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过碘酸钠法对去唾液酸胎球蛋白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然后通过两种不同类型的唾液酸转移酶对HRP去唾液酸胎球蛋白进行唾液酸标记,使其成为只含有单一受体的载体。利用MAA和SNA以及已知受体特性的两株流感病毒对唾液酸标记的HRP去唾液酸胎球蛋白进行受体结合特异性鉴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鉴定流感病毒的受体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在肠道中广泛存在,为研究流感病毒唾液酸α2,3半乳糖(SAα2,3Gal)和α2,6半乳糖(SAα2,6Gal)两种受体在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本试验利用植物凝集素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MVECs)表面同时表达唾液酸α2,3-半乳糖和α2,6-半乳糖两种受体,即同时表达人流感病毒受体和禽流感病毒受体,并且唾液酸α2,6半乳糖的表达量显著高于α2,3半乳糖受体的表达量。该试验结果表明,RIM-MVECs可以被人源和禽源流感病毒感染,且更易被人源流感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3.
肥大细胞(MC)是机体重要的效应性和调节性免疫细胞,为研究流感病毒唾液酸受体在肥大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我们建立了小鼠和大鼠皮肤、腹腔、肺脏原代肥大细胞的分离、纯化、鉴定方法。通过植物凝集素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对肥大细胞表面唾液酸受体的表达情况进行定性检测。结果发现,小鼠、大鼠的腹腔和肺脏原代肥大细胞同时表达SAα2,3Gal和SAα2,6 Gal两种常见的流感病毒唾液酸受体,即同时表达禽流感病毒受体和人流感病毒受体。  相似文献   

4.
细胞表面的SAα2,3Gal和SAα2,6Gal2种糖链可以作为新城疫病毒(NDV)入侵靶细胞的受体,但这2种糖链在不同动物细胞上的分布和相对丰度存在差异,为明确不同动物细胞上NDV受体的分布和相对含量,分别对鸡胚成纤维细胞、鹅胚成纤维细胞、鸭胚成纤维细胞以及Vero细胞,使用糖链检测试剂盒进行凝集素细胞原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ITC/PI双染色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比较不同禽类细胞上受体分布。结果表明鸡胚成纤维细胞和Vero细胞表面同时分布有SAα2,3Gal和SAα2,6Gal2种受体,而鹅胚成纤维细胞、鸭胚成纤维细胞表面则只分布有SAα2,3Gal受体,缺乏SAα2,6Gal受体,提示NDV受体在不同禽类细胞表面的分布存在种属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观察流感病毒唾液酸α2,3-半乳糖和唾液酸α2,6-半乳糖两种受体在鸡、鸭两种家禽肾脏和生殖系统组织中分布和表达的特征,本研究利用凝集素免疫荧光组织染色方法对各器官组织进行了系统的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唾液酸α2,3-半乳糖和唾液酸α2,6-半乳糖这两种受体在鸡、鸭肾脏和生殖系统中皆有分布,其中唾液酸α2,3-半乳糖的分布更为广泛。这一研究结果提示,鸡、鸭肾脏和生殖系统组织细胞对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都存在易感的基础,且更容易感染禽源的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SPF鸡体内各组织中流感病毒唾液酸受体分布状况,本研究采用凝集素免疫荧光组织染色的方法,系统检测了流感病毒唾液酸受体在SPF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其它系统各组织中的分布,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组织中均同时存在唾液酸α2,3-半乳糖受体与唾液酸α2,6-半乳糖受体,只有少部分组织仅存在其中一种受体,这种受体分布的广泛性与流感病毒组织噬性相一致;但鼻甲与喉头中唾液酸受体明显低于许多其他组织,这也表明不能简单的通过唾液酸受体的有无或者密度高低来判定病毒在各组织中的实际分布与复制增殖情况,或许还有其他机制参与了病毒入侵与增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9N2 AIV)对鸡输卵管的致病性,本研究首先采用凝集素亲和组化染色法检验了流感病毒受体SAα-2,3Gal在鸡输卵管上的分布;然后用H9N2 AIV人工感染产蛋母鸡,制作输卵管的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其病理变化;最后,采用胶原酶Ⅰ灌注消化法培养鸡输卵管膨大部的原代上皮细胞,接毒H9N2 AIV后观察细胞病变.试验结果表明,鸡输卵管除漏斗部没发现SAα-2,3Gal受体,其余部分均呈强阳性分布;攻毒后病理组织切片观察,输卵管膨大部上皮细胞绒毛脱落,部分细胞坏死、脱落,组织间隙变大,子宫内部组织内部充血出血,其他部分变化不明显;原代细胞接毒72 h后,细胞病变不明显,但是上清中HA滴度可以达到3log2.从以上三方面可以看出,鸡输卵管上皮细胞膜上存在禽流感病毒受体,H9N2 AIV可以引起侵害鸡输卵管,并引起部分输卵管病变,而且H9N2 AIV可以感染鸡输卵管膨大部原代上皮细胞,H9N2 AIV有可能通过输卵管感染母鸡.  相似文献   

8.
