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Ri)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根外菌丝对重金属铅的吸收及转运能力,为明确AMF根外菌丝的铅转运能力提供依据。【方法】以菌根植物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寄主)和非菌根植物油菜(Brassica napus)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室培养系统(菌根室-施铅室-非菌根室)进行研究,其中菌根室种植蒺藜苜蓿并进行AMF处理,包括接种Ri、Fm和未接种对照(CK)3个处理;施铅室(中间隔室)设置0和800 mg/kg 2个铅处理;非菌根室种植油菜,试验共设CK、Ri、Fm、Pb、Ri×Pb、Fm×Pb 6个处理,研究铅胁迫下2种AMF根外菌丝对植物生长及铅离子富集的影响。【结果】(1)与CK处理比,Ri和Fm处理蒺藜苜蓿总生物量分别提高了43.55%和256.98%,铅胁迫对Ri和Fm处理蒺藜苜蓿的生物量无显著影响。(2)0 mg/kg 铅胁迫下,2种AMF均能够与蒺藜苜蓿形成良好共生关系,Fm和Ri处理菌根侵染率达到90%以上。Fm和Fm×Pb处理侵染根段丛枝丰度分别是Ri和Ri×Pb处理的8.75和2.51倍。(3)与Ri处理比,Ri×Pb处理菌根室培养基质中菌丝密度显著提高231.57%,施铅室培养基质中菌丝密度显著降低49.56%;与Fm处理比,Fm×Pb处理菌根室培养基质中菌丝密度提高314.09%,施铅室培养基质中菌丝密度降低21.09%。(4)Ri×Pb、Fm×Pb处理蒺藜苜蓿地上部铅含量分别是CK处理的3.60和8.45倍,根系铅含量分别是CK处理的7.45和217.87倍;Fm×Pb处理油菜根系铅含量是CK处理的62.15倍。【结论】AMF根外菌丝能够直接吸收并转运铅至寄主植物根部,并可能借由“外排”效应将铅运输至非菌根植物根系,且Fm促进植物生长及根外菌丝吸收转运铅的能力显著高于Ri。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共生情况,为合理应用AMF进行侧柏育苗造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侧柏为试材,在盆栽试验条件下,设置不接种(CK)、接种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和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3个处理,研究了接种AMF在2周、4周和6周后对侧柏侵染、生长、养分吸收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2种AMF均能够与侧柏形成共生,接种2周后形成A-型丛枝结构,菌根侵染率超过80%;Ri处理和Fm处理的菌根侵染强度、丛枝丰度由相对较低水平持续增长,接种4周后趋于稳定,分别约为20%和40%。接种2周、4周和6周后,侧柏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变化均不显著;接种2周、4周、6周后与对照相比,Ri处理和Fm处理均显著提高侧柏磷含量,分别提高57.99%和90.14%,67.44%和121.98%,64.06%和145.51%;2种AMF均可提高侧柏叶绿素含量,其中Fm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酸性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e fungi,AMF)菌剂多样性在玉米籽粒产量和磷、钾养分吸收方面的作用,能够为农田微生物肥料配施、养分利用率提高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和2020年玉米生育期,选用4种不同种丛枝菌根真菌类型(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A;扭形球囊霉Glomus tortuosum,B;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C;地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geosporum,D),设置不接菌处理(CK),接种单一AMF菌剂、2种AMF混合菌剂、3种AMF混合菌剂和4种AMF混合菌剂共16个处理,研究玉米籽粒产量、植株各器官生物量及其磷、钾累积量对不同菌剂类型以及菌剂多样性的响应。【结果】与对照相比,两个试验年度所有接菌处理均能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及其磷、钾累积量,其中接种A、B、C、D 4种单一菌剂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均值分别增加57.9%,26.9%,40.5%和32.9%;磷累积量增加77.8%,48.2%,26.2%和75.8%;钾累积量增加85.5%,62.1%,59.0%和63.5%。随AMF菌剂多样性增加,两个试验年度玉米籽粒产量呈增加趋势,表现为4种混合菌剂>3种混合菌剂>2种混合菌剂>单一菌剂,其中4种混合菌剂处理籽粒产量比单一菌剂处理均值高12.3%;籽粒磷累积量表现为2种混合菌剂>4种混合菌剂>3种混合菌剂>单一菌剂,其中2种混合菌剂处理籽粒磷累积量比单一菌剂高23.2%;但AMF菌剂多样性处理之间玉米籽粒钾累积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在酸性土壤条件下玉米接种不同类型丛枝菌根真菌均能显著增加籽粒产量及其磷、钾累积量,其中Funneliformis mosseae改善玉米籽粒产量及其磷钾累积量的作用最佳。丛枝菌根真菌菌剂多样性增加能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磷累积量,其中4种混合菌剂处理的增产效果较好,而2种混合菌剂处理的养分吸收积累量较高。