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16,(2):252-255
为确定某规模化牛场犊牛脑炎的病原,从2头病死犊牛的大脑、肝脏中分离到6株革兰阴性杆菌,对分离菌进行生化鉴定、O血清学测定、粘附素及肠毒素的测定、实验动物人工感染、药敏试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分离菌符合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对小白鼠有致病性;O血清型为161,PCR检测分离株均携带STa基因,其中4株携带K99菌毛基因,分离株不携带F41菌毛基因;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阿莫西林、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卡那霉素、氯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噻吩耐药,对阿米卡星、头孢唑林及新霉素敏感;解剖病死犊牛及人工感染死亡小鼠,大脑及脑干严重出血,脑脊液增多,组织学变化呈现脑组织血管扩张、充血、神经元细胞空泡变性坏死。结果表明,致该奶牛场犊牛脑炎死亡系由产毒性大肠杆菌引起。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确定新疆北疆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犊牛腹泻病原性大肠杆菌的优势血清型、致病性及毒力因子特征。采用细菌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从新疆呼图壁、石河子、奎屯3个主要奶牛生产基地14个规模化奶牛场10日龄内腹泻犊牛直肠棉拭子样品进行了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O血清群、黏附素及肠毒素的测定。结果从302份样品中分离并经生化鉴定获得180株呈β溶血的大肠埃希菌,其中94株对小鼠有致病性;对其中53株代表菌株的O血清型、黏附素及肠毒素测定,结果为8株携带K99菌毛及STa毒素基因,6株携带F41茵毛基因,6株产生LT毒素;28株分离株分布于16个O血清型,其中O101,O6,O114,O78为优势血清型,占被测菌株的50%。结果表明,新疆北疆主要奶牛养殖区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是以携带K99、F41和产ST的溶血性大肠杆菌为主,其研究结果为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的免疫防治提供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牛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毒力因子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多重PCR扩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tic E.coli,ETEC)的毒力因子F41菌毛、K99菌毛和STa肠毒素的编码基因来检测和鉴定ETEC。试验中对影响PCR扩增的dNTP、Mg^2+、引物浓度以及退火温度等因素进行优化,在优化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多重PCR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以此建立同时检测ETEC多个毒力因子的多重PCR方法。用该方法对分离于犊牛腹泻和犊牛肠毒血症的7株大肠杆菌进行检测,结果2株为F41、K99和STa阳性,4株为F41、STa阳性,1株为K99STa阳性。这与玻片凝集试验检测菌毛的结果一致。试验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便、快速,适用于临床鉴定和检测牛ETEC菌株。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了解黑龙江省部分牛场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毒力因子的流行情况,试验采用常规分离和PCR检测方法对2014—2015年黑龙江省部分牛场采集的72份犊牛病料进行检测,鉴定得到63株大肠杆菌,并应用PCR技术对CS31A、K88、K99、F17、F41、irp2、eae A、sta、lt、bfp A、EAST1等毒力因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有46株大肠杆菌含有毒力因子,通常含1~2种毒力因子,其中有18株携带(占39.13%)CS31A基因,说明CS31A基因为优势基因;通过毒力因子对大肠杆菌进行分型,共鉴定出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35株(占76.09%),为犊牛腹泻的主要致病型。  相似文献   

5.
为快速检测和鉴定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菌毛(K88和K99)和毒素(STa)基因,本研究设计合成了针对K88、K99和STa基因的3对特异性引物,对K88、K99和STa基因扩增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检测K88、K99和STa的多重PCR方法.该方法对Kss、K99和STa基因的扩增产物分别为237 bp,314 bp和166 bp;此外,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本实验建立的多重PCR方法为致幼畜腹泻ETEC的检测提供了快速准确方法.用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实验室分离的23株大肠杆菌进行检测,结果2株为K99/STa阳性,1株为STa阳性.  相似文献   

6.
