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开发与甘蓝枯萎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利用该标记对甘蓝抗枯萎病基因跟踪、鉴定,为甘蓝抗枯萎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基础。【方法】以高抗枯萎病的甘蓝自交系8024与感病自交系6A为亲本构建F2代分离群体和相应F3代家系,通过F3代家系抗病性分离表现确认F2代单株的基因型,选择10株纯合基因型显性抗病单株和10株纯合基因型隐性感病单株,利用BSA法构建甘蓝抗感基因池,筛选出与甘蓝枯萎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AFLP标记,克隆测序后根据序列差异将其转化为SCAR标记,通过142株F2代分离群体连锁验证该标记与甘蓝枯萎病抗性基因的连锁关系,并利用两个不同的抗感分离F2群体共100株对SCAR标记的通用性进行验证。【结果】获得了1个以相斥相连锁的SCAR标记S46M48199,该标记在感病亲本中扩增出199 bp的单一条带,而在抗病亲本中无扩增条带,142株F2代分离群体连锁分析表明,其遗传距离为2.78 cM,在F66和C1两个F2群体中的通用性验证结果,与抗性鉴定结果的吻合率分别为81%和83%。【结论】开发的SCAR标记可用于甘蓝抗枯萎病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高丹草低氢氰酸含量及产量等重要性状进行QTL定位,构建其AFLP分子遗传连锁图谱,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散穗高粱×红壳苏丹草杂种F2代305个分离单株为作图群体,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先从供试AFLP引物中筛选适宜引物对,再用这些引物对对其供测群体进行PCR扩增;根据扩增原始数据,利用Join Map 3.0作图软件进行高丹草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结果】从113对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了25对多态性丰富、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适宜引物,对高丹草F2分离群体305个单株的基因组DNA扩增,得到444个AFLP分子标记位点,据此构建的高丹草遗传图谱包含10个连锁群,覆盖的基因组总长度为1 468.12cM,各连锁群的长度变幅为114.24~189.34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3.38cM。【结论】成功构建了一张密度较高的高丹草分子遗传连锁图谱。  相似文献   

3.
与黄瓜抗黑星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筛选与黄瓜抗黑星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探讨黄瓜抗病材料鉴定和选择的分子方法。【方法】以黄瓜抗黑星病和感黑星病亲本组合(Q6×Q12)的F2分离群体为试材,采用BSA法和AFLP技术筛选与黄瓜抗黑星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结果】AFLP引物组合E20M64在抗病池和感病池间约130 bp处表现多态性。经F2单株分析,在抗病个体中扩增出了约为130 bp的特异片段,而感病个体无此条带。该特异标记与黑星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遗传距离为4.83 cM。测序结果显示,目标片段的大小为125 bp,并将该标记转换为了SCAR标记。【结论】提供了黄瓜黑星病抗性鉴定的分子手段,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4.
不同猕猴桃品种雌雄植株的A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猕猴桃(Actinidiaspp.)幼叶为材料提取基因组DNA,从64个引物组合中选取12对引物进行雌、雄集群DNA样品的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扩增,再从中选取4对引物进行6对雌、雄DNA样品的AFLP扩增.4对引物共扩增出74个AFLP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为58,多态性标记百分比为78.4%.遗传相似性分析表明,同一品种雌雄样品之间的AFLP电泳图谱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小于不同品种间的差异,而品种间的差异又小于不同种间的差异.同时AFLP多态性初步检测出猕猴桃不同性别在DNA水平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基于SCAR标记的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快速分子检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建立从禾谷孢囊线虫及其近缘种的混合群体中检测禾谷孢囊线虫的快速分子检测方法。【方法】使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特征序列扩增区域(SCAR)标记的方法,运用PCR技术进行特异性检测。【结果】用本研究建立的SCAR标记快速分子检测体系对9种32个线虫种群进行检测,能够直接从混合线虫样品中检测出禾谷孢囊线虫。该检测方法对禾谷孢囊线虫的孢囊、2龄幼虫具有扩增能力,最低检出阈值为1/2000个孢囊,1/80头2龄幼虫。【结论】本研究设计的SCAR标记快速分子检测体系能够从禾谷孢囊线虫及其近缘种的混合种群中快速检测出禾谷孢囊线虫,且检测准确、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6.
