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菌种发酵的驼乳制品对腺嘌呤所致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缓解作用。方法:采用腺嘌呤复制CRF大鼠模型,以不同发酵剂发酵的驼乳作为受试物进行灌胃干预。通过检测大鼠的饮食饮水情况、排尿量、尿液和血清常规指标及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评估各发酵驼乳对CRF大鼠的治疗效果。结果:发酵驼乳均可改善肾功能衰竭大鼠的一般生理状况,可降低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氦(BUN)水平,减缓尿蛋白(UP),调节Ca、P的含量,提高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总蛋白(STP)水平,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其中LIcaseiZhang发酵的驼乳对CRF大鼠的改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建立两种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动物模型:(1)大鼠肾大部分切除诱发肾衰(Platt法);(2)腺嘌呤诱发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动物模型(Yokozawa法)。分别测定血清中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Ca2+、P5+等含量。取肾脏组织,HE染色,观察两种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肾脏组织的损伤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等含量明显升高,HE染色显示两种模型大鼠肾脏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通过对两种制备方法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制备原理、病变特点以及模型应用范围的对比,寻找建立接近临床实际,适用广泛,统一、简便、稳定的CRF动物模型。制作符合人类CRF的动物模型,对研究CRF的发病机理,探讨组织形态的变化与生化指标及临床表现的相互关系,筛选有效药物,阐明疗效机制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10份鲜牛乳以98℃煮沸5min消毒后,用乳酸杆菌发酵制作酸乳,测定了发酵前后乳中SOD和T-AOC的活性变化。结果发酵前SOD活性和T-AOC分别为:54.44±10.37(U/mL),4.86±2.06(U/mL);发酵后SOD活性和T-AOC分别为:66.96±6.45(U/mL),7.97±3.51(U/mL)。发酵乳SOD活性升高了23%,T-AOC升高了64%(P〈0.01)。  相似文献   

4.
文章旨在研究益生菌发酵复方中草药对育肥猪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力的影响。试验将48头体重相近[(30.43±0.32)kg]、健康状况良好的育肥猪(杜×长×大)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A、B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和1.0%的益生菌发酵复方中草药,试验为期30?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中TP和ALB含量均提高,其中试验B组分别提高11.83%和5.47%(P <0.05);试验组血清中GPT、GOT含量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A、B组血清中BUN含量分别降低18.30%和23.11%(P <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中T-AOC、GSH-Px和SOD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 <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 <0.05)。综上所述,在日粮中添加益生菌发酵复方中草药可提高育肥猪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力,为益生菌发酵中草药在育肥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选用40只4周龄清洁级Wistar大鼠预饲1周后随机均分为4组,即对照组(C组)、低剂量组(L组)、中剂量组(M组)和高剂量组(H组)。分别于饮水中添加0,64.18,128.36,256.72mg/kg的A1C13,建立亚慢性铝暴露大鼠模型。于试验120d处死大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Cr)以及尿液中肌酐(Cr)、尿总蛋白(TP)含量,并计算24h肌酐清除率。结果显示:染铝大鼠血清BUN和UA水平高于C组,且随染铝剂量增加呈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24h肌酐清除率低于C组,TP含量高于C组(P〈0.05,P〈0.01),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说明,亚慢性铝暴露可致大鼠早期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6.
探讨地域、乳种、发酵因素对西部小品种鲜乳(马乳、驼乳、牦牛乳)及其传统发酵酸乳中钙(Ca)、铁(Fe)、锌(Zn)矿物元素和VA、VE含量的影响。在新疆、内蒙古、青海及甘肃主要牧区采集鲜马乳、鲜驼乳、鲜牦牛乳及其传统发酵酸乳共86份,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测定乳中矿物元素及VA、VE含量,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地域因素影响:新疆、内蒙古牧区鲜马乳中Ca、Fe、Zn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新疆、内蒙古牧区鲜驼乳Ca、Fe含量有显著差异,甘肃、青海牧区鲜牦牛乳中Fe、Zn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新疆牧区鲜驼乳中VA、VE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内蒙古牧区(P0.05),青海牧区鲜牦牛乳中VA、VE的含量均高于甘肃牧区。2)乳种因素影响:不同乳种间Ca、Fe、Zn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牦牛乳中Ca、Fe、Zn含量均显著高于驼乳和马乳(P0.05);不同品种乳中VA、VE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内蒙古牧区马乳中VA、VE的含量均略高于新疆牧区(P0.05)。3)发酵因素影响:发酵对乳中矿物元素含量影响不显著,酸马乳中VE的含量显著高于鲜马乳(P0.05),其余乳种发酵后VA、VE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发酵时间对完全混合发酵日粮(total mixed fermentation ration,TMF)发酵品质的影响。