致病性大肠杆菌(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是引起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对养牛业危害很大。本试验对采自于肇东地区的牛源大肠杆菌进行了毒力相关基因分析并对试验菌株进行了药敏试验。利用实验室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对21个试验菌株进行了F41菌毛、K99菌毛、STa、Intimin和志贺毒素(stx1和stx2)基因的检测,并用21种抗菌药物对其进行了常规纸片法药敏试验。PCR检测结果显示有两株大肠杆菌含有F41菌毛基因,两株含有Intimin基因,一株同时含有Intimin和stx1基因。供试菌对菌必治和阿米卡星的敏感度为81%,其中能产生高度敏感的药物为菌必治(67%)、庆大霉素(67%)、卡那霉素(71%)、阿米卡星(76%)。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分析河西走廊地区犊牛腹泻致病性大肠杆菌携带毒力基因和耐药性情况,[方法]2020—2021年在河西走廊地区采集患腹泻病犊牛的粪便、肛拭子及肝脏等病料组织279份,采用人工感染试验动物、PCR方法和K-B药敏纸片法分别检测犊牛腹泻性大肠杆菌致病性、毒力因子和耐药性。[结果]结果表明,分离得到了126株大肠杆菌,其中79株犊牛腹泻性大肠杆菌能引起小鼠死亡;分离的79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crl、irp2、fimH、papC、K88、K99、stx1、stx2检测率在40.5%~100%之间,其他毒力基因检测率在15.2%~34.2%之间;分离的79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新霉素等8种药物的耐药率在49.4%~96.2%之间,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在5.1%~32.9%之间。[结论]从河西走廊地区患腹泻病犊牛病料组织中分离得到79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这些菌株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对临床中常用的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一规模化猪场断奶仔猪腹泻大肠杆菌毒力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疑似断奶仔猪腹泻的仔猪中分离、鉴定出15株病原性大肠杆菌。经O血清型鉴定,11株为0131、4株未定型,所有O131血清型菌株呈β溶血。多重PCR检测毒素基因(STa、STb、LT、SLT-2e)和大肠杆菌粘附素单抗(F4、F5、F6、F41、F18)检测菌毛,O131菌株的毒素为STa、STb、SLT-2e,表达F18粘附素,未定型菌株的毒素为STa,共表达F6和F18粘附素。对15株大肠杆菌用16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对阿米卡星、痢特灵、新霉素敏感,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运用本场大肠杆菌分离株灭活苗免疫猪群,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肠毒素大肠杆菌((Ent erot oxi geni c E.col i,ETEC)是引起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本试验建立了多重PCR检测ETEC毒力因子F41菌毛、K99菌毛和STa、LT肠毒素相关基因的技术方法。试验对影响PCR扩增的dNTP、引物浓度以及退火温度等因素进行优化,确定了多重PCR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快速、特异、灵敏,在2.5h-3h内就可以完成,为致犊牛腹泻肠毒素大肠杆菌的快速准确检测提供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0.
2018年3月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某规模化奶牛场发生犊牛腹泻,为了确诊其病因,无菌采取10头腹泻犊牛粪便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生化试验、PCR鉴定和药敏试验等。生化结果表明:符合大肠杆菌生化特性;PCR结果表明:引物能有效扩增大肠杆菌OmpA、K99、Sta、irp2、FyuA基因;药敏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恩诺沙星、左氟沙星、头孢曲松高度敏感;10头犊牛均为大肠杆菌感染,本研究为该牛场犊牛腹泻的病因分析和防治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1.
对江苏省海安县2003年5月-2004年5月各乡镇猪水肿病的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猪水肿病在该地区呈零星散发性发生,发病率为0.31%~1.84%,死亡率为0.07%~0.56%,病死率为16.0%~35.0%。水肿病主要侵害仔猪,育成猪也偶有发生,一般以气温比较高的季节多发。同时从疑似猪水肿病的病料中分离到12株大肠杆菌,经O血清型鉴定,5株为O139,2株为O45,O55、O93、O9、O101、O119各1株。经多重PCR检测毒素基因(STa、STb、LT、SLT-2e)和大肠杆菌粘附素单抗(F4、F5、F6、F41、F18)检测菌毛,共6个分离株带有SLT-2e基因,其中O139分离株5株,O55分离株1株,其余6株均带STb基因。12个分离株中,单独表达F18菌毛的4株(O1392株,O45、O119各1株),F5 F411株(O93),F41 F181株(O139),F5 F41 F182株(均为O139)。经药敏试验,多数分离菌株对壮观霉素和新霉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某规模化奶牛场部分新生犊牛发生了严重腹泻且犊牛病死率较高。为了确诊,无菌采集病料,通过病毒检测、细菌分离、生化试验、细菌和病毒特异性基因PCR扩增、动物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等方法进行了病毒抗原和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病毒检测中牛轮状病毒(BRV)呈阳性,PCR扩增得到400 bp的特异性片段;从病料中分离到1株含K99和F41兼性菌毛抗原的高致病性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该分离菌株对恩诺沙星、头孢唑啉、氯霉素敏感,对其他抗生素有一定的耐药性。流行情况调查结合病原学检查确诊该牛场新生犊牛严重腹泻是由BRV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造成的,根据诊断结果进行了针对性地防制,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3.