生产上应根据高产优质不同目的,选择接种合适的丛枝菌根真菌类型并进行菌剂之间合理的搭配。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Cd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环境的影响,以黑麦草为供试植物、变形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为供试AMF,以Cd浓度(0、10、20、30 mg·kg-1)和是否对黑麦草接种AMF为双因素,设计8个处理,开展盆栽试验。结果显示:随着Cd浓度增加,AMF侵染率和孢子数量显著(P<0.05)降低。相同Cd浓度下,接种AMF显著(P<0.05)改善了黑麦草的根系构型(根系总长度、根系总投影面积、根系总体积、根尖数、根分叉数)。在相同Cd浓度下,接种AMF显著(P<0.05)增加了土壤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以及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土壤易提取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和总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含量。这说明,接种AMF能够通过改善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环境、提高土壤相关酶活性和球囊霉素含量等,增加植物抗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生物炭与解磷菌剂配施应用效果的影响及探索其作用机制,以苜蓿为供试对象,采用盆栽2因素(增施生物炭和解磷菌剂)完全随机设计,研究生物炭与解磷菌剂不同用量配施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盆栽苜蓿养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与解磷菌剂配施可以明显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并且解磷菌剂与高用量生物炭配施时效果更明显;单施生物炭和生物炭解磷菌剂配施的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分别增加64.59%,63.45%,土壤碱解氮含量最高分别增加259.56%,308.09%,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分别增加24.97%,34.95%,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分别增加19.39%,25.63%,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生物炭与解磷菌剂配施可以明显提高土壤酶活性,解磷菌剂与高用量生物炭配施时效果更明显;单施生物炭与生物炭解磷菌剂配施的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土壤脲酶活性最高分别增加158.67%,189.33%,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分别增加20.89%,25.84%,土壤蔗糖酶活性最高分别增加100.4%,117.81%,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分别增加105.08%,125%,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生物炭与解磷菌剂配施可以明显提高苜蓿产量,并且解磷菌剂与高用量生物炭配施时效果更明显;单施生物炭和生物炭解磷菌剂配施的各处理与对照相比,苜蓿鲜质量最高分别增加57.58%,77.12%,苜蓿干质量最高分别增加122.33%,152.27%,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生物炭与解磷菌剂配施可以明显提高盆栽苜蓿对养分的吸收量,解磷菌剂与高用量生物炭配施时效果更明显;单施生物炭与生物炭解磷菌剂配施的各处理与对照相比,苜蓿对N素的吸收量最高分别增加236.82%,319.02%,苜蓿对P素的吸收量最高分别增加234.41%,308.06%,苜蓿对K素的吸收量最高分别增加208.73%,257.13%,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发掘并鉴定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916生物膜形成调控新基因,检测其对Bs916生物膜形成能力和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利用基因同源重组技术构建fliZ基因位点的单敲除突变株,通过干重分析法来验证其生物膜形成的缺陷;利用平板对峙试验检测fliZ突变株和Bs916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抑菌效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fliZ突变株和Bs916中影响防治效果的3种脂肽类抗生素表面活性素、杆菌霉素L和泛革素的相对产量;利用绿色荧光标记技术构建Bs916与fliZ突变株的GFP标记菌株,观察两者在水稻茎秆定殖能力变化;检测fliZ突变株和Bs916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成功构建了fliZ位点单敲除突变株,与对照组Bs916的三维立体结构生物膜相比仅能形成平面二维结构生物膜,呈现破碎状态,证明其生物膜形成存在显著缺陷;对生物膜干重进行定量分析发现fliZ突变株生物膜干重仅为对照组Bs916的23%,