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随着石河子垦区植棉面积的不断增长 ,作为新疆棉花“两病”之一的棉花黄萎病呈不断增长和蔓延的趋势 ,对棉花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许多重病棉田因病导致产量损失严重 ,纤维品质下降 ,经济损失很大。笔者自 1 987年至今用多种杀菌剂和液氨对棉花黄萎病作了室内和田间防治试验 ,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40 %多菌灵胶悬剂该药剂由国内生产 ,据资料介绍 ,利用多菌灵胶悬剂冷浸棉种 ,对消灭棉种带菌的效果可达1 0 0 % ,此试验旨在进一步了解 :1 )浸种后对棉种的发芽出苗有无影响 (浸种浓度 1∶ 1 30倍 ) ;2 )浸种和喷施的田间防治效果 (喷施浓度 1…  相似文献   

2.
甜菜夜蛾以前是棉花病虫防治上的兼防害虫,也就缺少筛选对路农药防治,而近年来甜菜夜蛾在各地的发生趋势上升(2009年8~9月就在江西省九江县的江新洲大发生),成为棉花病虫防治上的主防害虫.为更好地了解不同试验药剂对棉花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筛选出对路农药,更好地防治甜菜夜蛾,2009年9月江西省九江县农业局植保站在九江县江洲镇槐洲村用100 g/L甲维盐·毒死蜱乳油等8种药剂进行了防治棉花甜菜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为防治甜菜夜蛾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 ,由于缺乏抗黄萎病病品种和特效药剂 ,棉花黄萎病成了目前棉花生产中的突出问题。本文介绍了应用营养药钵育苗移栽防治棉花黄萎病的试验结果。1材料和方法1 .1试验材料试验在邯郸市永年县曹庄、西苏、城关、曲周侯村、邱县职教中心试验基地等进行 ,总占地面积 1 9.1hm2。本试验主要采用中棉所 1 6,少数为邯 71 9品种 ,其生育期、丰产性等均较理想。1 .2试验方法选用肥沃的土壤表层 ,土质为两合土 ,加入有机肥、农药和化肥等 ,按一定的比例混匀后做成药钵 ,将药钵置于苗床上 ,然后在钵中播种。1 .2 .1苗床的选择。选择靠近本田、背风向…  相似文献   

4.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的一种毁灭性的病害.由于棉花对黄萎病最敏感的时期是在棉花的2~6片真叶期,而其发病的主要时期是在棉花现蕾后,所以一旦发病就很难进行防治.根据近年来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实践,总结出了以下药剂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谢君 《中国棉花》2007,34(3):9-10
近几年来,随着棉花种植年份的增长,棉田枯、黄萎病的面积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为此,2006年本团在13连枯、黄萎病较严重地,进行了2%宁南霉素防治棉花枯、黄萎病药效试验。1材料和方法供试药剂:2%宁南霉素可湿性液剂、990A、卫福。供试品种为长绒棉新海21号。试验地设在  相似文献   

6.
通过小区试验与田间示范相结合,对枯草芽孢杆菌随水滴施防治黄萎病的效果以及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区试验中,枯草芽孢杆菌随水滴施后,对黄萎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随试验施药量增加而增加;同时较对照病指明显降低,尤其是666.7m2用量600g处理。2年中病指变化不明显,在产量上,施药处理明显高于对照处理,其中处理3增产最为明显,2年平均增产达12.78%。大田示范中,防治黄萎病效果同样明显,2年平均病指低于对照6.0以上,产量增加12.99%以上。所以,小区与田间示范均证明枯草芽孢杆菌随水滴施可以防治黄萎病发生,并能增加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棉花的多年连作,棉花黄萎病发生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影响棉花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为探讨棉花黄萎病的有效防治方法,提高棉花产量和经济效益,2006年在寒亭区南孙乡进行了武夷菌素防治棉花黄萎病试验研究,探讨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最佳药剂和使用方法,为防治棉花黄萎病提供科学依据。试验方法供试药剂:1%武夷菌素水剂(潍坊万胜生物农药有限公司生产);50%多菌灵胶悬剂(山东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0%氰氨化钙(石灰氮)(山东生态农业科技开发公司)供试品种为鲁棉研28,于4月16日大小行播种,行距分别为60cm和50m,株距为35cm。棉花生长期…  相似文献   

