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酵母菌和乳酸菌发酵葡萄皮渣生物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葡萄皮渣为主要原料,探讨以产朊假丝酵母菌和嗜酸乳杆菌发酵葡萄皮渣制备生物饲料的最佳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发酵产物的真蛋白含量为指标,筛选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确定的产朊假丝酵母菌与嗜酸乳杆菌最佳接种比例为1.5∶1.0,接种量为10.0%;固体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皮渣75%,辅料25%(玉米∶麸皮=1∶1),尿素1.5%,硫酸铵1.5%,硫酸镁0.4%,磷酸二氢钾1.5%;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料投放量100g/500mL,料水比1.0∶1.0,自然条件下pH值,32℃发酵72h。在该条件下,发酵终产物的真蛋白含量为14.45%(干基),比发酵前提高4.35%。研究结果为葡萄皮渣的饲料化利用以及新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啤酒糟微生态发酵制备高蛋白饲料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桂香  严金龙  方波 《饲料工业》2012,33(11):34-36
以市售微生物饲料发酵剂为菌种对啤酒糟进行了发酵试验,以发酵饲料中蛋白质和纤维素含量为指标,考察了氮源添加量、发酵剂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蛋白饲料品质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氮源硫酸铵添加量为0.4%、发酵温度为30℃、接种量为2.0%、发酵时间为4~5 d。  相似文献   

3.
研究黑曲霉发酵茯苓饲料添加剂的最佳发酵工艺。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相结合的试验设计,利用蒽酮-浓硫酸法测定发酵后茯苓多糖含量,以茯苓多糖含量为指标,选择最佳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含水量52%,发酵时间7.4 d,接种量4%,发酵温度32℃,初始pH 5.5。经5次验证试验,测得茯苓多糖平均值为90.36%,与预测值91.00%接近,此工艺条件下相较于未发酵茯苓中15.62%的茯苓多糖,发酵后茯苓多糖增加了4.78倍。结果提示,此发酵工艺操作简单,能显著提高多糖含量,可为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替代抗生素类添加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多菌偶联发酵樱桃醋糟生产蛋白饲料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樱桃醋糟为原料,麸皮、玉米粉等为辅料,采用多菌偶联协同发酵技术发酵生产蛋白饲料。其最佳工艺条件为:硫酸铵1.5%,玉米粉20%,初始pH值为6,接种量11%,发酵温度30℃。经多菌偶联发酵后,饲料中粗蛋白可达38.7%,粗纤维含量降低34.8%,极大的提高了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  相似文献   

5.
牦牛血发酵的最佳菌种组合及最优发酵条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牦牛血发酵的最佳菌种及最优发酵条件,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的发酵菌种组合,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磷酸二氢钾添加量、麦麸添加量、菌种比例等条件为对象,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通过响应面法构建复合菌发酵牦牛血模型。结果表明:最适发酵组合为黑曲霉与酵母菌组合,在发酵时间为50h、温度为30℃、酵母与黑曲霉之比为0.4、接种量为0.3%的条件下,发酵后牦牛血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最大预测值提高8.25%,实测值提高8.40%,且粗蛋白质含量增加,粗纤维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6.
《饲料工业》2017,(10):35-40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发酵条件对发酵鱼粉小肽含量和挥发性盐基氮的影响,确定发酵鱼粉生产工艺条件。以嗜酸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发酵菌株,以发酵产物小肽含量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为指标,优化了混合菌固态发酵制备发酵鱼粉的生产工艺条件,并对发酵鱼粉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发酵鱼粉生产工艺条件为:菌种接种比(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12、料水比11、接种量5%、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24 h。此条件下,发酵鱼粉小肽含量达到24.77%,挥发性盐基氮仅为42.5 mg/100 g,总抗氧化能力提升70%以上,限制性氨基酸的含量提升27.75%以上,发酵鱼粉较传统的普通鱼粉有巨大的优势,应用于饲料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豆粕为主要原料,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益生菌饲料。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对以豆粕为主要原料的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筛选,再以接种量、瓶装量、发酵周期和发酵温度等因素作为研究对象来确定其最佳发酵条件。通过试验得出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为:45%豆粕,35%玉米粉,10%葡萄糖和10%麸皮;最佳发酵条件为:料水比例1∶2,接种量13%,瓶装量75 g/250 mL,发酵周期48 h和发酵温度36℃。  相似文献   

