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明确腐胺对白桦悬浮细胞中激素和黄酮累积的影响,在白桦悬浮细胞生长的第8 天添加不同浓度的腐胺、脱落酸(ABA)、茉莉酸甲酯(MeJA)、生长素(IAA)和玉米素核苷(ZR),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分析白桦悬浮细胞中黄酮含量和利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ABA、JA、IAA和ZR含量。外源腐胺和激素的添加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白桦悬浮细胞中黄酮的累积量,其中1 mmol/L 腐胺处理24 h 时增幅最高,增加了97.90%;激素中1 mg/LABA处理后增幅最高,增加了103.40%。腐胺和激素共同处理后黄酮含量的增幅均较其单独处理提高。其中1 mg/L 腐胺与5 mg/L JA 处理后黄酮含量增幅最高,比对照和腐胺处理分别增加了197.43%和103.57%。同时腐胺处理后增加了IAA 和ZR的含量,而降低了ABA和JA 含量。进一步分析其相关性发现,腐胺处理后激素、激素比与黄酮含量的相关性增幅不同,其中JA与黄酮含量的相关性增幅最大,由对照的-0.883 变为0.903。腐胺与ABA、JA、IAA和ZR协同促进了白桦悬浮细胞中黄酮的累积。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一氧化碳(CO)对桑黄菌丝的生长和三萜的累积作用。将CO供体氯高铁血红素添加到桑黄菌丝体系中,采用pH计、电导率仪、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等分析了pH值、电导率、过氧化氢(H2O2)、超氧化物阴离子、抗氧化物酶活性和三萜含量。研究发现,CO处理对桑黄菌丝培养液pH值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电导率、H2O2和超氧阴离子含量除30μmol/LCO处理增加外,其他CO浓度处理1~8d内基本呈降低趋势,与之相反,抗氧化物酶活性除30μmol/LCO处理降低外,其他CO浓度处理基本呈增加趋势。除30 μmol/LCO处理下三萜和白桦脂醇含量降低外,CO增加了三萜和白桦脂醇含量,其中10 μmol/LCO处理4d时三萜含量增幅最大,比同期对照增加了 29.63%;20 μmol/LCO处理1d时白桦脂醇含量增幅达最高值,比同期对照增加了30.96%。由此可见,低浓度CO处理对桑黄菌丝未造成胁迫伤害,其生物累积量未受到抑制,但其这种生物效应还需进一步多材料验证。  相似文献   

3.
为初步探究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发酵液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抗氧化系统及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以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为靶标菌,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发酵液为材料,测定了6~30 h内番茄早疫病菌防御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力、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及电导率的变化规律,初步分析棘孢木霉发酵液对番茄早疫病菌抗氧化和菌体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棘孢木霉发酵液处理和对照组的番茄早疫病菌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处理组高于对照组,为对照的3.10~4.03倍。与对照相比,棘孢木霉发酵液处理组番茄早疫病菌的CAT、SOD、POD活力及GSH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CAT、SOD、POD的活力降低率范围分别为38.99%~55.51%、9.00%~37.11%、34.70%~55.84%;GSH的含量降低率范围为5.33%~81.36%。棘孢木霉发酵液处理组导致番茄早疫病菌电导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30 h电导率高于对照的92.41%。棘孢木霉发酵液降低了番茄早疫病菌抗氧化防御酶的活力和GSH含量,增加了MDA的含量,同时其电导率显著升高,从而抑制番茄早疫病菌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具有高抗蚜性的黄瓜新品种,并为黄瓜抗蚜性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根据蚜量比值法,以有毛黄瓜为不抗蚜对照,无毛黄瓜为抗蚜对照,对国内外370份黄瓜种质资源进行抗蚜性筛选分级,并对筛选出的不同抗蚜等级的黄瓜材料接种蚜虫处理,研究接种蚜虫前后叶片中黄酮、单宁、总酚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活力变化。