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鸭疫里氏杆菌病三价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1、2、10型鸭疫里氏杆菌(RA)分离株为菌种,研制鸭疫里氏杆菌病三价油乳剂灭活疫苗。经无菌及安全检验合格后,对6日龄樱桃谷雏鸭颈部皮下接种0.4mL/只,免疫后第10、14、21和35d分别用1、2、10型RA强毒株攻攻,第14d的攻毒保护率为91.7%-100%,35d攻毒保护率为66.6%-83.3%。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雏鸭5-7日龄免疫后至上市保护率可达95.0%-100%。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natipestifer,RA)的灭活油乳剂疫苗,本研究将10株血清1型RA的临床分离株经腿部肌肉注射7日龄雏鸭进行动物体内复壮,结果表明所有被测菌株均具有较强的毒力,易感雏鸭致死率100%.对其中3株RA分离株CH3、WJ4和YL4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其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2×108 cfu、3.25×108 cfu和2.37×106 cfu.选取5株RA分离株分别制备灭活油乳剂疫苗,分别于5日龄和18日龄对樱桃谷鸭进行两次免疫后,免疫鸭能够产生高水平的RA特异性抗体,对2 LD50 WJ4或CH3攻毒产生很好的保护效果,其中由CH3、CQ3和YXb12制备的灭活油乳剂疫苗对攻毒的保护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3.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感染是主要危害2~8周龄雏鸭的高致病性细菌性传染病。为研制血清10型RA灭活油乳剂疫苗,选取10株血清10型RA分离株进行动物体复壮、分离和鉴定后,分别对部分毒株进行了毒力测定和灭活油乳剂疫苗的研制。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用分离株对7日龄雏鸭均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分离株YXL1和HXb2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2.8×108 cfu和82 cfu,不同菌株之间的毒力差异很大。用研制的灭活油乳剂疫苗对雏鸭进行2次免疫后,免疫鸭可获得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并可抵抗强毒RA的攻击,以HXb2免疫后的攻毒保护性最好。抗体水平检测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用血清10型RA分离株HXb2制备的油乳剂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控制贵州省鸭疫里默氏杆菌(RA)的流行,本研究以实验室分离保存的血清2型RA地方优势流行株为菌种,制备了稳定性和安全性较好的甲醛油乳剂灭活疫苗,以其免疫麻鸭后对其抗体滴度进行检测,并于免疫后以RA分离株进行免疫保护攻毒试验。结果显示,该灭活疫苗诱导麻鸭产生的抗体滴度可达1∶3 200,免疫保护率达87.5%,高于商品化的同类灭活疫苗(62.5%)。结果表明利用贵州地区流行的优势血清型RA菌株所制备的疫苗,对防治RA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疫苗的研究提供工具,建立鸭坦布苏病毒病发病模型,将168只35日龄无坦布苏病毒感染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成7组,每组24只,其中1~6组分别以不同含量的鹅源坦布苏JS804株病毒肌肉注射进行攻毒,对照组肌肉注射相同剂量的PBS。攻毒后每天观察临床症状。分别于攻毒后2、4、6、8、13、20d每组随机取4只攻毒鸭扑杀,分别取每只鸭各脏器样品2份,一份放-20℃冻存,用于套式RT-PCR检测病毒;另一份用4%多聚甲醛固定,用于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表明:试验鸭于攻毒后腿瘫、头颈扭曲、行走不稳;各主要脏器均出现病变,其中以脾脏、肝脏、脑最为明显;套氏RT-PCR,攻毒后8日各脏器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其中以脾脏检出率最高;由攻毒检测结果确定鸭的攻毒量为1.6×106TCID50。脑神经元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水泡变性、肝小叶结构破坏;脾脏淋巴细胞变性、坏死。