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你美美地品一杯茶时,你可知道我国茶文化之"最"吗? 最先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据<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可见,神农氏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的第一人.茶叶为世界三大饮料(另两种为咖啡、可可)之"圣品",享有"东方恩物"、"绿色金子"的美誉.举世公认中国是茶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2.
茶在我国被视为"国饮",传统上是做为"饮料"之用,但随着食品科技的发展及消费者求新求变,追求新口味、新风潮,各类食品已朝多元化发展,茶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种类多,风味各异,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伴随着中华民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作为一种保健、祥和的饮料,它已成为我国各族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作为一门艺术,它向人类奉献了独具东方色彩的茶文化.当今世界,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饮茶健身已遍及五大洲,茶被老外誉为"具有东方风味的芳香饮料",是当代最佳的"康乐饮料".  相似文献   

4.
1佤族及其茶俗概述 佤族自称“阿佤”,其先民是古“百濮”的一支。清代有“嘎刺”、“哈瓦”、“卡瓦”等不同之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佤族,意为“住在山上的人”。在千百年的民族发展过程中,佤族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其茶俗文化亦别开生面,豁然成趣,主要表现在烧茶、擂茶、 凉拌茶等茶俗茶文化方面。  相似文献   

5.
中国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到<红楼梦>成书的清代,中国的茶文化已经成熟和完美.只要你一翻开<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顿觉茶溢字里行间,芳香飘逸.此书中写到茶有260多处,咏及茶的诗词(联句)有10余处,为中国小说所罕见,有人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相似文献   

6.
茶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是不可或缺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茶文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筑牢心理健康防疫墙,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应激能力.以茶育人为切入点,分析了茶文化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茶文化与服饰文化是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近年来,茶服作为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发展迅猛,不仅成为爱茶人的专属,也适于现代人自然朴素的日常着装,更代表了如今人们的一种追求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和理念.简要概括了茶服的概念,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茶服的美学特征,以期为当今茶服的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所谓"茶艺",古代包括艺茶、茶叶烹制与品饮艺术.艺茶,即茶树种植技术;茶叶烹制即茶叶煮泡技艺;品饮即包括鉴赏、品评技艺,三者技艺达到如火纯青的高度即为艺术.从现代意义看,茶艺已不包括茶树种植和制茶技艺了.艺术的基本特征是美,茶艺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技艺,而是达到一定艺术境界高度的高雅文化了.  相似文献   

9.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质与精神文明高度统一的和谐载体,其思想核心集中体现在一个"和"字上。"和"以茶为媒,"茶"以和为贵。随着茶文化的广泛传播,茶文化的人际和谐价值逐步凸显,文章从文化、经济、外交等视角阐述了中国茶文化的人际和谐价值与践行意义,为社会和谐人际关系构建乃至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饮茶养生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茶的历史源远流长。茶之应用,以祛邪解毒为始,"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古人论茶,亦以茶为"万病之药",用以预防或辅助治疗多种疾病。同时,因茶性寒凉而能静心气,故前人  相似文献   

11.
丰城擂茶     
丰城市焦坑、铁路、秀市等乡在每年的农历6—8月,盛行喝擂茶。擂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始于何时,无从嵇考)。顾名思义,以其用擂每本擂制,因而得名。其制作方法简单,系摘取当年生的茶鲜叶,加上炒熟的芝麻、绿豆和大米等,用擂缽擂融成泥状,加入食盐,用新汲的井水或冷开水冲调饮用。浓似  相似文献   

12.
儒道释三家在中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地位,具有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特征,使得茶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独具特色,在各自的"茶性"观上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点。从人文"茶性"概念出发,阐述了儒道释三家各自"茶性"观。  相似文献   

13.
中国饮茶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茶圣陆羽记载的"茶为之饮,发乎神农氏"的神农时期.中国人也素有"客来敬茶"的待客习惯.可见,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一种非常重要的角色.茶行业一旦有"风吹草动"也能很快反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茶道与禅道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外在的体悟与内在精神的相互浸润相互融通从而达到了“茶禅一味”的至高境界,滋生出的茶禅文化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诠释了茶道和禅道的具体含义,分析了茶与禅结合的原因,阐述了茶禅一味的文化意蕴及其内涵,并分析了茶禅文化的重要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茶作为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天然饮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称为"茶文化"。茶多酚是一类从茶叶中提取的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具有抗氧化、抑菌、抗癌、防止遗传物质损伤等诸多优势,常做为抗氧化剂添加入饲料中,广泛应用于畜禽生产实践中。本文对于茶多酚的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综述,目的在于评价茶多酚在畜禽养殖中的效果,并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名茶生产的快速发展,稳定和促进了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繁荣了名茶市场,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也突显了许多困惑.传统的历史名茶"龙井"有55万户生产经营者,创新的"得雨活茶"生产基地有26万农户,"信阳毛尖"茶产区有8个县(区),"一家一亩茶叶山,一户一口电炒锅","一个家庭一个品牌,一个品牌一种包装"的现象随处可见.名茶产品出现了"万花筒"现象,历史名茶、传统名茶、创新名茶、良种名茶、中国名茶、部优名茶、地方名茶、国际金奖名茶,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17.
茶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一枚奇葩源远流长,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茶)而解”到陆羽《茶经》,再到现阶段遍地开花的茶艺馆、茶旅游业,茶文化逐渐从一种附属于茶产业的存在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逐渐从文人雅士“阳春白雪”式的消遣走向寻常百姓文化消费。然而,在这股茶文化消费的热潮中,我们不仅仅要看到新的消费热点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也要看到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茶文化成长为一个持续发展的产业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思考采取怎样的方式来保障和促进茶文化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茶食漫谈     
我国各地各民族 ,都喜欢饮茶 ,饮茶的习惯、饮茶的风俗绚丽多彩 ,各有特点。汉族饮茶习惯差异很大。一般南方人喜欢绿茶和红茶 ,北方人爱好花茶 ,华南一带欣赏乌龙茶 ,西南各省崇尚沱茶。不管饮用什么茶 ,共同的特点就是采用冲泡方法 ,重清饮雅赏 ,不喜欢在茶叶中加入各种调味佐料。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区流行擂茶。擂茶又叫姜盐茶 ,因配料 (姜、盐、炒花生米、炒米等 )需放在擂臼中舂碎而得名。其制法一般要将茶叶与各种配料放在特制的陶罐中用沸水冲泡。善制擂茶者冲制的擂茶 ,香气四溢 ,咸辣适口。擂茶有生津止渴、润肺清火的功效 ,为当…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和居民消费需求的"双引擎"升级,我国逐步迎来了知识经济、文化经济时代,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形态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而茶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正在搭乘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快车,积极探索茶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滋生出的茶文化创意产业已然成为茶行业新的发展方向和经济增长点。分析了合肥市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资源整合、政府引导、提升文化内涵、开拓新思路等角度提出了推动合肥市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茶的利用主要经过药用、食用和饮用的过程.茶馆伴随着饮茶之风而出现,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主要从茶馆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功能两个方面对茶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