番茄抗叶霉病基因Cf6的RAPD及SCAR标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寻找与番茄抗叶霉病基因Cf6连锁的分子标记。【方法】 以番茄抗叶霉病和感叶霉病亲本组合(03036×03748)的F2分离群体为研究材料,采用BSA法和RAPD技术筛选与抗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结果】经F2单株分析,在后代群体中扩增出了两条长约500 bp的特异片段,该特异标记与叶霉病抗性基因Cf6紧密连锁,遗传距离为8.7 cm。测序结果显示,目标片段的大小分别为619 bp和559 bp,并将该标记转换为SCAR标记。【结论】SCAR标记,可用于番茄叶霉病抗性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7.
小麦抗叶锈基因Lr45的SCAR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小麦抗叶锈基因Lr45 SCAR(sequenced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序列特征扩增区域)标记。【方法】以小麦抗叶锈病基因材料TcLr45和感病材料Thatcher为亲本,利用黑麦基因组特异的RAPD标记引物OPH20进行PCR扩增,对获得的与预期大小相同的1.5kb的特异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并根据该序列设计一对特异PCR引物LRYR和LRYF,对TcLr45×Thatcher F2代单株构建的分离群体进行扩增,验证该标记与Lr45的连锁关系,Mapmaker 3.0软件绘制遗传连锁图。【结果】该标记在TcLr45中扩增出单一条带,片段大小为1 272 bp(命名为Ypsc20H1272),而在感病亲本中则无扩增条带。F2代分离群体进行连锁分析,遗传距离为8.2 cM,该标记为与Lr45连锁的SCAR标记。【结论】将Lr45的RAPD标记转化成SCAR标记。  相似文献   

8.
为寻找一种适合于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的性别分子标记,以广东省和平县主栽中华猕猴桃的4个雌株品种、4个雄株品种以及"和平红阳"品种种子实生苗为试材,通过基因组DNA提取、RAPD扩增和比较分析,筛选出了6个带型清晰、雌雄性别差异明显的RAPD引物,并从6个引物扩增产物中分离出"和平红阳"种子实生苗雌性特征片段S1044-900和S1044-1350;另外用引物S1032对8个栽培品种雌雄植株基因组DNA扩增后发现了3个与雄性连锁的DNA标记,其中1条片段为NC  相似文献   

9.
一个谷子新抗锈基因的AFLP标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谷子抗源的抗锈遗传规律,寻找和定位与谷子抗锈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为谷子抗锈病基因的定位、克隆和抗病育种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谷子锈菌单胞菌系93-5接种十里香和豫谷1号及杂交后代F1、F2进行抗锈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构建抗、感基因池;利用AFLP技术筛选128对EcoRⅠ/MseⅠ引物组合,从中寻找和定位与谷子抗锈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根据AFLP分析结果进行抗锈基因连锁分析并进行SCAR标记转化。【结果】根据十里香×豫谷1号杂交后代F2群体(131株)抗感谷锈病分离比例,确定十里香抗锈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筛选获得3个与谷子抗锈基因Rusi1(暂命名)连锁的AFLP分子标记,经计算标记与该抗锈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7.4、9.2和27.4cM。将3个标记片段回收、克隆和测序,成功地将AFLP标记E+CTT/M+TAC-256转化为SCAR标记。初步构建了谷子抗锈基因Rusi1的遗传连锁图谱。【结论】谷子十里香抗锈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Rusi1是一个新发现的谷子抗锈基因。  相似文献   

10.
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SCAR分子标记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玉米矮花叶病(由甘蔗花叶病毒引起)是中国和欧洲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可以明显提高抗病育种效率。【方法】本文采用改进的BSA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构建玉米抗感自交系DNA池,结合AFLP技术筛选多态性标记,转化后获得实用性强的SCAR标记,并借助100份自交系抗性鉴定结果对SCAR标记进行相关验证。【结果】获得了2个多态性稳定的AFLP标记P66M38-220和P55M51-240,其中将P66M38-220转化为SCAR112标记,此标记与甘蔗花叶病毒抗性高度相关。【结论】改良BSA法是一种发掘性状基因紧密连锁标记的有效方法;开发的SCAR112 标记可以用于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1.
