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际市场姬菇一直畅销不衰,外贸部门要求发展大宗产品出口,各地菇农也纷纷转向姬菇生产。为提高菇农的经济效益,笔者根据多年来的研究和总结群众生产经验,提出姬菇优质高产“十改”措施如下。(一)改全地沟为浅地坑菇房过去姬菇栽培采用地沟菇房,即在地平面挖1.6米深、沟宽2—2.5米上拱竹杆盖上农膜的全地沟。这种地沟挖土量多工程大,费工费时造价高,而且沟内因通风换气困难,姬菇生产不良,多呈畸形;温差变幅小,病虫繁殖严重。改为浅地坑菇房,即在地平面挖60厘米深、3—4米宽、12—15米长的地坑。将挖出的土筑北墙高1米,南墙高60厘  相似文献   

2.
真姬菇是从日本引进的一种珍稀食用菌.市场上有很多有创意的商品名:蟹味菇、海鲜菇、松茸菇、灵芝菇、鸿喜菇、玉蕈、胶玉蘑、偏耳…….据杨祝良报道,云南省也有野生的真姬菇,但目前各地栽培的真姬菇都是从日本传入的.多数栽培户对日本的栽培技术并不了解,真姬菇的产量、质量也参差不齐.为了帮助各地栽培者掌握日本的栽培技术,特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3.
白姬菇科杂一号是科佳一号和台湾小白平杂交选育出的姬菇品种。主要介绍科杂一号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栽培技术中生产季节、生产周期、出菇管理、培养料配方、发菌管理及菇棚设计等工艺的选择,以期为科杂一号的栽培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白姬菇科杂一号是科佳一号和台湾小白平杂交选育出的姬菇品种。主要介绍科杂一号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栽培技术中生产季节、生产周期、出菇管理、培养料配方、发菌管理及菇棚设计等工艺的选择,以期为科杂一号的栽培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2021,(4)
从栽培场地、栽培季节的选择,菌种制备、出菇方式、出菇管理、采收等方面总结灰树花立体墙式高效栽培技术,为菇农栽培灰树花提供参考,以达提高菇棚利用率、促农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菇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较易长成畸形菇,如平菇的菜花形"块菌",金针菇多分支的小菇"针尖菇",香菇原基畸形,蘑菇、球盖菇、猴头菇、真姬菇等都易出现菇蕾菇体畸形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减少了菇农的收入。1畸形菇产生原因食用菌栽培中出现的畸形菇大多是管理不当造成的,少数是由菌种退化、变异和病毒感染所致。1)菇棚设计不合理,以致空气不流通,  相似文献   

7.
屈国良 《食用菌》2008,30(2):36-37
姬菇是从日本新引进的优良品系,已成为辽宁出口创汇的主栽品种。外商对姬菇的商品性要求很高。一等姬菇菇盖直径小于2.5cm,要求菇盖肥厚,菇柄实心。商品性好的姬菇,既畅销,又价格高。这样在栽培上就要求生长出个头小、数量多,敦实肥厚的子实体。  相似文献   

8.
北方半地下菇棚栽培姬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菇由于菇体幼嫩、风味独特、口感极佳,深受消费者欢迎,且商品价格高出平菇3-4倍,平均成品菇转化率80%,投入产出比利时1∶2.5,所以栽培者也不少。近几年来,吉林省不少种植户采用半地下菇棚越冬生产姬菇,延长了产品的供应时间,满足了消费者的不断需求,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侧耳属3种食用菌解剖学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PDA培养基和棉籽壳为培养料,培养了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并对其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均具有锁状联合,子实体菌柄都侧生,每个担子顶部产生4个担孢子,孢子内含油滴,孢子印皆为白色。姬菇和鲍鱼菇菌盖颜色为灰黑色,榆黄蘑为黄色,姬菇和榆黄蘑菌丝生长快,姬菇菌丝浓密,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稀疏,鲍鱼菇菌丝能产生黑色分生孢子。姬菇和榆黄蘑子实体小而多,出菇早、产量高,鲍鱼菇子实体较大内部组织紧密,担子、担孢子梗粗壮,孢子饱满油滴大。  相似文献   

10.
姬菇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麟璋  周建光 《食用菌》2006,28(6):38-38
姬菇不是分类学上的名称,姬菇的名称实际由真姬菇而来,是由商人采购与真姬菇形状相类似的平菇充当真姬菇在销售,由此逐渐流行。姬菇与通常的小平菇又不同,它的形状要求和真姬菇相类似,即菇柄要细长,菇盖在2cm以内,菇质要细嫩;在栽培效益上来说每丛菇根数要多。由上可知姬菇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品种,只要符合特殊商品性状的平菇都可以用来生产姬菇。由于菇体幼嫩、风味独特、口感极佳,深受消费者欢迎。姬菇虽然栽培的产量不如普通平菇,但商品价格要高出普通平菇3~4倍。所以栽培者也不少。遇到的问题也不少。现将笔者几年从事姬菇生产的一点体会总结出来,以供栽培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秀珍菇也称小平菇,姬菇,环柄侧耳。我所于2001年3月与延平区中洋村农技站杨昌焰协作,生产秀珍菇70,000袋,产量质量较理想。现将秀珍菇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菌株选择菌株性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产量,关系生产的成败,目前生产上使用的菌株很多,福建省目前用的日本小平菇品种也是较为理想的品种。  相似文献   