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与宿主细胞表面糖链末端唾液酸(SA)的结合对流感病毒感染宿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禽流感病毒对SAα2-3Galβ糖链以及人流感病毒对SAα2-6Galβ糖链的结合特异性使跨种属传播受阻,但不同的流感病毒在猪和陆地家禽等中间宿主体内发生基因重配作用后,可使部分禽流感病毒获得适应性感染人的能力,另一方面,流感病毒自身的基因突变,尤其是受体结合部位周围的特定位点,可导致流感病毒受体结合特异性发生转变,而病毒的变异伴随着自身糖修饰和抗原表位的改变,使机体对其免疫识别结合的能力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些分子水平的改变都将对病毒相关的宿主受体结合和免疫应答反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固相酶联方法对分离自吉林省猪群中的3株H3N2亚型流感病毒进行了受体亲和性鉴定.结果显示,这3株病毒与SAα2,3和SAα2,6受体都能结合,并且偏嗜SAα2,6受体,暗示它们具有感染人的潜能.因此应该加强猪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现那些具有引发人流感流行潜能的病毒,为防控人间流感提前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两株H7亚型流感病毒A/chicken/Jilin/SD020/2014(H7N2)(简称JL/020)和A/Anhui/1/2013(H7N9)(简称AH/1)受体结合特异性差异的影响机制,本实验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构建一系列重配病毒和HA基因点突变病毒,检测其对受体结合特性的影响。固相ELISA检测结果表明血凝素蛋白(HA)中的57和312位氨基酸不影响流感病毒的受体结合特性,而神经氨酸酶蛋白(NA)使r-JL/020(AH/1骨架)结合SAα2,3Gal受体的结合能力高于r-AH/1(R57K/R312K),表明NA影响了流感病毒受体结合特性;同源建模进一步发现HA中的57和312位点与流感病毒受体结合结构域相距较远;交叉血凝抑制试验(HI)结果表明,H7单因子血清和H7N9全病毒血清对拯救的JL/020和AH/1病毒株的抑制价没有差异,而N2单因子血清对病毒的抑制能力存在差异。以上结果表明,NA蛋白影响了流感病毒的受体结合特性。本研究表明,除HA以外,NA也能够影响流感病毒的受体结合特性,该实验为进一步研究流感病毒受体结合特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12年从广东省某猪场的疑似流感猪群采集鼻拭子样品,接种鸡胚并收集尿囊液,通过血凝、血凝抑制和RT-PCR,鉴定出1株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命名为A/Swine/GD/2/12。RT-PCR扩增得到全基因8个片段,与GenBank收录的参考毒株比对并构建进化树,发现本毒株可能是H1N1亚型重组株,其8个片段与我国猪源和北美地区1985—1992年间的猪源、禽源(A/turkey/IA/1992)和人源(A/Maryland/12/1991)流感毒株在同一个大分支上,其中与我国猪源参考株同源性在95.8%以上,与北美地区的H1N1参考株同源性在94%以上。HA受体位点分析表明,本毒株既具备结合Saα2,6Gal型人类流感病毒SA受体的特点,也有结合Saα2,3Gal型禽类流感病毒SA受体的可能。提示本毒株可能是由北美地区猪源、禽源和人源的H1N1亚型流感病毒重排形成的。HA蛋白裂解位点分析、NS和PB2蛋白位点分析表明,本毒株具备低致病性毒株的特点。小鼠致病性试验进一步证实本毒株能够引起小鼠运动减少、食欲欠佳、体重减轻等表现,但不会引起咳嗽和死亡等严重反应。  相似文献   

12.
试验利用Trizol法从鸡肠道组织提取总RNA,采用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α-2,3-唾液酸转移酶Ⅰ(α-2,3-sialyltransferaseⅠ,ST3GALⅠ)基因的cDNA片段,并将其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再以阳性重组质粒为模板亚克隆ST3GALⅠ基因的完整ORF区,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进行PCR、限制性酶切和DNA序列分析鉴定。结果表明,ST3GALⅠ基因全长1029 bp,测序结果同GenBank数据库收录的序列一致,无任何密码子缺失与突变,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的目的基因大小方向均正确。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cDNA3.1(+)-ST3GALⅠ真核表达载体,为下一步的真核表达及对ST3GALⅠ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鸭是禽流感传播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否有效防控鸭禽流感的关键之一是使用科学的检测方法.目前,是参照禽流感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标准(GB/T18936-2003)[1],但是,鸭体内含有非特异性抑制因子,血清中的唾液酸残基会模拟红细胞受体,同红细胞受体竞争与流感病毒血凝素的结合,因而会导致非特异性抑制结果(假阳性)的出现,用鸡红细胞悬液检测水禽禽流感血清抗体时,常常存在非特异性凝集现象,出现前带和后带现象,有时能严重影响结果的判定.为此,本文采用不同种家禽的红细胞悬液做重复试验,探讨水禽血清的处理方法及不同种的家禽红细胞悬液对水禽禽流感血清抗体检测的影响, 在临床应用中,可为鸭禽流感免疫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验证了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株(A/Chicken/Shandong/903,简称903)HA蛋白200和295位氨基酸糖基化可以影响病毒对α-2,6唾液酸受体的亲和性,同时也能影响病毒在小鼠体内复制能力。固相ELISA结果显示,突变病毒N200Q(N→Q)和N295Q(N→Q)都能降低病毒对α-2,6唾液酸受体的亲和性。荧光定量结果显示,突变病毒N295Q主要在小鼠肺脏、脾脏和肾脏中复制(M基因拷贝分别为903野毒的56,64,39倍);而突变病毒N200Q主要在小鼠肾脏中复制(M基因拷贝分别为903野毒的936倍)。本试验为阐明H9N2亚型流感病毒跨种间传播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A型流感病毒(IAV)的宿主谱广泛,对人类健康和畜禽养殖均构成严重威胁。