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30只35周龄罗平黄山羊(公羊15只、母羊15只)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体重、屠宰性能以及各体尺性状,并分析各测定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35周龄罗平黄山羊公羊平均体重43.57 kg、母羊38.93 kg,公羊宰前活重极显著大于母羊(P<0.01),公羊的体高、体长、胸围、胸宽、胸深及管围均显著大于母羊(P<0.05).公羊体尺性状与体重中有11对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母羊中有3对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还有4对性状呈显著正相关(P<0.05).公羊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均极显著高于母羊(P<0.01),母羊骨肉比极显著高于公羊(P<0.01).公羊体高、体长、胸围、管围与骨肉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屠宰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母羊腰部出肉率与体高、体长和胸宽呈显著正相关(P<0.05).后腿出肉率与体高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体长、胸围、胸宽呈显著负相关(P<0.05).母羊屠宰率与体高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胸宽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上所述,35周龄罗平黄山羊公羊、母羊在体重、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可为罗平黄山羊肉用性状的选育与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94对微卫星标记,对52尾双单倍体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第10腹椎骨的长度和高度与微卫星标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卫星标记Poli1222TUF、Poli1418TUF、Po1、Po91、Poli1498TUF、Poli11795TUF与第10腹椎骨长显著相关(P<0.05);Poli1406TUF与第10腹椎骨高显著相关(P<0.05);Poli1143TUF、Poli1356TUF和Poli1388TUF则与第10腹椎骨长和骨高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或P<0.01).研究表明,这些标记可以作为牙鲆辅助育种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15对微卫星标记检测50只浦东母鸡群体的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和等位基因频率,并对体尺、体重与微卫星分子标记基因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微卫星分子标记MCW0014、MCW0295与胸深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ADL0278、MCW67与龙骨长存在极显著和显著相关(P<0.01、P<0.05);ADL0146与骨盆宽存在显著相关(P<0.05);LEI094、MCW0014和MCW67与腿肌率存在显著相关(P<0.05);MCW0094与活重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对与性状连锁的同一标记不同基因型间进行了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座位MCW0014的AC基因型对胸深影响显著(P<0.05);座位ADL0146的AA基因型对骨盆宽影响显著(P<0.05)。结果提示试验所选定的微卫星标记适用于群体遗传多样性检测,且部分微卫星标记位点与体尺、屠体性状呈显著相关,这些结果将为浦东鸡的保种和标记辅助选育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无角陶赛特绵羊群体的UMP、MNS19A、CSSM18、BDKRB、MULGE6、MULGE5等6个微卫星基因座的基因多态性,并研究这6个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对无角陶赛特绵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集新疆玛纳斯新澳畜牧有限责任公司种羊场163只无角陶赛特绵羊羔羊血液,利用微卫星分型方法分析6个微卫星标记在无角陶赛特绵羊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少非遗传因素对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然后选择基因效应显著影响的生产性状,用最小二乘方差法分析基因多态性与早期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微卫星标记UMP、MNS19A、CSSM18、BDKRB、MULGE6、MULGE5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4,4,5,5,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55,平均遗传杂合度为0.698,这6个微卫星标记在该研究群体均表现中度或者高度多态,且具有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微卫星标记CSSM18显著影响无角陶赛特绵羊初生体质量(P<0.05);微卫星标记MNS19A显著影响无角陶赛特绵羊初生体质量(P<0.05),极显著影响2月龄胸围(P<0.01);微卫星标记BDKRB极显著影响无角陶赛特绵羊初生体质量、2月龄胸围、3月龄体质量(P<0.01),显著影响3月龄臀宽(P<0.05)。分析比较这3个微卫星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平均生产性能,结果显示微卫星标记MNS19A和BDKRB不同基因型间的平均生产性能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卫星标记MNS19A和BDKRB可以作为无角陶赛特绵羊相应生长性状的分子筛选标记。  相似文献   

5.