进一步验证了fliZ突变株生物膜形成能力显著下降;游动性试验发现fliZ突变株菌体扩展直径仅为Bs916的32%,证明fliZ突变株的游动能力显著下降;抑菌试验显示两者抑菌带宽基本一致,证明fliZ突变株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能力与Bs916相比无显著差异;成功检测了fliZ突变株和Bs916合成的3种脂肽类抗生素表面活性素、杆菌霉素L和泛革素的相对产量,fliZ突变株中杆菌霉素L相对产量显著增加1倍,而表面活性素和泛革素相对产量与Bs916相比无显著差异;水稻茎秆定殖试验发现fliZ突变株菌体数量显著低于Bs916,在水稻纹枯病病斑附近不出现显著的聚集效应,呈现无序分布状态,证明fliZ突变株与Bs916相比在水稻茎秆上的定殖能力显著下降;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显示,fliZ突变株第6—15天防治效果介于6.0%—20.7%,显著低于Bs916的36.0%—57.6%,证明fliZ突变株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显著下降。【结论】鉴定的Bs916生物膜新调控基因fliZ位于控制鞭毛运动的信号通路,直接作用于菌体的游动与扩张,显著单一调控生物膜形成与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复合微生物堆肥解无机磷的最优条件,将复合解磷菌株接种于磷尾矿和酱香型白酒酒糟混合物中,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试验,验证堆肥发酵过程中各因素对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中,有效磷含量分别在磷尾矿用量为10%、接种量为15%、菌种配比(PSF7:PSB3)(体积比)为2∶1时达到最高。响应面设计试验中,磷尾矿用量、菌液接种量、菌种配比(PSF7∶PSB3)(体积比)及其所有交互项和二次项,除菌液接种量和菌种配比(PSF7∶PSB3)交互项外,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0 1)。各因素对有效磷含量的影响大小依次排序为磷尾矿用量菌液接种量菌种配比(PSF7∶PSB3)。最优解磷条件:磷尾矿用量6.89%、菌液接种量18.04%、菌种配比(PSF7∶PSB3)2.3∶1。在此条件下作验证试验,堆肥体系发酵至第3天时,含接种菌液的试验组中有效磷含量达到最高,为3 108.05 mg/kg,是空白的1.78倍,说明该最优解磷条件参数准确可靠,同时也说明在固态发酵过程中添加解磷菌株能有效地提高有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8.
施氮与刈割留茬高度对草场生产力及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改善打草场土壤养分,提高草地生产力及维持草地可持续利用。【方法】 2016—2018年在呼伦贝尔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实验站打草场设置5个施氮水平(0、10、20、30、40 g·m-2·a-1)与2个刈割留茬高度(4、8 cm),裂区试验设计,分别于每年6月中旬和8月中旬进行试验处理,研究其对草地植物群落及功能群的物种丰富度、地上生物量、主要物种组成的重要值、优势种功能性状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过程。【结果】 施氮与刈割留茬高度对群落及功能群的物种丰富度无显著影响(P<0.05)。施氮显著增加禾草功能群及群落的地上生物量(P<0.05),分别提高了72.7%—126.3%、61.6%—96.1%,但施氮量在10—40 g·m-2·a-1的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低刈割留茬高度使禾草的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了18.3%(P<0.05)。施氮显著增加羊草(Leymus chinensis)的重要值,降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的重要值(P<0.05)。施氮时低刈割留茬高度显著降低羊草的重要值,增加无芒雀麦的重要值,不施氮时则相反。低留茬高度显著增加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和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的重要值,降低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的重要值(P<0.05)。施氮显著增加无芒雀麦及羊草的株高、叶面积和地上部氮素含量(P<0.05),但施氮量在20—40 g·m-2·a-1的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土壤pH、土壤含水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降低,土壤NH4+-N、NO3--N及总无机氮(ION)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群落、禾草及杂类草的物种丰富度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群落及禾草的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短期施氮与适宜的刈割留茬高度提高草地植物群落生产力及稳定群落的物种组成,施氮效应依赖于水分的有效性。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打草适宜刈割留茬高度为8 cm,适宜施氮量为10—20 g·m-2·a-1。  相似文献   

9.