将0.5% CT-10(同型发酵乳酸杆菌)、5%糖蜜和TMR装入发酵袋内并于5、15和25℃条件下密封发酵,在发酵5、10、15、20和30 d时开袋取样测定其发酵品质。结果显示:5℃时,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各组间中性洗涤纤维(NDF)和粗灰分(Ash)无显著差异(P > 0.05),而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随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 < 0.05);15℃时,各组间NDF含量无显著差异(P > 0.05),而其他指标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25℃时,各组间EE、Ash、NDF和ADF无显著差异(P > 0.05),而CP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显著降低(P < 0.05)。不同的发酵时间对TMF有机酸含量影响显著(P < 0.05),在5和15℃时,发酵30 d天时pH分别降至4.23和4.36,达到发酵过程中的最低点;各个发酵温度条件下,氨态氮(NH3-N)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前15 d持续增加,之后又呈现先缓慢降低再增加的趋势;25℃时,发酵20 d,pH降至4.57,乳酸含量和TVFAs含量分别达到最高。综合以上结果和V-Score评分最终得出:5℃时,发酵20 d效果较好,15℃时,发酵15、20 d效果较好;25℃时,发酵5 d效果较好,饲料等级均为优。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研究乳酸菌干粉及其活化代数对牛乳乳酸发酵理化特性影响。[方法]分别添加乳酸菌干粉0.125、0.250、0.375、0.500、0.625 g/100 g 及其不同活化1、2、3、4、5代分别添加2、3、4、5、6 g/100 g 对巴氏消毒牛乳乳酸发酵6 h,每小时测定酸度、乳清析出率和粘度。[结果]表明:随着乳酸菌干粉添加量的增加,发酵乳酸度、乳清析出率和粘度均显著上升(P 〈0.05);随着干粉乳酸菌活化代数的增加,第2~5代酸度、乳清析出率均显著上升(P 〈0.05),其中第3代最高,粘度则依代递减。[结论]乳酸菌干粉发酵乳品质稳定,其活化菌发酵乳品质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发酵棕榈粕的饲用价值,本试验评估了5种水平(0、1%、3%、5%、5%+100 mg/kg甘露聚糖酶)发酵棕榈粕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抗氧化及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棕榈粕添加水平1%和3%时,肉鸡的日增重和采食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 0.05);发酵棕榈粕添加量5%时,肉鸡的日增重、采食量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但5%发酵棕榈粕+100 mg/kg甘露聚糖酶时,其日增重、采食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随发酵棕榈粕添加水平的提高,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呈现线性增加(P <0.05),免疫指标IgG和IgA呈现线性增加(P <0.05)。综上所述,日粮中发酵棕榈粕添加3%时对肉鸡日增重、采食量无明显影响,发酵棕榈粕添加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肉鸡的抗氧化和免疫力,且添加甘露聚糖酶可以提高发酵棕榈粕的添加量。  相似文献   

10.
对10份鲜牛乳以98℃煮沸5 min消毒后用乳酸杆菌发酵制作酸乳,测定了发酵前后乳中SOD的活性和T-AOC的变化.结果发酵前SOD活性和T-AOC分别为54.44 U/mL±10.37 U/mL,4.86 U/mL±2.06 U/mL;发酵后SOD活性和T-AOC分别为:66.96 U/mL±6.45 U/mL,7.97 U/mL±3.51 U/mL.发酵乳SOD活性升高了23%,T-AOC升高了64%(均P《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实验室前期从驼乳中分离得到的乳明串珠菌、副干酪乳杆菌为对象,并通过体外实验对发酵驼乳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以及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方法]以α-淀粉酶抑制率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驼乳的参数条件。测定在不同储藏时间下试验组乳明串珠菌、副干酪乳杆菌发酵驼乳、对照组乳明串珠菌、副干酪乳杆菌发酵牛乳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驼乳pH值、酸度、活菌数、α-淀粉酶抑制率、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变化。[结果]驼乳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明串珠菌∶副干酪乳杆菌比例2∶3、接种量2%、发酵温度39 ℃,发酵时间24 h,此条件下测得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7.20%和20.85%,与未优化前相比,α-淀粉酶的抑制率提高14.10%,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提高4.4%。在4 ℃储藏期间发酵驼乳α-淀粉酶抑制率在第6d时最高为90.39%,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最高为36.32%,抑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70%以上,最高为94.91%,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最高达到78.10%,整个测定过程中试验组的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经乳酸菌发酵驼乳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提高,在储藏期间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发芽玉米对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血液成分、产奶性能及乳品质的影响。选取胎次、分娩日龄、产奶量相近的荷斯坦泌乳奶牛15头,试验分为3组,每组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TMR和苜蓿干草),T1、T2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发芽玉米和20%发酵发芽玉米。