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温度变化对虾夷扇贝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探索虾夷扇贝(Datinopecten yessoensis)夏季大量死亡的生理原因,模拟虾夷扇贝筏式养殖区夏季水温变化情况,采用室内控温实验,研究了温度剧烈和缓慢变化对虾夷扇贝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及其影响的差异性。实验设置10℃、15℃、20℃、25℃4个温度梯度,设计温度骤变(每小时升温5℃)和温度缓变(每天升温1℃)2种温度处理方式,测定升温前后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显示,温度变化对虾夷扇贝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显著(P0.05)。温度缓变组耗氧率变化范围为1.910~2.722mg(/g·h),排氨率变化范围为1.499~5.003μm/(g·h),耗氧率(OR)和排氨率(NR)与温度(T)之间的相关方程为OR=2.303+0.425T-0.133T(2R2=0.941)和NR=-1.536+4.384T-0.893T(2R2=0.435)。温度骤变组耗氧率和排氨率大于温度缓变组,且温度骤变组耗氧率在15℃、20℃和25℃,排氨率在20℃和25℃与温度缓变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2012年5月和9月,2013年3月和6月,在自然水温条件下,采用呼吸瓶法比较了不同温度(5.6℃、10.5℃、14.4℃、21.2℃)下普通养殖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和虾夷扇贝选育新品种海大金贝(Haida golden scallop)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设置水温范围内(5.6~21.2℃),普通虾夷扇贝和海大金贝的耗氧率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在温度达到14.4℃之前,实验贝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在14.4℃后,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两种贝最大耗氧率分别为1.67 mg/(g·h)和1.27 mg/(g·h),其中在5.6℃和14.4℃海大金贝耗氧率显著小于普通虾夷扇贝(P0.05);10.5℃和21.2℃时,两组贝类的耗氧率差异不显著(P0.05)。普通虾夷扇贝和海大金贝排氨率随温度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前者从5.6℃开始,随温度的升高,排氨率缓慢升高,水温为14.4℃时达到最大值,为0.063 mg/(g·h),然后逐渐降低,14.4℃水温的排氨率显著大于10.5℃和21.2℃(P0.05);而从5.6℃到10.5℃,后者的排氨率逐渐降低,10.5℃时达到最低值,为0.029 mg/(g·h),然后随温度升高缓慢升高,到21.2℃达到最高值。海大金贝组在温度条件为5.6℃和21.2℃时排氨率高于普通虾夷扇贝组(P0.05);而水温为14.4℃时,普通虾夷扇贝组排氨率显著高于海大金贝组(P0.05);10.5℃时两者排氨率差异不显著(P0.05)。两实验组耗氧率Q_10系数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O/N结果表明,普通虾夷扇贝在本次研究的设定温度区间内以消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主;海大金贝以消耗蛋白质为主,当温度逐渐升高,转化为以消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主,当水温达到较高的水平,又转换为以消耗蛋白质为主。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温度和盐度对加州扁鸟蛤耗氧排氨的影响,设置5、10、15、20、25℃5个温度梯度和12、17、22、27、32共5个盐度梯度,研究温度和盐度对加州扁鸟蛤耗氧排氨的影响。结果表明,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升后降,在20℃达到最大值,4.411mg/(g·h);排氨率除在10~15℃偏低外,整体呈现升高趋势。在盐度32,温度5~25℃,耗氧率和排氨率之比(O∶N)为2.352~4.296mg/(g·h),15℃达最大值。在水温13℃时,盐度范围12~32,耗氧率和排氨率都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增加,32时达到最大值,O∶N为2.780~21.600。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完善加州扁鸟蛤的人工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温度和盐度对美国红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丽华  朱爱意 《水产养殖》2009,30(10):27-30
测试了体重460~550 g的美国红鱼在13、16、19、22、25、28℃和盐度在16、18、21、24、27、30、34时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显示美国红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温度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差异显著(P〈0.001),在16~34℃范围内,盐度变化对美国红鱼的耗氧率无显著影响(P=0.479)。  相似文献   

