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选用1日龄健康五龙鹅雏,采用4×2二因子设计研究饲粮中不同钙磷水平对0~4周龄五龙鹅生产性能、血浆钙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以及胫骨灰分及钙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钙水平对五龙鹅体增重及料重比影响显著(P<0.05);对饲料消耗影响极显著(P<0.01);饲粮钙水平为0.65%时的体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饲料消耗最高;不同磷水平对体增重、饲料消耗影响显著(P<0.05),但对料重比无影响;钙磷间的交互作用对体增重、饲料消耗及料重比影响显著(P<0.05).②不同钙水平对血浆钙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当饲粮钙水平为0.65%时血钙最高,对血浆磷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对血浆AKP活性影响显著(P<0.05),以0.65%钙水平的AKP活性最低;不同磷水平对血浆钙含量影响显著(P<0.05),对血浆磷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血浆AKP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钙磷间的交互作用对血浆钙磷水平及AKP活性影响极显著(P<0.01).③不同钙水平对胫骨粗灰分及钙含量影响显著(P<0.05),以0.65%钙水平时的灰分及钙含量最高,对胫骨磷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不同磷水平对胫骨粗灰分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胫骨钙磷含量影响显著(P<0.05);钙磷互作对胫骨灰分及钙磷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
选用36周龄新扬州鸡600只,按2×2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分为4个处理(高钙低磷处理、高钙高磷处理、低钙低磷处理、低钙高磷处理),每处理5次重复,分别饲喂不同钙磷水平的玉米-豆粕型饲粮,饲养42 d,研究饲粮不同钙磷水平对新扬州鸡生产性能、蛋壳质量、内分泌、胫骨质量的影响.高钙高磷处理平均产蛋率显著高于低钙处理,试验期体增重显著高于其它3个处理(P<0.05),蛋比重、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壳比例等蛋壳质量指标也均显著高于其它3处理(P<0.05),高钙高磷组雌二醇(E2)水平显著高于低钙低磷组(P<0.05),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各组间差异不显著,各组间胫骨系数及密度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饲粮钙磷水平分别为3.50%、0.32%,二者比例约11∶1时,鸡生产性能、蛋壳质量最佳,内分泌及骨代谢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饲粮中不同水平钙对麒麟鸡胫骨性能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从中选取评价麒麟鸡钙需要量的敏感指标,推荐1~28日龄麒麟鸡饲粮适宜的钙水平,选用1日龄麒麟母鸡24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分别饲喂钙水平为0.75%、0.90%、1.05%、1.20%和1.35%(可利用磷水平为0.45%)的玉米-豆粕型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饲粮钙水平对麒麟鸡胫骨鲜重、脱脂重、胫骨灰分含量及灰分钙磷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胫骨强度、胫骨灰分重、胫骨钙磷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钙水平的提高,胫骨强度、胫骨灰分重、胫骨磷含量呈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P0.05),胫骨钙含量呈线性和断线变化(P0.05)。饲粮钙水平对麒麟鸡脾脏指数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但对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有显著的影响(P0.05);且随着饲粮钙水平的提高,胸腺指数呈线性变化(P0.05),法氏囊指数呈线性和二次曲线及断线变化(P0.05);通过拟合相应的二次曲线和断线方程,求得钙需要量分别为1.15%、1.17%、1.18%和1.00%。综上所述,胫骨强度、胫骨灰分重、胫骨钙磷含量和法氏囊指数可敏感反映麒麟鸡体内钙的营养状况,并可评价麒麟鸡钙的需要量;综合以上敏感指标,推荐1~28日龄麒麟鸡饲粮钙的适宜水平为1.18%(可利用磷水平为0.45%)。  相似文献   

4.
