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比较牛粪和沙子两种卧床垫料对奶牛趴卧行为及健康状况的影响。通过对奶牛行为的采集与观察,对跛行及飞节损伤发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牛乳体细胞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25~35℃环境下,奶牛在干粪卧床上的趴卧时间显著高于沙子组,趴卧次数显著低于沙子组(P0.05),使用干粪作为卧床垫料的奶牛跛行率、飞节损伤率显著低于沙子组(P0.05),但乳中体细胞数显著高于沙子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相对于沙子,奶牛更喜好在牛粪卧床垫料上趴卧,且从肢蹄状况及损伤程度看,干粪垫料显著优于沙子垫料,但沙子垫料可降低牛乳体细胞数,建议有条件的牧场可选择沙子作为卧床垫料。如从成本方面考虑,建议牧场优先选择干粪作为卧床垫料,但需定期更换、定期监测牛粪中的微生物及细菌数。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奶牛体况、飞节损伤程度、后肢清洁度、年龄、胎次和泌乳时期等8个因素与跛行程度的关系,在2018年8月至11月调查了黑龙江省南部某奶牛养殖场的奶牛跛行情况,并进行跛行程度评分,同时对调查的奶牛进行体况评分、飞节损伤程度评分、后肢清洁度评分,并通过养殖场管理软件,收集泌乳牛的年龄、胎次、泌乳时期、日泌乳量和日步履数的数据,应用统计学分析8个因素与跛行程度的关系。结果发现,调查的奶牛养殖场奶牛跛行情况较为严重,奶牛体况、飞节损伤程度、年龄、胎次、泌乳时期与奶牛的跛行程度呈现正相关性,而奶牛日泌乳量和日步履数与奶牛跛行程度呈现负相关性,奶牛肥胖或者偏瘦都可能造成奶牛跛行程度增加,但不同后肢清洁度评分间的跛行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棘豆植物的毒性研究及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棘豆植物的种类、分布及危害棘豆属 (Oxytropis DC)植物是一种多年生深根豆科草本植物 ,广泛分布于世界诸多国家 ,常造成家畜生产性能降低甚至死亡 ,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对草原畜牧业生产危害最为严重的毒草之一。据美国新墨西哥州牧场统计 ,196 4年母牛未接触棘豆时产犊率为 91% ,1972年开始采食时产犊率为88% ,1975年棘豆危害严重时产犊率降低到 81%。我国有棘豆属植物 12 0余种 ,已报道可引起家畜中毒的有 2 0种 ,其中有 6种分布广、危害较大 (见表 1)。表 1 我国主要棘豆属植物及分布植物名称分 布黄花棘豆 (O.ochrocephalaBunge)宁…  相似文献   

4.
跛行是奶牛群的常见病,不管病因是机械损伤、腐蹄病还是日粮养分不足,跛行都会造成兽医成本和淘汰率增加,产奶量和经济效益下降。解决牛群跛行问题需要实施2个关键步骤:首先要确定牛群跛行程度。评价其造成的损失;第二,如果牛群跛行问题严重,造成的损失较大,就需要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运动评分是评定牛群跛行率的新方法,评分结果可以表明牛群跛行问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我国不同季节和气候区奶牛受热应激影响的严重程度,本文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基于一牧云系统对27个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型牧场(牧场规模1 000头)2015年和2016年各月份受胎率及21d怀孕率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半干旱区的牧场奶牛受胎率(0.497±0.1141)显著高于干旱区(0.4578±0.1308)和半湿润区(0.3905±0.099),干旱区域的牧场奶牛受胎率显著高于半湿润区(P0.05)。全年8月份受胎率最低(0.3830±0.0204),11月份受胎率最高(0.4810±0.0138);8月与7月、9月受胎率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其他月份的受胎率(P0.05)。三个气候区之间奶牛的繁殖效率受热应激影响持续时间和强度也有所差异,繁殖效率受奶牛热应激的影响在半湿润区大于干旱区,且主要应对阶段在7~9月份,而半干旱区繁殖效率受奶牛热应激影响较小,但热应激效应可能持续到10月份,处在不同气候区域的牧场需要结合牧场实际情况提前采取措施预防热应激。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影响中国荷斯坦牛乳中体细胞评分分布规律的因素,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9个牧场2003年—2009年118471次奶牛群体改良(DHI)测定日记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乳中体细胞数(SCC)为455.35×104个/mL,体细胞评分(SCS)为3.66。胎次、泌乳月和产犊季节显著影响乳中SCS的分布。随着胎次和泌乳月的增加,高SCS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加,第3胎以上和第9泌乳月以后的奶牛有20%以上乳中SCS均高于6分(即大于56.5万个/mL)。春季产犊高SCS(≥6)所占比例最小(17.63%),夏季产犊比例最大(20.28%)。