我国南方土壤磷素低、单施磷肥效果差,采用以溶磷菌为基础的调控手段能有效缓解上述问题。以庐山云雾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溶磷菌(PSB)、磷肥(过磷酸钙P1、钙镁磷肥P2)、负载材料(Mt@PSB)及其组配剂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调控效果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茶树为喜酸植物,钙镁磷肥(P2)及其组配剂碱性强,不适于茶园土壤调控。溶磷菌(PSB)、磷肥(P1)、负载材料(Mt@PSB)及其组配剂(PSB+P1、Mt@PSB+P1)调控后,茶园土壤pH均处于适宜茶树生长的范围(4.5~6.5),处理后土壤速效磷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培养45 d后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21%、30%、18%、41%和63%,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14%、104%、10%、47%和107%。极差分析结果表明,上述3个因子对土壤磷的改善效果依次为Mt@PSB、PSB和P1,且Mt@PSB+P1的效果最佳。磷形态分析结果表明,PSB、Mt@PSB、P1主要通过将有机磷矿化为无机磷提高其有效性。PSB+P1和Mt@PSB+P1组配下,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增加主要表现为Ca-P和Fe-P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不同品种苜蓿营养成分含量与变异程度以及各纤维成分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比较不同品种苜蓿的生物产量。【方法】选用WL343HQ、WL353HQ、WL354HQ、WL363HQ、WL366HQ、阿尔冈金、金皇后、中苜3号、中苜6号、鲁多、鲁黄1号、无棣苜蓿、鲁丰1号、保定苜蓿、中原804、敖汉苜蓿16个品种苜蓿,于2016年10月2日播种,每个品种设2次重复,小区随机排列,每个品种苜蓿种植面积为18 m 2(3 m×6 m),行距30 cm,播种10行。2018年5月23日初花期时收割,测定其生物产量;制备32个样品,测定其干物质(DM)中的粗灰分(ASH)、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木质素(ADL)等营养成分的含量。【结果】(1)不同品种苜蓿DM中,ASH、NDF、ADF、半纤维素(HCEL)、纤维素(CEL)和ADL的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EE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527)。WL363HQ苜蓿的ASH含量最高,为8.53%;金皇后苜蓿的CP含量最高,为27.19%;保定苜蓿的EE和CF含量最高,分别为3.01%、36.69%;中原804苜蓿的NDF、ADF、CEL和ADL含量最高,分别为57.02%、42.73%、34.43%和7.92%;不同品种苜蓿DM中的ASH、CP、EE、CF、NDF、ADF、ADL、CEL和HCEL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7.83%、21.58%、2.51%、33.25%、50.12%、36.76%、6.98%、29.43%和13.36%;变异系数(CV)在5.16%—12.06%之间。(2)苜蓿中ADF与NDF、CEL、ADL含量呈强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56、0.9955、0.9455;CF与ADF、CEL、ADL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114、0.8849、0.9375;CF(含AIA)与CF之间的相关系数r为0.9997;NDF与CEL、ADL、HCEL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671、0.9396、0.8736;ADL(含AIA)与ADL之间的相关系数r为0.9989;RFA与ADF、CEL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26、0.9700。(3)相对饲用价值(RFV)与NDF含量之间呈强相关(r=0.9938),可用于苜蓿RFV的估测:RFV=287.0677-3.4709NDF(%) n=16 P<0.01。(4)不同品种苜蓿生物产量不同,保定苜蓿粗脂肪、碳水化合物、半纤维素和纤维素产量最高,分别为393.59、9 308.22、1 976.32和4 208.05 kg·hm -2;金皇后苜蓿粗蛋白质产量最高,为2 697.23 kg·hm -2,保定苜蓿消化能(DE)产量最高,为126 814.45 MJ·hm -2。【结论】不同品种苜蓿纤维成分含量之间呈强相关,苜蓿RFV值与NDF成分呈强相关;不同品种苜蓿生物产量不同。  相似文献   

11.