采用4×2二因子有重复设计,研究了饲粮中不同水平钙(0.55%、0.65%、0.75%和0.85%)和磷(0.3%和0.4%)对5~8周龄五龙鹅生产性能、血浆及胫骨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钙水平对鹅的体增重、料重比、饲料消耗、血浆碱性磷酸酶(AKP)活性、胫骨灰分及钙磷含量影响显著(P<0.05),对血浆钙磷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0.65%钙水平时的增重速度最快,料重比和血浆AKP活性最低,胫骨灰分及钙磷含量最高;不同磷水平对鹅的体增重、料重比、饲料消耗、血浆钙磷水平及AKP活性影响均不显著(P>0.05),对胫骨灰分及钙磷含量影响显著(P<0.05);钙磷间的交互作用对体增重、料重比、饲料消耗、血浆AKP活性、胫骨灰分及钙磷含量影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日粮中添加无机磷和植酸酶对肉鸡骨骼及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无机磷水平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及骨骼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无机磷和植酸酶用量。【方法】选取1日龄肉鸡1 50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对照组日粮中添加16.3 g/kg磷酸氢钙,其余4组分别添加12.3,8.2,4.1和0 g/kg磷酸氢钙后再添加500 FTU/kg植酸酶,各组钙磷比为1.2~1.4,测定各组鸡的生长性能、胫骨鲜重、胫骨脱脂重、胫骨灰分和矿物质元素含量以及胫骨折断强度。【结果】未添加磷酸氢钙组肉鸡的日平均采食量、日增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8.2 g/kg磷酸氢钙组肉鸡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肉鸡胫骨鲜重、脱脂率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脱脂率随日粮中添加无机磷水平的降低而升高;胫骨脱脂重随日粮中无机磷水平下降而降低,28日龄未添加磷酸氢钙组肉鸡的胫骨脱脂重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28日龄肉鸡胫骨灰分含量以未添加磷酸氢钙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胫骨钙、磷含量以未添加磷酸氢钙组低于其他各组,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28日龄肉鸡胫骨镁、锰、铜、铁、锌含量随日粮中无机磷添加水平的降低而逐渐升高,42日龄肉鸡胫骨镁、锰、铁含量在添加植酸酶组也有同样变化。肉鸡胫骨折断强度以未添加磷酸氢钙组低于其他各组,其中28日龄肉鸡该组胫骨折断强度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植酸酶能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及矿物质元素的利用率,但不能完全替代磷酸氢钙,以添加8.2 g/kg磷酸氢钙组(0~4周龄:Ca 7.6 g/kg,总磷(TP)5.4 g/kg;5~7周龄:Ca 7.0 g/kg,TP 5.3 g/kg)后再添加植酸酶对肉鸡的饲养效果较好,鉴于植酸酶对矿物元素的释放作用,有必要重新评定日粮配方中矿物元素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6.
选用36周龄新扬州(蛋)鸡600只,按2×2因子安排的完全随机设计分为4组(高钙低磷组、高钙高磷组、低钙低磷组、低钙高磷组),每组5个重复,分别饲喂不同钙磷水平的玉米-豆粕型日粮,饲养42d,研究饲粮不同钙磷水平对新扬州(蛋)鸡生产性能、蛋壳质量、内分泌、胫骨质量的影响。高钙高磷组平均产蛋率显著高于两低钙组,试验期体增重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蛋比重、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壳比例等蛋壳质量指标也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高钙高磷组E2水平显著高于低钙低磷组(P<0.05),BGP、PTH、CT各组间差异不显著,各组间胫骨系数及密度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饲粮钙磷水平分别为3.5%、0.32%,二者比例约11∶1时,蛋鸡生产性能、蛋壳质量最佳,内分泌及骨代谢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选用1日龄AA肉仔鸡360只进行为期6周的饲养试验。对照组饲喂有效磷含量为0.45%(0~3周)和0.40%(4~6周)的基础日粮,不添加包衣植酸酶;处理1、处理2饲喂有效磷含量为0.35%(0~3周)和0.30%(4~6周)的日粮,并分别在日粮中添加250、500 FTU/kg的包衣植酸酶;处理3、处理4饲喂有效磷含量为0.25%(0~3周)和0.20%(4~6周)的日粮,并分别在日粮中添加250、500 FTU/kg的包衣植酸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1、处理2的饲料利用率均得到显著提高(P<0.01),且日增重也有提高的趋势(P>0.05);处理3的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和其余各处理(P<0.05),其饲料利用率没有得到显著改善(P>0.05);处理4的日增重比对照有提高的趋势(P>0.05),且饲养后期的饲料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P<0.01)。各处理的钙、磷消化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各处理的胫骨灰分和钙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4的胫骨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余各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35日龄240羽伊沙蛋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含钙1.00%)和高钙组(含钙3.78%)。