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作为IAV囊膜表面主要的糖蛋白之一,在病毒的感染过程中至关重要,是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作用靶点。以往关于NA蛋白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其通过切割宿主细胞表面唾液酸与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之间的α-2,6或α-2,3糖苷键以促进新生病毒粒子释放的功能方面,而近来不断有证据表明,神经氨酸酶蛋白在受体结合和宿主适应性方面同样发挥关键作用。论文综述了神经氨酸酶蛋白的结构特征,并对神经氨酸酶蛋白的酶催化活性、受体结合功能以及与HA蛋白的功能平衡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深入理解IAV感染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经常发生禽流感病毒由禽类传染给人类的事件,但禽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却未发生传播,其机制可能是由于流感病毒表面的HA糖蛋白与靶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本文主要从A型流感病毒与人类受体结合的特异性、HA氨基酸的突变对禽流感感染人类的影响以及HA突变对流感病毒传播能力的影响等方面初步探讨了流感病毒HA突变与受体识别的关系,以期能为将来人们研究流感病毒的感染和传播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11年—2014年从广西不同地区的活禽市场、养鸡场、野生鸟类保护区等地采集的咽喉腔及泄殖腔拭子进行病毒分离,用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初步鉴定出含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样品,对其进行纯化得到17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用针对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N2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分离株进行RT-PCR扩增,分别获得特异性目的片段后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分离株经鉴定均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对所有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发现17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均符合低致病禽流感病毒的特点,其中16株分离株通过受体亲和特性测定证明具有SAα2,3及SAα2,6两种受体结合特性,提示具有感染哺乳动物的潜能。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从广东省某猪场采集37份疑似猪流感症状的猪鼻拭子样品,接种于9日龄SPF鸡胚并收集尿囊液,通过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和RT-PCR鉴定,分离得到一株猪流感病毒,经RT-PCR分别扩增8个基因片段,进行基因测序及序列分析,与GenBank收录的参考毒株比对并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分离毒株为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将其命名为A/swine/Guangdong/2/2018(H1N1)。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分离株8个片段的核酸序列与A/swine/Guangdong/L3/2009(H1N1)对应序列的同源性均达99%以上,与经典型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处于同一分支。分离毒株HA的裂解位点为PSIQSR↓GL,符合低致病性流感病毒分子特征。HA基因受体位点为190D、225G和226Q,表明本毒株既可以结合SAα-2,6-Gal型人类流感病毒SA受体,也有结合SAα-2,3-Gal型禽类流感病毒SA受体的可能,在28、40、104、304、498、557位氨基酸处有6个潜在糖基化位点;NA蛋白在50、58、63、68、98、146、235位氨基酸处有6个潜在糖基化位点,NA蛋白氨基酸序列活性中心位点为119E、199D、223I、275H、293R、295N,氨基酸分析位点未出现突变,表明本分离株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的敏感性较高,但在M2蛋白中,31位氨基酸由敏感型的(S)突变为抗药的(N),提示可能对金刚烷胺类药物产生耐药性。开展猪流感病毒分离鉴定与遗传进化分析将为广东地区的猪流感流行和变异情况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9.
流感病毒受体在三种动物气管和肺脏分布的组织化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凝集素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岭南黄鸡、番鸭和BALB/C小鼠的气管和肺脏进行了流感病毒受体分布的检测。结果表明:在岭南黄鸡、番鸭和小鼠的气管粘膜层、粘膜下层、肺脏的细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细胞均有禽流感病毒受体的分布。番鸭和小鼠气管和肺脏的人流感病毒受体的分布范围和细胞类型与禽流感病毒受体的分布稍有差异,岭南黄鸡气管和肺脏未检测到人流感病毒受体的分布。研究结果为探讨流感病毒的感染机制和宿主特异性的差异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胎羊肾细胞用于H1N1亚型流感病毒增殖的可能性,采用胰酶消化法从胎羊肾组织中分离肾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表面的流感病毒受体,采用直接血凝法测定病毒培养物的血凝价。结果表明,该细胞表面有较丰富的流感病毒受体,且α2,6-Gal受体的含量明显高于犬肾细胞(MDCK);用该细胞培养H1N1亚型流感病毒,其病毒培养物的血凝价达到29~210,略高于MDCK细胞的毒价;该细胞在体外连续传10代,其病毒培养物的血凝价没有明显改变。以上结果初步表明胎羊肾细胞可用于H1N1亚型流感病毒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