5.
盐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盐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试验用虾体长(3.13±0.30) cm,体质量(1.82±0.21) g.25 ℃条件下,试验设置盐度0、2、4、6、8、10、12七个梯度.结果表明,试验范围内,盐度为2时,克氏原螯虾幼虾的耗氧率与排氨率最低,表明幼虾对盐度调节的等渗点约为2.随着盐度升高,幼虾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上升,Tukey HSD test发现,对照组、2、4、6盐度组的耗氧率、排氨率差异不明显.盐度超过0~6时,幼虾的耗氧率、排氨率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采用静水法测定了温度和盐度对两种规格甲虫螺(Cantharus cecillei)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温度、规格均对甲虫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影响(P<0.05),但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甲虫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当温度为12-24℃时,甲虫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温度为24℃时,达到最高值.之后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各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明显的下降.在温度为12-28℃条件下,大规格组(A组)甲虫螺的单位体重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小于小规格组(B组).当温度为12-28℃时,甲虫螺的氧氮比值O/N比值范围在8.17-17.31之间.温度为20℃和24℃时,各实验组均有最大的O/N比值.温度升至28℃时,O/N比值明显下降.(2)盐度、规格对甲虫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影响(P<0.05),但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甲虫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当盐度为20-30时,两种规格甲虫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盐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盐度为30时,达到最高值.之后随着盐度的继续升高,各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明显的下降.在盐度为20-40条件下,大规格组(A组)甲虫螺的单位体重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小于小规格组(B组).当盐度为20-40时,甲虫螺的O/N比值范围在10.80-22.71之间.盐度为30时,各实验组均有最大的氧氮比值,盐度升至35和40时,氧氮比值明显下降.研究表明,甲虫螺生存的最适温度为24℃,最适盐度为30.以期为甲虫螺的人工繁殖以及贝螺混养技术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幼体耗氧率和排氨率的昼夜变化规律及其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海水(温度20 ℃,盐度25)条件下,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耗氧率昼夜变化范围为0.52~0.67 mg/(g·h),排氨率的昼夜变化范围为0.062~0.071 mg/(g·h).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受昼夜变化的影响比较明显,其代谢高峰出现在早8∶ 00.温度对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耗氧率与排氨率的影响显著(P<0.05),在16~28 ℃,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海水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28℃时达到最高值,但在32 ℃时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水温18.5~20℃下,采取实验生态学方法,测定了10、15、20、25、30和35盐度下3种规格[干质量(0.220±0.000)、(0.489±0.002)g和(0.899±0.002)g]可口革囊星虫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试验结果表明,盐度、规格均显著影响可口革囊星虫的耗氧率和排氨率(P0.05)。在盐度10~25时,3种规格可口革囊星虫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盐度增加而增大,盐度25时达到峰值后,随着盐度增大而减小。耗氧率和排氨率与盐度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y=ax~2+bx+c。在相同盐度下,可口革囊星虫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体质量的增大而显著减小(P0.05),且耗氧率和排氨率与干质量符合y=amb模型。盐度10~35时,可口革囊星虫的氧氮比值为5.947~25.246,表明可口革囊星虫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肪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9.
在水温10.1℃,将初始体质量为(0.55±0.16)g的马粪海胆幼胆,随机放入0.3 m×0.4 m×0.5 m的白色塑料桶中,每桶100个,过量投喂新鲜孔石莼、粘膜藻、肠浒苔、裙带菜和珠状硬毛藻,计算各种藻类的摄食量(以干质量计),研究马粪海胆对藻类的摄食选择性。再将初始体质量为(0.67±0.32)g的马粪海胆置于水温为10.1、15.6、20.3℃的容器中,投喂相同的5种藻类2 d后,挑选10个规格相似个体放入1 L锥形瓶中,适应0.5 h后密封测定耗氧率和排氨率,研究不同温度和藻类饵料下马粪海胆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试验结果表明,马粪海胆的摄食选择率依次为裙带菜>粘膜藻>孔石莼>肠浒苔>珠状硬毛藻,马粪海胆明显偏好裙带菜;马粪海胆摄食量受温度及藻类种类影响显著(P<0.05),在15.6℃时,日相对摄食率最大,摄食裙带菜的组别显著大于其他组别(P<0.05),摄食珠状硬毛藻的组日相对摄食率最低;各组别马粪海胆耗氧率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大,相同温度条件下,孔石莼组耗氧率最大;各组排氨率随着水温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15.6℃时最大。研究结果将为开展马粪海胆生态增养殖、构建刺参池塘绿色综合养殖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温、体重对虾夷马粪海胆耗氧量和排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结果表明 ,温度和体重对虾夷马粪海胆的耗氧量和排氨量有明显的影响 ,且两因子间存在着交互作用。虾夷马粪海胆的耗氧量 (QO,mg/个 h)和排氨量 (QN,μmol/个 h)与温度 (t,℃ )和湿重 (W ,g)存在下列关系 :QO=0 0 32 3W0 6832 1 0 42 8t,QN=0 0 2 0 5 6W0 612 81 12 94t。 2 4℃可能为虾夷马粪海胆代谢的转变点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黑鳍棘鲷耗氧率与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体重为240.9±27.1 g的黑鳍棘鲷在不同水温(10℃、15℃、20℃、25℃、30℃)条件下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黑鳍棘鲷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当水温超过一定值后,其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实验条件下,黑鳍棘鲷的耗氧率与温度的回归方程为Y=-0.489 7X2+27.39X-147.39;排氨率与温度的回归方程为Y=-0.009 3X2+0.508 2X-1.247;耗氧率的最大值为235.61μg/g.h(温度为28.0℃),排氨率的最大值为5.70μg/g.h(温度为27.3℃)。黑鳍棘鲷快速生长期的最适温度为25~28℃。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黄金鲈(Perca flavescens)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水温(15、20、25和30℃)下,对体重(46.1±4.5)g黄金鲈(Perca flavescens)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黄金鲈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1);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的关系可用指数方程拟合,其方程分别为:RO=0.0682 e0.0633t,R2=0.9879;RN=2.4593 e0.0904t,R2=0.9703;随着温度的升高氧氮比(O:N)逐渐降低;耗氧Q10值和排氨Q10值均在20~25℃之间最小。结果表明:在各温度水平下黄金鲈基础代谢消耗底物主要均以蛋白质为主,脂肪其次,然而随着温度的升高,黄金鲈利用糖类和脂肪供能的比例逐渐下降,而蛋白质供能的比例逐渐增加。黄金鲈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  相似文献   