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不同退化程度土壤化学计量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退化草地土壤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为退化草地的恢复治理及草地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巴音布鲁克不同退化阶段(未退化,ND;轻度退化,LD;中度退化,MD;重度退化,HD)高寒草原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方法,测定退化草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等养分。【结果】4个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的土壤C、N、P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其中碳含量在0~10、10~20和20~30 cm土层4个退化程度依次下降了53.0%、54.0%和52.0%,氮、磷含量也依次下降了42.0%~95.0%、29.0%~43.0%(P<0.05)。0~10、10~20和20~30 cm土层土壤碳氮比在重度退化后达到最低,较未退化分别降低71.0%、75.0%和77.0%(P<0.05);在20~30 cm土层未退化与轻度退化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未退化草地比,重度退化以后0~10、20~30 cm土层氮磷比显著降低了64.0%、59.0%,在轻度退化过程中10~20 cm土层土壤氮磷比要高于未退化(P<0.05);土壤表层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C、N、P化学计量比值与地上生物量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不同退化草地土壤化学计量比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河套灌区不同秋浇年限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农民自愿放弃秋浇造成干地面积逐渐增多的现象,通过调查研究不同秋浇年限对盐碱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差异的影响,为灌区盐碱地改良与秋浇制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盐荒地(CK)、一直秋浇(AUI1)、隔2—3年秋浇(AUI2)、3—4年不秋浇(AUI3)以及6—7年不秋浇(AUI4)5种类型的典型地块,采用高通量测序(Illumina HiSeq)技术,分析不同秋浇年限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化特征,并对土壤化学性质与细菌群落进行了冗余分析以及与群落组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AUI1和AUI2处理对降低0—30 cm土层盐分含量最显著,分别比CK、AUI3、AUI4降低了128.82%和29.04%、108.76%和17.72%、108.44%和17.55%,在30—40 cm土层AUI1处理的盐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各个土层的pH值均以AUI2处理最低,其0—40 cm土层pH平均值较CK、AUI1、AUI3、AUI4处理分别显著降低了0.28、0.32、0.16、0.88个单位(P<0.05)。另外,AUI2处理0—4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平均含量分别较CK、AUI1、AUI3、AUI4提高了252.89%、148.59%、58.10%和60.10%,可溶性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提高了48.41%、29.42%、6.01%和14.27%(P<0.05)。AUI1与AUI2处理间的丰富度指数(ACE和Chao1)显著高于CK、AUI3和AUI4处理(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不同秋浇年限处理的3大优势菌门,占所有菌门的53.93%,而AUI2、AUI3处理分别有利于增加拟杆菌门、酸杆菌门的丰度(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与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均具有很强的负相关性,其中与微生物量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559**和-0.522*),与可溶性有机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795**和-0.820**);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均与土壤盐分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因子分析显示,土壤盐分、pH、微生物量和可溶性有机碳总共解释了97%的群落变化,成为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变化的主控因子,贡献率依次为:土壤盐分>pH>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结论】 隔2—3年秋浇(AUI2)处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耕层土壤盐分并能使0—4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而且还可提高土壤优势菌群中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综上所述,隔2—3年秋浇(AUI2)是河套地区兼顾盐碱土壤改良与节水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添加量的残次枣粉对紫花苜蓿青贮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发酵和营养品质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设计6个不同残次枣粉添加量处理,分别为对照不添加枣粉(T0处理,)、0.5%(T1处理)、2.5%(T2处理)、5%(T3处理)、7.5%(T4处理)、10%(T5处理)的添加量,添加至粉碎的紫花苜蓿中,以60 d为发酵期,检测发酵期间不同处理的第0、1、3、7、15、30和60 d青贮饲料的主要微生物数量、发酵和营养品质的变化。