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探究湖南怀化烟区雪茄烟种植的适宜氮肥用量,本试验以雪茄烟品种“CX080”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N0:不施氮;N1:180 kg/hm2;N2:210 kg/hm2;N3:240 kg/hm2)对烟株农艺性状、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氮肥利用效率及发酵后烟叶化学成分、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烟株株高、茎围、节距、最大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烟株干物质积累量先增加后降低,N2处理下最高;烟株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先增加后降低,N2处理均显著高于N1、N3处理;烟叶总氮、烟碱含量显著增加,总糖、还原糖含量显著降低,N2处理烟叶化学成分含量最接近优质雪茄烟叶指标;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先增加后降低,N2处理下含量最高。综合而言,本试验条件下,210 kg/hm2施氮水平更有利于怀化雪茄烟的氮肥吸收利用、烟株生长及烟叶品质形成。  相似文献   

2.
晾制密度对雪茄烟主要含氮化合物变化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把握雪茄烟叶晾制过程中氮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以制定合理的调制工艺,以雪茄烟品种‘Gu-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晾制密度(40、60和80 片·杆-1)对雪茄烟叶主要含氮化合物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晾制密度下,烟叶各类含氮化合物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其中,总氮含量变化呈“双峰曲线”,晾制结束时含量最低;可溶性蛋白降解主要发生在萎焉期和变黄期,氨基酸积累与蛋白质降解同时进行,呈“快-慢-快”的变化规律;总生物碱含量小幅度降低;硝酸盐含量在晾制前后变化不大。不同晾制密度相比,40片·杆-1处理下烟叶总氮、蛋白质和生物碱降解最快,3种化学成分均在晾制第25 d达到最低值;同时,该处理烟叶中氨基酸在晾制过程中得以充分积累,最终达到7.61 mg·g-1;此外,其硝酸盐含量则始终最低。综合来看,40 片·杆-1的晾制密度更有利于改善雪茄烟叶的品质和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3.
氮肥对室内和大田条件下作物秸秆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明确室内和大田条件下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因素,能够为作物秸秆合理还田及其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尼龙网袋法于室内培养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研究氮肥用量(0,CK;180 kg N·hm -2,N180和360 kg N·hm -2,N360)作用下作物秸秆分解特征,其中室内主要研究氮肥用量和土壤类型(砂姜黑土和潮土)对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的影响;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冬小麦-夏玉米大田研究氮肥用量和秸秆还田深度(地表和20 cm)对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的影响。 【结果】室内研究发现,秸秆类型和土壤类型显著影响秸秆分解常数、有机碳释放量、氮释放量和磷释放量。随氮肥用量增加,小麦秸秆分解常数在两种土壤类型上均呈增加趋势,玉米秸秆呈降低趋势;小麦和玉米秸秆氮释放量呈降低趋势(小麦秸秆在潮土上呈增加趋势)。小麦秸秆在潮土上的分解常数及其碳、氮、磷释放量均显著高于砂姜黑土,而土壤类型对玉米秸秆分解影响较小。室内相同培养条件下(180 d),小麦秸秆碳释放量均值为370 g·kg -1、氮为4 g·kg -1、磷为3.6 g·kg -1;玉米秸秆碳释放量为560 g·kg -1、氮11 g·kg -1、磷3.3 g·kg -1。大田条件下,秸秆还田深度显著影响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常数及其碳、氮、磷释放量;其中秸秆还田20 cm处理的分解常数及其养分释放量均显著高于地表处理。随氮肥用量增加,地表处理小麦秸秆分解常数和全碳释放量逐渐降低,玉米秸秆呈增加趋势;20 cm处理小麦分解常数及其碳、氮和磷释放量均随氮肥用量呈增加趋势,而玉米秸秆呈降低趋势。地表处理小麦秸秆经过一个玉米生长季能分解40%,释放碳150 g·kg -1、氮2 g·kg -1、磷3.5 g·kg -1左右;翻埋到地下20 cm可以分解80%,释放碳360 g·kg -1、氮4 g·kg -1、磷3.8 g·kg -1。