8.
利用熵值法求权重与响应面分析法对红酵母固态发酵增色饲料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在单因素试验、Box-Behnken试验设计基础上,以发酵饲料中蛋白含量及其增加率、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综合评价值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研究培养基组成、料水比、发酵时间、接种量和发酵温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红酵母菌株产蛋白和类胡萝卜素的影响,建立预测模型,优选出最好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15%为接种量,28℃为发酵温度,料水比(m:m)(龙虾配合饲料:水)=1:1,3 d为发酵时间,蚕蛹7.5%、花生饼20%、鱼粉20%、米糠22.5%、麦麸30%为培养基组成时,该菌株产蛋白最高量为2.245 mg/g,类胡萝卜素含量为240.63μg/g干基。比优化前饲料的蛋白含量与类胡萝卜素含量0.926 mg/g和174.07μg/g干基,分别提高了142.44%和38.24%,综合提取效果值为87.76。验证试验表明本试验建立响应模型较成功。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玉米黄粉为主要原料,利用制备的种曲为发酵剂进行发酵饲料的制备。为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以可溶性蛋白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了固态发酵玉米黄粉饲料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所制备的种曲为发酵剂固态发酵玉米黄粉饲料的最优化工艺为:物料比(黄粉:麸皮)7:3,料水比1:1.4,发酵时间108 h,发酵温度33℃,种曲接种量5%。该条件下发酵玉米黄粉饲料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3.67%。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奶牛精饲料的最佳发酵条件,本试验采用枯草芽孢杆菌与酵母菌混合发酵的方法,研究菌种的接种比例、腐植酸钠添加量、麸皮含量、含水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发酵产物中真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奶牛精饲料最佳发酵条件为:枯草芽孢杆菌与酵母菌比例为3∶7,种子液中腐植酸钠添加量为2%,发酵底物中腐植酸钠添加量为2%,麸皮含量5%,含水量50%,接种量2.5%,发酵时间48 h,发酵温度34℃。在此条件下,真蛋白质含量可达19.94%,与未发酵组相比显著提高了4.63个百分点(P0.05)。  相似文献   

11.
探讨毕赤酵母、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3种菌种发酵浓缩饲料产生乳酸的可行性,建立生产新型富含小肽的优质蛋白质饲料工艺参数,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评定。采用混合菌厌氧发酵的方法,以p H值、乳酸和酸性蛋白含量为考察指标,以不加抗生素的断奶仔猪浓缩料为发酵对象,研究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菌种比例对发酵后浓缩饲料中乳酸和酸性蛋白含量的影响。以产乳酸和酸性蛋白含量为指标,优化后发酵浓缩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0%、发酵时间为60 h、发酵温度25℃、菌种比例112。浓缩饲料经3种菌混合发酵后p H值由6.5降低到5.10,乳酸含量明显提高,酸性蛋白含量提高了25.61%,发酵浓缩饲料的营养价值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以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菌种发酵桑叶粉饲料,通过正交试验L9(34)对桑叶粉配比、发酵底物含水量、发酵时间、发酵方式4个因素综合分析,以桑叶粉发酵料感官品质、干物质粗蛋白质、粗纤维含量,单宁降解率等为指标优化桑叶粉饲料生物发酵工艺。初步确定最佳桑叶粉饲料发酵工艺参数及条件为:桑叶粉比例80%,含水率40%,发酵9天,螺丝口发酵。在上述条件下,桑叶发酵料蛋白质含量为27.22%,粗纤维含量26.00%,单宁降解率46.35%。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金樱子饲料添加剂的最佳工艺。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金樱子生产工艺进行优化。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对中草药金樱子进行发酵,以金樱子多糖含量为检测指标,在碳源、氮源、含水量、接种量和发酵时间5个单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对发酵效果影响较大的关键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来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5个单因素中,含水量、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发酵效果影响较大,为关键因素,经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后得出最佳条件为:含水量为53.79%、接种量为5.74%、发酵时间为2 d,此条件下测得金樱子多糖平均值为15.47%,与响应面预测值15.36%接近。相较于未发酵金樱子中10.49%的金樱子多糖,发酵后金樱子多糖提高了47.47%。此发酵工艺简单易操作,发酵效果显著,可为安全绿色饲料添加剂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接种量、料水比、发酵温度及发酵周期等因素为研究对象,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从而提高豆腐渣的粗蛋白含量,改善其适口性,并可用来替代饲料中的豆粕。试验结果表明:接种量14%,料水比1∶2.5,发酵温度30℃,发酵周期72 h,该条件下发酵终产物粗蛋白含量40.43%,比发酵前提高64.35%。  相似文献   