番木瓜性别决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木瓜具有3种性别类型,性别遗传机制较复杂.对番木瓜性别决定、性染色体、性别紧密连锁的DNA分子标记、基因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性别决定位点物理图谱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指出研究番木瓜的性别遗传及性别表达机理在定向改良番木瓜的性别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选育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抗病性强、适宜在华南地区种植的番木瓜新品种。【方法】对5个杂交选育的大果型番木瓜品系与对照品种穗中红48号的植物学特征、主要经济性状、产量和抗病性等进行比较。【结果】品系200919的平均单果重和单株产量均最高,分别为1.60和20.77 kg,平均产量也最高,为46110 kg/ha,较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其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汁等较对照均有明显的优势;品系200915和200917产量分别为40530和39555 kg/ha,均较对照增产,但差异不显著;品系200916和200918较对照减产;5个供试品系的抗病性均为高抗水平,调查初期,品系200919未发现感病病株,后期调查发病率较低,仅为4.2%,病情指数为0.8。【结论】品系200919具有树势强壮、高产、优质、抗环斑花叶病等优势,可继续参加下一年的品比试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培养基及其不同成分对番木瓜组培苗生根诱导的效果,为番木瓜组培快繁提供依据。【方法】以台农一号番木瓜侧芽组培第8代继代苗为材料,接种到含不同基本培养基配比、不同IBA、NAA、活性炭(AC)浓度的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生根培养基。【结果】在MS、1/2MS和3/2MS培养基中诱导的番木瓜组培苗生根率存在显著差异,诱导效果表现为MS>1/2MS>3/2MS;不同IBA浓度对番木瓜生根率影响效果表现以2.0 mg/L IBA>2.5 mg/L IBA>IBA1.0 mg/L IBA,以2.0~2.5 mg/L为宜;不同NAA浓度对番木瓜生根的诱导作用表现为0.05 mg/L>0.10 mg/L>0 mg/L,以0.05 mg/L为宜;活性炭对番木瓜生根诱导作用表现为0.002% AC>0.005% AC>0.000% AC,浓度以0.002%为宜;MS培养基配比、IBA、NAA、AC对番木瓜生根率影响大小表现为IBA>AC>NAA>MS培养基配比。【结论】最佳诱导番木瓜生根培养基配方为MS+2.0 mg/L IBA+0.05 mg/L NAA+0.002% AC。  相似文献   

14.
10个小麦新品种(系)抗小麦叶锈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小麦新品种(系)河农5290、河农58-3、河农825、河农826、河农827、河农6049、河农6251、河农6425、河农7106和河农9206的抗叶锈性,确定其应用潜力,为合理推广使用这些品种(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6个具有鉴别能力的小麦叶锈菌株对测试的10个材料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和基因推导;选用其中6个菌株对其进行田间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和基因推导,同时,结合使用已报道的15个抗叶锈病基因稳定的分子标记对测试材料进行抗叶锈基因的分子检测。【结果】河农6425和河农9206含有抗病基因Lr1和Lr26,河农825、河农826、河农827、河农6049和河农6251含有Lr26。河农58-3、河农5290、河农6251和河农825对大部分供试菌株表现抗性,可能含有测试基因以外的或未知抗叶锈基因。【结论】河农58-3、河农5290和河农6251具有抗叶锈病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讨间性猪的生殖遗传发育基础和优化猪的种质资源,对一例间性猪进行了外部形态、细胞遗传、性激素、解剖以及组织病理学的研究。【方法】5月龄间性大白猪为试验组,以与试验组同窝的正常公母猪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内外生殖器官检察;PCR检测SRY基因;染色体组型和带型分析,取外周血进行常规短期淋巴细胞培养,获取中期细胞分裂相,制成染色体标本,G显带和C显带处理;放射免疫法测定静脉血睾酮(testosterone, T)、雌二醇(estradiol, E2)、促黄体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促卵泡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孕酮(progesterone, PRG)和催乳素(prolactin, PRL)含量;生殖腺病理切片制做及观察,取2 cm×2 cm大小生殖腺组织,10%甲醛固定后进行常规石蜡切片制作,苏木(Hematoxylin)与伊红(Eosin)染色(H.E.