影响牛生长发育性状的GH基因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研究牛GH基因的遗传多态以及各多态位点对肉牛生长发育性状的影响,以期找到可用于标记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为下一步分子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PCR-SSCP和PCR-RFLP方法分析了牛GH基因第3内含子、第4内含子、第5外显子、3′非翻译区和5′侧翼区的位点遗传多态,并分析了5个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对肉牛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肉用指数的基因型效应,以及GH基因的第5外显子、3′非翻译区位点的不同基因型组合基因型效应。【结果】GH基因的第5外显子、3′非翻译区的基因型效应在肉牛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肉用指数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这2个位点等位基因B为优势等位基因;第5外显子和3′非翻译区的组合基因型ABBB(即组合5)的基因型效应(极)显著(P<0.05或P<0.01)高于其它6个组合,且多标记位点的组合效应值极显著高于单标记位点效应。【结论】GH基因第5外显子位点突变等位基因B为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的优势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鹦鹉家系的遗传多样性以及经济性状与微卫星分子标记的连锁关系,为血鹦鹉分子育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利用自行开发的6对微卫星标记(Vsac01、Vsac02、Vsac03、Vsac04、Vsac05、Vsac06)对3个血鹦鹉家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并利用SPSS软件对这些位点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6对标记在3个家系中共检测出26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4;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87~3.83;期望杂合度为0.464 4~0.738 9;观察杂合度为0.666 7~1.000 0;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56 6~0.690 5,平均值为0.457 0,总体表现为中等多态(0.25≤PIC≤0.50),3个家系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Vsac02与体质量、褪色率显著相关(P0.05),与体高/体长极显著相关(P0.01);Vsac05、Vsac06与体质量显著相关(P0.05),与体长极显著相关(P0.01),Vsac06还与褪色率显著相关(P0.05);Vsac01、Vsac04与肥满度极显著相关(P0.01),Vsac03与所测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试验所选的3个血鹦鹉家系遗传多样性较高,获得了5个与经济性状相关的微卫星标记。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Hesx1(Homeobox expressed in ES cells)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对无角牦牛各时期生长性状的影响,采用PCR-SSC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和DNA测序技术,对364头无角牦牛Hesx1基因hⅠ与hⅡ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Hesx1基因多态性对无角牦牛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在hⅠ基因座(5′UTR)第-618位发生单个碱基突变(G→C),出现GG与GC共2种基因型;在hⅡ基因座(Intron1)第+226位发生单个碱基突变(T→C),出现TT与TC共2种基因型。通过与6、12、18月龄无角牦牛的生长性状(体质量、体高、体斜长、胸围)进行关联分析发现,hⅠ基因座对6月龄无角牦牛的体质量、体高、胸围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但对体斜长影响不显著(P0.05);对12月龄无角牦牛的体质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体斜长、胸围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但对体高影响不显著(P0.05);对18月龄无角牦牛的体质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体高、体斜长、胸围均无显著影响(P0.05)。hⅡ基因座对6月龄无角牦牛的体质量、体高、体斜长、胸围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12月龄无角牦牛的体质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体高、胸围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体斜长无显著影响(P0.05);对18月龄无角牦牛的体质量、体高、体斜长、胸围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此同时,hⅠ与hⅡ基因座的突变杂合型GC与TC是无角牦牛生长的优势基因型。卡方适合性检验表明,牦牛群体显著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综上,可初步判定hⅠ与hⅡ多态基因座可以作为牦牛辅助育种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
利用来源于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的164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镜鲤Cyprinus carpio L.家系遗传多样性及标记与体质量、体长、体高、体厚4个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镜鲤家系68个个体在164个微卫星位点上共扩增出402条条带,观察杂合度(Ho)为0.220 6 ~1.0000,平均为0.62,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243 9~0.702 8,平均为0.42,总体表现为中度多态(0.25≤PIC≤0.50),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利用SPSS 17.0的GLM模块分析标记与性状间的相关性,有25个标记与相应性状相关(P<0.05),其中6个标记与性状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Duncan’s多重比较找到了每个位点的优势基因型;利用NCBI的Blast模块将各位点序列与斑马鱼的序列进行比对,有11个位点与斑马鱼基因相关,一致度均在80%以上,其中6个基因功能已知.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择43周龄连城白鸭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连城白鸭公鸭和母鸭的体重、屠宰性能、体尺指标,并分析所测定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3周龄连城白鸭的平均体重为1.304 kg,公鸭1.261 kg,母鸭1.348 kg,母鸭体重极显著高于公鸭(P0.01);公鸭的半潜水长、龙骨长、胸深均极显著高于母鸭(P0.01),胸宽显著高于母鸭(P0.05),公鸭的髋骨宽、胫围极显著低于母鸭(P0.01);公鸭的屠体重、活重极显著低于母鸭(P0.01),公鸭的全净膛重、腿肌重、半净膛率、全净膛率极显著高于母鸭(P0.01),公鸭的胸肌重显著高于母鸭(P0.05);试验所测体尺指标有8个指标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的(P0.01)正相关,有3个指标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的(P0.01)负相关;屠宰性能有13个指标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的(P0.01)正相关;连城白鸭的7个体尺指标与8个屠宰性能指标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的(P0.01)正相关,半潜水长、龙骨长与屠体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髋骨宽、胫围与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择43周龄连城白鸭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连城白鸭公鸭和母鸭的体重、屠宰性能、体尺指标,并分析所测定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3周龄连城白鸭的平均体重为1.304 kg,公鸭1.261 kg,母鸭1.348 kg,母鸭体重极显著高于公鸭(P<0.01);公鸭的半潜水长、龙骨长、胸深均极显著高于母鸭(P<0.01),胸宽显著高于母鸭(P<0.05),公鸭的髋骨宽、胫围极显著低于母鸭(P<0.01);公鸭的屠体重、活重极显著低于母鸭(P<0.01),公鸭的全净膛重、腿肌重、半净膛率、全净膛率极显著高于母鸭(P<0.01),公鸭的胸肌重显著高于母鸭(P<0.05);试验所测体尺指标有8个指标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的(P<0.01)正相关,有3个指标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的(P<0.01)负相关;屠宰性能有13个指标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的(P<0.01)正相关;连城白鸭的7个体尺指标与8个屠宰性能指标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的(P<0.01)正相关,半潜水长、龙骨长与屠体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髋骨宽、胫围与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1.
