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嗜温气单胞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嗜温气单胞菌(Aeromonadmesonphilic)广泛分布于水、土壤及人类的粪便中,对鱼类、畜禽和人均有致病性,对本群细菌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中嗜水气单胞菌是一种典型的人-兽-鱼共患病病原[1],可引起多种水产动物的败血症和人类的腹泻,往往给淡水养殖业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引起了国内外水产学界、兽医学界和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本文就嗜温气单胞菌的分类地位、毒力因子及其与致病性的关系作一简述。1分类地位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细菌分为两大类[2]:一类为嗜冷气单胞菌群;另一类为…  相似文献   

2.
气单胞菌在细菌分类上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是其中的一种。嗜水气单胞菌(Amero-momas hydrophila)广泛分布于池水、淤泥等自然环境中,是一种典型的人-兽-鱼共患病病原,可引起多种水产动物的败血症和人类腹泻,往往给淡水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其主要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基于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aerolysin)基因的序列,设计了1套引物,通过条件优化,成功建立了针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环媒恒温基因扩增(Lamp)检测法。采用Lamp法对病原菌进行了扩增,并对病鱼血样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法只检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对不同浓度的细菌悬液扩增结果表明,Lamp检测嗜水气单胞菌的最低菌液浓度为1.4~14/μL。  相似文献   

4.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鱼类嗜水气单胞菌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制备了鱼类嗜水气单胞菌(AH)-77株兔抗血清,建立了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检测鱼类嗜水气单胞菌病原的方法。该法能有效地检测人工感染鳟鱼体内的嗜水气单胞菌病原体,对杀鲑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爱德华氏菌不发生交叉反应。整个过程可在2.5h内完成,是一种有前途的鱼类嗜水气单胞菌快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业的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因此,需要绿色、安全、高效的新型策略来缓解耐药问题。群体感应作为一种通讯机制,根据细菌细胞间的密度来调节其行为和生理反应,其中许多活性物质能通过群体感应系统在不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情况下影响病原菌的致病性,同时减缓耐药的产生。因此,近年来抑制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抑制剂成为研究热点。嗜水气单胞菌作为水产养殖业中的主要条件病原菌,严重危害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笔者介绍了嗜水气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的作用机制,对细菌生物被膜的调节,以及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剂中草药和益生菌在防控嗜水气单胞菌中的应用,旨在分析嗜水气单胞菌群体感应抑制在未来的发展潜力,为水产养殖业中嗜水气单胞菌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隶属气单胞菌属(Aeromonas),该菌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且多存在于水生动物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可引起鱼类急性出血性败血症,是我国流行较广泛的一种人、畜及水生动物共患的条件致病菌,是淡水养殖鱼类爆发传染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1-2],也可引起人的败血症、脑膜炎、肠炎等[3]。早在1891年就有因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导致蛙"红腿  相似文献   

7.
安得Ⅰ号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安得Ⅰ号(含稳定性二氧化氯)消毒剂以不同浓度对水产养殖中常见病原菌杀灭试验表明:该消毒剂浓度为0.25ppm,作用时间5分钟时,可以全部杀灭嗜水气单胞菌,非-01霍乱弧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水簇箱水体中以0.5ppm浓度对嗜水气单胞菌杀菌率达99.98%;对欧鳗毒性试验表明其半致死浓度(TLM24)介于5~10ppm,TLM24>5ppm。  相似文献   

8.
彩虹鲷致病性嗜温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属于气单胞菌科(Aeromonadaceae),目前确定的种至少有17种,多数专家建议将其分为嗜温气单胞菌和嗜冷气单胞菌口]。本属菌中的运动气单胞菌,如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凡隆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A.veronii biovar sobria)等,是人类重要的水传致病菌。国外已将运动气单胞菌纳入人类腹泻病原的常规检测范围,是食品卫生检验对象。  相似文献   

9.
嗜水气单胞菌作为水产养殖业中的主要病原菌,严重危害该产业的发展。为探究单宁酸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及其转录组的影响,本实验将单宁酸2倍倍比稀释(8μg/mL~8 192μg/mL)后,测定单宁酸对嗜水气单胞菌ATCC 7966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将嗜水气单胞菌分别与不同浓度的单宁酸共培养,根据所测细菌OD600nm值(共测24 h),绘制细菌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单宁酸对嗜水气单胞菌的MIC为2 048μg/mL;浓度低于64μg/mL (临界值)单宁酸处理后不影响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因此本实验采用64μg/mL的单宁酸与嗜水气单胞菌ATCC 7966株共培养,每组重复4次,12 h后提取各组嗜水气单胞菌总RNA,反转录为cDNA后构建cDNA文库,再利用随机引物,经PCR扩增、定量后,采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通过计算每个样品中r RNA的占比(rRNA%)及碱基的错误率对测序数据质控;采用Bowtie2将获得的各组嗜水气单胞菌测序数据与GenBank中嗜水气单胞菌ATCC 7966株参考基因组比对,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似性。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从患出血病罗非鱼的血液、肝、脾分离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经动物回归和理化试验鉴定,确诊嗜水气单胞菌为罗非鱼出血病病原;用分离菌制成的饵料吸附型疫苗进行田间试验,免疫组罗非鱼保护率为87.1%,未免疫组存活率为59.9%,两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1.
鱼源气单胞菌的主要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分离于草鱼肠炎、白鲢鱼打印病、鲢鱼白皮病、草鱼烂鳃、鲤鱼体表出血感染及甲鱼败血症等病例的80株细胞进行了主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均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细菌,其中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29株(占36.25%)、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38株(占47.5%)、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13株(占16.25%)。在被检验的病例中,或为其中一种气单胞菌的单独感染,或为两种、三种气单胞菌的混合感染。经做人工感染试验检查,表明这些分离菌均为相应感染症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2.
气单胞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淡水、污水和土壤中。主要包括嗜水气胞菌、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及温和气单胞菌3个种,国内外报道其对鱼、蛇、蛙和人可感染发病流行。鸭感染的报道少见。1996年8月,笔者从我县某板鸭加工厂提供的死亡鸭内脏中分离到豚鼠气...  相似文献   