玉米秸秆还田到地表,经过一个小麦生长季只能分解40%,释放碳210 g·kg -1、氮5 g·kg -1、磷2 g·kg -1;而还田于土层20 cm处理可以分解60%,释放碳360 g·kg -1、氮6 g·kg -1、磷2.5 g·kg -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室内条件下小麦秸秆分解常数与土壤无机氮、脲酶、秸秆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蔗糖酶和秸秆碳氮比呈显著负相关,而玉米秸秆分解常数与土壤无机氮呈显著负相关。大田条件下小麦秸秆分解常数与土壤脲酶、蔗糖酶、秸秆碳氮比、秸秆碳、氮含量均显著负相关;玉米秸秆分解常数与土壤硝态氮、无机氮含量、脲酶、蔗糖酶以及秸秆碳氮比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秸秆氮、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室内培养试验和大田试验均表明,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常数和养分释放特征存在差异,增施氮肥促进小麦秸秆分解但对玉米秸秆分解的影响较小;潮土和砂姜黑土显著影响小麦秸秆分解而对玉米秸秆分解的影响较小,秸秆还田深埋入土能够显著促进小麦和玉米秸秆的分解及其养分释放。生产上作物秸秆应该还田入土,并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类型采取合适的肥料用量促进秸秆分解。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用量保水剂在豫西南雪茄烟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在半湿润区种植雪茄烟、提高国产雪茄原料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以雪茄烟品种哈伯纳斯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用量保水剂(CK:0 g/株;T1:2 g/株;T2:4 g/株;T3:6 g/株)对雪茄烟田耕层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烟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能够显著提升耕层土壤体积含水率,降低土壤电导率,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施用保水剂增加了雪茄烟的株高、茎围、叶片数,促进烟叶开片,提高烟株干物质积累量,与其他处理相比,T2处理更有利于改善烟株农艺性状,促进干物质积累。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烟株农艺性状和干物质积累出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保水剂的施用能提高雪茄烟氮素积累总量,与CK相比,各处理提高7.69%~44.65%,同时也使烟叶氮素积累分配占比提高2.46%~13.47%。施用保水剂使雪茄烟株氮肥吸收效率提高8.27%~30.45%。综上,施用保水剂可以改善雪茄烟田耕层土壤理化性质,缓解半湿润区种植雪茄烟土壤水分不足时的不利影响,提高雪茄烟干物质积累及氮肥吸收效率。在豫西南种植雪茄烟时,保水剂施用量为...  相似文献   

5.
以1年生平茬后的云南松苗木为对象,设置3种氮肥(N)水平(0、0.4、0.8 g·株-1)和3种磷肥(P2O5)水平(0、0.8、1.6 g·株-1)各两两组合共9个处理。在施肥后90、180、270 d采用整株收获法进行生物量测定,分析不同氮磷施肥处理对平茬后云南松苗木各构件(根、茎、叶、萌条)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磷肥可以显著促进平茬后云南松苗木的生长,大多数处理的生物量积累均高于对照。在平茬后氮、磷配施明显提高了云南苗木的萌蘖能力,特别是高氮中磷处理的效果更佳。(2)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构件生物量积累逐渐增加,施氮、磷肥处理的生物量积累高于对照。(3)施肥后90、180 d时单施磷肥效果最佳,270 d时氮、磷配施最佳。(4)施肥影响着平茬后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的分配格局,各构件生物量分配比表现为地上部分高于地下部分,萌条依次高于叶、茎、根。  相似文献   

6.
