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测定和分析了海水和淡水养殖的凡纳滨对虾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试验结果表明,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中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P0.05),而水分的含量显著低于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P0.05);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P0.05);海水和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中均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分别达68.48%和69.80%,但海水虾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淡水虾(P0.05),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淡水虾(P0.01);海水虾肌肉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亦显著低于淡水虾(P0.05),表明在海水环境中凡纳滨对虾合成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能力较差。综合分析表明,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的营养价值和风味稍优于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  相似文献   

2.
以初始体重为4.04d:O.14 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盐度1.5和30的水体中用同一种配合饲料喂养50d,探讨海水养殖和低盐养殖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碱性磷酸酶及酸性磷酸酶和RNA/DNA比值的影响.结果显示,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特殊增长率(SGR)高于低盐养殖对虾(P<O.05);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的饲料系数(FCR)明显低于低盐养殖对虾(P<O.05);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肝胰脏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明显高于低盐养殖对虾(P<O.05);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RNA/DNA比值明显高于低盐养殖凡纳滨对虾(P<O.05).  相似文献   

3.
深水网箱和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深水网箱和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质量分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网箱养殖对虾肌肉粗蛋白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池塘养殖(P0.05),而水分、粗脂肪和粗灰分质量分数无显著差异(P0.05);2)肌肉中检测到18种常见氨基酸,网箱养殖对虾肌肉氨基酸总量(TAA)、天门冬氨酸(Asp)、异亮氨酸(Ile)、精氨酸(Arg)和脯氨酸(Pro)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池塘养殖(P0.05),而必需氨基酸(EAA)、半必需氨基酸(HEAA)、鲜味氨基酸(DAA)和虾味氨基酸(PFAA)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3)肌肉中检测到30种常见脂肪酸,两者的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3多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以网箱养殖对虾较高;两者的棕榈酸(C16∶0)质量分数最高,且网箱养殖对虾EPA+DHA质量分数是池塘养殖的1.90倍。结果表明,网箱养殖对虾营养成分要优于池塘养殖,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4.
分析测定了海水池塘养殖不同规格(8.3、12.5、16.7g.尾-1)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及土池淡水养殖规格12.5g.尾-1凡纳滨对虾肌肉中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并进行品质评价。结果显示,海水养殖对虾肌肉的水分、脂肪和虾味氨基酸含量随着对虾规格的增大而减少,蛋白质、灰分、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随着对虾规格的增大而增加;相同规格的凡纳滨对虾中,淡水养殖对虾的含水量、脂肪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蛋白质、灰分、鲜味氨基酸总量和虾味氨基酸偏低。综合指标表明,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的营养价值随着规格的增大而提高;在蛋白质、灰分、鲜味氨基酸和虾味氨基酸含量上,海水养殖对虾高于同一规格的淡水养殖对虾。  相似文献   

5.
养殖海水的质量是影响凡纳滨对虾生殖、发育、代谢生长的关键环境因素之一,因此明确不同养殖海水(天然海水、人工海水)对凡纳滨对虾的影响,对凡纳滨对虾养殖产业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养殖试验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比分析了天然海水、人工海水对雌、雄凡纳滨对虾10个生长与形态指标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对雌、雄凡纳滨对虾关键代谢供能基因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和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CPT1)表达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天然海水中养殖的凡纳滨对虾,不论雌雄个体,其生长指标(体长、体重、头甲长、头甲宽、躯体周长、肌肉重)均显著高于人工海水饲养组(P0.05)。进一步的基因表达分析表明,除了雌性对虾的IDH基因被诱导表达之外,人工海水养殖显著抑制了雌、雄凡纳滨对虾代谢供能基因PK、HK、CPT1的表达(P0.05)。  相似文献   