13.
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是鱼类常见条件致病菌,采用传统的形态分类和生理生化反应进行鉴别费时费力,有时还会错误判断,为了提高鉴别效率和准确率,有必要建立一种快速鉴别两种细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选取12株鱼源致病气单胞菌使用细菌16SrDNA通用引物扩增细菌目的片段,将所测得序列校正后构建系统发育树以明确菌种,并依据种间序列差异筛选合适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进行PCR-RFLP酶切图谱的鉴别分析。筛选出嗜水气单胞菌16SrDNA的特异性限制性核酸内切酶SnaBⅠ和可以鉴别维氏气单胞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seNⅠ,建立了一种快速鉴别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的PCR-RFLP方法。研究结果对于淡水养殖鱼类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细菌性病害的病原快速鉴别具有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将温和气单胞菌与嗜水气单胞菌在培养基和试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测定它们每毫升所含的细菌数,对鲫鱼,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溶血价,溶血性外毒素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温和气单胞菌的致病力不弱于嗜水气单胞菌,在实际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中草药“菌态康”对水产动物病原菌的杀灭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多味中草药组方提取其有效成分,制成“菌态康”制剂,测定其对6种水产动物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为:I型荧光假单胞菌的MIC为0.78μg/mL,MBC为3.13μg/mL,肠型点状气单胞菌的MIC为1.56μg/mL,肠型点状气单胞菌的MIC为1.56μg/mL,MBC为6.25μg/mL,嗜水气单胞菌的MIC为0.39μg/mL,MBC为3.13μg/mL,  相似文献   

16.
对市售的6种淡水鱼共采肠内容物样品73份,检出气单胞菌32株,阳性率为43.84%;类志贺邻单胞菌17株,阳性率为23.29%。其中有8份样品同时检出上述两菌。对32株气单胞菌用8项生化试验鉴定为4个种,分别是嗜水气单胞菌16株,豚鼠气单胞菌8株,温和气单胞菌7株,简达气单胞菌1株。  相似文献   

17.
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基因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根据我国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分离株AH-78-2气溶素(Aer)基因保守区的测序结果,设计2对引物,建立了检测嗜水气单胸菌的PCR方法,通过对20株嗜水气单胞菌,12株相关菌株及157份送检病料的检测,并与SPA-CoA检测结果对照表明,PCR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检测最低100cfu的细菌,该方法的建立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胸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新途径,以我国分离株的序列设计引物使该法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库拉索芦荟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采用醇提法提取库拉索芦荟得到芦荟提取物,使用二倍稀释法和K-B法测定库拉索芦荟提取物对两种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再用嗜水气单胞菌回感鲫鱼,并用库拉索芦荟提取物对患病鲫鱼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库拉索芦荟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95 mg/mL,最小灭菌浓度(MBC)为105 mg/mL;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62 mg/mL,最小灭菌浓度(MBC)为65 mg/mL。库拉索芦荟提取物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效力与强力霉素、红霉素、奥复星相当,抑菌环直径均为16 mm。嗜水气单胞菌攻毒试验中,对照组鲫鱼死亡率高达100%,而库拉索芦荟治疗组的鲫鱼死亡率降低至20%。库拉索芦荟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与维氏气单胞菌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9.
自制“鱼病康—Ⅱ”对美蛙膨气红腿病的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研制的中西药“鱼病康-Ⅱ”对美国青蛙膨气红腿病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假单胞菌有强烈的杀灭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002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0.004mg/mL,中药A剂和西药B剂的FIC指数为0.622,杀菌时呈显著协同作用效应。给蝌蚪和蛙以10倍高剂量连续投服“鱼病康-Ⅱ”7d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鱼嗜水气单胞菌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水气单胞菌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致病菌,对水产养殖造成巨大危害。己报道的嗜水气单胞菌疫苗有全菌灭活苗、菌体成分亚单位疫苗、减毒活疫苗和DNA疫苗,现分别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