目的 针对土壤水分、氮肥供应不足以及玉米早衰、种植密度不合理等严重制约绿洲灌区玉米的生产问题,通过研究不同水氮配比及种植密度对玉米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特征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该区玉米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2016—2017年,于河西绿洲灌区进行大田试验,以先玉335为参试品种,采用裂裂区设计,灌水水平(W1:4 050 m 3·hm -2,W2:3 720 m 3·hm -2)做主区,施氮水平(不施氮N0:0,低施氮N1:300 kg·hm -2,高施氮N2:450 kg·hm -2)为裂区,种植密度(低密度D1:75 000株/hm 2,中密度D2:97 500株/hm 2,高密度D3:120 000 株/hm 2)为裂裂区,测定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等指标。 结果 施氮量、种植密度对玉米全生育期净光合速率、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及其出现天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WUE和氮肥利用率有显著影响。水肥耦合可增强玉米密植条件下的光合作用,提高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提前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出现的天数,增大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在减量20%灌水和高施氮水平下,中密度处理的全生育期净光合速率较低密度和高密度分别提高17.31%和11.43%;高密度和中密度处理的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及最大增长速率出现天数较低密度处理分别提高21.07%、7.52%和提前6.7 d、4.1 d;高密度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较中密度、低密度分别提高4.27%和10.59%,中密度处理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率较低密度、高密度处理分别提高24.2%、11.4%、29.9%和29.2%、18.4%、13.8%。在减量20%灌水条件下,中密度高施氮处理的全生育期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分别较中施氮、不施氮分别提高7.34%、11.63%、14.63%和49.54%、44.53%、69.03%;高密度高施氮处理的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及最大增长速率出现天数较中施氮、不施氮分别提高19.07%、54.35%和提前3.9 d、6.8 d;同等密度高施氮处理的氮肥利用率较低施氮处理提高24.5%。综上,减量20%灌水与高施氮耦合主要通过提高密植玉米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延长干物质积累的持续时间,提高WUE和氮肥利用率,从而对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产生调控作用。结论 在绿洲灌区,采用水肥耦合(生育期减量20%灌水(3 720 m 3·hm -2)、施氮量450 kg·hm -2、中密度97 500株/hm 2)的最优栽培模式,可为进一步发掘密植条件下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盐胁迫严重影响果树作物产量及品质。自然条件下,土壤中盐分浓度不均一,同一植株根系不同部位所处的盐环境不同。本文旨在测定根系局部盐处理对葡萄植株的伤害程度,并从Na +积累特性和碳氮分配角度揭示非处理侧根系缓解盐伤害的机理。【方法】利用分根栽培控制根系盐环境,根系两侧NaCl浓度(mmol·L -1)设置为0/0、0/50、50/50、0/100、100 /100 5种处理。通过测定叶绿素、丙二醛(MDA)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来反应植株伤害程度;通过测定Na +含量、离子流和根域介质电导率来检测Na +体内运转特性;通过测定氮肥利用率和碳氮分配率分析不同盐处理下各组织碳、氮水平。【结果】处理15 d和30 d时,双侧均匀盐处理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片和根系MDA水平;同浓度单侧盐处理能有效缓解叶绿素下降和MDA积累。Fv/Fm、ETR等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表明了相似的结果。以上结果表明,单侧盐处理下,非处理侧根系能有效减轻盐对葡萄植株的伤害。处理15 d时,各种方式的NaCl处理均不同程度增加了根系和叶片Na +含量;尤其是在单侧盐处理下,非处理侧根系Na +含量显著增加;与同浓度双侧均匀盐处理相比,单侧盐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片Na +水平,100 mmol·L -1单侧盐处理显著降低了处理侧根系Na +浓度。非盐处理对照根系Na +流为内运;处理24 h时,双侧盐处理的根系外排Na +,100 mmol·L -1单侧盐处理下非处理侧根系Na +流转变为外运。此外,单侧盐处理下,非处理侧根系周围栽培介质电导率较对照显著提高。以上结果表明,处理侧根系吸收的Na +能从非处理侧根系排出体外,避免处理侧根系和叶片Na +大量积累。根系双侧NaCl处理显著降低了氮肥利用率,且与处理浓度有关;单侧盐处理能减缓氮肥利用率的下降,并且0/100 mmol·L -1处理下,非处理侧根系氮肥利用率较对照显著提高。双侧盐处理尤其是100 mmol·L -1重度盐胁迫不利于氮向叶片和根中分配,而促进了氮向多年生蔓中分配,利于氮的储存。而单侧盐处理降低了多年生蔓中氮的储藏,同时缓解了叶片和根系中氮分配率的下降。