8.
黄萎病是目前棉花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1993年我国棉花黄萎病暴发成灾,有些地区病株率高达70%以上。2002-2003年在全国各棉区大面积流行,发病面积高达300万hm2以上,对棉花生产构成极大威胁。目前生产上缺乏高抗棉花黄萎病的品种和高效的的防治药剂,为进一步探讨敌力脱和爱苗对棉花黄萎病的防病效果,特进行本次试验。1材料和方法试验在河南省新乡市七里营棉原种厂进行,试验田为砂壤质地,水浇条件良好。为多年种植棉地块,黄萎病发生均匀且较重。棉花品种:新植1号(河南省新乡市新植原种厂提供)。试验共设置以下药剂处理,25%敌力脱EC(…  相似文献   

9.
棉花黄萎病综合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棉花黄萎病是我国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对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影响很大,诱发棉花黄萎病的外界因素很多。本研究通过多年的试验,探明了棉花黄萎病的发生与温度、相对湿度、土壤营养条件、改茬和药剂防治的关系,为棉花黄萎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夏志明  陈蓬勃 《中国棉花》2007,34(11):18-19
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棉花枯、黄萎病和红叶茎枯病呈现出逐年加重蔓延扩大的趋势,成为新形势下影响棉花优质高产高效的主要因素,据调查,2004年以来大荔县连续3年发病面积每年都在0.8万公顷以上,占全县植棉总面积的35%左右,全县年平均减产皮棉105kg.hm-2,三年累计损失皮棉1.6万t。为了控制病害的发生蔓延,2005-2006年进行了棉花枯、黄萎病和红叶茎枯病防治的药剂筛选试验,旨在为指导棉农防治提供依据。1材料和方法试验在大荔县农业科技示范园连续多年种植棉花,枯、黄萎病和红叶茎枯病都发生较重的棉田进行。土壤质地为壤土,肥力中等。供试…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适合豫南植棉区防治烂铃病的化学药剂,2015年在南阳市宛城区汉冢乡开展了5种化学药剂加助剂(新高脂膜)防治棉花烂铃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豫南植棉区棉花成熟期的田间气温低、湿度大的小气候环境下,喷施杀菌剂加助剂(新高脂膜母液)对棉花烂铃病的防治效果在17.06%~34.70%,以250 g/L嘧菌酯悬浮剂+新高脂膜母液处理的防治棉花烂铃效果较好,相对于喷清水(ck1)和空白(ck2)的防效分别为41.35%和34.70%,适宜在豫南植棉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棉花黄萎病在江汉平原棉区蔓延直接威协着棉花生产和产量,本文就减轻其危害,提高经济效益,探索药剂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效应作了试验。  相似文献   