在饲喂高钙日粮的当日和第8,16,24,32天时,动态测定两组鸡血清中钙、钠、钾、无机磷、镁以及尿酸的变化。结果表明,饲喂高钙日粮的第15天鸡发生腹泻,与对照组相比,高钙组在饲喂高钙日粮的第24和第32天时尿酸显著升高;在饲喂高钙日粮的第8,16,24,32天血清中钙含量显著升高;在第16,24,32天血清无机磷含量显著降低;在饲喂高钙日粮的第16天和第24天时血清中钠含量显著升高;在第8,16,24,32天血清中钾含量显著降低;在饲喂高钙日粮整个试验过程中,血清中氯、镁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高钙日粮引起青年蛋鸡腹泻,同时血清的电解质和尿酸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山西农业科学》2016,(12):1838-1842
为探讨铁和维生素A及其互作效应对产蛋鸡血清中钙、磷、铁和锌含量的影响,选用27周龄蛋鸡43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2只鸡,采用3×2(铁×维生素A)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结果表明,日粮添加不同铁水平对27~30周龄血清磷、铁和锌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对31~34周龄血清钙和锌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对试验期血清锌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日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27~30周龄血清钙和锌的含量影响显著(P0.05),对31~34周龄血清磷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对试验期血清铁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铁和维生素A互作效应对27~30周龄血清钙和磷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对31~34周龄血清锌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6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普洱茶低剂量组、普洱茶中剂量和高剂量组,每组16只,分别饮用纯净水、0.5,2和4 g/(kg BW)的普洱茶茶汤。进行8周的饲养试验,在第28 d和第56 d每组分别屠宰8只,测定饲料、血浆、骨骼和粪中钙、磷含量,并计算钙、磷的表观消化率,研究普洱茶对大鼠钙磷吸收利用的影响。试验结果为:第28 d,中剂量组骨中钙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高、低剂量组骨磷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56 d,在血钙含量、日粮中钙的表观消化率的比较中,低、中剂量组显著低于普洱茶高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在骨钙、磷的比较中,低剂量组显著高于高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饮用中、低剂量普洱茶可增加日粮钙的排出,使日粮中钙的表观消化率降低,从而使日粮钙的吸收利用减少,增加骨钙的含量,饮用普洱茶不会导致骨钙流失。  相似文献   

11.
植物有效磷与水溶性磷对土壤磷素积累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河谷平原、水网平原、滨海平原和丘陵山地等4类地貌的耕地为例,探讨了植物有效磷和水溶性磷随土壤磷素积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植物有效磷和水溶性磷均随土壤磷素积累呈现明显的增加,它们随土壤磷素积累的增加量存在转变点。当土壤全磷达到0.80~0.95 g/kg以上时,植物有效磷随土壤磷素积累的增幅明显地增强;而当植物有效磷分别为42~62、165~265 mg/kg以上时,土壤水溶性磷水平发生了明显的2个递增过程。总体上,河谷平原土壤中植物有效磷和水溶性磷发生明显变化时土壤积累磷的临界值相对较低。由于易释放态磷占土壤磷的比例随磷积累的增加而增加,研究认为控制土壤磷素的过度积累可有效降低土壤磷素的流失。  相似文献   

12.
磷肥施用对红壤有效磷含量和易流失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好气培养条件下,不同磷肥施用量的红壤中,应用Olsen法和Bray-1法测定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及应用CaCl2法测定的土壤易流失磷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关系,为红壤区的磷素管理及磷素流失潜力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共设6个土样处理,室内好气培养后测定各土样中Olsen-P、Bray-1-P和CaCl2-P含量。[结果]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施用不同量磷肥的红壤中Olsen-P含量逐渐降低,Bray-1-P含量逐渐升高,CaCl2-P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aCl2-P含量与Olsen-P含量和Bray-1-P含量均呈线性相关关系;肥料磷进入红壤Bray-1-P库的比例高达62%,进入Olsen-P库的比例为14%,进入CaCl2-P库的比例为0.12%。[结论]好气条件下施用磷肥造成红壤磷流失的风险不大,但随施磷量的增加,磷流失潜能仍会升高,且在施磷初期流失潜能最高。  相似文献   

13.
