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红枣和鹰嘴豆粉为主要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红枣汁浸提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6,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1 h;红枣鹰嘴豆粉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比为红枣汁与鹰嘴豆粉汁的质量比7∶3,白砂糖添加量7.5%,柠檬酸添加量0.15%,黄原胶添加量0.25%,制成的复合饮料酸甜适口,具有浓郁的红枣香气和轻微的鹰嘴豆汁的味道,是集营养和保健于一体的天然饮品。  相似文献   

2.
以山药、核桃、全脂乳粉为主要原料,开发出一种新型的乳饮料,并对其加工工艺、稳定剂配方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山药核桃乳饮料的最佳工艺配方为山药汁添加量25%,核桃汁添加量15%,全脂乳粉添加量8%,白砂糖添加量10%;最优稳定剂配比为CMC-Na添加量0.10%,卡拉胶添加量0.09%,黄原胶添加量0.08%,单甘酯添加量0.20%。该产品口感细腻、风味独特、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开发利用红枣、玫瑰花,选用新鲜红枣和可食用玫瑰花为主要原料制作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红枣玫瑰花功能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红枣汁添加量50%,玫瑰花汁添加量35%,柠檬酸添加量0.10‰,冰糖添加量8%。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饮料颜色清澈透明,具有红枣与玫瑰花特有的颜色和香气,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风味俱佳的新型功能饮料。  相似文献   

4.
以红枣和生姜为主要原料研制复合饮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红枣生姜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红枣汁与生姜汁的质量比为4:1,白砂糖添加量为7.5%,柠檬酸添加量为0.25%.用该配方制成的复合饮料酸甜适口,具有浓郁的红枣香气和生姜的微辛辣味,是集营养和保健于一体的天然饮品.  相似文献   

5.
以人参果、枸杞和葡萄为原料,研制一种人参果枸杞葡萄复合饮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复合汁中人参果汁、枸杞汁和葡萄汁最佳体积配比为4∶3∶5。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优化的最佳配方为:复合汁添加量44%,白砂糖添加量6.7%,柠檬酸添加量0.1%。复合稳定剂为0.1%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0.15%卡拉胶。按上述配方制得的人参果枸杞葡萄复合饮料感官品质较好,呈透亮的橙红色,酸甜可口、协调适当,具有人参果特有的香气,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6.
以怀远石榴和红枣为原料、益寿糖为甜味剂、柠檬酸为护色剂和酸味剂、黄原胶为稳定剂加工复合型保健饮料,采用正交试验结合模糊数学评判法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影响复合饮料口感最大的是红枣汁与石榴汁添加比例,甜味剂的添加量次之。最佳工艺条件为石榴与红枣汁配比3∶1,甜味剂添加量10%,柠檬酸添加量0.02%,黄原胶添加量0.20%。在该配方下所得红枣石榴汁复合饮料色泽美观、风味独特,有一定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五味子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将五味子提取液与牛乳相结合制成的饮料在口感和组织状态上独具一格,并且可以达到很好的适口性,影响酸性乳饮料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牛乳的脂肪上浮和蛋白沉淀,通过对不同稳定剂配比进行正交试验分析,配制出蛋白质含量1.0%以上,五味子提取液添加量12%的酸性乳饮料配方,并确定了稳定剂的种类及添加量。结果表明,采用全脂乳粉添加量4%和五味子提取液添加量12%的配比时,添加6%的白砂糖,0.035%的阿斯巴甜和0.30%的柠檬酸,p H值4.10时饮料的风味和口感最佳;当稳定剂添加量为CMC 0.45%,黄原胶0.06%,螯合剂0.06%,乳化剂0.04%时,五味子酸性乳饮料的稳定性达到最好。  相似文献   

8.
以蒲公英根为原料,研究开发一款新型的类大麦茶风味蒲公英保健饮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蒲公英原汁的制备工艺,以白砂糖、柠檬酸、稳定剂等为添加剂进行调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法确定最佳饮料配方;测定蒲公英原汁中的功能成分多糖的含量,并对饮料的品质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粉碎程度为最粗粉的蒲公英根原料,按料液比1∶30,煎煮1.5h制得蒲公英原汁,此时多糖含量和类大麦茶风味最佳,多糖含量为8.5 mg/100 m L;正交试验优化最佳饮料配方原汁添加量40%,白砂糖添加量8%,柠檬酸添加量0.1%,稳定剂添加量0.1%加水混合,成品汤色棕橙、通透明亮、清香甘甜,富有类大麦茶风味,各项质量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9.
以多倍体蒲公英和绿茶萃取汁为主要原料,添加白砂糖、蜂蜜、柠檬酸和稳定剂,经试验确定了复合饮料最佳配方为:多倍体蒲公英萃取汁与绿茶汁的体积比2∶1,白砂糖添加量10%,柠檬酸添加量0.3%,稳定剂添加量0.25%、蜂蜜添加量1.0%。  相似文献   