采用10对微卫星荧光标记分析哲罗鲑Hucho taimen同池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通过SPSS13.0的GLM模型筛选出与生长性状(体质量、体长、体高和体宽)相关的微卫星标记。结果显示,10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个数为2.301 4;多态信息含量0.366 6~0.557 6;观测杂合度范围0.652 2~0.989 1,均大于期望杂合度;Fis值为负数,存在杂合子过剩现象。基因座BJT4、BJT6、BJT8、BJT12、BJT18、BJT19、BJTH4和BJTH19均与体质量和体长性状极显著相关(P0.01),BJT6、BJTH6和BJTH17均与体高和体宽性状极显著相关(P0.01),发现存在"一因多效"和"多因一效"现象。不同基因型的多重比较表明,BJT12、BJT18和BJTH4基因座的AA基因型、BJT4基因座的BB基因型、BJT6基因座的AB基因型与体质量、体长呈正相关,BJTH6和BJTH17基因座的AB基因型与体高、体宽呈正相关。研究结果为哲罗鲑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同时也为下一步构建哲罗鲑的遗传连锁图谱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固始白鹅体尺性状的微卫星DNA标记。【方法】测定固始白鹅的体尺性状。选用11对微卫星引物(WD136、WD206、G06、G07、CKW21、CKW23、TTUCG5、TTUCG4、TTUCG2、Aalu1、TTUCG1),对固始白鹅进行遗传检测,计算各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探索11个微卫星位点与固始白鹅体尺性状的关系。【结果】11个微卫星位点中的8个位点(WD136、WD206、G07、TTUCG4、CKW21、TTUCG2、TTUCG1和TTUCG5)在固始白鹅上有较好的多态性,其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25(3~6)、平均杂合度为0.598(0.273~0.69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35(0.530~0.76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345(2.383~4.984)。通过最小二乘分析,检测到WD136、WD206、CKW21、TTUCG1等4个位点与9项体尺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WD136位点有望作为体质量、体斜长、骨盆宽的早期选择辅助标记;WD206位点有望作为体质量、胸宽、龙骨长、骨盆宽、胫长、半潜水长和颈长的早期选择辅助标记;CKW21位点有望作为体质量、龙骨长、胫长、半潜水长、颈长的早期选择辅助标记;TTUCG1位点有望作为体质量、体斜长、胫长、龙骨长的早期选择辅助标记。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性腺性状和分子标记之间的关系,在海胆选育工作中提高性腺性状,利用微卫星标记对海胆各生长性状及性腺颜色进行相关分析。选用28个虾夷马粪海胆多态性微卫星分子标记对虾夷马粪海胆自交F1代家系群体的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80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857 1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0.827 0个; 观测杂合度平均值0.515 0,期望杂合度平均值为0.530 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02 6,卡方检验显示其中有9个位点发生了偏离(P<0.01)。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进行连锁显著性检验,发现与壳高、体重和体积显著相关(P<0.05)的微卫星标记各1个,分别为TS131、TS38和TS105;与海胆颜色L*值(暗-亮)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的微卫星标记分别为4个 (TS38、TS85、TS105、TS108)和1个(TS41);与海胆颜色a*值(绿-红)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的微卫星标记各1个(TS101 TS41);与海胆颜色b*值(蓝-黄)显著相关的微卫星标记3个(TS41、TS114和TS128);与海胆口器重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的微卫星标记各1个(TS114和TS46)。该研究结果可以为虾夷马粪海胆的相关性状进一步QTL定位提供参考数据,并为虾夷马粪海胆的养殖和选育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采用16个鸭特异性的微卫星标记对该番鸭30个个体进行PCR扩增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检测其等位基因,并分析其与番鸭体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共检测到72个等位基因,16个座位都呈现出多态性,16个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数2~7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5个。群体平均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81和0.644。微卫星座位基因型间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微卫星AY493314与胫围呈极显著相关(P<0.01),微卫星AJ272582与胫围和龙骨长呈显著相关(P<0.05);微卫星AY493282,APL515883与胫长呈显著相关;AY493255,AY493342与半潜水长呈显著相关;AY493322与胸宽呈显著相关,其余微卫星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酒精发酵饲料对延边黄牛体尺、体重、血液组成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试验组的体高、体长、胸宽、胸围、坐骨宽、髋宽、尻长的增长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体高、坐骨宽、尻长、胸围差异极显著(P<0.01)。体长、髋宽、管围差异显著(P<0.05);(2)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日增重分别为0.98 kg和0.77 kg,差异极显著(P<0.01);(3)血液指标中,试验组的血钙、无机磷、葡萄糖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无机磷、葡萄糖差异极显著(P<0.01),血钙差异显著(P<0.05),尿素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其余各血液指标均差异不显著;(4)屠宰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屠宰率分别为57.24%和52.84%,净肉率为45.62%和40.94%,差异显著(P<0.05),眼肌面积为85.64 cm2和80.02 cm2,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6.
