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1 病因 造成实验猴中暑的主要原因:(1)室外温度在40℃以上.(2)猴舍内通风不良,温度大,闷热.  相似文献   

2.
猴嗜T淋巴白血病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猴嗜T淋巴白血病病毒(simian T-cell lymphotropic virus,STLV)是非特定病原体(SPF)猴必须排除的病毒之一,是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一种重要的逆转录病毒,其潜伏期较长,非人灵长类动物感染了这一病毒在很长时间内无明显临床症状。目前,STLV已经遍布全球的非人灵长类,并可分为3种类型。研究证明STLV与非人灵长类动物的T淋巴白血病和淋巴肿瘤有关,其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血液传播。作者主要介绍了STLV的病毒学特点、流行及检测方法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国内不同地区猴场猴D型逆转录病毒(simian type D retrovirus,SRV)感染情况,采集广东、云南、海南、广西、河南境内主要猴场的实验猴血清752份,通过ELISA法检测SRV抗体,评估不同猴场感染情况。结果显示:受检样本总阳性率为5.19%,繁殖单元阳性率为16.15%。不同地区猴场实验猴群的感染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云南实验猴感染率最高,样本和繁殖单元阳性率分别为13.50%和46.15%;其次是海南猴场实验猴,样本和繁殖单元阳性率分别为5.00%和17.65%;广东省两家猴场的感染率较低,样本阳性率分别为2.50%和1.00%,繁殖单元阳性率分别为12.90%和5.00%;广西与河南猴场未检出SRV阳性。不同猴种的感染率有明显差异(P<0.05),恒河猴样本和繁殖单元阳性率分别为11.64%和35.29%,而食蟹猴分别为2.31%和9.38%。结果表明,SRV在国内人工饲养猴群中感染较普遍,部分地区感染较为严重,尤其是恒河猴,应采取措施加强对猴场SRV流行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实验猴间日疟原虫感染的基本情况,为猕猴属动物或其他非人类灵长类实验动物间日疟原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检测方法,对采自云南昆明某灵长类研究中心的3种实验猴(恒河猴、豚尾猴、食蟹猴)的血清样品进行间日疟原虫抗原检测。结果,3种实验猴的间日疟原虫血清阳性率平均为1. 62%,其中,豚尾猴的血清阳性率最高为5. 62%,其次恒河猴的血清阳性率为0. 94%,食蟹猴的血清阳性率为0%,3种实验猴的血清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 004 <0. 05);从性别分析,公猴(2. 89%)和母猴(0. 94%)的血清阳性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 101> 0. 05);从年龄分析,青年猴(≤4岁)血清阳性率为3. 07%,成年猴(> 4岁)血清阳性率为0%,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07 <0. 05)。从回归分析结果来看,品种因素是引起实验猴感染间日疟原虫的主要风险因子(P=0. 004 <0. 05)。结果表明,该灵长类研究中心的实验猴存在间日疟原虫感染,带虫猴会成为潜在的内部感染源。饲养人员需要加强对实验猴的饲养管理及间日疟原虫的防治工作,提高实验猴质量。  相似文献   

5.
2017年4月在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观察5只黑帽悬猴(Cebus apella)的行为,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的日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结果表明,圈养黑帽悬猴的主要行为活动为休息(52. 06±1. 03)%、移动(23. 22±0. 58)%、取食(14. 65±0. 69)%、理毛(4. 98±0. 35)%等。雄猴和雌猴的休息、玩耍、乞食和刻板行为所占时间比例差异显著。相比于成年黑帽悬猴,幼猴玩耍的时间更长(χ~2=13. 643,P <0. 05),乞食行为所占时间更多(χ~2=4. 057,P <0. 05)。雄猴取食时间先于雌猴和幼猴,在上午和下午投食后均优先取食。周末游客人数比平日显著增加,雌猴和幼猴乞食行为也显著增多,其波动节律具有一致性。针对圈养黑帽悬猴行为管理提出了一些丰容措施和游客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人工饲养的金丝猴种群中,从 1987 年到2004年间发生的 17 次流产死产进行了相关调查。分析原因发现,老龄雌猴和初产雌猴是发生流产死胎的主要群体,占总调查数的76.47%(13/17)。强烈的环境刺激对金丝猴造成的应激反应是发生流产的重要原因,占35.29%(6/17),难产是造成死胎的重要原因,占25.53%(4/17)。  相似文献   