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对患蹄叶炎的奶牛通过蹄部注射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bovine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AD-MSCs)制剂进行疗效观察。将原代bAD-MSCs复苏传代并收集细胞与上清液,进行细胞超声破碎浓缩制作成bAD-MSCs制剂;利用小鼠和家兔对bAD-MSCs制剂进行安全性试验,然后对奶牛进行临床治疗试验,通过监测奶牛的体温、呼吸数以及跛行评分变化等评价其临床疗效。bAd-MSCs制剂对小鼠体重与主要脏器无影响(P0.05);家兔体温升高均低于0.6℃,并且3只家兔体温升高总和低于1.3℃。在奶牛在体试验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前后的呼吸数与体温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跛行程度上,给药6 h后治疗组奶牛的跛行程度开始变轻(表现出治疗效果),在注射后48 h奶牛的跛行评分在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是3.25±0.25和4.5±0.29,治疗效果明显(P0.05);而在注射后(14 d)奶牛的跛行评分在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是1.75±0.25和4.75±0.25,其治疗效果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01)。结果表明:bAD-MSCs制剂是无毒性、无热原性和无刺激性的制剂,患病奶牛在注射该制剂后48 h显著地降低了跛行评分,对奶牛蹄叶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试验为防治奶牛蹄叶炎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普通骨板内固定治疗玩具犬桡尺骨骨折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裔寒  袁占奎  石磊  刘敏  王虓  张彬 《畜牧兽医学报》2022,53(10):3685-3694
本试验旨在评估普通骨板内固定治疗玩具犬桡尺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回顾了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使用普通骨板(圆洞骨板或兽医可剪裁骨板)开放式复位和内固定治疗桡尺骨骨折的玩具犬的病历记录,并对这些病例进行回访。入选病例满足以下条件:体重不超过7 kg;回访时间大于12个月;病例信息记录完整。结果显示:共纳入63只犬的64例桡尺骨骨折,49例(76.6%)术后无跛行,7例(10.9%)术后勉强可见到跛行,6例(9.3%)存在轻度跛行,2例(3.1%)存在中度跛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是6.3%,轻微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7%。试验表明,普通骨板内固定能有效治疗玩具犬桡尺骨骨折,该方法临床效果良好,且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采集贵州有代表性的3个杜仲产区7月份杜仲叶样品,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比较分析CP、EE等营养成分含量,并采用活动尼龙袋技术比较研究主要营养成分在肉猪体内的消化率。结果表明:不同产区杜仲DM、CP、EE、CF、OM、Ca、P、Lignin、NDF、ADF含量分别在(33.67±2.08)%~(44.24±1.04)%、(12.22±0.65)%~(13.56±0.74)%、(5.47±1.14)%~(7.91±0.82)%、(6.87±1.48)%~(8.42±0.75)%、(87.18±0.19)%~(90.8±0.47)%、(2.17±0.57)%~(2.30±0.49)%、(0.15±0.49)%~(0.18±0.37)%、(3.61±0.23)%~(4.99±0.30)%、(38.16±1.86)%~(43.18±2.01)%、(30.10±0.85)%~(34.93±0.98)%之间;OM、CP、EE、Ca、P消化率分别在(70.14±1.37)%~(75.40±2.46)%、(66.75±3.22)%~(67.25±3.04)%、(76.75±1.89)%~(77.25±2.41)%、(47.13±2.13)%~(48.95±3.16)%、(54.60±4.01)%~(56.10±1.48)%之间。研究证明,不同产区杜仲叶营养成分含量和在肉猪体内的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降低冷冻解冻过程对山羊精子的理化损伤,本试验系统检验了肌醇类冰晶抑制剂(SIB)和海藻糖对山羊精子的冷冻保护效果。采用假阴道法采集6只云南黑山羊精液,离心洗涤去除精浆后和冷冻稀释液混合,经4℃平衡、液氮气相预冻后直接投入液氮保存。解冻后检测精子活力、顶体、质膜以及低渗耐受性。同时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冷冻对精子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4-环己二醇(1,4-CHD)和海藻糖处理组精子活力(41.35%±8.14%和43.59%±6.23%)、顶体完整性(62.73%±7.62%和64.29%±7.81%)和低渗耐受性(40.29%±7.41%和39.79%±6.5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5.97%±6.21%、55.46%±8.91%和34.17%±5.68%,P0.05),且海藻糖可以有效抑制冷冻解冻过程导致的精子凋亡。