染色),镜检并显微照相;下丘脑和垂体电镜切片制做及观察,取2 mm×2 mm大小脑部组织,2.5%戊二醛固定后进行常规电镜切片制作,透射电镜观察并拍摄。【结果】结果表明,间性猪外生殖器为雌性表型,外阴位于肛门下方,阴蒂肿大突出于阴门之外,左侧可见睾丸,右侧隐睾,阴囊发育良好。间性猪和正常母猪染色体组型为38, XX,SRY阴性,核型组成为10sm+4st+12m+12t,G带带型没有差异,C带的显带基本相似,1、3、4、6、8、9、10、13、14和16号染色体均不同程度显带,以圆形带为主。试验组和对照组各号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及臂比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睾酮和雌二醇水平均介于正常公、母猪之间,促黄体素、促卵泡素、孕酮和催乳素水平均高于正常母猪,LH/FSH比值明显低于正常母猪。剖检发现间性猪有雌雄两性生殖腺,有两个卵睾体,左侧有附睾,子宫体、子宫角和阴道明显退化,阴蒂中隐藏有假阴茎。病理组织镜检发现卵睾体为睾丸和卵巢混合组织,柱状上皮细胞退化,有正常莱氏细胞,无精原细胞或其残留物存在;附睾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正常,内腔无精细胞或其残留物;子宫内膜有较低程度退化,部分内膜腺正常。试验组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细胞较对照组发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GnRH)神经元核大且饱满,细胞器增多并融合;垂体以促性腺激素细胞为主,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分泌颗粒大小不均;催乳素细胞数量较正常母猪多,分泌颗粒电子密度也较大。【结论】该间性猪为真间性,无染色体易位现象,性激素紊乱,无种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激素对番木瓜实生苗茎段分化的影响,为提高番木瓜繁育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番木瓜种子采用直接接种、无菌水处理18 h后接种等4种方式预处理获得最佳种子处理方式;再以获得的实生苗茎段为外植体进行芽诱导培养基、增殖壮苗培养基、生根培养基的优化筛选。【结果】经6-BA 1.0 mg/L与GA31.0 g/L等体积混合液浸泡18 h后接种的番木瓜种子发芽率高达93.3%,接种培养后污染率低至3.3%;适合番木瓜茎段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2 mg/L,增殖壮苗培养基为MS+6-BA 0.2 mg/L+NAA 0.1 mg/L+蔗糖40.0 g/L,增殖系数最高达4.3,生根诱导培养基为MS+IBA 1.0 mg/L+KT 0.05 mg/L+AC 2.0 g/L。【结论】MS+6-BA 0.5 mg/L+NAA 0.2 mg/L、MS+6-BA 0.2 mg/L+NAA 0.1 mg/L+蔗糖40.0 g/L和MS+IBA 1.0 mg/L+KT 0.05 mg/L+AC 2.0 g/L分别作为番木瓜实生苗茎段芽诱导、增殖壮苗和生根诱导培养基,可提高番木瓜实生苗茎段组培育苗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半滑舌鳎养殖群体的性别遗传比例及雌、雄性腺发育过程,为高比例雌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性别连锁微卫星标记scaffold 1128_343检测两个半滑舌鳎养殖群体生长过程中雌性比例的变化特征,并结合遗传性别鉴定和石蜡切片技术,跟踪观察半滑舌鳎25日龄至两年性成熟的整个性腺发育过程.[结果]对12~76日龄的两个养殖群体进行遗传性别鉴定,发现群体Ⅰ和群体Ⅱ的平均遗传雌性比例分别为50.00%和50.23%,基本符合1∶1的分布规律.半滑舌鳎性腺发育早期(25日龄)雌鱼和雄鱼的性腺结构无明显差别,至56日龄雌、雄鱼性腺结构开始出现差别,至76日龄雌、雄鱼性腺结构出现明显差别,至106日龄雌、雄鱼性腺出现明显分化,可通过性腺切片鉴定出雌、雄性别.[结论]半滑舌鳎雌、雄鱼遗传性别比例基本符合1∶1的分布规律,雌鱼性腺发育和分化较雄性更快、过程更复杂.  相似文献   

18.
番木瓜茎尖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番木瓜(Carica papayaL.)是一种重要的热带亚热带水果。以番木瓜茎尖为试验材料,研究番木瓜茎尖离体培养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茎尖在MS BA 0.5 mg/L NAA 0.1 mg/L ADS 40 mg/L GA31.0 mg/L的培养基上生长较好,增殖系数每4周可达6.8倍,将该无菌芽继代到MS IBA 1.5 mg/L 活性碳(AC)2.0 g/L的生根培养基上,可正常生根并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番木瓜生产中因高温使两性株产生花性向雄花转变、引起间断结果现象、导致减产的问题,2007~2009年每年的7、8月间,对红妃品种的两性株采用4种栽培技术处理,即树盘覆盖湿稻草或新鲜青草降温,覆盖降温的同时,采用花序修剪、主茎环割、覆盖修剪环割等技术,探讨了不同栽培技术措施对番木瓜两性株高温变性的抑制效应.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