15.
张健 《中国饲料》2013,(7):41-42
以菠萝皮渣为发酵原料,通过绿色木霉和啤酒酵母混菌发酵,生产高蛋白质生物饲料,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发酵产物粗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培养条件为:硫酸铵添加量3%、料水比1∶0.3、酵母接种量15%,发酵温度33℃、发酵时间108 h,在优化的培养条件下,发酵产物的粗蛋白质含量可达26.98%,可作为优质的蛋白质饲料。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了混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生产蛋白饲料的工艺条件,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麸皮为辅料,利用黑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混合发酵生产蛋白饲料,通过对黑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菌种配比、玉米秸秆和麸皮的配比、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水分含量等条件的研究和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菌种配比1:1、玉米秸秆与麸皮配比4:1、接种量8%、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96h、含水量45%为最佳发酵条件。在此条件下,粗蛋白的含量由5.62%提高到了25.67%。  相似文献   

17.
混合菌发酵豆渣生产蛋白质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重文 《中国饲料》2007,(14):36-38
本文研究了用米曲霉(A3.042)、黑曲霉(H-16)和啤酒酵母,混合菌株固态发酵豆渣生产饲料蛋白质。研究了发酵料坯组成、接种菌配比、接种量及发酵温度对发酵豆渣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试验得到了在30℃最适温度下的发酵料坯组成为85∶15、接种菌配比为1∶1∶2及接种量为12%的最佳工艺条件,发酵周期为72h。其发酵豆渣产品中粗蛋白质含量可达29.76%,比原来增加43.07%。  相似文献   

18.
江成英  刘晓兰  王松 《中国饲料》2021,1(21):123-125
为提高玉米蛋白粉饲料的利用率,本试验以添加一定比例麸皮的玉米蛋白粉为原料,按一定接种量接入混合菌种(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以1∶1∶1的比例混合)制备发酵饲料。以可溶性蛋白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固态发酵玉米蛋白粉饲料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工艺为玉米蛋白粉与麸皮比例7:3、料水比1:1.3、接种量6%、发酵温度33 ℃、发酵时间87.08 h。采用该条件进行发酵试验,发酵饲料中可溶蛋白含量平均值为13.77%,达到预测值的99.14%,具有良好的拟合度。 [关键词] 玉米蛋白粉|多菌种|固态发酵|饲料|可溶性蛋白|响应面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白术产白术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4 d,接种量8%,含水量60%。在该优化条件下,白术多糖含量达到7.8%。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壳寡糖(COS)对黄河鲤鱼血液参数的影响,试验以体重为(30±5)g的黄河鲤鱼幼鱼为研究对象,将240尾鲤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饲料中添加壳寡糖含量分别为0、0.2%、0.4%、0.6%、0.8%、1.0%,试验周期为9周,分别在第3,6,9周对黄河鲤鱼幼鱼进行尾静脉采血,测定各项血液参数。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壳寡糖后,鲤鱼幼鱼血液中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以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有所升高;随着养殖周期的增加,0.6%浓度添加组鲤鱼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明显降低。说明饲料中添加壳寡糖可以使黄河鲤鱼幼鱼携氧能力显著提高,代谢能力增强,健康指数增加。根据本试验结果建议添加的最适浓度为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