)。【结论】329株大肠杆菌耐药较为严重,且耐药基因谱型和毒力谱型呈现多样化,本研究能够为川西北高原牦牛和藏猪源大肠杆菌病治疗、发病机制探讨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大肠杆菌耐药性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和牦牛疾病防控中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对2009-2016年度采自川西北高原地区散养牦牛(包括健康和患病)的粪便、屠宰场宰杀牦牛的胃肠道内容物和病死牦牛的脏器1 908株大肠杆菌进行27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整合酶基因检测,以了解川西北高原地区牦牛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变迁规律和整合子携带情况,为牦牛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NCCLS)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菌株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利用WHONet 5.6软件包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采用常规PCR方法扩增Ⅰ类和Ⅱ类整合酶基因以检测分离菌株Ⅰ类和Ⅱ类整合子携带情况。【结果】2009-2016各年度分离的大肠杆菌对27个药物的耐药水平表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除了2014-2016年度分离菌株对土霉素的耐药水平和2015-2016年度分离菌株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水平超过60.00%外,其他年度分离菌株对其余23个试验药物的耐药水平较低,其中对乙酰甲喹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均在30.00%以下,对乙酰甲喹的敏感性高于利福平。不同年份的菌株整合子携带率也不同,788株携带至少一种类型整合子,占41.30%(788/1908),同时携带Ⅰ类整合子和Ⅱ类整合子的菌株共有140株,占7.34%(140/1908)。其中,携带Ⅰ类整合子的菌株共有582株,携带Ⅱ类整合子的菌株共有346株,分别占30.50%(582/1908)和18.13%(346/1908)。【结论】川西北高原地区牦牛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变迁和整合子携带情况分析结果,能够为大肠杆菌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其防治药物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资料,保证抗菌药物在川西北地区的正确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临床病死仔猪体内分离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研究猪群中流行菌株的毒力基因分布、耐药性、致病性情况.【方法】病死仔猪肠外组织分离大肠杆菌,然后进行16S rDNA PCR测序鉴定、种系发育分群、毒力基因检测、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全基因组测序验证.【结果】共筛选到30株猪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其中A群4株、B1群15株、B2群5株、D群6株;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发现vaT、iutA、kpsMII、hlyD基因检出率分别为70.0%、33.33%、23.33%、2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都对多粘菌素B较敏感,对氨苄西林、林可霉素、杆菌肽以及利福平的耐药率为100%;获取了Ex-P27菌株基因组序列图谱,构建了该菌株基因组圈图.【结论】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主要分布在B1群,对氨苄西林、林可霉素、杆菌肽以及利福平均耐药,为指导猪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防治与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疆乌市某猪场猪源耐药大肠杆菌携带β-内酰胺酶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及其共存情况.[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203株β-内酰胺类药物(包括头孢噻呋、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多药耐药大肠杆菌进行β-内酰胺酶及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并测序检出基因的PCR产物.[结果]检出83株菌携带blaTEM (40.89;),2株菌携带blaCTXM(0.99;);检出2株菌携带rmtB(0.99;)基因,并且同时携带blaTEM,未检出其它被检耐药基因.[结论]该猪场猪源大肠杆菌中存在β-内酰胺酶及16S rRNA甲基化酶介导的耐药,并且共存.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以blaTEM为主;16S rRNA甲基化酶检出率较低.猪源大肠杆菌存在对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多重耐药的风险,有必要对此猪场耐药基因流行情况进行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13.