【结果】发酵时间和处理的双因素交互作用对乳酸菌、酵母菌和好氧细菌数量及pH、LA、AA、NH3-N、DM、NDF、ADF、WSC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发酵第60 d(模拟开窖)时,残次枣粉添加量为7.5%时,乳酸菌数量最高(P=0.013),酵母菌和好氧细菌数量最低(P<0.01和P=0.041)。残次枣粉添加量为5%~10%时显著降低青贮饲料中pH、NH3-N、NDF和ADF含量,提高DM、LA、AA和WSC含量(P<0.05)。【结论】增加残次枣粉可有效提高青贮品质,改善发酵特性。综合微生物变化情况、发酵和营养品质,残次枣粉添加量为7.5%时较为适宜,含水量为72%。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封育对草地群落特征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规律,为该类退化草地恢复治理和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玛纳斯县封育3a的伊犁绢蒿荒漠草地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取样的方法,测定不同生长季(5月、7月和9月)围栏内外的群落数量特征,计算植物多样性指数。【结果】(1)与放牧区相比,伊犁绢蒿荒漠草地短期封育(3a)后群落高度、盖度和生物量分别显著提高52.55%~91.80%,40.28%~108.75%和44.36%~75.32%(P<0.05),但植物多样性指数对封育的响应较小;(2)5月围栏内外的群落盖度、密度、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显著高于7月和9月(P<0.05),群落高度均显著低于7月和9月(P<0.05),而围栏内外生物量在月际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短期封育(3a)有利于退化伊犁绢蒿荒漠草地植被的恢复,但对植物多样性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
短期封育对博乐绢蒿荒漠群落特征和碳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封育对荒漠草地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影响,分析生态系统碳库对草地封育的响应规律,为退化荒漠草地的修复和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博乐绢蒿荒漠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封育4 a的荒漠草地群落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碳库(生物量碳库,凋落物碳库和土壤碳库)测定分析。【结果】(1)与自由放牧区(FG)相比,封育4 a后博乐绢蒿荒漠草地的植被高度、盖度、密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降低了6.2%~48.4%(P>0.05)。(2)封育不利于生物量的积累,茎、枯落物和地下(0~100 cm根系)生物量封育后显著下降了18.6%~31.1%(P<0.05),但根冠比没有显著变化。(3)封育降低了博乐绢蒿荒漠草地地上生物量碳密度、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且土壤上层(0~50 cm)有机碳密度降低幅度为53.5~233.6 g/m2【结论】短期封育不利于博乐绢蒿荒漠草地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生态系统碳库的积累,在封育措施的基础上配合施肥、补播等其他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6.
长期施用磷肥水稻土微生物量磷的季节变化特征与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动态变化与差异,揭示其变化特征与土壤磷素供应的关系。 【方法】 以长期试验小区为平台,设置对照(CK)、氮钾肥(NK)、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等4个不同施肥处理,在水稻的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完熟期分别采集0—20 cm土层土壤,测定土壤全磷、有效磷、微生物量磷和酸性磷酸酶活性。 【结果】 与不施磷肥处理(CK、NK)相比,施磷肥处理(NP、NPK)显著提高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增幅分别达88%—118%和337%—903%。不同施肥处理对微生物量磷具有显著影响,除分蘖期外,施磷肥处理(NP、NPK)微生物量磷含量显著高于不施磷肥处理(CK、NK),提高了103%—250%;微生物量磷的季节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灌浆期达到最高。酸性磷酸酶活性以NK处理灌浆期最高,比CK高38%;同时,该处理微生物量磷的周转率最大,每个生育期内可循环1.31次。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磷与土壤全磷和有效磷显著正相关。 【结论】 微生物量磷随不同施肥处理和水稻生育时期变化规律明显,与土壤磷有效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马红  孟捷  李宁 《新疆农业科学》2023,60(3):750-756
【目的】研究磷水平对苜蓿根系形态和植株生长的影响,为苜蓿耐低磷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水培条件下,分析6种磷:0μmol/L(P1),50μmol/L(P2),100μmol/L(P3),250μmol/L(P4),500μmol/L(P5),1 000μmol/L(P6)水平对新牧1号苜蓿苗期根系性状、植株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随磷水平增加,根冠比显著降低(P<0.05),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除P4、P5处理下株高无显著(P<0.05)差异外,其他各处理间均存在显著(P<0.05)差异,P4处理下株高最高,为9.37 cm; P2供磷水平下总根长、根表面积与根冠比均达到最大,分别为281.75 cm、20.78 cm2、1.13;6种磷水平下,地下部氮、磷、钾积累量均大于地上部积累量,P5...  相似文献   

18.
