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同产地卤虫及卵的氨基酸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卤虫(Artemia)又称盐水丰年虫(Brineshrimp),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除地球两极外,世界各地的大部分含盐水体中都有分布。卤虫是鱼、虾、蟹等水生生物的优良天然饵料,它具有生活周期短,生殖能力强,休眠卵可以长期保存随时孵化等优点,而且卤虫的成体、幼体和脱壳卵均可用作饵料。近年来国外  相似文献   

2.
高征  张文静 《科学养鱼》1996,(11):23-24
宁夏卤虫资源及利用研究一、卤虫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卤虫又叫“盐水丰年虫”,本区俗称“蚴蚴”。属甲壳纲无甲目卤虫科。卤虫是生活在碳酸盐和硫酸盐盐湖、盐田等高盐水水域中的一种小型甲壳动物,成体长1.0—1.5僵米,以单细胞藻类和有机质碎屑为食。适应性强,生...  相似文献   

3.
卤虫,也称盐水丰年虫。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无甲目,盐水丰年虫科,卤虫属。卤虫作为一种重要饵料生物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微藻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用微藻培养卤虫,然后再投饲水产经济动物的苗种,可提高出苗率、畸形率及成活率,增强机体免疫力。本文用三种微藻作为卤虫的饵料,研究卤虫体内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以期对鲜活饵料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幼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牟氏角毛藻(Chaeroeeros moelleri)、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和卤虫(Artemia salina)无节幼体搭配投喂对脊尾白虾幼体的存活率(SR)、变态发育和消化酶的影响。结果显示,单一卤虫组的幼体变态发育速度最快,14 d内全部变态为仔虾,其他3组则需要15 d;单一卤虫组、牟氏角毛藻+卤虫组和轮虫+卤虫组的幼体变态为仔虾时的SR分别为84.33%、84.67%和83.00%,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投喂牟氏角毛藻+轮虫+卤虫混合饵料组的幼体在Z5~P阶段大量死亡,变态为仔虾时的SR为35.67%。单一卤虫组投喂的脊尾白虾幼体的胃蛋白酶(1.94 U/mg prot)、脂肪酶(2.35 U/mg prot)和α-淀粉酶(0.13 U/mg prot)活力在4个组中最高,牟氏角毛藻+轮虫+卤虫组的胃蛋白酶(0.08 U/mg prot)、脂肪酶(0.91 U/mg prot)和α-淀粉酶(0.08 U/mg prot)活力在4个组中最低;牟氏角毛藻+卤虫组和轮虫+卤虫组的α-淀粉酶活力均为0.12 U/mg prot,而轮虫+卤虫组幼体的脂肪酶(1.78 U/mg prot)和胃蛋白酶(0.39 U/mg prot)比牟氏角毛藻+卤虫组分别高0.35和0.04 U/mg prot。研究表明,在脊尾白虾育苗过程中,投喂卤虫无节幼体(3~5 ind./mL),能提高幼体SR和加快变态发育速度,同时,在养殖过程中加入一定的牟氏角毛藻可减缓养殖水体恶化的速度。  相似文献   

5.
几种植物浆养殖卤虫的饵料效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旭雄 《水产学报》2000,24(3):254-258
以各种植物浆为饵料培养卤虫,培养效果差异显著,陆生植物优于水生植物.其中以黄豆叶浆养殖的卤虫成活和生长最佳,第16天时平均存活率(69.6%)和体长(6.436±0.956mm)与螺旋藻粉组相似(分别为66.0%、6.461±1.181mm)而优于酵母组(分别为29.8%、5.216±1.030mm).以黄豆叶浆养殖的卤虫的粗蛋白及氨基酸含量略低于酵母和螺旋藻粉喂养的卤虫,在高密度卤虫养殖中可替代部分螺旋藻粉,降低卤虫养殖的饵料成本.  相似文献   

6.
正卤虫成体目前主要以卤虫虾片、冻卤虫虾板以及活卤虫3种形式销售,近年来据海南等各地卤虫养殖人员反映卤虫成体体色是影响其价格的重要指标,颜色红艳的卤虫成体与灰白色成体价格甚至相差一倍。前人研究显示,铁离子会促进血红素(血红蛋白)的生成也可能影响卤虫休眠卵的颜色,而低溶氧可能也会促进卤虫体内血红素的生成,进而影响卤虫休眠卵卵壳正铁红素的积累,使得休眠卵颜色加深;另外  相似文献   

7.
卤虫的营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旭雄 《水产科学》2007,26(11):628-631
卤虫(Arem ia)是水产经济动物苗种生产中重要的活饵料之一,卤虫营养价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苗种生产的成败与效益。笔者拟就卤虫的营养价值研究作一综述,供学者参考。1卤虫粗蛋白及氨基酸的研究卤虫一直被水产界认为是高蛋白的生物饵料。不同发育阶段、不同产地和不同投喂条件下的卤虫,其体内的粗蛋白含量不同。随着卤虫的生长,粗蛋白的含量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国内文献报道卤虫卵粗蛋白含量为45.44%[1],卤虫去壳卵的粗蛋白含量为43.03%~57%[1-3],以新疆巴里坤盐湖卤虫卵粗蛋白含量最高(57%),卤虫初孵无节幼体粗蛋白含量为54.61%~59.92%[2],养…  相似文献   

