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明嘧菌酯在牧草中的安全性,对嘧菌酯在北京、江苏南京、河南郑州3个试验点牧草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规律进行了研究。牧草和土壤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氨基柱净化,液相色谱-质谱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峰面积定量。在0.01,0.10和1.00 mg/kg 3个添加水平,嘧菌酯在牧草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6.5%~97.4%,相对标准偏差为6.1%~10.3%;在土壤中平均回收率为82.4%~107.2%,相对标准偏差为2.3%~5.7%;嘧菌酯在牧草和土壤中的最低检出限均为0.01 mg/kg。嘧菌酯在北京、江苏南京和河南郑州3个试验点牧草中的半衰期为2.9~3.4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3.2~3.7 d。参照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CAC)制定的饲料和干秸秆中嘧菌酯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15 mg/kg),按推荐施药剂量和次数施用嘧菌酯21 d后,所采收的牧草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1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 单胃动物包括猪、马属动物及家禽。以猪为例,猪对蛋白质的消化,主要在胃和小肠,在各种蛋白分解酶的作用下把饲料蛋白质降解为小肽和氨基酸后被吸收、利用。其消化过程为猪食入的饲料蛋白质在胃内,少部分在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降解为结构简单的蛋白胨,分解的蛋白胨随同未被消化的蛋白质一起进入小肠,在小肠中再在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及氨基肽酶的作用下,最终被分解为寡肽和氨基酸,  相似文献   

3.
探明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在荔枝果肉及果皮中的消解动态及残留状况,对其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采用气相色谱对荔枝田间试验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在荔枝果肉和果皮中添加氯氰菊酯和毒死蜱0.01~1.00 mg/kg,平均回收率为87.1%~101.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5.2%。2种农药在果肉和果皮中的定量限(LOQ)均为0.010 mg/kg。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在果肉和果皮中的原始沉积量与施药剂量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其残留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氯氰菊酯在果肉和果皮中的半衰期(T0.5)分别为6.2 d和7.9 d,消解99%所需要的时间(T0.99)为41.3 d和52.6 d;毒死蜱在果肉和果皮中的半衰期(T0.5)为2.6d和10.4 d,消解99%所需要的时间(T0.99)为17.1d和69.0 d。不同施药量和施药次数,末次施药21d后,荔枝果肉中毒死蜱未检出,氯氰菊酯30d后未检出,45d后果皮上的氯氰菊酯和毒死蜱残留量均未超过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无论儿童还是老年人,荔枝果肉中氯氰菊酯和毒死蜱的膳食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综合最终残留量和膳食风险评估,建议安全采收期为施药后45 d。  相似文献   

4.
用淀粉凝胶电泳及琼脂覆盖技术对山丹马的血液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的电泳变异进行了测定。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座位发现了3种表现型,即FF,FD和FS,其频率分别为0.958,0.021和0.021。在葡萄糖磷酸异构酶座位发现了两种表现型,即II和FI,其频率分别为0.771和0.229。等位基因频率直接通过表型计算出:PGDF为0.979,PGDD为0.0104,PGDS为0.0104;GPIF为0.1146,GPII为0.8854。亲子关系排除概率在6PGD和GPI座位点分别为0.1009和0.0912。两座位的个体识别概率分别为0.081和0.353。  相似文献   

5.
猪只饲料中矿物质的需要量,以钙与磷为最多。此因钙和磷二者占体内所含矿物质量的3/4以上,为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在骨骼内钙量和磷量约分别占体内总钙和磷量的99%和80%,其余为活细胞和组织液的必需成分。另外,钙亦为体内多种酶系统激活所需,包括神经冲动的传递和肌肉的收缩,以及存在与血浆中与血液凝结有关。磷亦为磷蛋白质类,核酸和磷脂类的成分,在能量代谢中担任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以长青1号苦瓜种子诱导愈伤组织,分析2,4-二氯苯氧乙酸(2,4-D)和6-糠氨基嘌呤(KT)以不同的浓度配比诱导苦瓜产生愈伤组织。结果表明,最适配比浓度为子叶在2,4-D浓度为0.4毫克/升和KT浓度为1.0毫克/升;上胚轴在2,4-D为0.6毫克/升和KT浓度为2.0毫克/升;下胚轴在2,4-D为0.6毫克/升和KT为2.0毫克/升以及2,4-D为0.8毫克/升和KT为3.0毫克/升。  相似文献   