6.
以初始体重为5.27±0.20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0.5%、1.0%和2%的盐,配制成4种实验饲料,在盐度为1.5和30的水体中喂养50d,探讨饲料中添加盐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虾体成分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度为1.5时,饲料中添加盐的各组饲料其特殊增长率(SGR)比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P<0.05);饲料中添加盐组的饲料系数(FCR)均比对照组低(P<0.05),饲料中盐的添加量为2.0%时,饲料系数(FCR)达到最低(P<0.05);饲料中添加盐有助于提高对虾的成活率(P<0.05);随着饲料中盐添加量的增加,对虾体蛋白质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而虾体脂肪含量和水分有下降的趋势;随着饲料中盐添加量的增加,凡纳滨对虾肌肉游离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及游离氨基酸总量有增加趋势,甘氨酸、丙氨酸和谷氨酸等呈鲜味氨基酸都大幅度增加;对虾的色泽、嗅觉、味觉及组织等多项指标的感官评价显示,饲料中添加盐2.0%组的综合感官指标优于对照组及其他实验组;饲料中添加盐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肝胰脏碱性磷酸酶活性,而且随着饲料中盐的添加量的增加,其酶的活性显著上升(P<0.05).当盐度为30,饲料中添加盐显著降低特殊增长率(SGR)(P<0.05),而且随着盐度的增加,其影响加重;饲料中添加盐显著增加对虾的饲料系数(FCR)(P<0.05).  相似文献   

7.
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同一海区不同养殖模式(大围网、传统网箱)的成年大黄鱼及野生成年大黄鱼,进行体色、背部肌肉肉质性状(pH值、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的测定及肌肉感官性状的主观评定.结果表明:1、大围网养殖大黄鱼的体色与野生大黄鱼接近(P>0.05),显著优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2、大围网养殖大黄鱼肌肉的粗蛋白、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及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均显著高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肌肉的粗脂肪、饱和脂肪酸(SFA)总量及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均显著低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肌肉的pH值、水分和粗灰分差异不显著(P0>0.05).3、大围网养殖大黄鱼肌肉的感官性状显著好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4、大围网养殖大黄鱼上述肉质性状接近野生大黄鱼(P>0.05).大围网养殖可改善大黄鱼的生活环境,补充天然饵料,是一种提高大黄鱼肉质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8.
贾旭颖  国先涛  王芳  黄国强 《水产学报》2014,38(11):1837-1846
为了探讨非离子氨胁迫对淡水和海水两种养殖条件的凡纳滨对虾呼吸代谢酶活力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非离子氨胁迫(0.1 mg/L和0.5 mg/L)后,两种养殖条件凡纳滨对虾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力的变化规律,并将两种养殖条件对虾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1)非离子氨胁迫后,两种养殖条件凡纳滨对虾鳃HK活力变化显著,而肌肉HK活力变化则不显著。(2)非离子氨胁迫后,两种养殖条件凡纳滨对虾鳃PK活力先升高,后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淡水养殖对虾肌肉PK活力则显著升高,而海水养殖对虾肌肉PK活力变化则不显著。(3)0.1 mg/L非离子氨胁迫后,两种养殖条件对虾鳃和肌肉LDH活力变化均不显著,而0.5 mg/L非离子氨对两种养殖条件对虾鳃和肌肉的LDH活力均具有显著影响。(4)非离子氨胁迫后,两种养殖条件对虾鳃和肌肉SDH活力均显著降低。研究表明,非离子氨胁迫对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呼吸代谢酶活力具有显著影响;非离子氨胁迫后,凡纳滨对虾有氧代谢迅速减弱,而无氧代谢在胁迫初期略有升高,随后减弱,推测非离子氨胁迫可能使对虾机体主要供能物质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鲜活蝇蛆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等质量的蝇蛆(按湿质量计)逐级替代对虾人工配合饲料,研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及免疫参数的影响.试验分为5组(A~E),以凡纳滨对虾商品饲料A作为对照组,B、C、D、E分别替代A饲料总量的25%、50%、75%、100%.每组设2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平均质量3.8 g的凡纳滨对虾50尾,养殖42 d.试验结果表明,B、C、D组凡纳滨对虾的体质量、体长、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E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肌肉蛋白质、脂肪、灰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E组水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处理间红细胞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随着鲜活蝇蛆比重增加呈逐渐下降态势,E组ACP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他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除B组AKP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他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用少量鲜活蝇蛆替代对虾配合饲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以初始体重为2.70&#177;0.16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2%和4%的食盐,配制成4种实验饲料,在低盐养殖水体中饲养40d,探讨饲料中添加盐对低盐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营养成分及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食盐添加量的升高,凡纳滨对虾虾体蛋白质和灰分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而虾体水分、脂肪有降低的趋势。其中,盐添加量为4%组的蛋白质含量增加极显著(P〈0.01),而水分降低亦显著(P〈0.05)。在肌肉质构方面,随着饲料中盐添加量的增加,除粘性下降外,其他质构参数都逐渐升高。而且添加4%盐组对虾的硬度、弹性、胶粘性、耐咀性和回复性显著优于其他组(P〈0.05),但各组的内聚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盐可以改善低盐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的质构,且当添加量为4%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对比国内外4种商品微颗粒饲料的物理性状、浸泡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溶失、浸泡液中有机氮及有机磷含量的差异,探讨了目前国内外微颗粒饲料的水中稳定性及其对部分水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微颗粒饲料D4的沉降速度较快外,其他3种相当;前5min溶失的物质是各种微颗粒饲料总失重量的大部分;国内外微颗粒饲料中的重要营养成分如: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有较大差异;浸泡30min时,各种微颗粒饲料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前后波动幅度小;浸泡30min时,微颗粒饲料D1浸泡液中溶解有机磷含量是最低的,而溶解有机氮含量是最高的。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外商品微颗粒饲料的水中稳定性差异较大,这与各种微颗粒饲料的营养配方及加工工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天津周边海域表层水体的一些理化要素进行调查,得到化学需氧量(CODMn)、活性磷酸盐(PO34--P)、氨氮(NH4+-N)、亚硝酸盐氮(NO2--N)及硝酸盐氮(NO3--N)含量从离岸近的海域向外海方向递减。水温、pH值、盐度的变化趋势则正好相反;在此次调查期间,天津周边海域海水中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为NO3--N和NO2--N;相关性分析表明,盐度与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无机氮、亚硝酸盐氮在p=0.01水平上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活性磷酸盐与无机氮、NO2--N和NH4+-N含量均在p=0.01水平上呈极显著正相关;由N/P比和E值的平面分布图可以得到,沿岸N/P比最低,离岸越远的地方N/P比越高。E值的平面分布恰恰相反。北塘附近海域依然是富营养化最严重的区域;本调查海域主要是磷限制,无机氮仍然是此海域的首要污染因子,其次是化学需氧量。  相似文献   