磷肥施用对红壤有效磷含量和易流失磷含量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好气培养条件下,不同磷肥施用量的红壤中,应用Olsen法和Bray-1法测定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及应用CaCl2法测定的土壤易流失磷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关系,为红壤区的磷素管理及磷素流失潜力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共设6个土样处理,室内好气培养后测定各土样中Olsen-P、Bray-1P和CaCl2-P含量。[结果]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施用不同量磷肥的红壤中Olsen-P含量逐渐降低,Bray-1P含量逐渐升高,CaCl2-P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aCl2-P含量与Olsen-P含量和Bray-1P含量均呈线性相关关系;肥料磷进入红壤Bray-1P库的比例高达62%,进入Olsen-P库的比例为14%,进入CaCl2-P库的比例为0.12%。[结论]好气条件下施用磷肥造成红壤磷流失的风险不大,但随施磷量的增加,磷流失潜能仍会升高,且在施磷初期流失潜能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不同磷效率小麦对磷的吸收及根际土壤磷组分特征差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不同磷效率小麦根际土壤磷组分特征及磷高效小麦对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素的活化利用特征,以探明磷高效小麦高效吸收利用磷素机理。【方法】在土培盆栽条件下,以小麦磷高效品种CD1158-7、省A3宜03-4和低效品种渝02321为材料,研究每kg土中施磷0、10、20和30 mg(表示为0、10、20、30 mg•kg-1)条件下其生物量、磷素积累量、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水溶性磷、无机磷组分、有机磷组分的浓度差异。【结果】不同磷效率小麦生物量、磷素积累量随着施磷量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高效品种显著高于低效品种。不同施磷处理,根际土壤水溶性磷浓度均低于非根际土壤。在低磷处理(不施磷、施磷10、20 mg•kg-1)条件下,高效品种根际土壤水溶性磷出现了亏缺,而施磷量较高(施磷30 mg•kg-1)时,其根际土壤水溶性磷则出现了富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无机磷组分浓度为Ca10-P>O-P、Fe-P>Al-P>Ca8-P>Ca2-P,且Ca10-P浓度占无机磷总量的50%以上。不施磷、施磷10 mg•kg-1,高效品种根际土壤中Ca2-P浓度是低效品种的1.22和1.23倍、1.31和1.59倍。低效品种根际土壤Al-P浓度在不施磷处理下是高效品种1.13和1.23倍。施磷量减少,不同磷效率小麦根际土壤均表现出O-P、Fe-P的减少。根际与非根际土壤4种有机磷组分中,以中活性有机磷浓度最高,其次为中稳性有机磷和高稳性有机磷,而活性有机磷的浓度最低。不施磷和施磷10 mg•kg-1处理,低效品种渝02321根际土壤活性有机磷浓度是高效品种CD1158-7和省A3宜03-4的2.00与1.76倍、1.68与1.63倍。【结论】磷高效小麦具有较强的磷素积累、物质生产和水溶性磷吸收能力。低磷胁迫下,磷高效品种活化吸收Al-P、Ca-P、活性有机磷能力强于低效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不同磷敏感棉花品种临界磷浓度稀释模型与磷营养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不同磷敏感性棉花品种临界磷浓度稀释模型,并基于模型确定磷营养指数,为实现棉花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磷敏感型棉花品种鲁54和磷弱敏感型品种豫早棉9110为试验材料,于2017—2018年在江苏省大丰市稻麦原种场设置施磷量(0、50、100、150、200 kg P2O5·hm -2)试验,分析施磷量对棉花干物质累积、磷浓度动态变化和籽棉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利用2017年棉花地上部生物量和磷浓度数据分别建立2个品种临界磷浓度稀释模型,确定磷营养指数(phosphorus nutrition index,PNI)。利用2018年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并通过2年数据研究磷营养指数和相对地上部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结果】 施磷量对铃重没有显著影响,但150、200 kg P2O5·hm -2施磷量下棉花铃数和籽棉产量显著增加。随施磷量的增加,磷敏感型棉花品种鲁54铃数增加幅度为16.0%—37.9%,籽棉产量增加幅度为16.6%—44.9%,均分别高于磷弱敏感性棉花品种豫早棉9110铃数(6.3%—32.6%)和籽棉产量(6.6%—35.6%)的增加幅度。随生育进程的推进,棉花地上部磷浓度逐渐降低,地上部生物量呈升高趋势。在各取样时期,棉花地上部生物量、磷浓度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升高,表现为0<50<100<150≈200 kg P2O5·hm -2。