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场生物安全体系是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是防止致病微生物侵入鸡场并阻止其在鸡场、鸡舍及鸡群内外传播的一整套管理体系。它可以减少外界疾病因素进入养鸡场或在养鸡场内部鸡群之间的传播,使鸡群远离致病因素,生物安全体系其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一、疾病防御体系的基本组成发达国家的养鸡场之所以具有很高的生产水平、很低的发病率,是因为它们有完整的疾病预防体系。一个完整的疾病预防体系,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基础防御体系,二是重点防御体系。虽然它们的防御方向不同,但都是维护鸡群的免疫机能健全,防止病原微生物侵袭鸡群,使它们具有抵御病原体侵入的能力,达到预防疫情发生的目的。基础防御体系,是以保护群体健康和先天免疫机能健全为主的生物安全环境工程,因此也是一个群体健康保证的重点防御体系,通常是经接种疫苗为主的生物防疫工程,它是根据生产实践中正流行或可能流行的疫情…  相似文献   

3.
<正>生物安全体系就是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畜禽养殖场并阻断其在畜禽舍和畜禽之间传播以及保障畜禽健康的一整套防御体系。鸡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包括鸡场建设、环境控制、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免疫接种、药物预防等各个环节,该体系集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为一体,通过阻止各种致病因子的侵入,防止鸡群受到疫病的危害,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疫病控制方  相似文献   

4.
<正>生物安全体系就是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畜禽养殖场并阻断其在畜禽舍和畜禽之间传播以及保障畜禽健康的一整套防御体系。鸡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包括鸡场建设、环境控制、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免疫接种、药物预防等各个环节,该体系集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为一体,通过阻止各种致病因子的侵入,防止鸡群受到疫病的危害,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疫病控制方  相似文献   

5.
建立种禽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几个方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安全是指将可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寄生虫和害虫排除在外的安全措施,包括防止有害生物进入(或存活)和感染(或危害)禽群应采取的一切措施。这些有害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虫、寄生虫、昆虫、啮齿动物和野生鸟类。鸡场生物安全体系是系统化的管理,可减少外界疾病因素进入养鸡场或在养鸡场内鸡群之间传播,使鸡群远离致病因素。种鸡场生物安全体系是种鸡生产和育种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1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是一个综合性控制疾病发生的体系,即将可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寄生虫和害虫排除在外的所有有效安全措施的总成。控制好病原微生物、昆虫、野鸟和啮齿动物,并使鸡有好的抗体水平,在良好的饲养管理和科学的营养供给条件下,鸡群一定能够发挥出最大的遗传潜力。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和措施将使疫病  相似文献   

7.
鸡场中比较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有大肠杆菌、支原体、衣原体、霉形体、病毒等,给规模化蛋鸡养殖带来了极大威胁。为了保障鸡群健康、减少疫病的发生,规模化养鸡场应在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微生物控制体系,做好环境卫生、消毒、隔离措施,及时消除和控制鸡场污染。  相似文献   

8.
一个养禽企业成功与否,其最大的威胁是禽病,现代化高密度鸡群的饲养使得有效的卫生消毒、生物安全措施和免疫变得尤为重要。除遗传因素外,影响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有鸡群的健康状况、饲料营养、饲养管理和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人为因素。为减少禽病的传播,应健全全进全出的生物安全体系,采用HACCP控制系统,加强消毒,减少病原,为鸡群提供一个洁净的卫生环境,确保鸡群健康。  相似文献   

9.
何为生物安全体系?所谓生物安全体系就是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畜禽养殖场并阻断其在畜禽舍和畜禽之间传播以及保障畜禽健康的一整套防御体系.最关键的是要以最低的投资来控制病原微生物侵入养殖场,防止进一步扩散,保障畜禽健康,确保生产成绩平稳,以获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生产实践中,首先要制定生物安全计划,设定具体目标,每日执行,定期检查和重新修订循环管理周期.  相似文献   

10.
1家禽生物安全的内涵家禽疾病的发生是由病因通过一定途径作用于机体,冲破家禽的防御能力而致。减少或消灭病原,切断传播途径,增强家禽抵抗力,降低易感性,是防止家禽疾病发生流行的关键。生物安全是指将会引起禽病或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排除(拒绝)在场区外的安全管理措施,是一种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要内容的预防疾病发生的生产体系,是保护家禽健康生长、免受致病因子侵袭的综合防御系统。生物安全针对所有病原体,核心是预防(防止)病原对禽群体造成危害,是疾病综合防治措施的重要环节。广义的生物安全是指家禽生命的安全,包括家禽的舒…  相似文献   