双侧盐处理降低了叶片和根中碳分配率,单侧盐处理能缓解叶片碳分配率的下降,提高盐处理下根系碳分配率。50和100 mmol·L -1盐处理对一年生蔓和多年生蔓碳的分配率具有不同的影响,50 mmol·L -1单、双侧盐处理提高了多年生蔓的碳分配率,而100 mmol·L -1单、双侧处理降低了多年生蔓的碳分配率。【结论】与均匀盐处理相比,同浓度单侧盐处理对葡萄植株的伤害程度较轻。盐处理侧根系吸收的Na +可运输到非处理侧根系,进而排出体外,降低叶片Na +积累水平。非处理侧根系能缓解盐胁迫导致的叶片和根系碳、氮分配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提高烟叶烟碱含量的同时控制总氮、蛋白质含量,通过在现蕾前足叶打顶并采用低施氮(45 kg/hm2、67.5 kg/hm2、67.5 kg/hm2和90 kg/hm2和90 kg/hm2)、少留叶(12片/株、14片/株、16片/株)的措施来探索其对K326烟叶烟碱、总氮等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所有低施氮少留叶处理的烟叶其烟碱含量和烟碱氮/总氮均有所提高,同时蛋白质含量下降,总氮和糖含量较为适宜。(2)施氮量对烟叶的烟碱、总氮、蛋白质、氯含量有极显著影响,留叶数对烟叶的烟碱、总糖、总氮含量和烟碱氮/总氮有极显著影响,施氮量×留叶数交互作用对各个部位化学成分的影响均不显著。(3)施氮量和留叶数对不同部位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程度不同。采用低施氮少留叶措施可提高烟叶烟碱含量和烟碱氮/总氮,降低蛋白质含量;施氮量主要影响了烟叶的烟碱、总氮、蛋白质和氯含量,留叶数主要影响了烟叶的烟碱、总氮、总糖含量和烟碱氮/总氮,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化学成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不同施氮量和留杈烟方式对烤烟烟叶品质的影响。设置施氮量为:150 kg·hm-2(常规施氮)和127.5 kg·hm-2(减少施氮)、留杈方式为14片·株-1(对照不留权烟),16片·株-1(顶部留2片杈烟),两因素两水平共4个处理的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留杈烟方式两因素对烤烟烟叶物理性状、主要化学成分、致香成分、感官质量和经济性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常规施氮留杈烟,烤烟上部叶位烟叶叶长、单叶重增加,总糖、淀粉含量升高,烟碱、总氮、中性致香成分含量降低,感官质量提升;中下部叶位烟叶叶长、单叶重、总糖含量、感官质量降低。(2)减少施氮留杈烟,烟叶叶长、单叶重降低,总糖和淀粉含量降低,总氮含量升高,烟叶感官质量降低。(3)常规施氮不留杈烟,烟叶产值最高;(4)减少施氮不留杈烟,烟叶均价和感官质量最高。试验中留杈烟烟叶产量增加,烟叶产值和均价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留2片杈烟方式虽然能增加产量,但不能增加经济效益和提高烟叶品质,因此在烤烟出现轻度早花现象的时候,无须敦促烟农预留留杈烟。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肥对烤烟中部叶碳氮代谢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施肥(有机肥和无机肥)对烤烟成熟期中部叶碳氮代谢的影响,以云烟87为试材,在保障用氮量一致的基础上,设置了无机肥、有机肥两个处理,研究了烟叶细胞的结构及相关基因的表达。细胞超微结构分析显示有机肥处理在成熟期时淀粉颗粒增多;有机肥处理的中部叶在成熟期(70~80 d)总糖含量显著低于无机肥处理,直到移栽90 d时含量基本一致,表明其中部叶具有较强的糖积累能力;进一步基因表达分析表明施用有机施肥显著促进了碳代谢基因在成熟期(60~80 d)的表达。有机肥处理的中部叶在成熟期总氮含量在70 d最高,经历一个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而无机肥处理在成熟期烟叶总氮含量呈下降趋势,到90 d时两个处理全氮含量基本一致,表明施用有机肥的烟叶在成熟期经历一个氮素的快速短暂积累。有机肥处理烟碱含量整体低于无机肥处理,分析表明较低的烟碱含量可能与烟碱从中部叶向上部叶的运输相关。氮代谢途径关键基因NRT1和ODC在有机施肥条件下的高表达量是导致中部叶总氮、烟碱在成熟期(60~70 d)积累的主要原因。上述结果表明有机肥增强了总糖、总氮积累能力,降低了烟碱含量,对中部叶碳氮代谢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TS-PAA保水剂对干旱胁迫下雪茄烟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德雪三号雪茄烟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测定了不同用量保水剂处理下的植烟土壤含水率、雪茄烟生长发育指标、叶片活性氧含量、抗逆性酶活性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①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加剧,施用TS-PAA保水剂能有效提高土壤含水率、雪茄烟根系活力和地上部及根系干鲜重...  相似文献   

12.