3株HPI+大肠杆菌fyuA与int基因的检测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耶尔森氏菌强毒力岛(HPI)的基因中,fyuA编码鼠疫菌素受体与细菌的摄铁能力调节有关,int编码的整合酶与HPI在大肠杆菌基因组αsn-tRNA位点的整合相关.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HPI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分别用于fyuA和int的PCR扩增.将从3株仔猪腹泻源HPI+大肠杆菌(S70903株、S70925株、S70931株)中扩增的片段克隆至pGEM-Teasy载体,分别获得含有fyuA和int的重组质粒.琼脂糖凝胶电泳、序列测定及分析表明:所克隆的fyuA基因大小均为948 bp,与已发表序列的同源性为98.6%~100%.所克隆的int基因片段大小均为1 391 bp,与已发表序列的同源件为96.0%~99.6%.研究结果提示,这3株细菌的fyuA基因并没有因为HPI的转移而缺失或被修饰,并且均整合在大肠杆菌基因组口αsn-tRNA位点.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西藏牦牛源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及其遗传进化情况,了解其与其他动物源大肠杆菌的亲缘关系,采集西藏牦牛腹泻粪便240份,采用微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血清型鉴定和致病性研究,并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16SrRNA鉴定、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16株牦牛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中:3株与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亲缘关系较近;5株与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亲缘关系较近;2株与犊牛源大肠杆菌亲缘关系较近;4株与牛源大肠杆菌亲缘关系较近;1株牦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单独形成一个较远的分支;1株与痢疾杆菌和人源出血性大肠杆菌亲缘关系较近,可能成为对人类造成潜在危险的病原菌。西藏牦牛源大肠杆菌与牛源、禽源、猪源、人源大肠杆菌的之间亲缘性很近,存在跨种间传播风险。该种西藏牦牛源大肠杆菌动物致病试验表明,致死率高达95%,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四川地区禽源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的遗传多样性和毒力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对从四川成都、雅安及眉山市采集的鸡源、鸭源和鹌鹑源的盲肠及肛拭子样品进行C.jejuni的分离鉴定、ERICPCR分型和17种毒力相关基因的检测分析。结果显示,总体分离率为10.23%(48/469),其中鸡源分离率显著高于鹌鹑源(P0.05)。ERIC-PCR聚类分析显示48株C.jejuni可分为6簇、16类共31种基因型,不同场分离株多在某一类或某一簇内聚集分布,而部分菌株在不同地区、不同场之间呈交叉分布。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5种毒力相关基因的携带率在50%以上,其中鹌鹑源分离株的毒力基因携带率高于其他动物的携带率。由此表明四川地区禽源C.jejuni毒力基因的携带率高并且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等方法分离鉴定了郑州市市售83份猪肉样和56份鸡肉样中的细菌,并研究了这些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及所携带的毒力基因。分别从47.0%的猪肉样和66.1%的鸡肉样中检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奇异变形杆菌。这4种分离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呋、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均呈现出一定的耐药性,其中奇异变形杆菌的耐药性最强。PCR检测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大肠杆菌主要携带TEM和CTX-M基因。毒力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5株产CTX-M大肠杆菌携带的毒力基因种类均在5种以上。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等方法分离鉴定了郑州市市售83份猪肉样和56份鸡肉样中的细菌,并研究了这些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及所携带的毒力基因。分别从47.0%的猪肉样和66.1%的鸡肉样中检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奇异变形杆菌。这4种分离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呋、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均呈现出一定的耐药性,其中奇异变形杆菌的耐药性最强。PCR检测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大肠杆菌主要携带TEM和CTX-M基因。毒力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5株产CTX-M大肠杆菌携带的毒力基因种类均在5种以上。  相似文献   

18.
对1株O78血清型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采用PCR方法检测iss基因的存在。结果显示,鸡E.coliO78菌株携带iss基因,但采用目前通用的PCR方法并不能检测出iss基因,必须经套式PCR扩增才能检测出来。O78菌株所携带iss基因的序列与已知禽大肠杆菌iss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4%,与人源大肠杆菌iss基因同源性为90.3%,与λ噬菌体bor基因序列同源性为87.7%,显示了该基因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9.
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病原检测与免疫防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江苏姜曲海种猪场的仔猪腹泻病症为研究对象,研究合成了检测肠毒素(ST1、ST2、LT1)、菌毛(K88、K99、987P、F41)以及耶尔森氏菌强毒力岛(high pathogenicity island,HPI)核心基因的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E.coli,ETEC)和HPI+大肠杆菌进行检测,并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免疫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猪场62.5%的病例存在HPI+大肠杆菌感染,12.5%的病例存在HPI+大肠杆菌及ETEC感染,仅有5%的病例与ETEC感染相关.取分离鉴定的2株大肠杆菌制备灭活抗原,并以氢氧化铝胶为佐剂免疫接种母猪,结果表明,其所产仔猪的腹泻发病率为15.2%,保护率高于仔猪大肠杆菌三价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20.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在发生传染性疾病时,粪便常常会成为重要的传染源.通过从种猪场、奶牛场和种兔场粪便中分离鉴定致病性大肠杆菌,并对分离到的大肠杆菌进行LEE毒力岛上eaeA基因的PCR检测,鉴定出含有LEE毒力岛大肠杆菌,调查携带LEE毒力岛的大肠杆菌在猪、牛和兔粪便中的存在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猪、牛、兔粪便样品中携带LEE毒力岛的大肠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2.9%、14.0%、22.5%.eaeA阳性的大肠杆菌应是导致仔猪、10日龄以内的初生犊牛和兔场断奶后幼兔发生腹泻症的主要细菌性病原.LEE毒力岛的检测能够作为大肠杆菌的诊断和流行分子病学调查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