13.
铬盐对鲤生长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0.5mg/kg铬盐饲料饲喂1龄鲤65d和3月龄鲤30d,相对生长率分别提高13.79%和20.69%饲料转化率提高21.83%和26.0%。表明铬盐有促进鱼类生长作用和提高饲料转化率的效应,而铬盐对鱼体营养成分的作用不明显。但铬盐对对高血糖症鱼的作用是低剂量各(2.5μg/kg体重)使血糖明显下降,高剂量(60μg/kg体重)则使血糖明显升高;铬盐含量0.5mg/kg饲料使高血糖症鱼的血糖下降  相似文献   

14.
试验采用室内静水法,测定了低温条件下(5~10℃)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软体部分平均干重为0.91±0.06 g)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的摄食率(IR)和同化率(AE),其中蛋白核小球藻的浓度为(5.7±0.3)×104cells/mL。结果显示,菲律宾蛤仔对小球藻的摄食率和同化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各组之间菲律宾蛤仔的摄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化率为42.95%~51.10%,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在低温下仍能生存。  相似文献   

15.
温度与盐度对云龙石斑鱼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饱食和饥饿状态下温度(24、27、30和33℃)、盐度(15、20、25、30和33)对云龙石斑鱼幼鱼(Epinephelus groupers)耗氧率(OCR)和排氨率(AER)的影响,采用密闭流水式呼吸实验方法对OCR和AER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饱食和饥饿状态下,温度、盐度对云龙石斑鱼幼鱼OCR和AER影响均显著(P0.05);当温度为24℃~33℃时,饱食状态下的OCR和AER分别比饥饿状态的提高30.29%~131.84%和131.82%~316.19%。饱食状态下,氧氮比(O∶N)、蛋白质供能比(PSR)、Q10(呼吸)、Q10(代泄)分别为12.54~20.18、27.74%~48.48%、1.21、1.60;而在饥饿状态下分别为25.77~35.90、19.49%~27.19%、1.87、3.41;当盐度为15~33时,饱食状态下OCR和AER分别比饥饿状态的提高100.41%~128.21%、182.19%~382.83%。饱食状态下,O∶N、PSR分别为13.32~20.72、39.47%~49.42%,而在饥饿状态下分别为29.18~30.98、22.59%~23.98%。研究表明,云龙石斑鱼幼鱼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27℃,最适生长盐度为30~33。  相似文献   