8.
不同环境因子对渤海湾卤虫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不同盐度、光照强度、pH和饵料种类对渤海湾卤虫生长及抗氧化力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别在不同盐度(20、25、30、35、40)、光照强度[0、42、54、72、96 μmol/(m2·s)]、pH(7.5、8.0、8.5、9.0、9.5)条件下,以及分别投喂3种饵料(球等鞭金藻、海水小球藻、酵母)饲养卤虫,监测卤虫的体质量、体长及抗氧化相关指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1)当盐度为25时卤虫的生长指标最佳,个体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该组卤虫CAT、POD、SOD等抗氧化酶活性水平较高;(2)当光照强度为42 μmol/(m2·s)时卤虫的生长指标最佳,生长状态较好,抗氧化酶活性也在较高水平;(3)当pH在8.0、8.5时卤虫存活率较高,其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均处于较高水平;(4)饲喂球等鞭金藻的卤虫生长情况较好,成活率最高,抗氧化酶活性处于中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饵料(卤虫、饲料、水蚯蚓、水蚯蚓+饲料)对胭脂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水温(18±2)℃将初始体质量为(6.60±0.40)g的胭脂鱼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10尾鱼,分别饲喂卤虫、饲料、水蚯蚓、水蚯蚓+饲料,试验周期56d。试验结果表明,水蚯蚓+饲料混合组和水蚯蚓组生长效果最佳,混合组优于水蚯蚓组(P0.05),饲料组和卤虫组次之,饲料组优于卤虫组(P0.05);肠道消化酶活性卤虫组饲料组水蚯蚓组混合组,卤虫组和饲料组3种消化酶活性均最低,水蚯蚓组与水蚯蚓+饲料混合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卤虫(Artemia)作为虾、蟹、海水鱼、淡水鱼及观赏动物幼体养殖应用最广的生物饵料,其营养价值较高,近年来对卤虫深入探究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为了更好地促进卤虫生长及提高其存活率,本文主要对卤虫的生活习性、营养成分及环境因素对其影响做出阐述。  相似文献   

11.
卤虫去壳孵化及强化培养操作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卤虫也称盐水丰年虫,我国民间也称盐虫子或丰年虾,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门、有鳃亚门、甲壳纲、鳃足亚纲、无甲目、盐水丰年虫科、卤虫属。卤虫作为一种重要的饵料生物和良好的实验动物材料,一直受到人们  相似文献   

12.
卤虫即盐水丰年虫(Artemia saliva),是目前国内外用于培育蟹、虾类幼体的良好饵料之一,有关其资源及提高孵化率的方法已有报道(1975年,陈清潮等)。本试验是为解决卤虫无节幼体的大量生产,进行盐度、密度、温度等因子对卤虫休眠卵孵化影响的试验,并在此基础上,于1978年提出了流水孵化卤虫休眠卵的新工艺,使单位水体卤虫卵孵化无节幼体的产量提高了数十倍。  相似文献   

13.
在水温(30±1)℃条件下对人工孵化的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a)仔鱼进行转饵期不同投喂策略实验,对仔鱼生长和成活情况进行了研究,设计5个投喂组:轮虫投喂组(A组);70%轮虫+30%卤虫投喂组(B组);50%轮虫+50%卤虫投喂组(C组);30%轮虫+70%卤虫投喂组(D组);卤虫(幼虫)投喂组(E组)。结果显示:云斑尖塘鳢仔鱼对卤虫的摄食强度随卤虫在饵料中比例的升高而增大,其对混合饵料中轮虫和卤虫的摄食强度的比值(Ir/Ia)随食物组成的变化发生相应的变化。以轮虫-卤虫不同比例的混合饵料投喂时,D组仔鱼的增长率、增重率最高,可存活率不足50%,高于E组,显著低于其它各组;C组仔鱼生长指标略低于D组,但存活率为(74.00±2.29)%,综合指标显著好于其它各组。当混合饵料中轮虫和卤虫各占50%时,10日龄开始投喂组仔鱼的全长(13.07±0.13)mm,特定生长率(10.25±0.37)%/d,存活率(82.14±0.72)%,综合生长指标最好。结果表明,云斑尖塘鳢仔鱼转饵期进行联合投喂的最佳饵料比例为50%轮虫+50%卤虫,最佳转饵时间为10日龄。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牛磺酸强化卤虫无节幼体对其体成分的影响,试验分别以0、10、100、1 000mg/L浓度的牛磺酸强化卤虫无节幼体12h和24h后,采用国标法检测卤虫无节幼体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钙和磷的含量。试验结果显示:100mg/L牛磺酸强化卤虫无节幼体12h能显著提高其粗蛋白(P0.05)、粗脂肪、钙和磷的含量,显著降低其粗灰分含量(P0.05);10mg/L牛磺酸强化卤虫无节幼体24h能显著提高其粗蛋白和钙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其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P0.05);100mg/L牛磺酸强化卤虫无节幼体24h能显著提高其粗蛋白、钙和磷的含量(P0.05),显著减低其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P0.05)。表明:本试验条件下10mg/L牛磺酸强化卤虫无节幼体24h能显著改善卤虫无节幼体的体成分。  相似文献   