免疫组化定位发现:心肌纤维细胞、脾脏生发中心、肺泡上皮细胞、肾小球上皮细胞、脑血管内皮细胞、肝细胞均有棕黄色阳性信号。本试验成功建立了鸭坦布苏病毒病樱桃谷肉鸭发病模型,为今后研制疫苗及免疫效果判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安徽省某鹅场急性死亡的雏鹅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无菌采集病死鹅肝脏、脑和心包液,经过培养特性观察、染色镜检、生化特性检测以及16S rRNA和血清学检测,鉴定病原菌为血清15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命名为LAG1株。该分离菌株对四环素类药物敏感,而对卡那霉素等耐药;对雏鸭的致病性强,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为7.75×103CFU/只;交叉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LAG1灭活油乳剂疫苗对自身菌株攻毒的免疫保护率可达80%以上,对血清10型鸭疫里默氏杆菌HXb2攻毒的保护率可达70%,对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WJ4和血清2型鸭疫里默氏杆菌Yb2攻毒的保护率低于20%。本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养鹅业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从本地病番鸭群和樱桃谷鸭群中分离到的鸭疫里氏杆菌(RA),W-4和Z-3株为菌种,蜂胶为佐剂研制而成的鸭疫里氏杆菌蜂胶灭活疫苗,经无菌试验和安全性试验合格后,给6日龄雏鸭注射0.3mL/只,接种后10d用相应的2株强毒进行攻击,能获得80%以上的保护率,临床应用保护率在92%以上,疫苗经半年保存后,其物理性状仍均匀稳定。经临床应用证明它具有使用方便、安全、高效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用108ELD50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NDV)强毒对20只樱桃谷鸭和SPF鸡进行攻毒,同时分别设10只同日龄樱桃谷肉鸭和SPF鸡为空白对照,进行同居感染。试验鸭攻毒后1、4、7和14d取喉头、泄殖腔棉拭和肝、脾、肾等内脏组织进行病毒分离,同时采血进行ND抗体检测。SPF鸡攻毒后5d内100%死亡,对照组9d内100%死亡。试验鸭攻毒组和对照组在14d观察期内无明显临床症状,攻毒后第7天开始部分试验鸭喉头、泄殖腔棉拭和内脏分离到NDV,第14天试验鸭血清NDHI抗体阳性。结果表明NDV强毒感染鸭群后并不引起明显的发病、死亡,但是病毒可以在其体内复制,并通过喉头和泄殖腔排毒,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2006~2009年从四川、重庆、云南等主要养鸭区分离鉴定的261株鸭疫里默氏菌(RA)的血清型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血清Ⅰ、Ⅱ、Ⅳ型RA占总分离株的68.20%。筛选出免疫原性好的Ⅰ、Ⅱ、Ⅳ型RA分离株各1株,制备三价灭活油乳剂疫苗,安全性和效力检验结果显示该三价苗安全,接种后无不良反应,3日龄雏鸭首免后14~31d对Ⅰ、Ⅱ、Ⅳ的攻毒保护率均在83.33%以上。  相似文献   

10.
血清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弱毒疫苗株培育及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鸭甲型肝炎病毒血清3型引起的小鸭肝炎在我国广泛流行,严重危害着肉鸭养殖业.本研究采用鸭胚连续传代对血清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分离株进行致弱,通过检测不同代次的鸭胚组织毒的毒力、稳定性及免疫原性,结果发现该病毒在鸭胚中连续传代至第53代以后对雏鸭无致病性,在雏鸭体内连续继代不出现毒力返强.雏鸭经颈部皮下接种5×105.9ELD50的第54代病毒后可刺激机体产生坚强的免疫力.1日龄雏鸭免疫后4 d对强毒感染的保护指数为81.4%,免疫后6天的保护指数为100%.3日龄雏鸭免疫后5 d攻毒保护率为100%.1日龄雏鸭免疫后1周,血清中和抗体水平为10-3.29,至第4周达到高峰,之后开始缓慢下降.试验结果表明,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株第54代弱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毒力稳定,雏鸭接种后诱导产生的免疫力完全可以保护小鸭渡过鸭肝炎易感期,可作为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11.
