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在发病特点上出现了以无名高热,临床症状显著减轻.死亡率减低,病理变化也无显著特征的温和型猪瘟,必须依靠实验室诊断才能确诊,并出现了猪瘟病毒的持续性感染(亚临床感染)、胎盘感染,出生仔猪先天性震颤和妊娠母猪的带毒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  相似文献   

2.
猪瘟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流行广泛,发病率、死亡率高,危害极大。在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疫病防控中,猪瘟始终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猪瘟流行中,除典型病例外,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病程由急性变为慢性过程,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由于病原毒力降低,出现持续感染(亚临床隐性感染)、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先天性感染)、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及新生仔猪的免疫耐受等。这些带毒病猪的存在,已成为猪瘟发生的祸根,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由于多年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防制策略。猪瘟的急性发生和大流行得到有效控制,疫情显著减少,多局限于猪瘟常发地区。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出现持续感染(亚临床隐性感染)、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先天感染),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如母猪繁殖障碍)及新生仔猪的免疫耐受等。目前,在猪瘟的控制上尽管国内还没有统一的猪瘟免疫程序,但是根据调查发现,各地养猪场的免疫程序基本情况大致有3种。  相似文献   

4.
非典型猪瘟与猪瘟持续感染的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瘟(HC)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虽然我们进行了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有效的控制了猪瘟的发生与流行。但近年来.猪瘟的流行特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非典型、温和型猪瘟。造成相当危害的猪瘟病毒持续感染(亚临床感染).出现胎盘感染、出生仔猪先天性震颤、妊娠母猪繁殖障碍等。给猪瘟防制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猪瘟病毒垂直感染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瘟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的一种重要传染病。近年来猪瘟流行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典型猪瘟逐渐减少,非典型猪瘟逐渐增多,表现怀孕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和病弱的仔猪等,尤其是新生仔猪猪瘟,临床症状不十分明显,但发病率、病死率较高,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关于新生仔猪猪瘟的发生,多认为是母猪怀孕期间感染猪瘟病毒而通过垂直传播的方式引起仔猪感染,但到目前为止未见有关新生仔猪垂直感染猪瘟病毒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6.
龙岩市某猪场由于母猪猪瘟免疫剂量不足,抗体水平低下,怀孕母猪感染猪瘟病毒,部分母猪引起流产、死胎,大部分怀孕母猪产下的仔猪发生先天性震颤,通过病理解剖观察,发现病猪肾脏点状出血,发病仔猪血清荧光抗体检测阳性'发病母猪猪瘟抗体平均为5.1(1:36),紧急免疫后40天母猪抗体水平平均上升到11(1:2048)以上,紧急免疫后一周,病情得到控制,这场猪疾病被确诊为猪瘟引起的仔猪先天性震颤。  相似文献   

7.
猪瘟(HC)是由猪瘟病毒(HCV)引起的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近些年来,HC的流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散发性流行,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由典型转为非典型,并出现了亚临床感染、母猪繁殖障碍和新生仔猪先天性感染等。  相似文献   

8.
时刻要警惕猪病毒性腹泻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猪的BVDV(猪病毒性腹泻)感染及其危害 国外专家在1973年从自然感染发病的猪体内分离到BVDV,从而首次在病原学上证实BVDV可自然感染猪。在1992年专家对英国发生的一起临床及病理学诊断为猪瘟的仔猪进行了血清血检查.结果证明发生这起“猪瘟”是由BVDV自然感染猪引起,而不是南猪瘟病毒引起,检查同窝其他仔猪及附近的牛。均为BVDV病毒血症.德国的专家在1994年多次观察到一种母猪不孕,仔猪生长迟缓。类似猪瘟的疾病.利用猪瘟病毒的特异性单抗证实所分离的病毒不是猪瘟病毒.将分离物人工感染猪可产生较高BVDV中和抗体.进而证实这种疾病由BVDV感染所致。1996年王新平等人通过实验在国内首次证实BVDV可自然感染猪并引起类似猪瘟的症状与病变.  相似文献   

9.
母猪猪瘟持续性感染引起仔猪死亡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株州某猪场发生一起后备母猪第一胎新生仔猪出生后半个月左右发病,发病后约5~6天死亡,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初步诊断为猪瘟,最后通过RT—PCR确诊为母猪持续性感染猪瘟病毒所致的仔猪先天感染。通过应用超前免疫方案,控制了仔猪的死亡。  相似文献   

10.
1疾病 1.1母猪持续感染与垂直传播 目前,母猪持续感染和仔猪胎盘感染是引起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猪可以终生带毒、排毒,为猪瘟病毒的主要传播源。胎盘感染后,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出现弱胎、死胎,甚至木乃伊胎,从仔猪体内可分离到猪瘟病毒。有研究表明,将持续感染母猪与人工感染另1株猪瘟野毒的带毒公猪或健康公猪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使其怀孕产仔,  相似文献   