15.
卤虫(Artemia salina)是名优水产养殖品种的开口活饵料,因其自然孵化率高、品质优等特点深受沿海地区水产养殖户的青睐,市场需求量极大,供不应求,价格一直攀升。青海省是全国少数几个有天然卤虫分布的省份之一,尕海湖是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生产卤虫的最大咸水湖泊,卤虫  相似文献   

16.
以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为分析平台,选用ACQUITY UPLC? BEH C18 1.7μm(2.1 mm×150 mm Column)色谱柱,通过调节流动相比例及流速等参数,构建了检测卤虫(Artemia)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角黄素、海胆酮、玉米黄质和虾青素)含量的方法,测定了青海、内蒙古和渤海湾产的卤虫去壳卵、初孵无节幼体以及在盐度25和水温27℃~28℃的人工海水中饥饿48 h的无节幼体体内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三产地的去壳卵及初孵无节幼体内均不含有β-胡萝卜素、玉米黄质和虾青素,仅含有角黄素和海胆酮。内蒙古产卤虫去壳卵角黄素含量最高(4.78μg/万个),渤海湾产卤虫去壳卵海胆酮含量最高(0.10μg/万个),青海产卤虫去壳卵角黄素含量(3.36μg/万个)和海胆酮含量(0.08μg/万个)最低。内蒙古产卤虫初孵无节幼体内角黄素含量最高(6.65μg/万只),但其海胆酮含量最低(0.07μg/万只),而青海产卤虫初孵无节幼体角黄素含量(4.17μg/万只)最低和海胆酮含量(0.11μg/万只)最高。饥饿过程中三产地卤虫无节幼体角黄素和海胆酮的含量均...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原产美国的旧金山卤虫(Artemia franciscana)被引入至我国渤海湾地区.为研究旧金山卤虫被引入中国后其基因组遗传多样性改变情况,本研究利用COI线粒体分子标记,评估旧金山卤虫在非原生栖息地,即唐山曹妃甸南堡镇(渤海湾,河北省)定殖的旧金山卤虫的遗传多样性现状.研究分析发现:...  相似文献   

18.
卤虫在WSSV病毒病传播中的媒介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8月对卤虫进行投喂(浸泡)感染,并进行中国明对虾投喂实验。各组对虾阳性感染率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卤虫可以携带有活性的WSSV病毒粒子,并可通过摄食导致对虾间接地携带病毒,但病毒感染能力有限。卤虫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显示,攻毒后卤虫细胞核没有显著深染及核肿大现象,但无论是横切还是纵切均显示有上皮脱落、部分组织结构松散、细胞结构不完整现象。本试验确定卤虫成体可以携带WSSV并通过投喂感染对虾,使其潜在携带病毒,仔虾阶段投喂成体卤虫应经过严格检疫,制作含有经过检疫卤虫的微囊饵料作为卤虫及其他鲜活饵料的替代品或许是有效的防病措施。  相似文献   

19.
张志伟  栾生  郑波  张庆文  孔杰 《水产学报》2010,34(2):213-219
为探究中华卤虫不同生长阶段以及性状间的相关性,以确定合适的选择时间和目标性状,2008年收集来源于中国不同地区的3个两性生殖品系卤虫卵,SIN品系(山西运城解池盐湖)、YIM品系(内蒙古伊克昭盟)和ALXZ品系(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利用人工静水孵化技术进行孵化,每个品系随机选取50尾个体单独养殖30d,每5天测定卤虫个体的全长(TL),并在第25日龄、第30日龄测定全长(TL)、体长(BL)、体宽(BDW)和体重(BW)性状值。中华卤虫3个品系6个生长阶段的各性状值测定数据显示,25d是卤虫生长的最高峰。不同生长阶段间全长表型相关分析表明,两个生长阶段间隔时间越长,相关系数越小。SIN、YIM和ALXZ3个品系第5天和第25天的相关系数仅为0.073、0.091、0.026。特别是15d前和15d后的生长阶段间,生长性状值甚至存在着负相关。对于卤虫生长性状的遗传改良,早期选择特别是15d之前进行选择,可能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方案。中华卤虫性状间相关分析表明,第25日龄、30日龄全长、体长分别与体宽、体重性状间的表型相关虽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但相关系数较小。在选育生长快、体型大的卤虫新品种(系)时...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饵料对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幼体生长、消化酶、抗氧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的影响.实验设置4个饵料组:小球藻组、虾片(对虾开口饵料)组、卤虫无节幼体组和混合组(卤虫无节幼体和虾片等比例混合),养殖实验持续进行30 d.结果显示:混合组和卤虫无节幼体组海蜇的增重率(WGR)和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