李振清 《中国畜牧兽医》2012,39(12):180-182
本试验将从山东省临朐、新泰、高唐、微山、禹城、博兴等地的40多个不同鸭场分离到的鸭疫里默氏杆菌RA10型LQ09、RA1型YC11和鸭大肠杆菌优势血清型菌株O78型LQ06、O92型BX02作为菌种,采用液体培养工艺进行增菌后,制备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的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该疫苗经无菌和安全检验合格后,进行免疫原性研究。结果表明,对3日龄肉鸭雏鸭颈部皮下注射0.3 mL/羽即可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免疫后10日龄用同源菌株攻击保护率可达70%,17日龄达80%,24日龄至出栏达100%;对7日龄肉鸭雏鸭颈部皮下注射0.5 mL/羽即可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免疫后14日龄用同源菌株攻击保护率可达80%,21日龄直至出栏达100%;该疫苗经田间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取3批实验室试制的卵黄抗体,按0.5 mL/只接种3日龄SPF雏鸭,1.0 mL/只接种6日龄SPF雏鸭,分别在注射抗体后1、3、5和7 d攻毒,观察攻毒保护情况。结果显示,3和6日龄雏鸭接种抗体后1~5 d注射1型和3型鸭甲型肝炎强毒,攻毒保护率均在90%以上;雏鸭接种抗体后7 d注射鸭甲型肝炎强毒的攻毒保护率仅在70%~76.7%之间,攻毒对照组90%~100%死亡,健康对照组100%健活。说明注射抗体后5 d抗体仍能产生良好地保护作用,而7 d后保护作用大幅减弱。因此,确定鸭病毒性肝炎二价(1型+3型)卵黄抗体(JS株+SD株)被动免疫保护期为5 d。  相似文献   

13.
针对山东潍坊地区鸭瘟零星发病现象,从潍坊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病料,通过鸭胚接种,分离出一株病毒。通过分子生物学以及阳性血清定性中和试验鉴定为鸭瘟病毒(DPV),命名为鸭瘟病毒GM株。结果显示,该本病毒可适应鸭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鸭胚ELD50为10-5.5/0.2 m L;该病毒无血凝活性,不能凝集1%鸡红细胞;本动物回归,使樱桃谷鸭在5~6 d死亡,成功复制出鸭瘟病毒;鸭瘟病毒GM株与鸭瘟病毒鸡胚化弱毒株(CVCC AV1222)疫苗的免疫攻毒试验表明,传统鸭瘟疫苗对该分离株具有保护力。初步确定该病毒为传统鸭瘟野毒。  相似文献   

14.
从山东省发病鸡群分离鉴定了一株新城疫病毒(NDV),命名为SDLY01。经蚀斑纯化后进行毒力测定和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株SDLY01属于基因VII型NDV强毒。20只7日龄SPF鸡免疫新城疫活疫苗LaSota后14d分别用NDV标准强毒F48E8和分离株SDLY01攻毒,同时设同日龄SPF鸡为对照组,未免疫任何疫苗。攻毒后观察10d,免疫组在攻毒后食欲、精神均正常;对照组在攻毒后2~4d发病死亡,并表现ND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攻毒后第3、5、7、9d对免疫组试验鸡取喉头、泄殖腔棉拭进行病毒分离,F48E8攻毒组病毒分离均为NDV阴性,SDLY01攻毒组第5d病毒分离NDV阳性,第3、7和9d病毒分离阴性。本研究结果表明LaSota活疫苗对F48E8和SDLY01均能提供100%免疫保护,但不能完全抑制基因VIINDV分离株在体内的复制和排毒。  相似文献   

15.
选择川渝地区流行的鸭传染性浆膜炎病原鸭疫里默氏杆菌(RA)的主要血清型中的强毒力株AF株作为攻毒菌种。菌种液通过接种巧克力培养基进行复苏,检验合格后,在无菌工作台内用无菌生理盐水洗下菌苔,制成2.4×109CFU/ml(A600=0.65)的菌悬液,对不同日龄花边肉鸭攻毒,观察记录发病率、死亡率、剖检症状、回收细菌,并鉴定血清型。结果表明,8、18日龄是AF株RA感染花边肉鸭的最敏感日龄,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90.9%。  相似文献   

16.