2017年1月,新疆博乐某牛场犊牛群出现腹泻疫情,本试验旨在调查病因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采集6头腹泻犊牛的肛拭子和新鲜粪便样本,先用Speed V-Diar4TM试纸进行轮状病毒、冠状病毒、隐孢子虫和大肠杆菌F5(K99)的检测,再对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分子分群,最后对分离菌进行致病力及耐药性的检测。结果显示,所有粪便样本的试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从6份样品中共得到6株大肠杆菌和1株爱德华氏菌,分子分群PCR检测结果显示6株大肠杆菌中A群占83.3%(5/6),F群占16.7%(1/6)。半数致死量结果显示,只有1株大肠杆菌(菌株XJ-B1)具有致病性,可致小白鼠腹泻和死亡。药敏试验结果显示,7株分离菌对这18种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XJ-B1耐药程度最严重,对β-内酰胺类、磺胺类和多肽类抗生素耐药,为多重耐药菌。由此可见,这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可能是引起本次犊牛腹泻的病因之一,也是本试验首次分离到牛源的F群大肠杆菌,该菌的多重耐药性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而本试验结果为该牛场治疗此次犊牛腹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17年1月,新疆博乐某牛场犊牛群出现腹泻疫情,本试验旨在调查病因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采集6头腹泻犊牛的肛拭子和新鲜粪便样本,先用Speed V-Diar4~(TM)试纸进行轮状病毒、冠状病毒、隐孢子虫和大肠杆菌F5(K99)的检测,再对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分子分群,最后对分离菌进行致病力及耐药性的检测。结果显示,所有粪便样本的试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从6份样品中共得到6株大肠杆菌和1株爱德华氏菌,分子分群PCR检测结果显示6株大肠杆菌中A群占83.3%(5/6),F群占16.7%(1/6)。半数致死量结果显示,只有1株大肠杆菌(菌株XJ-B1)具有致病性,可致小白鼠腹泻和死亡。药敏试验结果显示,7株分离菌对这18种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XJ-B1耐药程度最严重,对β-内酰胺类、磺胺类和多肽类抗生素耐药,为多重耐药菌。由此可见,这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可能是引起本次犊牛腹泻的病因之一,也是本试验首次分离到牛源的F群大肠杆菌,该菌的多重耐药性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而本试验结果为该牛场治疗此次犊牛腹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猪肠道感染肠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会造成养猪场重大经济损失。掌握猪肠型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方法和控制措施对攻克该病至关重要。造成新生仔猪大肠杆菌病的ETEC通常携带F4菌毛(K88)、F5菌毛(K99)、F6菌毛(987P)或F41菌毛,而造成断奶仔猪腹泻的ETEC携带F4菌毛(K88)和F18菌毛。这些菌毛能够附着到猪肠腔刷状缘上皮细胞(肠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上,由此开启肠道感染的进程。在完成这一定植后,该菌会产生一种或多种能够引发仔猪腹泻的肠毒素,如热稳定肠毒素a(Heat Stable Toxin a,STa)、热稳定肠毒素b(Heat Stable Toxin b,STb)和热不稳定毒素(HeatLabileToxin,LT)。业已证明,这些毒素对该病的发生起到一定作用。肠型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基于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和定量,外加通过PCR方法证实存在编码毒力因子(菌毛和毒素)的基因。肠型大肠杆菌病的诊断方法必须考虑到鉴别诊断和可能与疾病暴发有关的各种潜在病因。在控制大肠杆菌病的各种方法中,抗菌剂或抗生素得到人们的普遍采纳,人们主要使用抗生素来防止疾病的发生并治疗病猪。肠型大肠杆菌病的精确诊断需要有一个合适的样本,以便利用半定量细菌学方法对引起该病暴发的ETEC进行分离和定量。基于出现的典型病变、细菌学检测结果以及确定特定致病因子来鉴定分离大肠杆菌。确认诊断结果和进行药敏试验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不同大肠杆菌分离株对抗菌剂的敏感性差异巨大。消费者对抗菌剂耐药性关注的增加,迫使养猪生产者更加理性地使用抗生素,这可以通过正确认识与抗生素疗法以及操作者和农场主对抗生素使用有关的问题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玻片凝集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琼脂扩散试验对北京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分离自犊牛腹泻的3株大肠杆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3株均产生F41抗原,其中两株同时还产生K99抗原。用豚鼠、马、绵羊红细胞做甘露糖抗性血凝试验显示,3个菌株均具有F41抗原的血凝特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京津冀地区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流行情况,筛选敏感药物。