筛选出抗性材料118号、中抗材料311号和227号、低抗材料321号。其中,高抗材料无毛黄瓜的黄酮含量及PAL、PPO的活力最高;抗性材料118号的单宁、总酚含量最高,PPO活力仅次于无毛黄瓜;中抗材料227号的单宁、总酚含量及PPO活力仅次于118号;中抗材料311号的黄酮、总酚含量及PAL活力较高;低抗材料321号的PAL活力仅次于无毛黄瓜;各抗蚜材料的黄酮含量及PAL和PPO的活力均高于不抗蚜对照有毛黄瓜。由此得出结论:不同黄瓜材料抗蚜性与黄酮、单宁、总酚含量及PAL、PPO活力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综合作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苦参黄酮对黄瓜枯萎病及抗性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苦参活性成分黄酮物质,研究不同浓度的苦参黄酮对黄瓜枯萎菌菌丝生长、抗病效果及抗性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苦参黄酮对黄瓜枯萎菌菌丝表现为各浓度(0.25,0.5,1,2,4 g/L)下均具有抑制作用,作用强度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强,4 g/L苦参黄酮处理,菌丝抑制率达到93.08%.在治疗处理中,连续施用60 mg/L苦参黄酮效果最好,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17.79%,71.55%,48.20%,123.80%,151.48%,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较对照降低了60.43%和40.57%.在预防处理中,各浓度处理均提高了黄瓜植株的抗病性,其中以80 g/L处理抗病性最强.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浓度6-苄氨基嘌呤(6-BA)处理对鲜切荸荠褐变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以桂蹄3号新鲜荸荠为试材,采用浓度分别为100、200、400 mg/L的6-BA浸泡鲜切荸荠3 min,以纯水浸泡处理为对照(CK),测定贮藏过程中总酚、类黄酮、醌、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变化以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6-BA处理减少了总酚、类黄酮、醌类等呈色物质的积累,进而有效抑制了鲜切荸荠褐变,维持了鲜切荸荠贮藏期间的色泽,同时降低了PPO、POD和PAL等褐变相关酶活性;此外,6-BA处理抑制了鲜切荸荠中MDA和H2O2含量,提高了贮藏期间CAT和SOD活性,进而提升了鲜切荸荠在贮藏期间的品质.通过对比不同浓度6-BA处理效果可知,400 mg/L 6-BA处理在抑制鲜切荸荠褐变及活性氧代谢方面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分别用0、2、20、200μmol/L褪黑素处理接种链格孢菌(Altrenaria alternata)的采后冬枣,研究褪黑素对冬枣采后黑斑病的抗病作用.结果显示:褪黑素处理可以抑制病斑直径的扩展,降低冬枣的腐烂指数和失重率,抑制冬枣呼吸速率和相对电导率的上升,使丙二醛(MDA)含量保持在较低水平;此外,褪黑素处理还提高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CHI)、β-1,3-葡聚糖酶(GLU)、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以及抗病相关物质(黄酮、总酚、木质素)的含量.上述结果表明,褪黑素可以通过激活抗病相关酶活性和提高抗真菌物质含量来提升冬枣采后抗黑斑病的能力,可作为一种有潜力的激发子,提高果实对采后病原菌的抗性,从而用于采后果实的腐烂防治.  相似文献   

8.
芽孢杆菌B96-II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治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表明,芽孢杆菌B96-II对芦笋茎枯病菌(Phomopsis asparagiSacc)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89.62%,对孢子产生的抑制率为99.65%;对芦笋茎枯菌的田间防治效果为93.10%。研究表明,B96-II的拮抗蛋白对芦笋茎枯菌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对芦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均有激活和诱导作用。B96-II处理后30 d,芦笋组织的SOD活力较对照提高254.98%,CAT活力提高81.84%,POD活性提高22.13%,PPO活力提高146.67%,PAL活力提高171.60%。  相似文献   

9.