12.
池惠荣  王朝江 《食用菌》2002,24(4):31-31
假姬菇是相对于真姬菇而言 ,是根据市场需求而采收的一种特定形态的平菇 ,形似真姬菇。因其菌盖小 ,又称小平菇。产品采收标准为菌盖直径 0 .8~ 2 .5 cm,菌柄长 3~ 5 cm。销售类型有鲜菇、清水菇、盐渍菇。前两种主要进入国内市场 ,后一种则出口日本等东南亚国家。假姬菇易栽培 ,产量高 ,京、津、邢台、衡水等地区大规模栽培。市场潜力大 ,经济效益高。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选用良种 假姬菇用种要求产量高 ,抗逆性强 ,子实体丛生 ,原基密集 ,菌盖厚、柄长 ,基部易分开 ,粗纤维少 ,口感细腻。目前作为假姬菇的当家品种有我室培育的…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2021,(3)
顺昌县注重改进海鲜菇栽培技术、生产工艺,延长产业链、提升品牌价值,促进顺昌海鲜菇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同时带动菇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顺昌县做法为各地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重庆种植早秋平菇因较好的效益受到菇农喜爱,早秋栽培在发菌期及出菇期往往遇到高温高湿气候条件的影响,而菇农习惯沿用秋冬栽培技术措施来安排和进行早秋生产,这样往往造成严重损失。从菌种生产、出菇场地、培养料、制袋、发菌、出菇及病虫害防治等生产环节,阐述了利用大棚栽培早秋平菇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缙云县自90年代初,开始栽种香菇,至今全县已发展香菇达5000多万袋,从事香菇生产的农户从100多户扩大到10000多户,产值从70多万元增至超亿元.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利用率,使广大菇农达到既种菇又产粮的目的,我们从1993年起对菇四连作稻栽培技术进行探索和总结,经过几年的推广应用,已获得了成功的经验,现将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姬菇(Pleurotus,ostriatus)是从日本新引进的优良品系,已成为辽宁出口创汇的主栽品种。外商对姬菇的商品性要求很高。一等姬菇菇盖直径小于2.5cm,要求菇盖肥厚,菇柄实心。商品性好的姬菇,既畅销,价格也高。这样在栽培上就要促使生长出个头小,数量多,敦实肥厚的子实体。几年来,笔者根据姬菇的生物学特性,探索了提高姬菇商品性的技术要点。主要是在原基分化,形成菇蕾,子实体生长三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程度的改变温度、湿度、通风这三个主要环境条件。一、在原基分化阶段,制造温差,促使原基大量分化,以实现群体增产。在菌丝发透和每采收完一潮菇的发菌后,把环境温  相似文献   

17.
竹屑半覆土栽培香菇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化县治平乡菇农利用当地竹制品加工的下脚料———竹屑作培养料 ,半覆土栽培反季节香菇 ,出菇散生 ,菇质致密脆嫩 ,口感较好 ,产量与杂木屑栽培相当。因此 ,竹屑完全可取代杂木屑用于香菇生产。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 季节安排与菌株选择 竹屑质地坚硬 ,制成菌筒后  相似文献   

18.
代料香菇菌棒暴发性出菇多发生在出菇的第一潮,指在生产管理中对菌棒采取催菇措施后,菌棒密集出菇,每个菌棒出菇50个以上,甚至超过100个,栽培者往往来不及采收处理,俗称"暴菇",暴菇会使菇农经济效益严重下降,打击菇农的种植积极性,造成种菇富民的社会效应日益下降.暴发性出菇一直是困扰香菇生产者的一大难题,本文介绍了暴发性出菇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种防控手段,供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19.
《蔬菜》2006,(10):34-34
随着食用菌出口量和国内消费量的增加,食用菌秋冬市场总体看好,但由于大家消费习惯及各品种自身特性不同等因素,生产效益会有较大差别。菇农应谨慎选择。双孢菇:由于单产水平偏低、栽培周期较长,该品种的生产效益一直不高,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山东省没有自己的“市场”,而受制于外地企业或菇贩子,预计10月下旬左右,价格将达到7元/kg,此后将有所下降,但进入冬季以后至春节期间,价格将出现反弹。姬菇:将维持10元/kg左右的偏高价位,因生产量小一般不会下跌。但应注意,该品种盐渍加工品多出口,由于客商收货价格一直不高,一定程度上损伤了菇农的生产…  相似文献   

20.
真姬菇、白灵菇等品种需要菌丝后熟培养之后才能出菇,皆为生物学特性使然,但在平菇等品种的生产中从未有人提出类似概念。自新世纪初即在平菇等品种的生产中应用菌丝后熟培养技术,在近年的技术推广及技术服务中将之作为生产的必须工序,除可呈现爆发出菇的生产效果以外,一般可使生物学效率增加13%左右,并因出菇整齐、缩短生产周期、减少病虫害等优势,受到菇农和企业的欢迎,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