7.
不同繁殖类型的牦母牛在发情期和围产期的体况评分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高原型牦母牛在发情期和围产期进行体况评分测定,结果发现发情牦母牛体况评分为4.16,不发情牦母牛体况评分为3.39,其中发情牦母牛中一年一胎牦母牛(藏语青麻)、两年一胎牦母牛(藏语牙日麻)和两年以上未产的牦母牛(藏语干巴)的体况评分分别为4.37、4.08和4.18。在围产期青麻牛的体况评分最低,为2.06,怀孕牙日玛和未怀孕牙日玛的体况差异不大,分别为2.25和2.33。干巴牦母牛在冷季的体况评分最高,为2.58。暖季和冷季对青年牦母牛的体况评定结果表明,发情青年牦母牛的体况评分为3.75,未发情青年牦母牛为3.53;在冷季,青年牦母牛的体况评分为2.54。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H-FABP和LPIN1基因在不同猪种中的多态性分布情况,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61头军牧1号白猪、51头杜洛克猪和51头藏猪H-FABP和LPIN1基因的多态性分布。结果发现,军牧1号白猪、杜洛克猪和藏猪在H-FABP基因的Hinf Ⅰ多态性位点上均表现为单一的HH型,而Hea Ⅲ多态性位点上均表现出多态性,等位基因D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1475、0.2255和0.7647,Msp Ⅰ多态位点上,军牧1号白猪表现为单一的aa型,杜洛克猪和藏猪则表现为多态性,等位基因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6078和0.4609。在LPIN1基因的Eco88 Ⅰ多态性位点上,杜洛克猪表现为单一的AA型,军牧1号白猪和藏猪表现为多态性,等位基因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4262和0.2059;在Bsh1236 Ⅰ多态性位点上,杜洛克猪表现为单一的TT型,军牧1号白猪和藏猪则表现为多态性,等位基因T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7459和0.2059。  相似文献   

9.
贮藏温度和种子含水量对扁穗冰草种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晗  刘鸿飞  杨合龙  戎郁萍 《草业科学》2016,33(10):2033-2040
以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和含水量贮藏10个月后对种子发芽率和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和种子含水量对发芽率、根长和芽长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对丙二醛含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扁穗冰草种子在-15℃且含水量为6%的条件下发芽率最高,为79.8%,在室温(20℃)且种子含水量为12%时,发芽率为0。扁穗冰草种子在4℃且含水量为6%的条件下胚根最长;在-15℃且含水量为12%的条件下胚芽最长。贮藏温度在20℃条件下,含水量为6%和12%的种子胚根、胚芽分别表现为最短和没有发芽。扁穗冰草种子在20℃且含水量为12%的条件下电导率最大;在4℃且含水量为4%的条件下电导率最小。相关分析表明,胚根与胚芽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电导率显著正相关(P0.05),其它各指标间均不显著相关(P0.05)。综合各项活力指标,扁穗冰草种子的适宜贮藏含水量为4%~6%,最佳贮藏温度为-15~4℃。  相似文献   

10.
王国杰  汪诗平 《草地学报》2003,11(4):283-288
在草原长期生态监测和研究过程中,观测方法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是保证数据质量及其控制的关键环节,预防观测误差比纠正误差要容易得多。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取样方法,在现代标准化和网络化的监测和研究活动中至关重要。通过对两种样线法、巢式样方法和1m×1m样方法等4种方法监测羊草草原植物物种丰富度和生产力的比较研究发现,在草原植被监测,尤其是长期监测过程中,宜将物种丰富度的监测与生产力的监测分离开来。在以物种丰富度为监测目的时,样线法为宜,最小样线长度为400m;在以监测羊草草原群落地上生物量为目的时,1m×1m样方法为宜,最少样方数为10。这样既可以缩小长期固定监测样地的面积,又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相似文献   