我国畜禽饲料资源中常量元素钙含量分布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我国畜禽饲料资源中钙含量的分布,为合理利用饲料资源及精准配制畜禽饲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统一的数据采集规范,采集了全国31个省(市、区)的37种3 862个饲料原料样品,经微波消解后,使用IRIS IntrepidⅡ等离体子发射光谱仪对其钙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 谷物籽实中平均钙含量为457 mg·kg -1(范围74.5—832 mg·kg -1),其中大麦的钙含量最高,玉米最低,变异系数范围为21.2%—85.3%;谷物籽实加工副产品中平均钙含量为1 090 mg·kg -1(范围为93.4—3 264 mg·kg -1),其中小麦DDGS的钙含量最高,碎米最低,变异系数范围为19.5%—142%;植物性蛋白饲料中平均钙含量为3 987 mg·kg -1(范围为1 742—7 909 mg·kg -1),其中菜籽粕的钙含量最高,花生粕最低,变异系数范围为0.92%—34.6%;动物性蛋白饲料中平均钙含量为14 448 mg·kg -1(范围为115—50 007 mg·kg -1),其中鱼粉的钙含量最高,血球蛋白粉最低,变异系数范围为25.0%—239%;秸秆类饲料中平均钙含量为5 969 mg·kg -1(范围为1 931—13 524 mg·kg -1),其中甘薯藤的钙含量最高,小麦秸最低,变异系数范围为27.6%—39.0%;牧草类饲料中平均钙含量为6 667 mg·kg -1(范围为4 157—13 963 mg·kg -1),其中苜蓿的钙含量最高,羊草最低,变异系数范围为30.3%—94.6%;矿物质饲料中平均钙含量为30%(19.2%—41.2%),其中贝壳粉的钙含量最高,骨粉最低,变异系数范围为2.67%—24.0%。各类饲料原料中钙含量分布规律为:矿物质饲料>动物性蛋白饲料>牧草类饲料>秸秆类饲料>植物性蛋白饲料>谷物籽实加工副产品>谷物籽实。同一类别不同饲料原料间钙含量差异显著(P<0.05)。以省(区)为单位,对不同地区玉米、小麦和豆粕中钙含量进行比较,表明不同地区玉米和豆粕中钙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而小麦中钙含量受地区性的影响较小(P>0.05)。各省(区)玉米的平均钙含量范围为48.1—155 mg·kg -1,其中山西省玉米钙含量最高,辽宁省最低,变异系数范围为20.1%—321%;各省(区)小麦的平均钙含量范围为362—590 mg·kg -1,其中山西省小麦钙含量最高,湖北省最低,变异系数范围为8.29%—66.1%;各省(区)豆粕的平均钙含量范围为3 001—4 153 mg·kg -1,其中山西省豆粕钙含量最高,江苏最低,变异系数范围为1.30%—21.4%。结论 我国饲料原料中钙含量受种类及地区性影响较大。本研究结果对于生产者了解饲料原料中实际钙含量,精准配制饲粮,以确保动物的健康及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