11.
种鸡场现代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鸡场生物安全体系是一种系统化的管理实践,它可以减少疾病因子进入养鸡场或在鸡群之间的传播扩散,使鸡群远离致病因子。种鸡场生物安全体系是种鸡生产和育种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以下要素。一、场址的选择和布局代次较高的种鸡场,应该选址在远离公路主干道、居民区以及村庄的区域,建立在地势较高、气候干燥、便于排水、通风、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供电有保障的地方。特别是与其他畜禽场、畜禽屠宰厂、肉类和畜禽产品加工厂、垃圾站等,距离要更远一些。同时要考虑到交通方便和工作人员生活安定。生活区和生产区(孵化、育雏、育成和产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鸡场有效隔离措施、环境消毒、鸡群免疫、监测、粪污处理、病死鸡无害化处理等几个方面综合建立规模蛋鸡场生物安全体系,确保规模蛋鸡场的生物安全,纠正许多养鸡场“重防疫、轻消毒、轻管理”的疾病防控误区,促进养鸡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涉及到SPF种鸡场技术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全面而严密的系统性工程。其核心就是通过严格的管理创造出一个无特定病原的饲养环境。  相似文献   

14.
生物安全是预防疾病最好的方法,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可以切断疾病传入鸡群的大多数途径.也是最有效、成本最低的健康管理措施.广义的生物安全是指:为了保证动物健康而采取的所有措施,其中包括卫生、隔离、消毒、免疫、监测、治疗等6项措施.狭义的生物安全是指为了降低病原侵入和传播风险而采取的所有措施.狭义的生物安全分为两部分:一是外...  相似文献   

15.
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概言之,就是养殖场为防止内、外生物性致病因子(病原微生物、寄生虫)侵袭,防范疫病于未然所建立的一套完整、科学、规范的技术性防御体系。建立和完善规模养殖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其关键环节不外乎三个方面,即:控制、消灭或阻击传染源(病原微生物性、寄生虫性);切断传播途径(传播方式、携带生物性致病因子的传播媒介、侵入门户);提高动物抵抗力,降低或消除易(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规模鸡场是否有效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将直接影响鸡群疫病发生、养殖成本、生产性能和经济收入。为此,本文从切断鸡与鸡间传播、人与鸡间传播、物品与鸡间传播、空气与鸡间传播、其它动物与鸡间传播等方面阐述了有效建立规模化鸡场生物安全体系的措施,以保障鸡群健康、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生产性能、增加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7.
在现场实际的操作中,生物安全是指所有能避免将会引起禽病或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导入鸡群的管理措施。所以说生物安全是一个预防问题的系统而不是解决问题的系统。生物安全包含各种适当的避免疾病进入鸡场的方法。我们可能会想要得到一个完全的控制,但是需要做的事情确实很多。生物安全最美妙的部分是,它不像疫苗,它可以有效地对抗广泛的疾病。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养禽大国之一,由于目前家禽饲养者结构复杂、管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散养和半集约化鸡群较多,且设备落后,导致禽病越来越多且日趋复杂,死亡率较高,每年因疾病造成的直接及间接经济损失上百亿元。因此,如何预防控制家禽传染病是决定养禽成败与否的核心和关键。控制疾病,除严格执行并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外,建立健全整个社会的防御体系是保障禽类安全的必要条件。就养鸡场而言,建立和实施合理的免疫程序是预防疾病所必需的辅助手段。然而应用何种疫苗更为有效也是人们争论的焦点。近年来,随着养禽者在实践中的认识,灭活疫苗的应用越来越…  相似文献   

19.
SPF鸡的饲养管理体系是通过采取一切有效的生物安全防范措施,阻止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确保鸡群不受疫病困扰。规模化养鸡场如果能够借鉴SPF鸡场在饲养管理方面的经验,一定能够防控疫病,大大降低风险,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生物安全是近年来国外提出的有关集约化生产过程中保护和提高畜禽群体健康状况的新理论,是指将会引起禽病或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排除(拒绝)在场区外的安全管理措施,是一种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要内容的预防疾病发生的生产体系,是保护家禽健康生长,免受致病因子侵袭的综合防御系统。广义的生物安全是指家禽生命的安全,包括家禽的舒适、安宁、福利、健康。生物安全针对所有病原体,核心是预防病原对禽群体造成危害,是疾病综合防治措施的重要环节。在鸭场应用,可以减少病毒、细菌、真菌、原虫、寄生虫、昆虫、啮齿类动物、野生鸟类等致病因子和带有鸭病病原的人群进入养鸭场,有效避免鸭疫病在场与场、户与户之间的传播,最大限度地减少养鸭场(户)的经济损失,从而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建立生物安全措施对鸭的健康养殖是非常重要的,这一观念正日益被广大的畜牧生产者接受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