13.
三种药剂防治棉花黄萎病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 935年棉花黄萎病传入我国以来 ,发生面积不断扩大 ,病情越来越重 ,重病田里成片的病株落成光秆 ,严重地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质量。棉花黄萎病不但发生严重且难以防治 ,素有棉花上的“癌症”之称。发病后 ,大都采用灌根的方法进行防治 ,不但费时、费力、用药量大 ,且防治效果不很理想。为了更好、更经济地防治棉花黄萎病 ,于 2 0 0 1年进行了试验研究。1试验方法供试菌为从本地采集的棉花黄萎病病株上分离所得 ,经鉴定为 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供试农药单剂为市售 ,混剂自配。试验在本院试验田中进行 (聊城大学农学院试验田 )。将…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控制棉花黄萎病,以抗病品种中植棉2号、耐病品种鲁棉研28号和感病品种新陆早7号为试验材料,进行施加有机肥、喷施叶面肥、施用生防制剂、控制早铃等处理,并与只施加生防制剂和不做任何措施的处理进行发病率、病情指数及产量比较。结果表明,应用该综合防治措施对棉花黄萎病具有较高的防效,最高可达67.13%。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后,抗病品种中植棉2号、感病品种新陆早7号、耐病品种鲁棉研28号分别增产16.95%、42.11%、11.44%。该综合防治技术为田间棉花黄萎病防治提供了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3个不同黄萎病抗性的棉花品种进行种子引发、丸粒化、引发+丸粒化+灌根3种方式处理,同时在棉花黄萎病鉴定圃调查拮抗菌3种处理方法的田间防效,确定拮抗菌最佳应用方式为“引发+丸粒化+灌根”,接菌浓度为1×109 cfu·mL-1;拮抗菌处理对3个不同黄萎病抗性的棉花品种第一次发病高峰的黄萎病田间防效可达30%~70%.初步建立了一种棉种携带拮抗菌制剂在棉花黄萎病防治中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棉花黄萎病为土传维管束病害 ,一旦传入 ,即在土壤中定殖为害 ,现已蔓延到全国各主产棉区 ,对棉花生产危害严重。克萎星叶面喷施防治棉花黄萎病 ,1 999年 1 0月通过国家农药登记 ,该产品进入市场已历时两年 ,深受棉农欢迎 ,经得起生产实践的考验 ,现将 1 997~ 1 999年两地农药登记试验结果汇总如下。1材料和方法试验分别由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河南省农药检定所承担 ,试验地均设在棉花黄萎病发生严重且均匀地块 ,棉花品种黄萎病抗性均为耐黄萎。试验处理设置为克萎星 5 0 0倍液、1 0 0 0倍液、1 5 0 0倍液 ,有效成份 …  相似文献   

17.
以冀棉11和鲁棉研21为供试材料,以枯草芽孢杆菌拌种为药剂对照,并设空白对照,分别于温室和田间进行药效试验,评估种子处理剂"入田"拌种处理对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个拌种剂量均可以显著减轻枯黄萎病发生,拌种用药制剂量为10 m L·kg~(-1)(以种子质量计,下同)时对棉花枯萎病防治效果较好,播种后20 d为55.4%,显著高于药剂对照(50.2%);拌种用药制剂量为20 m L·kg~(-1)时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最佳,播种后90 d时对黄萎病的防效为47.4%,显著高于药剂对照(31.4%)。推荐"入田"种子处理剂用于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的使用剂量为10~20 m L·kg~(-1)。  相似文献   

18.
《中国棉花》2009,36(3)
本课题组主要从事棉田杂草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转基因棉花环境安全评价技术研究、棉花病虫草害新型防治药剂筛选及应用技术研究、棉花害虫抗药性监测及抗性机理研究、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等工作.  相似文献   

19.
枯草芽孢杆菌粉剂对棉花黄萎病防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黄萎病因缺乏有效药剂防治,一直是棉花种植业当中的一个难题。本试验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在新疆农三师垦区对棉花黄萎病有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显著提高棉花单产。  相似文献   

20.
棉花品种资源抗黄萎病田间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流域棉区以枯萎病发生危害为主;黄河流域棉区枯、黄萎病多混合发生为害.近年来,枯萎病为主的混生区随着抗枯萎品种的推广和综合措施防治,病情已显著压低,但黄萎病又有所抬头。因此,在继续搞好抗枯萎育种的同时,加强对棉花品种资源抗黄萎鉴定和培育兼抗枯,黄萎新品种显得十分重要。为了“互通情报”,现将1974—1978年在苗庄大队科研基点进行的棉花品种资源抗黄萎病田间鉴定结果加以整理,提供有关育种和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