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严重危害世界养猪业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可造成猪的繁殖障碍、呼吸系统病症与生长受阻。本文着眼于PRRSV疫苗的免疫原性、保护效力和安全性,涉及市场上现有的商品化疫苗与已报道的处于试验阶段的相关疫苗研究成果,以期为PRRSV的防控与疫苗研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的呼吸道症状而导致高病死率的传染病,PRRSV抗体依赖增强作用(ADE)是造成PRRS免疫失败的重要因素,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对ADE的机理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是巨噬细胞通过FcγR介导摄取PRRSV引发ADE现象。论文综述了PRRSV的结构蛋白和ADE机理,为PRRS的进一步研究和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以妊娠母猪严重繁殖障碍及仔猪的呼吸道症状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现已遍及世界各主要养猪国家和地区,成为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作者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致病机理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为诊断技术、免疫机理研究、疫苗设计和疫病防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目前危害养猪业的一种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文章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原及生物学特性、基因组结构及变异、分子生物学诊断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RRS) is a disease of domestic swine characterized by exceptionally high clinical variability. This study addresse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clinical variability in PRRS results from (a) genetic variation among viral isolates and/or (b) variation in management practices among farms on which isolates are found. Genetic data (open reading frame 5 gene sequences) and data on farm characteristics and associated clinical disease signs were collected for 62 PRRS virus (PRRSV) field isolates, representing 52 farms. Clinical disease signs were interrelated — confirming that a true reproductive syndrome exists (involving abortions, infertility in sows, deaths of sows and preweaning mortality).

Pairs of farms experiencing deaths in their sow populations also tended to share viral isolates which were more similar to one another than expected by chance alone. This implies that sow death (one of the more-severe manifestations of PRRS) is under genetic influence. Large herd size was a significant risk factor for the death of sows and for respiratory disease in nursery pigs. All-in–all-out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the nursery were protective against reproductive signs in the sow herd. All-in–all-out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the finishing stages of production were protective against respiratory disease in nursery pigs — but were paradoxically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infertility in sow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farm-management practices can also influence which PRRS clinical signs are manifested during an outbreak. In general, signs associated with PRRS appear to result from a combination of genetic factors and herd-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these two influences differ depending on the specific clinical sign in question.  相似文献   


16.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属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感染猪可引起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病毒。本文综述了近年来PRRSV与宿主细胞间关系及其致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预防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几种疫苗的研制及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为今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致病机制及防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属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感染猪可引起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病毒.本文综述了近年来PRRSV与宿主细胞间关系及其致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预防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几种疫苗的研制及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为今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 virus, PRRS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危害我国乃至世界养猪业。然而由于PRRSV抗原的多变性,目前包括疫苗接种、药物治疗等在内的防治措施效果不佳。因此,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基因编辑技术对猪PRRS的抗病育种逐渐发展起来。本文简述了PRRS的临床症状,重点回顾了国内外PRRS抗病育种研究进展,通过分析PRRS的致病机制,重点阐述了PRRSV受体及针对不同受体进行编辑的体内及体外抗病毒效果,以期为未来深入研究PRRSV致病机制、开发PRRS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母猪发热、厌食、流产或死胎、木乃伊胎,仔猪常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和高死亡率。文章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中医发病机理、中药抗病毒的机制、单味中药和复方制剂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防制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2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又称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以种猪群繁殖障碍,仔猪、生长育肥猪群呼吸道问题为特点,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病毒性疾病,给全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自从2006年暴发高致病性PRRSV以来,PRRSV在国内不断变异演化,田间流行的毒株经常发生重组或变异,给疾病的防控带来很大的挑战。本文回顾了PRRSV在国内的流行历史、毒株序列特点以及近些年PRRSV毒株的遗传进化特点,系统介绍了新的流行态势下PRRS的防控策略,为PRRS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