16.
温度和盐度对橄榄蚶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不同温度(15℃、20℃、25℃、30℃)和盐度(16、21、26、31、36)对橄榄蚶(Estellarca olivacea)呼吸和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对橄榄蚶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都有显著影响(P<0.05)。在15~30℃范围内,橄榄蚶单位软体干质量耗氧率(OR)、排氨率(NR)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变化范围分别为0.37~0.65 mg/(g.h)和1.74~3.15μmol/(g.h);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t)之间的相关方程分别为:ORT[mg/(g.h)]=0.323 4e0.1765t(R2=0.9755,P<0.05);NRT[μmol/(g.h)]=1.3788e0.1986t(R2=0.9784,P<0.05)。在16~36盐度范围内,橄榄蚶单位软体干质量耗氧率和排氨率开始时随盐度的升高而降低,在盐度26时达到最小值,然后随盐度的升高而升高,变化范围分别为0.43~0.60 mg/(g.h)和1.75~3.26μmol/(g.h);耗氧率和排氨率与盐度(s)之间的相关方程分别为:ORS[mg/(g.h)]=0.0014s2-0.0751s 1.4312(R2=0.9455,P<0.05,n=30);NRS[μmol/(g.h)]=0.0105s2-0.5728s 9.7114(R2=0.9285,P<0.05,n=30)。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在日周期性温度波动模式下(15±3℃)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耗氧率、排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5±3℃的周期性温度波动模式下,变温对刺参耗氧率有显著影响(P<0.05),在变温过程中刺参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前24 h内变温组平均耗氧率显著高于对照恒温处理组(P<0.05),在48 h后其日耗氧率均值与恒温组相比已无显著差异(P>0.05)。其大小排列顺序为24 h(0.022 5mgO2·g-1·h-1)>48 h(0.021 5 mgO2·g-1·h-1)>72 h(0.018 7 mgO2·g-1·h-1)>恒温组(0.018 1 mgO2·g-1·h-1)。变温处理下刺参的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其24 h~72 h日平均排氨率与恒温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本实验中测得的刺参O∶N值在27.01~33.63,且变温对刺参的O∶N值有显著影响(P<0.05),其主要原因是变温处理对刺参的氧代谢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分析发现,变温可以使刺参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比率增大,从而影响了刺参O∶N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赤眼鳟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封闭流水式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对不同温度(16℃、20℃、24℃、28℃)对体质量小规格(6.98±1.19)g和大规格(22.45±1.79)g的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幼鱼耗氧率、排氨率以及窒息点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X)对小规格和大规格赤眼鳟的耗氧率(Yo)和排氨率(YN)有显著性影响,其两两间的相关关系可分别用方程式:小规格赤眼鳟Y_o=0.012x-0.135(R~2=0.969),大规格赤眼鳟Y_o=0.007x-0.058(R~2=0.991);小规格赤眼鳟Y_N=0.001x-0.010(R~2=0.981),大规格赤眼鳟Y_N=0.001e~(0.085 x)(R~2=0.943)来表示。在16~28℃范围内赤眼鳟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显著上升。在16℃时赤眼鳟的排氨率要显著性的低于20~28℃,而在20~28℃之间赤眼鳟幼鱼的排氨率差异性不显著。耗氧率昼夜变化表明大、小规格赤眼鳟白天平均耗氧率高于夜间。16℃条件下,小规格和大规格赤眼鳟的窒息点最低分别为0.860和0.960mg/L,显著性低于20~28℃。  相似文献   

19.
盐度和规格对光裸方格星虫耗氧率及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盐度和规格对光裸方格星虫呼吸代谢的影响,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梯度(15、20、25、30和35)对3种规格S(2.11±0.60)g、M(6.31±0.85)g和L(8.80±1.40)g光裸方格星虫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盐度对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均显著,盐度和规格的交互作用对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极显著。盐度在15~25时,耗氧率(OR)和排氨率(AR)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升高,盐度为25时达峰值,之后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和排氨率与盐度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OR和AR与盐度的关系可表示为y=–ax2+bx–c。对于耗氧率,a值的范围是0.030~0.044,b值的范围为1.525~2.252,c值的范围为11.824~20.132;对于排氨率,a值的范围是0.009~0.012,b值的范围为0.455~0.593,c值的范围为4.369~5.275。光裸方格星虫的O/N值范围为4.06~14.28。研究表明,光裸方格星虫代谢的最适盐度为25,且对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可通过调整生理代谢水平来适应低盐或高盐环境。  相似文献   

20.
通过虹鳟鱼卵体外滞留1.2.3.4.5.6min 6个梯度,对受精率、发眼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鱼卵在体外滞留时间的延长,受精率随之下降,分别为95%,85%,75%,75%,60%,60%;从受精卵发育到发眼卵,虹鳟卵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与发眼率之间无相关性,发眼率不随虹鳟卵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变化而变化,发眼率变幅在91.2~9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