11.
猪瘟免疫后仍有发病的主要原因及防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长市位于安徽省东部,是全国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由于多年来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扶持,每年养猪达50多万头,年出栏25万多头,以分散性的农户养殖为主。多年来,天长市一直坚持高密度的春秋两季猪瘟防疫注射,加上在仔猪上市时补防,使全市的猪瘟防疫密度达85%以上,从未发生大规模猪瘟流行。然而,温和型猪瘟却时有发生,并出现了猪瘟病毒的持续性感染(亚临床感染)以及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母猪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流产、死胎、弱胎及先天性震颤)。这些病例主要发生于免疫接种的猪群,因临床没有典型猪瘟的症状而往往被误诊,给生产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由于多年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防制策略,猪瘟的急性发生和大流行得到有效地控制,疫点显著减少,多局限于所谓“猪瘟不稳定地区”。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出现持续感染(哑临床隐性感染)、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先天感染),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母猪繁殖障碍)及新生仔猪的免疫耐受等。养猪场的免疫程序大同小异,其基本情况大致有三种:  相似文献   

13.
猪瘟(HC)又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和致死性传染病。近些年来,由于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防治策略.猪瘟的流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急性发生的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散发性流行.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由典型转为非典型.并出现了亚临床感染、母猪繁殖障碍和新生]仔猪先天性感染等。  相似文献   

14.
1猪瘟流行病的新特点 近年来,猪瘟地方流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散发性流行,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为非典型.并出现了亚临床感染、母猪繁殖障碍和新生仔猪先天性感染等流行新特点。  相似文献   

15.
猪瘟是威胁养猪生产的主要烈性传染病之一。数十年来,广大兽医工作者经过不懈地努力,有效地控制了其大规模流行,但猪瘟仍以非典型的病状时有发生。我区1994年至1997年春先后二个猪场不断有仔猪死亡,且有母猪产死胎或出生数日即死亡,有产不正常仔猪出现免疫耐受现象,经临床和实验室诊断为猪瘟亚临床感染。1发病及流行情况1.1A场:1994年春,由于外采猪引进猪瘟疫源引起猪瘟发生,死亡仔猪100余头,经乳前兔疫得以控制。1995年春,该场再次发生猪瘟,病猪日龄在3O~90日龄,同窝仔猪基本上全部发病,较多还是经过乳前免疫的仔猪。1.2…  相似文献   

16.
1隐性感染由于猪瘟疫苗的普遍使用,猪瘟典型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隐性感染或慢性消耗性症状。隐性感染主要是由母猪垂直传播给仔猪引起的,母猪在产仔之前已经感染了猪瘟病毒,不表现临床症状,但是分娩的仔猪大部分为弱仔,个别仔猪出生后即死亡,能够存活下来的仔猪转为"迟发性"。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猪附红细胞体对仔猪猪瘟免疫效果的影响,本试验利用猪瘟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对已注射猪瘟疫苗的69头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的仔猪和31头无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健康仔猪进行了猪瘟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感染猪附红细胞体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低下,其猪瘟疫苗整体免疫合格率(49.2%)明显低于健康仔猪(93.5%),且显性感染仔猪的免疫合格率(41.6%)明显低于隐性感染仔猪(53.5%)、说明,猪附红细胞体严重干扰了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且干扰程度随着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程度的加深而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非典型性猪瘟即亚临床感染时有发生,特别是分娩后母猪因免疫应答低下,易感染猪瘟病毒,受感染猪临床症状不明显,不易发现.在生产上造成母猪繁殖障碍,仔猪成活率下降,给猪瘟防制工作增加了许多困难.现就本病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临床症状、诊断、发病原因、防制对策等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根据调查、收集的猪瘟(CSF)临床与流行病学资料,分析了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48个发病猪场(疫点)的流行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的CSF流行在较大范围内以临床表现不典型的CSF为主,发病多见于5月龄以下的仔猪,发病率与死亡率普遍较高,流行规模以局部流行为主,同一猪场中育肥捂与种猪的发病率很低。但母猪多呈隐性感染,部分感染母猪表现出繁殖障碍,因此认为隐生感染母猪可能是仔猪感染的重要传染源。在某些地区.仍然流行着高发病率和致死率的急性、典型CSF。所调查的猪群具有较高防疫注射密度,但仍有CSF发生,可能表明猪群的免疫水平不高。调查结果对进一步了解我国CSF的流行现状具有重受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非典型猪瘟和隐性猪瘟的诊断和防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疑某猪场发生非典型猪瘟,采取病死猪的脾、淋巴结,用Dot-ELISA法检测猪瘟抗原,结果阳性,诊断为猪瘟。同时用SPA-ELISA法对猪群开展猪瘟抗体的检测,先后采集75头份仔猪血样(20 ̄28日龄),850头份生产母猪血样,检测结果表明,猪瘟抗体水平低于保护值(OD〈0.3)的仔猪11头,占抽检仔猪的14.6%,母猪10头,占生产母猪的1.17%。为此对以上低抗体的猪用猪瘟兔化苗再次进行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