从山东省发病鸡群分离鉴定了一株新城疫病毒(NDV),命名为SDLY01。经蚀斑纯化后进行毒力测定和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株SDLY01属于基因Ⅶ型NDV强毒。20只7日龄SPF鸡免疫新城疫活疫苗LaSot a后14 d分别用NDV标准强毒F48E8和分离株SDLY01攻毒,同时设同日龄SPF鸡为对照组,未免疫任何疫苗。攻毒后观察10 d,免疫组在攻毒后食欲、精神均正常;对照组在攻毒后2~4d发病死亡,并表现ND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攻毒后第3、5、7、9 d对免疫组试验鸡取喉头、泄殖腔棉拭进行病毒分离,F48E8攻毒组病毒分离均为NDV阴性,SDLYO1攻毒组第5 d病毒分离NDV阳性,第3、7和9d病毒分离阴性。本研究结果表明LaSot a活疫苗对F48E8和SDLY01均能提供100%免疫保护,但不能完全抑制基因Ⅶ NDV分离株在体内的复制和排毒。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取3批实验室试制的卵黄抗体,琼扩效价为1∶16,按0.5 m L/只接种1、3日龄易感雏鹅,分别在注射抗体后1、3、5和7日攻毒,观察攻毒保护情况。结果显示:1日龄雏鹅注射抗体后1日攻毒保护率为96.67%,3日攻毒保护率为100%,5日攻毒保护率为86.67%,7日攻毒保护率为76.67%;3日龄雏鹅注射抗体后1日攻毒保护率为100%,3日攻毒保护率为96.67%,5日攻毒保护率为86.67%,7日攻毒保护率为80%。以免疫攻毒保护率不低于80%为标准,本研究确定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的被动免疫保护期为5日,随着时间的延长,保护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8.
从河北省某肉鸭场的鸭疫里氏杆菌病发病鸭中分离出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菌株。对该菌株采用液体、固体两种方法增菌培养后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以0.5mL/只剂量经皮下免疫7日龄雏鸭,并在河北省某发病肉鸭场进行了田间试验,表明该疫苗免疫效果良好,保护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从河南某肉鸭养殖场感染鸭肝炎病毒的10日龄病死鸭肝脏中分离到一株致病菌,经菌落形态学观察、培养特性、生化反应、致病性回归试验和SPF鸡攻毒试验,结合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 kmt1种特异性基因检测方法进行鉴定,并通过16S rRNA序列测定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为Pm,命名为Pm-Y.致病性回归试验表明低浓度的Pm-Y只引起部分10日龄雏鸭发病死亡.SPF鸡攻毒试验显示,Pm-Y与国内标准强毒株C48-1的致病力相近,16S rRNA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Pm-Y与Pm多杀亚种和杀禽亚种亲缘关系最近.参考荚膜血清特异性基因hyaD-hyaC、bcbD、dcbF、ecbJ和fcbD合成引物,扩增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对Pm-Y进行荚膜分型鉴定为A型Pm.本研究是国内首例从感染鸭肝炎病毒10日龄雏鸭肝脏中分离到Pm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鸭传染性浆膜炎蜂胶疫苗研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重庆疫鸭中分离到2株细菌,经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鉴定,证明为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用改良的血清酵母肉汤进行培菌培养,将2菌株菌液混合(1:1,体积比),经甲醛灭活后加入蜂胶左剂,制成蜂胶灭活疫苗。用其免疫5-7日龄雏鸭,一免后7、10、15d皮下注射RA混合菌液攻毒(0.2mL/只),平均保护率达66.67%;10d后二免,二免后7、10d攻毒(0.2mL/只),平均保护率达94.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