烟草种子的老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烟草种子(云烟97)为材料,研究比较老化温度(30,35,38,40℃)和时间(24,36,48,60,72,84,96 h)、100%RH(空气湿度)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筛选确定烟草种子进行人工加速老化测定的适宜条件是40℃老化72h.同时研究了烟草种子老化过程中的种子活力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种子老化程度的加深,烟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显著下降,种子内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氧化酶活性呈显著降低趋势,而种子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则呈上升趋势.这些生理生化研究,为烟草种子贮藏和生产实践上活力的保持提供实际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超声波(40 kHz、300 W)辅助异抗坏血酸(0.5 g/L)处理鲜切苹果,通过测定褐变指数(BI)、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多酚及丙二醛(MDA)含量,以鲜切无任何处理样品为对照组,探讨超声波辅助异抗坏血酸处理(试验组)对鲜切苹果的护色效果.结果表明,在贮藏期内,试验组鲜切苹果的BI值、PPO活性及POD活性均低于对照组,而多酚含量高于对照组.在贮藏初期和后期,试验组PAL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DA含量在贮藏初期显著低于对照组.通过超声波辅助异抗坏血酸处理,可以有效抑制褐变关键酶活性,继而延缓贮藏期鲜切苹果的褐变.  相似文献   

11.
花生种子黄酮及多酚含量的生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生态环境是否对花生种子黄酮及多酚产生影响,及两者变化与初生代谢物脂肪和总糖含量变化的相关性,选用全国广泛栽培的、种子黄酮及多酚含量具有极显著差异的花生品种16个,在多个试验点进行2年种植,鉴定种子总黄酮、总多酚、脂肪和总糖含量,结果表明,基因型效应显著影响花生种子黄酮及多酚含量,濮花23号为高TFC品种,豫花9327为高TPC品种。生态环境对花生种子黄酮及多酚含量具有极显著效应,合肥试验点为适于黄酮和多酚形成的种植区。此外,黄酮及多酚二次生代谢物与脂肪、可溶性蛋白和总糖等初生代谢物在地域间变化趋势年纪间不一致。  相似文献   

12.
外源硫化氢对盐胁迫下加工番茄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盐胁迫下外源硫化氢(H2S)对加工番茄幼苗的缓解作用,以耐盐性不同的2个加工番茄KT-7和KT-32为材料,采用盆栽法,研究了不同浓度(20,50,100,150μmol/L)的H2S供体硫氢化钠(Na HS)对250 mmol/L Na Cl胁迫下加工番茄幼苗生物量、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游离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膜质过氧化水平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Na HS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盐胁迫下加工番茄幼苗的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脯氨酸含量以及抗氧化物酶(SOD、POD、CAT)活性,而降低了电解质渗出率和丙二醛含量,其中以50μmol/L的Na HS处理效果最佳,与单独盐胁迫处理相比50μmol/L的Na HS使KT-7的生物量、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SOD活性分别增加30.8%~66.7%,61.8%,56.3%,57.0%,9.1%,而使电解质渗出率和丙二醛含量分别下降15.0个百分点和23.7%;使KT-32的生物量、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SOD活性,分别增加24.0%~96.4%,49.8%,52.0%,46.7%,10.2%,而使电解质渗出率和丙二醛含量分别下降12个百分点和24.2%。综上,外源H2S处理通过提高幼苗的抗氧化水平,减少盐胁迫对加工番茄幼苗造成的氧化损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加工番茄幼苗对盐胁迫的适应能力。为进一步探索H2S缓解加工番茄盐胁迫的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分析干旱处理对芹菜生长和黄酮类物质积累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芹菜品种‘申芹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室内水培法模拟干旱胁迫,研究轻度干旱(10%PEG 6000处理)、重度干旱(30%PEG 6000处理)胁迫下芹菜生长指标、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系统及黄酮类物质和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轻度干旱处理下,芹菜生物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H2O2和O2ˉ.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合成酶(CHS)和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显著升高,黄酮类物质芹菜素和毛地黄黄酮含量相比于对照显著上升,其叶片和叶柄中芹菜素含量分别比对照高出了36.05%和 40.35%,毛地黄黄酮含量分别比对照高出了34.39%和43.09%。重度干旱处理下,芹菜生物量显著低于对照,株高、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分别比对照降低52.60%、56.31%和144.44%,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比差异不显著,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其中CAT活性显著低于轻度干旱处理,H2O2和O2ˉ.含量显著升高;芹菜中黄酮类物质含量高于对照但不存在显著差异,CHS和CHI的酶活性显著低于轻度干旱胁迫。上述指标在叶片与叶柄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由此可以得出,轻度干旱(10%PEG6000处理)在保持芹菜正常生长的前提下,能够促进芹菜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以白桦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法提取其黄酮化合物,以黄酮粗提物得率为指标筛选试验条件,进而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采用NKA-9大孔吸附树脂对白桦叶黄酮粗提物进行纯化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41(g/g),乙醇质量分数90%,超声时间44 min的工艺条件下进行提取,黄酮得率可达6.12%。NKA-9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粗提物的工艺条件为:上样浓度0.8 mg/mL,上样量3 BV,上样速率1.5 mL/min,pH 3,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90%,洗脱液用量2.5 BV。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得到的纯化物黄酮含量可达68.5%。  相似文献   

15.