利用25个微卫星标记,对以隐性白羽鸡和仙居鸡为亲本建立的F2群体500只鸡进行遗传检测,并测定各个体的活重、屠体重、屠体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采用方差分析法对微卫星DNA标记与屠宰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平均杂合度为0.701 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46 8。方差分析结果显示:MCW 0095、ABR0322、ADL289、MCW 4、ADL166、MCW 104和MCW 67对活重、屠体重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MCW 104对屠体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ABR0322、ADL166和MCW 67对胸肌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MCW 0223和ADL166对腿肌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ADL136和MCW 67对腹脂率有显著影响(P<0.05)。其他标记对性状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应用DF-REML法估计牙鲆性状遗传参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单性状无重复模型,利用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DF-REML),对牙鲆在185、235、345、465日龄下的体长、体高、体重、肥满度等性状遗传参数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以上指标各日龄下遗传力范围分别是0.23~0.3、0.2~0.29、0.22~0.32、0.19~0.26;性状表型方差中遗传方差所占比重较小,环境方差较大,性状表型值受环境影响较大;各日龄下的体长、体高、体重间表型相关极显著(P≤0.01),体长、体高与肥满度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体重与肥满度表现为显著正相关(P≤0.05);遗传相关性表现趋势与表型相关性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不同肉牛品种生长发育和产肉性能,选择初生的美新褐F118头为试验1组、新疆褐牛18头为试验2组、西门塔尔牛15头为试验3组,分别对其进行生长发育和育肥饲喂达到8月龄增重情况测定。结果表明,体尺(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试验1组与试验3组体尺增长速度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2组与试验1组和试验2组与试验3组之间的体尺增长速度差异极显著(p<0.01)。体重:试验1组与试验3组之间的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组与试验2组和试验3组与试验2组的增重之间差异显著(p<0.05)。日增重:试验1组与试验3组之间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组与试验2组和试验3组与试验2组之间的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结论:美新褐F1的生长发育、产肉性能及经济效益高于新疆褐牛和西门塔尔牛。  相似文献   

19.
右玉边鸡体质量相关微卫星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29个微卫星标记对140只右玉边鸡进行遗传结构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法对右玉边鸡12,14周龄体质量与微卫星标记进行连锁分析。结果表明,各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9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16 8,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75 0。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显示:标记MCW0206,MCW0014,ADL0278,MCW0067,MCW0123,MCW0330,MCW0069,MCW0037,MCW0222和ADL0112同时对12,14周龄体质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P<0.05或P<0.01);标记MCW0034对12周龄体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标记LEI0234,MCW0165对14周龄体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其中,MCW0014基因型为201/201的个体12,14周龄体质量的最小二乘均值都显著高于基因型为187/187,195/195的个体(P<0.05);MCW0037基因型为157/157,161/161的个体12,14周龄体质量的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基因型为157/161的个体(P<0.05);MCW0067基因型为187/187的个体14周龄体质量的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基因型为183/183,181/181的个体(P<0.05)。研究结果表明,标记MCW0014的基因型201/201和MCW0037的基因型157/157,161/161有望作为12,14周龄体质量的辅助标记;标记MCW0067的基因型187/187有望作为14周龄体质量的辅助标记。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研究如何对草原红牛进行品种改良,提高其生产性能,采用草原红牛、草原红牛与利木赞牛杂交后代共计45头牛为试验牛群体进行了增重研究,选取ETH225、IDVG44、IDVGA55 3个位点,对不同标记基因型间生产性状指标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并进行了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协变量初始重对饲后重的影响极显著,在剔除了初始重的影响后,增重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为进一步研究性状与微卫星关系,以体尺、体重等作为衡量其生长发育指标,并测定其肉用性能,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了3个微卫星位点基因标记与生长性状评分的关系,表明3个微卫星标记与牛的生长发育性状存在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