保水剂对烤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了保水剂对烤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保水剂在烟叶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保水剂用量在1.0~3.0 g/株范围内,土壤蒸发明显降低,能显著促进烤烟根、茎、叶的生长;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能促进烟株生长,提高烟叶中总糖、还原糖的含量,降低总烟碱、总氮和氯离子的含量,促进化学成分协调,改善烟叶品质;移栽时随营养土每667 m2施用3.0 kg保水剂,经济效益增加111.4元.施用保水剂,能减缓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的保水性能,促进烟株生长,提高烟叶产量,改善烟叶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应用微生物降低烟叶中烟碱含量是降低烟叶有害物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150kg/hm 2和105kg/hm2施氮水平下,在烟叶初烤前施用节杆菌处理烟叶,并进行常规化学成分分析、烟气分析、致香物质、感官质量评吸检测。结果表明,菌剂处理后烟叶的烟碱量低于清水处理的样品,且上部烟的处理效果略好于中部烟;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的变化则没有规律;烟气焦油含量低于或与清水处理后的相当。150kg/hm2施氮处理并使用菌剂的上部桔黄三级烟叶胡萝卜素类含量最高,而苯丙氨酸类和棕色化合物含量最低,西柏烷类化合物含量处于中间水平。评吸结果与致香物质分析结果一致,菌剂处理的上部桔黄三级烟叶香气量、浓度较高,香韵较好,杂气较轻,劲头比清水处理的略低;而清水处理(对照)的劲头略大,略有杂气。总之,节杆菌菌剂处理可降低烟叶中烟碱含量,增加烟叶中致香成分含量,改善烟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颜色变化与主要含氮化合物(总氮、烟碱、蛋白质、氨基酸、硝酸盐、亚硝酸盐、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及评吸质量的关系,为提升雪茄烟叶发酵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德雪1号上部叶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堆积法进行发酵,测定发酵过程中雪茄烟叶颜色、主要含氮化合物及评吸质量的变化,探究烟叶颜色变化与主要含氮化合物、评吸质量的关系并建立动态变化预测方程。【结果】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总氮、烟碱、蛋白质、氨基酸、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与颜色参数L*、a*、b*、C值均呈缓慢降低的变化趋势,发酵0~10 d雪茄烟叶含氮化合物降解速率较快,发酵25~30 d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30 d时,总氮、蛋白质、烟碱、氨基酸、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降解18.8%、23.5%、42.5%、31.8%、42.2%和41.4%,L*、a*、b*和C值分别为30.245、8.305、14.350和16.580。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和H0值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E值呈缓慢上升的变化趋势,发酵30 d时,硝酸盐含量、亚硝酸盐含量、H0和△E值分别为5.78 mg/g、21.11 μg/g、30.060和62.303。发酵25 d时烟叶评吸质量较好,雪茄烟风格彰显,烟叶香气透发,烟气醇和感、饱满度和干净度明显提升,杂气和刺激性明显降低,余味舒适,烟气平衡感较好,各评吸指标均优于未发酵烟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雪茄烟叶颜色参数与主要含氮化合物、评吸质量的相关性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总氮、蛋白质、氨基酸、叶绿素a和叶绿素b对发酵过程中雪茄烟叶颜色变化有直接影响,评吸质量与颜色参数关系密切。【结论】发酵过程中颜色参数与主要含氮化合物及评吸质量关系密切,通过建立发酵过程中评吸质量变化模型来提高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的可控性,获得评吸质量较好的雪茄烟叶。  相似文献   

15.
以‘古巴7号’雪茄烟中部叶为材料,测定3种编烟密度(30、35和40片/m)下雪茄烟叶的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编烟密度的增加,雪茄烟叶单叶质量、叶片厚度和叶质重逐渐降低,含梗率、拉力和平衡含水率烟碱含量则逐渐增加;当编烟密度为35片/m时,蛋白质含量最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最高;当编烟密度从30片/m增加至35片/m时,烟叶新植二烯含量逐渐升高,当编烟密度从35片/m提高至40片/m时,其含量降低45.74%,导致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也降低;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综上,编烟密度为35片/m时,雪茄烟叶的物理特性较好,化学成分较协调,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较高,有利于雪茄烟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连作对烤烟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重庆烟田连作对烤烟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烟叶中烟碱、蛋白质、总氮含量均明显增加,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烟叶中施木克值、两糖比和糖氮比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氮碱比、钾氯比变化不明显。