7.
<正>饲养的非人灵长类动物(Non-human primates,NHP)往往感染阿米巴原虫,且感染的种类多,但由于多数种类不致病,很少会有人关注。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曾一度被认为是唯一的致病种,它引起的阿米巴病(amoebiasis)往往造成病猴出血性痢疾和肝脓肿,甚至导致死亡。同时该病作为人兽共患病,每年造成10万例人死亡而备受重视[1]。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作为实验动物在广西有着数量惊人的存栏量[2],而各种  相似文献   

8.
建立能同时检测猴B病毒5种基因型的通用核酸检测体系,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评价。首先,对猴B病毒5种基因型代表毒株全序列进行比对,选取其保守区域(g B基因)设计猴B病毒的通用引物和探针。其次,构建参考品质粒,并以其为模板建立核酸检测体系的标准曲线。最后,对该核酸检测体系分别进行特异性、通用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评价。建立的标准曲线在3×107~3×102 copies模板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9。方法学评价结果显示,该核酸检测体系与人单纯疱疹病毒1型、人单纯疱疹病毒2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均无交叉反应;可同时检测猴B病毒5种基因型,检测下限为30 copies;批内和批间实验重复性良好。建立的猴B病毒通用核酸检测体系对于疑似猴B病毒感染病例的辅助诊断,以及高质量实验猴群的建立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是一种典型的蚊媒病毒(Arbovirus),主要通过伊蚊(Aedes)传播。ZIKV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Zika森林的恒河猴中发现~[1]。2007年4月~7月,位于西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的Yap岛上185例ZIKV感染者出现发热、头痛、皮疹、结膜炎和关节痛等症状,导致生活在Yap岛上的6892名居民中有5005名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人工饲养环境条件下恒河猴、食蟹猴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基础值,为保障恒河猴、食蟹猴的饲养品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分别采集24只(雌雄各半)成年的恒河猴、食蟹猴被毛,测定其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毛发中丙氨酸(ALA)和铜的含量,食蟹猴组显著高于猕猴组(P0.05);异亮氨酸(ILE)的含量,恒河猴组极显著高于食蟹猴组(P0.01);亮氨酸(LEU)的含量,恒河猴组显著高于食蟹猴组(P0.05);其余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恒河猴、食蟹猴19种氨基酸和5种微量元素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为了调查保护区野生猕猴是否感染猴的3种主要病毒,从广西某自然保护区一只濒死的野生猕猴抽取血液分离血清,分别应用猴3种病毒斑点酶免疫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猴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STLV-1)和猕猴疱疹病毒I型(B病毒)抗体呈阳性,而猴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呈阴性.  相似文献   

12.
断奶婴猴的饲养有两个关键的指标:一是成活率;二是死亡率.现在普遍实行3~4月龄断奶,而婴猴早期的消化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同时因断奶、换料、环境的改变带来的应激反应造成免疫抑制,使婴猴的腹泻、肺炎等疾病的发病率升高.  相似文献   

13.
接种卡介苗预防猴结核病试验于显福,姜慧(齐齐哈尔铁路兽医卫生段)观赏猴患结核病的较多,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其原因是每次投药及注射都须把猴抓住才行,在抓赶过程中,易造成猴的惊恐和激烈的活动,使患猴体力消耗过大.因此,使许多患猴久治不愈而死亡,造成...  相似文献   