根据2017年地上部生物量和磷浓度的关系,分别建立了2个品种的临界磷稀释曲线模型(鲁54:Pc=0.784W -0.221,豫早棉 9110:Pc=0.774W -0.198)。2个稀释曲线模型的RMSE分别为0.1296、0.1383;n-RMSE分别为17.8504%、18.5447%,说明模型有较好的稳定性,且鲁54的模型稳定性略高于豫早棉9110。与豫早棉9110的模型参数相比,鲁54的参数a、b分别提高了1.29%、11.62%。基于临界磷浓度稀释曲线的PNI随生育进程的推移先升高后下降,在同一取样时期,PNI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升高。PNI与相对地上部生物量显著正相关。 【结论】 施磷对铃重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棉花铃数,进而提高了棉花籽棉产量。磷敏感棉花品种鲁54每积累单位干物质时磷浓度下降速度大于豫早棉9110。棉花临界磷浓度稀释曲线和PNI可以很好地诊断和评价棉株磷素营养状况。综合考虑棉花籽棉产量及PNI,150 kg P2O5·hm -2的施磷量为本地区棉花适宜施磷量。  相似文献   

16.
解磷芽孢杆菌及其对养殖池塘水体磷组分的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养殖水体磷元素引起的富营养化问题,从养殖池塘中分离芽孢杆菌,测定其解磷能力,将芽孢杆菌施入模拟池塘进行试验。试验设计采用对照组、芽孢杆菌加沸石处理组和芽孢杆菌处理组,经过培养后,分析池塘底泥中有机磷组分及底泥和上覆水体中可溶性磷含量的变化,初步了解芽孢杆菌对池塘磷元素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池塘分离的芽孢杆菌有较强分解有机磷能力,芽孢杆菌迅速分解有机磷;随着时间的延长,部分芽孢杆菌的上清液中可溶性磷含量逐渐减少。芽孢杆菌施入模拟池塘后,底泥活性和中等活性有机磷含量与对照组相比,下降较多,池塘上覆水体中可溶性磷含量也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设置室内培养试验,在较低养分和碳素质量分数的农田土壤中,通过加入外源的高、中、低质量分数的无机磷和碳源黑麦草基质的方式,研究不同梯度的磷素质量分数和不同培养时间序列的土壤微生物磷、微生物碳磷比的变化规律以及磷素利用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低养分条件下外源无机磷的加入对土壤微生物碳的影响不大,黑麦草的加入引起微生物碳的巨大变化,即碳素的多少对于微生物碳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低碳条件下,无机磷的加入对微生物磷的影响不大,而加入黑麦草后较高碳素质量分数下,微生物磷出现巨大变化,说明碳源多少对于微生物磷起着重要作用。微生物磷具有较快的周转周期。微生物碳磷比波动比较大,加入外源物质以后,分别在第5天和第25天出现高峰,大多数在第10天前后出现低谷,也就是第10天前后微生物活性较大,微生物磷质量分数较高,磷素利用较为活跃。可见,速效磷与微生物磷和微生物碳磷比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分别呈对数函数和二项式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磷肥不同施用方式下,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超高产春玉米磷素吸收规律以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速效磷含量随施磷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苗期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至蜡熟期差异逐渐减小.施用磷肥提高了春玉米植株对磷素的吸收量,在磷肥总量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基肥、追肥比例春玉米磷素吸收量有所不同.春玉米产量与磷肥施用量呈典型抛物线关系,一定范围内随施磷量增加春玉米产量呈增加的趋势,过量施用磷肥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对水稻磷素动态的影响,借助目前国内惟一的FACE技术平台,以武香粳14为供试品种,设置不同施N量处理,研究大气CO2浓度高于对照200 μmol·mol-1的FACE处理对水稻P素吸收利用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FACE处理使水稻各生育期P素累积量较CK显著增加,含P率也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增施N肥对P素累积量及含P率均影响不大.在此基础上采用Logistic方程描述了水稻P素累积量及含P率随移栽天数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建立CO2及P素影响因子对模型进行了订正.利用建模以外的试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根均方差(RMSE)较小,相关系数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明模型的预测性能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