石柱、南川和奉节烤烟烟叶中中性致香物新植二烯、茄酮、β-大马酮含量较高,类胡萝卜素类物质降解产物最多。3县烤烟总中性致香物含量以南川为最高(728.90~858.72μg/g),其次为奉节(558.25~680.50μg/g)和石柱(520.73~637.13μg/g)。新植二烯、类胡萝卜素类和苯丙氨酸类致香成分随连作阶梯下降,类西柏烷类和棕色化产物总体上呈现降低趋势,在不同茬次间均表现出头茬和重茬的差距小,漏茬和多茬变化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氮素来源(有机氮肥和无机氮肥)对烤烟上部烟叶碳氮代谢及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调控肥料施用、提高烟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保证用氮量一致的基础上,设无机氮肥和有机氮肥两个处理,烟苗移栽后60、70、80和90 d各采样1次,观察不同处理的细胞超微结构,测定烟叶的总糖、总氮和烟碱含量,并对比分析影响碳氮代谢的关键基因表达.[结果]随着移栽时间的延长,有机氮肥处理上部烟叶细胞中的淀粉颗粒增多,嗜锇颗粒含量增加且体积增大.两种氮肥处理成熟期上部烟叶总糖含量均呈先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其中有机氮肥处理上部烟叶的总糖含量相对较高;两处理上部烟叶总氮含量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呈下降趋势,有机氮肥处理在成熟前期显著低于无机氮肥处理(P<0.05,下同),但移栽后90 d二者趋于一致;两处理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在成熟期呈上升趋势,有机氮肥处理的烟碱含量除移栽后80 d显著较低外,其他取样时期均高于无机氮肥处理.碳代谢途径关键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蔗糖合成酶基因(SuS1)、淀粉合成酶基因(SS1)、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基因(GBSSI)、支链淀粉合成酶基因(SBE1)和α-淀粉酶基因(AMML)在成熟后期(移栽后90 d)高表达是导致上部烟叶总糖积累较多的主要原因.氮代谢途径关键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NRT1)和鸟氨酸脱羧酶基因(ODC)在有机氮源条件下高表达是导致上部烟叶烟碱含量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结论]施用有机氮肥有利于成熟期上部烟叶碳氮代谢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上部烟叶总糖和烟碱含量增加,同时降低总氮含量.  相似文献   

18.
采收成熟度对浓香型烤烟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密集烘烤条件下浓香型烤烟各部位烟叶的成熟采收标准,以中烟10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的增加,下部烟叶的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部烟叶的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逐渐下降;上部烟叶的总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还原糖含量逐渐上升,淀粉含量逐渐下降。下部烟叶提前5d采收,能提高橘色烟比例,经评吸,香气量足,杂气、刺激性稍小,余味好;常规采收的烤后烟叶糖类物质含量高,含氮类化合物含量较低,化学成分趋于协调。中部烟叶常规采收,烟叶油分好,色度强,糖类物质含量较高,淀粉含量较提前7d采收降低10.8%,糖碱比(9.95)、氮碱比(1.02)比较适宜,化学成分协调,经评吸,香气质好、香气量足、杂气减轻、余味较适。上部烟叶推迟9d成熟采收,烟叶油分足,色度浓,总糖、还原糖、烟碱含量较高,总氮、蛋白质含量较低,淀粉含量最低(5.46%),较提前9d采收和常规采收分别降低22.00%、21.33%,糖碱比适宜,还原糖/总糖分别较提前9d采收和常规采收提高11.69%和14.67%,经评吸,香气量较足,劲头较大。综合分析认为,下部烟叶的采收时间应掌握在提前5d到常规采收之间为宜,即适当早收;中部烟叶的采收时间掌握在常规采收到推迟7d采收为宜;上部烟叶应较常规采收推迟9d充分成熟后采收。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稻茬烤烟化肥氮的施用量,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以云烟87为材料,研究施用腐植酸碳肥(全能有机碳肥、液态有机碳肥)后分别不减氮、减氮10%、减氮20%和不施腐植酸碳肥与不减氮(CK),对烤烟农艺性状和氮、磷、钾积累及烟叶理化特性、经济性状、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碳肥可增加烟株高度和有效叶片数,以液态有机碳肥促生长效果优于全能有机碳肥;减氮会降低烟叶干物质积累量、单叶质量和烟叶厚度、烟叶糖含量和降低烟叶烟碱、总氮含量;施用腐植酸碳肥,可提高烟叶干物质积累量和比例,提高氮、磷、钾积累量,增加单叶质量、烟叶糖和钾含量,降低烟碱和氯含量,且可提高上等烟比例、产量、产值、氮肥偏生产力和偏生产效率;与CK的上等烟比例、产量、产值、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偏生产效率相比,施用全能有机碳肥后减氮10%可分别提高4.04%、6.54%、10.12%、27.89%、32.15%,施用液态有机碳肥后减氮20%可分别提高15.33%、2.87%、9.38%、28.61%、36.71%。在湖南稻茬烟区,推荐施用全能有机碳肥(45 kg/hm2)后减氮10%,施用液态有机碳肥(75 kg/hm2)后减氮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