14.
正B病毒(B virus,BV)隶属于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单纯疱疹病毒属(Simplexvirus),以恒河猴(Macaca mulatta)和食蟹猴(M.fascicularis)等为自然宿主。该病毒最初由恒河猴咬伤的病人脑组织中分离获得[1]。B病毒在猴群中常呈隐性感染,感染率在10%~60%,但其感染人后往往引起死亡,即使存活下来也会产生严重的神经后遗症[2],危害甚大。《实验用猴微生物学检测国家标准》中规定B病毒为必检项目,为此选择适用于基  相似文献   

15.
正川金丝猴是典型的森林树栖动物,为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仅分布于中国四川、甘肃、陕西和湖北,群栖高山密林中。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别名狮子鼻猴、仰鼻猴,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仰鼻猴属,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濒危。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验动物国家标准(GB/T 14926.47-2001)的检验方法,对进口的330只食蟹猴进行了结核病、猴B病毒(BV)、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肠道寄生虫检测.检出猴B病毒抗体阳性7只,阳性率2.1%,志贺氏菌阳性1只,吸虫阳性1只,绦虫阳性1只,线虫阳性2只,鞭虫阳性11只.对检出阳性的猴子均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防止疫病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17.
食蟹猴的实验室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人灵长类 (NonhumanPrimate)在解剖、生理和生化代谢等特点与人相似 ,在神经生理学、病理学、心理学及计划生育学等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研究中 ,常把猴作为实验动物来应用。以前使用最多的是弥猴属中的恒河猴 ,但近年来食蟹猴作为实验动物应用的数量日益增多 ,这是因为食蟹猴体形小 ,性情温顺 ,便于实验操作 ,更重要的是已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数据 (各项生理、病理指标及各种实验模型等 ) ,具备了作为实验动物的必要条件[1] 。食蟹猴与其它非人灵长类一样会感染各种病 ,有些疾病是人猴共患的 ,为保证实验用猴的质量和接触猴的…  相似文献   

18.
恒河猴血液细胞、生化和凝血功能正常参考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分析人工饲养及在非麻醉(清醒)状态下108只健康成年恒河猴的血常规、血液生化及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正常值,并分析各项检测数据的性别差异。血常规测定值17项,其中,雌猴较雄猴极显著高(P<0·01)的项目为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液生化测定值17项,其中,雌猴比雄猴显著低(P<0·05)的项目有丙氨酸转氨酶(ALT),显著高(P<0·05)的项目有碱性磷酸酶(ALP)。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测定值9项,其中,雌猴比雄猴明显高(P<0·05)的项目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极显著高(P<0.01)的项目为凝血酶时间(TT)。建立了人工饲养条件下健康成年恒河猴的血常规、血液生化、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正常参考值指标,丰富和完善了恒河猴动物实验和疾病诊断中血液分析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9.
赤猴生活在非洲热带草原和半沙漠化地区,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中珍贵保护动物.本园于2006年引进展览,由于猴王较凶,其他雄猴常被咬伤.此次咬伤较为严重,在外伤治愈后又进行长期关押造成该猴废用性肌肉萎缩瘫痪,有关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探讨规模化养殖场实验猴疝气临床治疗和综合预防措施。将近5年来32例实验猴发生疝气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治疗方案。实验猴疝气主要类型为阴囊疝46.9%(15/32)、脐疝34.3%(11/32)和腹壁疝18.8%(6/32),阴囊疝多发于幼龄猴中,占85%(12/15),脐疝则多发于成年猴,占72.7%(8/11),腹壁疝多发于老年猴,占83.33%(5/6)。采用非手术治疗10例和22例手术治疗方法,22例经过手术治疗完全治愈(100%),6例非手术治疗完全治愈(60%),4例发生组织坏死和腹膜炎。实验猴疝气采取手术治疗效果优于非手术方法,及时发现并处置病猴,可有效降低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