13.
育珠蚌对环境的改变具有适应性,但若超过其适应范围,就会对育珠蚌的生长、发育甚至是生存产生危害。所以,养蚌育珠生产管理就是对水质环境进行适当的人为调控,为育珠蚌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活空间,惟有如此,才可能实现珍珠的优质高产,取得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海州湾近岸海域水质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5—2010年海州湾近岸海域的水质监测,通过对11个站位pH值、溶解氧、COD、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和石油类的检测,对该区域的水质状况和趋势作出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影响该海域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部分站位出现磷酸盐、石油类超标。近岸海域的主要污染物略呈上升的趋势,但总体变化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5.
采用陆基围隔实验法,于2009年6~10月调查并分析了草鱼复合养殖系统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营养盐(NH4-N,NO3-N,NO2-N,PO4-P)的时空分布及沉积物总氮(TN)、总磷(TP)和总碳(TC)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1)草鱼复合养殖系统上覆水中NH4-N,NO3-N,NOz-N和PO4-P的 含量波动范围分别为0.056~1.499、0.022~0.228、0.049~3.903、0.003~1.882 mg/L,间隙水中营养盐的平面分布中,NH4-N在总无机氮(DIN)中所占比例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复合养殖系统的营养盐垂直分布特征不同,规律也不明显.(2)实验结束与实验开始时相比,沉积物中TN和TP含量无明显变化,但TC含量显著降低,以混养模式(GSC)的减少幅度最大.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草鱼、鲢鱼与鲤鱼复合养殖系统可有效降低养殖过程中有机物的积累,降低底层中潜在释放的NH4-N含量,是一种较为合理的草鱼复合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6.
水位作为重要的湖泊水文因子,对湖泊水动力过程、化学过程和生态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2007~2008年鄱阳湖湖口的水位、水环境实测数据,分析了湖口的水位及水体各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阐述了各水环境因子对水位变化的响应关系,并建立了水位与各水环境因子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湖口的水位及各水环境因子均呈现季节性变化,湖口水位与长江(九江站)水位呈直线正相关;湖口的水位变化对其水体各环境因子均存在明显的影响,其中水体透明度随水位上升而增大,悬浮物、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氮化物和磷化物浓度随水位上升而下降。  相似文献   