高温胁迫对蝴蝶兰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40℃/30℃(d/n)高温条件下分别进行0d、2d、4d、6d 的处理,观察了蝴蝶兰幼苗的形态变化,研究了蝴蝶兰兰幼苗叶片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加快,丙二醛(MDA)含量增加,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明显加强;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高温胁迫2d,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迅速上升,但相对电导率的增加并不大,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也较小,与对照处理的相比差异不显著,说明蝴蝶兰幼苗可通过增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来提高其耐热性。之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显著下降,相对电导率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市典型森林对雪水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洋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5):132-137
森林对于雪水资源的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在东北地区森林对雪水文生态过程的影响仍不明确。2012~2013年,以哈尔滨市试验林场为研究区域,选择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3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期观测林内外的雪深、雪密度和雪水当量,对不同森林对各雪水分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3月9日为积雪量最大期,樟子松林和落叶松林的积雪深度分别比无林地的小20.1%(5.98cm)和13.7%(4.08cm);不同森林的地表雪密度与环境温度皆呈显著正相关,樟子松林和落叶松林的地表雪密度要小于白桦林和无林地的;樟子松林、落叶松林和白桦林的最大雪水量要分别比无林地的小32.9%、14.2%和7.0 %,在融雪期间,樟子松林、落叶松林和白桦林的平均融雪速率分别为无林地的39%(1.21mm/天)、70%(2.18mm/天)和93%(2.89mm/天),樟子松林的地表积雪比落叶松林、白桦林和无林地的要延迟10天完全融化;在整个冬季期间樟子松林、落叶松林和白桦林的累积截雪量分别为18.4mm、7.95mm和3.89mm。综上所述,樟子松林对于降雪再分配的调控作用具有显著的影响,其稠密的冠层结构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1、10、50μmol/L)处理对鲜切芹菜常温(20℃)下贮藏4 d期间的生理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茉莉酸甲酯处理可以抑制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多酚、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延缓失重率的上升和还原糖、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速率,有效地保持鲜切芹菜的贮藏品质,延缓衰老进程,尤其以1μmol/L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处理的鲜切芹菜贮藏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草莓‘晶瑶’感染炭疽病后抗性生理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炭疽菌侵染对草莓‘晶瑶’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检测了‘晶瑶’接种胶孢炭疽菌后,不同时间点的12个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96 h检测范围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可溶性总蛋白、维生素C、丙二醛(MDA)、木质素、总酚、绿原酸、阿魏酸含量总体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MDA含量达到最高水平的时间早于PAL、总蛋白、总酚、阿魏酸,晚于SOD、POD、CAT、维生素C、木质素、绿原酸;MDA含量的提高倍数小于CAT、PAL、总蛋白,但大于其他8个抗性生理指标;高含量MDA的持续时间长于其他抗性指标。这些结果表明,炭疽菌侵染后,相对于丙二醛含量,其他抗性指标的提高幅度较小、持续时间较短,是与‘晶瑶’易感炭疽病相关的生理指标。该结果为深入研究‘晶瑶’的炭疽病发病机制以及进行诱抗等措施提高其抗性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