结果表明,添加发芽玉米及发酵发芽玉米均能降低瘤胃pH的变化幅度,提高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浓度,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T1、T2组4%乳脂校正乳极显著提高(P<0.01),并可显著提高T2组的饲料效率(P<0.05),显著降低乳中体细胞数(P<0.05);T1、T2组具有降低乳中胆固醇含量的趋势,并对血液成分无显著影响。因此,饲料中添加发芽玉米可改善瘤胃内环境,显著提高产奶量与饲料效率,显著降低乳中体细胞数,且乳中胆固醇含量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脱脂乳和椰浆为原料进行风味发酵乳的制备。以感官评定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UHT椰浆添加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进行试验,利用响应面法对椰子风味发酵乳的最佳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对风味发酵乳的影响程度最大的因子是UHT椰浆添加量,其次为发酵时间。椰浆发酵乳的最佳配方为椰浆添加量16.5%,发酵温度45℃,发酵时间8h。以此配方制成的椰浆发酵乳,感官评分为45.56,产品颜色均匀,口感顺滑细腻,有浓郁的奶香、椰香风味和滋味。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藏灵菇功能特性,以滴定酸度和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藏灵菇脱脂发酵乳工艺条件进行初步优化,并通过体外实验对藏灵菇脱脂发酵乳抗氧化能力和降胆固醇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确定藏灵菇接种量6%、发酵温度37 ℃、发酵时间7.5 h为藏灵菇脱脂发酵乳的最优工艺条件,此条件下制得的脱脂发酵乳酸度适宜、口感细腻、质地均匀,具有独特风味,乳酸菌数为1.48×108 CFU/mL,硬度为178.43 g,高于传统发酵乳,黏附性为-103.52 g·s,且非脂乳固体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滴定酸度均符合发酵乳标准GB 1930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发酵乳》,品质较好;藏灵菇发酵乳抗氧化能力虽与传统发酵乳差异不显著,但具有较好的降胆固醇能力,藏灵菇脱脂发酵乳胆固醇去除率高达37.98%,藏灵菇全脂发酵乳胆固醇去除率高达40.68%。  相似文献   

15.
通过奶牛产奶量与瘤胃发酵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揭示奶牛瘤胃发酵性能对产奶量的影响。试验选取189 头荷斯坦泌乳牛,记录产奶量,采集瘤胃液,分别检测氨氮(NH3-N)和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表明,NH3-N与产奶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丙酸的百分含量和产奶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乙酸和异丁酸的百分含量与产奶量显著负相关(P<0.05)。由此可见,奶牛的瘤胃发酵性能与产奶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复原乳为原料,利用甘草提取液、瑞士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制备风味发酵乳。[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甘草液添加量、白糖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试验产品感官品质影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甘草风味发酵乳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甘草风味发酵乳的最佳发酵条件:接种量3%,甘草提取液添加量20%,白砂糖添加量6%,42℃发酵6 h。发酵乳风味良好,凝乳状态均匀,有较好的15天贮藏期稳定性,有较好感官品质,保持活菌数在6.5×108 CFU/mL以上。[结论]本文经过试验研制新口味发酵乳,拓宽发酵乳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为丰富羊乳产品,开阔羊乳市场,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消费选择,实验以山羊乳、麦芽、红枣、酒花为主要原料,分别通过乳酸菌的乳酸发酵和酵母菌的酒精发酵后,将得到的红枣羊乳酸液和啤酒原浆按一定体积比配比,制备出兼具酸乳、啤酒、碳酸饮料风味和保健功能的新型红枣羊乳啤饮料,并通过测定沉淀率和稳定系数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红枣羊乳酸液与啤酒原浆的体积比为1∶1,红枣羊乳酸液中红枣汁添加量12%、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0.2%、果胶添加量0.15%、蔗糖酯添加量0.1%、白砂糖添加量4%时生产的红枣羊乳啤口感最佳,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8.
饮水中添加湿态发酵蛋白饲料提高奶牛产奶量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湿态发酵蛋白饲料是玉米经酵母发酵、提取酒精后,又经益生菌发酵、密封包装的产物,其可溶性好、易消化、易吸收、蛋白质含量高。通过对奶牛进行饲喂试验可知,奶牛日添加4kg该饲料,单产可提高2.18kg,每头牛日增利润2.03元,增产效果好,经济效益显著;另外,研究还发现,日添加4kg该饲料对乳成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研究了驼奶、牛奶和人奶对BALB/c小鼠的致敏性强弱,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为β-乳球蛋白(β-lg)组(阳性对照组)、牛奶组、驼奶组、人奶组和空白组(阴性对照组),每组分别灌胃1 mg/g体重的样品和0.3 μg/g体重的霍乱弧菌毒素(CT),空白组灌胃PBS和CT,每周1次。灌胃6周后,通过观察过敏症状,检测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和IgG1、血浆组胺水平及血管通透性等指标,比较几种奶源的致敏性强弱。结果显示,驼奶组、人奶组和空白组小鼠体重正常增长,而β-lg组和牛奶组的体重增长有减慢的趋势。与空白组相比,β-lg组和牛奶组的血清特异性IgE和IgG1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组胺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血管通透性增加,过敏症状明显;而驼奶组小鼠血清IgE和IgG1水平极显著低于牛奶组(P<0.01),但与人奶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过敏症状轻微,表明驼奶的致敏性明显低于牛奶,且与人奶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