17.
高立臣 《河北渔业》2002,(3):23-23,35
<正>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属鲽形目、鲆科、菱鲆属,是原产于欧洲的特有种。它属于冷水性鱼类,适应于低水温生活和繁殖,容易接受配饵,食物转化率高,很适合高密度养殖,渐成海水养殖新亮点。笔者在河北省滦南县柳赞镇海水工厂化养殖场,利用淡水兑自然海水在养殖车间内进行了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调查了秦皇岛市地表水源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在水质分析测定的基础上对水源地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分析了秦皇岛市地表水水源地污染成因并探讨了保护对策,为水源地的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施永海  徐嘉波  袁新程  杨明  张忠华  谢永德  税春 《水产学报》2023,47(12):129606-129606
为了探究半咸水和淡水养殖模式对刀鲚营养积累的影响,采用生化实验的方法分析并比较了半咸水(盐度10~15)和淡水(盐度0.4~1.0)池塘生态养殖模式下刀鲚肌肉的营养成分。结果显示,半咸水组刀鲚肌肉的粗脂肪含量(7.27%)显著高于淡水组(4.30%);半咸水组的刀鲚肌肉的水分含量和灰分含量(72.54%和1.32%)均显著低于淡水组(76.85%和2.06%),二者的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除了色氨酸和胱氨酸在两种模式间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余16种氨基酸在半咸水组中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淡水组。半咸水组的刀鲚肌肉的TAA、EAA、HEAA、NEAA和DAA均低于淡水组,而EAA/TAA和EAA/NEAA在两种模式之间无显著变化,半咸水组的鲜味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比率(DAA/TAA)(40.32)显著低于淡水组(40.68)。半咸水组的刀鲚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58.59)低于淡水组(72.04),而F值(2.44)高于淡水组(2.35)。在检出的28种脂肪酸中,有11种脂肪酸的含量在两种模式之间有显著差异。在主要的脂肪酸中,半咸水组刀鲚的C16:0、C18:0、C18:1n9c、C22:5...  相似文献   

20.
Basal drinking rate and responses to administered angiotensin were examined in 12 species of fish. The responses of representative euryhaline, stenohaline marine and fresh water species to pharmacological manipulation of endogenous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 activity were also investigated.Basal drinking rates were consistently low in stenohaline and euryhaline fresh water fish, and all species examined showed an increased imbibition in response to administered angiotensin. Marine fish drank large volumes of water, rates varying considerably between species, with euryhaline species exhibiting lower rates than stenohaline groups. The extremely high drinking rates observed in the sea scorpion were associated with a high plasma osmolality.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sea scorpion, all other species examined in sea water showed a further rise in drinking in response to exogenous angiotensin.Although the freshwater stenohaline carp showed a dipsogenic response to angiotensin, it was apparently unable to evoke this response when fish were acclimated to brackish water. The high drinking rates of both euryhaline and stenohaline fish held in sea water appeared dependent upon an activated endogenous RAS, and were lowered following inhibition of Al to All conversion by Captopril. Drinking was further stimulated in these marine species following stimulation of endogenous RAS activity by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hypotensive agent Papaverine. The study endorses a role for the RAS in the control of adaptive drinking in euryhaline and stenohaline marine teleo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