【方法】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从京津冀地区部分牛场采集146份犊牛腹泻样本,通过细菌分离纯化、革兰氏染色镜检及16S rRNA测序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采用PCR方法对分离菌进行毒力基因(F17、K99、F41、STa、stx1、irp2和fyuA基因)和耐药基因(aac(6')-ⅠbblaCTX-MblaTEMOqxBtetAsul1基因)检测;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离菌在鉴别培养基上的生长形态及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均符合大肠杆菌生理生化特性,分离菌16S rRNA测序结果呈单一峰值,对拼接序列在NCBI中进行BLAST比对后发现,与大肠杆菌相似性均>96%,确定分离菌为大肠杆菌。试验共分离鉴定大肠杆菌142株,其中有88株携带毒力基因,占61.97%(88/142),毒力基因F17、K99、F41、STastx1、irp2、fyuA阳性率分别为24.65%、0.70%、0、2.11%、1.41%、45.07%和21.83%,其中F17、irp2、fyuA为优势毒力因子,同时携带多重毒力因子的大肠杆菌检出率较低。aac(6')-ⅠbblaCTX-MblaTEMOqxBtetAsul1 6种耐药基因皆被检出,blaTEM基因检出率最高,为45.77%,aac(6')-ⅠbOqxB基因检出率最低,均为9.15%,分离菌株主要携带1~3种耐药基因。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142株分离菌对诺氟沙星敏感率最高,其次为环丙沙星,对青霉素敏感率为0,耐药现象严重,耐2种以上抗菌药物的菌株达86.62%。【结论】京津冀地区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流行广泛,耐药普遍,多重耐药现象严重。本研究可为京津冀地区犊牛腹泻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灵敏、准确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检测方法,根据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菌毛(K88)和毒素(STa和LT)基因分别设计合成了1对引物,对K88、STa和LT基因扩增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检测K88、STa和LT的三重PCR方法。该方法对K88、STa和LT基因的扩增产物分别为499 bp,190 bp和373 bp;此外,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本实验建立的三重PCR方法为致幼畜腹泻ETEC的检测提供了快速准确方法。用所建立的三重PCR方法对实验室从临床腹泻样品中分离的120株大肠杆菌进行检测,结果 9株为K88/LT/STa阳性,14株为K88/LT阳性,21株K88/STa阳性,13株LT/STa阳性,8株K88阳性,2株LT阳性,12株STa阳性。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4,(8):94-97
对上海地区分离的199株猪源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和毒力因子检测,使用大肠杆菌标准抗O因子血清进行玻片凝集试验;采用普通和多重PCR方法,对分离株进行STa、STb、LT、Stx2e等4种肠毒素和K88、K99、987P、F18、F41等5种黏附素检测。结果:199株猪源大肠杆菌分离株有110株鉴定出血清型,占检测菌株的55.28%,覆盖了30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O8、O45、O64、O78、O138、O157、O163、O7+O8,占定型菌株的60%。共有32株大肠杆菌检测到毒力因子,阳性率为16.08%,检测出9种毒力因子。其中有21株单独检测到肠毒素,占65.63%,STa和STb+LT阳性的菌株分别为14和4;6株单独检测到黏附素,3株菌株K99阳性;5株同时检测到肠毒素和黏附素。在32株毒力基因阳性的大肠杆菌中,有15株血清型定型,覆盖7种血清型,其中O138、O7+O8与肠毒素STa相关,O8、O45与STb+LT相关。研究表明,上海地区猪源大肠杆菌分离株优势血清型至少覆盖了包括O8、O45、O64、O78、O138、O163等在内的8种血清型;大肠杆菌分离株以产肠毒素为主,主要毒力因子包括黏附素K99和肠毒素STa、STb+LT等。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确定新疆石河子地区某牛场因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犊牛死亡的细菌性病原,并对分离病原进行系统进化分类、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分析。采用细菌常规分离结合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对分离株进行分离鉴定,采用纸片法和PCR方法对分离株进行系统分群、药敏表型及耐药基因的分析。从患病犊牛肺脏、肝脏及淋巴结组织分离鉴定出6株致病性大肠杆菌,6株分离株均呈多重耐药现象,其中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拉定、链霉素、庆大霉素、氟苯尼考、替考拉宁、克林霉素、美罗培南、四环素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高达100%。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C2、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CTX-MblaTEM、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喹诺酮类耐药基因gyrA、磺胺类耐药基因sul2携带率分别为66.67%、83.3%、66.7%、100%、100%和100%。结果表明,新疆石河子某牛场发生呼吸道感染死亡犊牛细菌性病原是大肠杆菌,且表现较强的多重耐药现象,分离株携带更为丰富的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