流式分析结果表明,1,4-CHD不能降低冷冻对山羊精子质膜完整性和磷脂酰丝氨酸(PS)分布的损伤,但是海藻糖可以显著降低冷冻解冻过程中对山羊精子质膜的损伤。电镜结果表明,冷冻对精子质膜和顶体等结构损伤严重,解冻后部分精子质膜发生肿胀、脱落或断裂等现象。而且,顶体外膜存在脱落现象,顶体内容物发生部分甚至完全泄漏。电镜结果进一步证实海藻糖对冷冻精子质膜的保护效果要优于1,4-环己二醇。总之,肌醇类SIB和海藻糖可以降低山羊精子的冷冻损伤,但相对于海藻糖而言,肌醇类SIB并不能降低冷冻对山羊精子质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研究测定了引入甘肃省饲养的香猪胴体品质及肉质指标。结果显示,香猪的屠宰率、瘦肉率、脂重率、皮重率、骨重率、腿臀率分别为63.06%±3.41%、46.47%±2.48%、34.11%±4.58%、9.80%±0.98%、9.61%±1.21%、27.12%±1.68%。膘厚、皮厚、眼肌面积分别为21.71mm±2.83 mm、2.98mm±0.33 mm、9.94cm2±1.68 cm2。肉色评分和大理石评分分别为3.0分±0.5分、2.67分±0.29分,pH值、失水率、熟肉率分别为6.13±0.36、26.10%±17.24%、66.49%±7.13%。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色素内镜对犬胃溃疡的诊断效果,试验选取成年健康的比格犬和泰迪犬各25只,通过内镜引导,使用一次性活检取样钳抓取损伤胃黏膜组织,并配合喷洒pH值为1.0的盐酸溶液模拟胃酸侵蚀,建立犬的胃溃疡病理模型。将建模成功的试验犬在溃疡活动期(A期,造模后第3天)、愈合期(H期,造模后第10天)、瘢痕期(S期,造模后第17天)先后使用普通白光内镜和色素内镜进行检查,分别作为白光内镜组和色素内镜组,对比两组病灶的检出率和清晰度,并根据病灶清晰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判断色素内镜在犬胃溃疡中的诊断效果。结果表明:成功建立胃溃疡模型,溃疡病灶处于A、H、S期时,白光内镜组的检出率分别为72%、56%、48%,色素内镜组的检出率分别为80%、74%、64%,同溃疡活动期色素内镜组的检出率均高于白光内镜组。白光内镜组病灶清晰度评分分别为(3.56±0.54)分、(2.46±0.50)分、(2.14±0.57)分,色素内镜组病灶清晰度评分分别为(4.10±3.67)分、(3.49±0.51)分、(3.02±0.59)分,同溃疡活动期色素内镜组评分均极显著高于白光内镜组(P<0.01)。A、H、S期色素内...  相似文献   

13.
旨在评估普通T形骨板内固定治疗玩具犬桡尺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回顾了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采用开放式复位和普通T形骨板内固定治疗桡尺骨远端骨折的玩具犬的病历记录,并对这些病例进行回访。入选病例满足:体重不超过7 kg;骨折位置位于前臂远端(远端骨段与桡骨长度比值<0.25);回访时间>12个月;病例信息记录完整。结果表明:共纳入29只犬的29例桡尺骨远端骨折,26例(89.7%)术后无跛行,3例(10.3%)术后勉强可见跛行。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轻微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0.7%(n=6)。普通T形骨板内固定能有效治疗玩具犬桡尺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良好,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养猪》2012,(1):112-112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是猪上呼吸道的常在病原微生物,是一种机会致病菌,常引起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主要危害2周龄到4月龄的猪,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最易发病,发病率一般为10%~4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90%。咳嗽、呼吸困难、消瘦、跛行和被毛粗乱是主要的临床症状。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常与肺炎支原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养密度与高蛋白质(前期23%,后期21%)饲粮代谢能水平对公母分饲肉鸡生长性能和腿部健康的影响。试验采用2(性别)×2(饲养密度)×3(饲粮代谢能水平)三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用1日龄罗斯308(Ross 308)肉鸡公雏1 872只和母雏2 160只,随机分成12个组,每组8个重复。试验设高、低2个饲养密度,以出栏体重计,分别为42[高饲养密度(HSD),16公/m2或18母/m2]和26 kg/m2[低饲养密度(LSD),10公/m2或12母/m2]。