10.
以南瓜和绿豆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复合饮料制作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柠檬酸添加量0.08%,白砂糖添加量10%,奶粉添加量0.5%,南瓜汁与绿豆汁的体积比2∶3,添加0.1%黄原胶和0.2% CMC-Na的复合稳定剂。  相似文献   

11.
以南瓜和绿豆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复合饮料制作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柠檬酸添加量0.08%,白砂糖添加量10%,奶粉添加量0.5%,南瓜汁与绿豆汁的体积比2∶3,添加0.1%黄原胶和0.2%CMC-Na的复合稳定剂。  相似文献   

12.
以猴头菇、枸杞为主要原料,辅以白砂糖、柠檬酸等辅料,对猴头菇枸杞复合饮料的配方和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比和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饮料的最佳配比为猴头菇汁与枸杞汁配比3∶1,白砂糖添加量6%,柠檬酸添加量0.12%。通过稳定性试验确定最佳稳定剂添加量为果胶0.10%,CMC-Na 0.07%,黄原胶0.04%。在此条件下,所得复合饮料颜色透明均一、口感优良、风味独特,有良好的稳定性,营养价值丰富。  相似文献   

13.
研究以红豆、枸杞子和桑葚为原料加工复合饮料的生产工艺,研制出红豆枸杞子桑葚新型复合饮料,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复合饮料加工工艺的关键技术及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最佳调配方案为红豆汁添加量30%,枸杞子添加量19%,桑葚汁添加量26%,柠檬酸添加量0.11%,白砂糖添加量8%;稳定剂的最佳调配方案为海藻酸钠0.1%,黄原胶0.1%,阿拉伯胶0.6%。  相似文献   

14.
以甘薯为材料,经打浆、过滤、酶解制成甘薯汁,加以适量脱脂奶粉、白砂糖调配,研制成甘薯乳饮料。甘薯乳饮料的研究主要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配方。试验得出,影响甘薯乳饮料品质的主要因素是甘薯汁的添加量,影响甘薯乳饮料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CMC-Na的添加量。结果表明,甘薯乳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甘薯汁30%,脱脂奶粉4%,白砂糖4%,CMC-Na 0.1%,黄原胶0.02%,瓜尔胶0.03%,成品具有营养丰富、均匀稳定、口感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豆渣是豆类加工的副产品,将豆渣处理后配以菠萝可以制成富含膳食纤维且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饮料。实验研究了稳定剂的选择、豆渣粉的添加量、菠萝汁的添加量、甜酸比等的选择对饮料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菠萝豆渣饮料的最佳的配方是:黄原胶0.1%,CMC0.16%,卡拉胶0.04%,豆渣量6%,白砂糖10%,菠萝汁45%。制得的饮料口感细腻,酸甜适中,具有菠萝特有的香味。为豆渣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红枣和黑枸杞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红枣黑枸杞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红枣汁与黑枸杞汁的添加量配比6∶4,白砂糖添加量5%,黄原胶添加量0.04%,制得的复合饮料黑褐色协调、有光泽感,具有红枣的特有香味和黑枸杞的微涩感。  相似文献   

17.
以苦瓜、槐叶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白砂糖、柠檬酸及其他辅料,研制出复合保健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配方,即槐叶汁添加量6%,苦瓜汁添加量10%,白砂糖添加量7%,柠檬酸添加量0.2%。通过对护绿剂、稳定剂的研究,确定护绿剂为质量分数0.1%的抗坏血酸和含量为100 mg/kg的葡萄糖酸锌配合溶液,稳定剂添加量为0.05%黄原胶和0.1%CMC-Na的复合稳定剂。  相似文献   

18.
以红枣和生姜为主要原料制备复合饮料,通过正交试验结合模糊数学评价方法筛选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红枣汁浸提最优工艺为:浸提时间2.5 h,浸提温度80 ℃,浸提浓度15%;红枣生姜复合饮料的最优工艺为:红枣汁添加量75%,生姜汁添加量15%,白砂糖添加量4%,按最优工艺制得的饮料呈红棕色,明亮透明,具有红枣和姜的香味,气味协调,口感甜辣适宜,无杂味。  相似文献   

19.
主要研究蒲公英饮料加工过程中的护色、稳定及配方,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蒲公英饮料最优配方:蒲公英汁料水比1∶5,打浆、过滤后进行调配;添加量为柠檬酸0.1%,白砂糖8%;复合稳定剂为0.06%黄原胶和0.18%海藻酸钠。  相似文献   

20.
以鲜铁皮石斛、超微红枣粉、鲜奶为主要原料,通过乳酸菌发酵进行铁皮石斛复合乳酸菌饮料的研制及加工工艺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四因素三水平试验方案,结合实际试验条件,得出确定制作铁皮石斛复合酸奶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铁皮石斛汁添加量30%,鲜奶添加量50%,超微红枣粉添加量1.5%,白砂糖添加量5%,稳定剂魔芋粉0.1%;采用直投式乳酸菌种,按1 g/1 000 m L的投放量,在42℃下发酵7 h,可制得品质优良、酸甜适中、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铁皮石斛红枣复合乳酸菌饮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