试验饲粮分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35日龄)2个阶段配制,饲粮代谢能设高、中、低3个水平,其中,高代谢能(HME)水平饲粮前期和后期的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81和13.23 MJ/kg,中代谢能(MME)水平饲粮前期和后期的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18和12.60 MJ/kg,低代谢能(HME)水平饲粮前期和后期的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1.55和11.97 MJ/kg。结果表明:1)饲养密度与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1~21日龄时,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增加,HSD组平均日增重的增加幅度和料重比的降低幅度均小于LSD组;22~35日龄时结果正好相反。性别与饲养密度对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随着饲养密度增加,公鸡平均日采食量的降低幅度大于母鸡。2)HSD极显著降低肉鸡的胸肌率(P0.01),母鸡的胸肌率和腹脂率显著高于公鸡(P0.05)。饲粮代谢能水平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的腿肌率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增加,LSD组肉鸡的腿肌率降低,而HSD组基本不变。3)高饲粮代谢能水平极显著降低肉鸡的脚垫损伤评分(P0.01),公鸡的步态评分和脚垫损伤评分显著高于母鸡(P0.05),垫料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母鸡(P0.05)。饲粮代谢能水平与饲养密度对肉鸡的脚垫损伤评分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增加,HSD组脚垫损伤评分的降低幅度大于LSD组。以上结果表明,高饲养密度降低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增加料重比;35日龄前,公鸡比母鸡的空间需求更高;提高高蛋白质饲粮的代谢能水平可以缓解HSD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脚垫健康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饲料工业》2017,(13):51-54
海兰白羽蛋育成鸡150只,按照试验设计随机分3组,每组50只,每笼5只鸡。试验鸡只被饲养在14%、17%和19%三个不同的蛋白浓度质水平条件下。从第9周到第10周这个期间试验观察鸡只的啄羽行为,同时也研究啄羽行为的细节,试验观察记录被啄鸡只的身体皮肤部位。在观察期间对皮肤损伤状况进行评分。被啄鸡只的身体皮肤损伤部位主要是尾部皮肤(42.96%)、背部皮肤(22.26%)和头部皮肤(14.09%)。育成期蛋鸡的皮肤损伤评分的总分随着蛋白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鸡只的身体只是轻微损伤。  相似文献   

17.
1998年 8月 ,在内蒙古二连浩特永兴牧场发现1头以后肢跛行肿胀为主要特征的病牛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综合判定 ,诊断该病为牛气肿疽。鉴于本地区这种极为少见的急性传染病的发生 ,牛场及时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 ,使得该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1 临床症状 病牛左后肢的髂骨、坐骨及其以下部位发生了严重的炎性恶性肿胀 ,表现为跛行 ,起卧困难。腿部有如海绵状“象皮腿”样外观 ,触诊有捻发音。病牛食欲废绝 ,行动艰难 ,步履蹒跚。呼吸促迫 ,50~ 58次 /min;心音亢进 ,节率不齐且心跳加快 ,达98次 /min;体温下降至 3 5℃…  相似文献   

18.
奶牛腐蹄病是因指(趾)间皮肤感染化脓菌引起的化脓坏死性炎症。主要原因是由于厩舍、运动场潮湿以及多雨季节导致趾(指)间皮肤长期受粪尿和污水浸渍,致使弹性降低,引起龟裂、发炎,或受到损伤时坏死杆菌等侵入而致病。 临床症状:病初蹄间皮肤潮红、肿胀、疼痛,呈现明显的跛行,  相似文献   

19.
正猪只的跛行表现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但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事实上,所有农场的母猪4%~18%都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跛行。在美国,跛行是淘汰母猪的第3个最常见原因。母猪跛行影响其繁殖成功率和增长率,但母猪由于繁殖性能差被淘汰是否是由于跛行导致目前尚无定论。有很多因素影响到跛行的发生与严重程度。总体而言,饲养于半漏缝或全漏缝水泥地板母猪的跛行发生率比饲养于深床或户外  相似文献   

20.
探究亚临床酮病发病率与奶牛泌乳天数、胎次及体况的关系。选取7个规模化奶牛场的493头临床状况健康荷斯坦奶牛进行检测,采用全血中β-羟丁酸(BHBA)≥1.2 mmol/L作为亚临床酮病的标准。研究发现,奶牛亚临床酮病发病率为1.5%~62.5%,不同牧场之间发病率差异很大,亚临床酮病高发期为奶牛产犊后1个月内,高发胎次为3胎及以上,高发牛群的体况评分在3.5及以上。牧场应该提高饲料品质和改善产后护理来确保奶牛达到理想体况,降低奶牛亚临床酮病发病率,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