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研究对研制的鸡ND-IB-IBD三联弱毒冻干疫苗进行了效力检验,结果表明该疫苗7 d可产生对ND和IB的免疫力,14 d对ND和IB强毒攻击保护率均为100%;对IBD的保护率为70%,可以有效预防鸡ND、IB和IBD三种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本县养鸡户何某,1991年9月15日进本地土种苗鸡400羽,室内地面育雏饲养。至75日龄存活率达95%,平均体重0.85千克,并开始陆续出售。饲养3个月龄,还有存栏鸡300余羽。在整个饲养过程中,对鸡的主要传染病都进行了预防接种。其中ND先后进行了四次免疫,但是在3月龄前后仍发生了ND。发病率达30%以上,死亡率达12%。现将病例情况报告如下。一、鸡群的免疫情况苗鸡引进1日龄,接种MD疫苗;3日龄,IBD疫苗饮水。8日龄,NDⅡ系弱毒疫苗饮水(杭州兽药厂生产),25日龄,ND  相似文献   

3.
用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死鸡的法氏囊制成组织灭活苗,接种7日龄雏鸡.接种后13天,琼脂扩散试验抗体阳性率为60~90%;接种后21天的阳性率接近100%.接种组织灭活苗的鸡,对 JBD 自然感染的抗病力大为增强,死亡率仅为0.93~1.05;接种其他灭活苗或弱毒苗的鸡,因 IBD 造成的死亡率为11.96~34.57%.  相似文献   

4.
鸡新城疫抗原抗体复合物疫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常规疫苗弱毒株新城疫ND-LaSota株病毒作为抗原,与ND抗体配制不同比例的复合物,采用冻干的方法,分别配制3种复合物疫苗,用1日龄普通鸡进行免疫对比试验,将100只试验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20只,饲养在充分隔离器中,试验1~3组分别接种3种不同配比的复合物疫苗,第4组接种ND常规活疫苗,第5组为空白对照组。免疫后4周,采血检测抗体,同时用ND强毒攻毒。试验1、2、3组接种疫苗后,有个别鸡出现羽毛蓬松和轻微的喘气症状,约3~4d好转;第4组接种疫苗后则表现较典型的ND症状,1周后恢复,并无死亡;对照组一直保持健康状态。攻毒后,各组的死亡率分别为10%、10%、15%、10%、100%。试验结果初步显示,本试验应用的复合物疫苗,减弱了鸡群的应激反应,相对提高了疫苗的安全性,且能够达到与常规ND活疫苗相当的保护率。  相似文献   

5.
黄芪多糖对鸡新城疫和传染性腔上囊病疫苗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将黄芪多糖(APS)分别按0、2.5、5.0、10.0mg只,以点眼、滴鼻、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的不同方式,分别与鸡NDⅠ系、NDⅣ系、ND油乳剂苗和IBD冻干苗同时接种于4组(每组35只)健康非免疫雏鸡,对血清中ND、IBD抗体效价及脾、腔上囊重量的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检测结果:各APS组血清ND、IBD抗体效价显著高于APS空白组(P<0.05),其中以APS5.0mg/只组的抗体效价最高;除ND油乳剂苗各APS组和NDⅣ系APS2.5mg/只在12日龄测定值外,各APS 脾和腔上囊重量显著高于APS空白组(P<0.05)。试验表明,APS可用作鸡疫苗的免疫佐剂提高鸡的免疫力;点眼、滴鼻、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的接种方式不影响APS提高鸡免疫力的作用;APS以5.0mg/只为最适剂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流行猖獗,已成为当前威胁养鸡事业发展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目前多采用 IBD 疫苗接种防治。实践证明,单靠疫苗接种,防疫效果不甚理想。甘肃农业大学实验鸡场在严格执行消毒措施的基础上,用 IBD 高免卵黄对雏鸡早期预防,然后适时接种 IBD 弱毒疫苗,提高了免疫效果。介绍如下:一、IBD 弱毒苗免疫效果1991年5—8月,该鸡场分两批从甘肃省种鸡场购伊莎褐商品代雏鸡1200只,网上育雏。第一批鸡分别于19和47日龄用 IBD 弱毒疫苗(南京生药厂制)首免和二免。65日龄突然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经对症治疗,死亡率为26%。第二批雏鸡19日龄用 IBD 弱毒菌首免,未及二免,便于26日龄感染发病,死亡率为37%。免疫失败的原因,可能是野  相似文献   

7.
用从木瓜酶修饰的猪红细胞提取的CD58分子协同NDⅣ疫苗 ,免疫 8日龄雏鸡 (分为试验A组、对照B组 ) ;用从正常猪红细胞提取的CD58分子协同NDⅣ疫苗 ,免疫 18日龄雏鸡 (分为试验C、对照D组 )。以 β_微量法测定ND抗体效价 ,以α_醋酸萘酯酶染色法检测鸡外周血T细胞的变化 ,并分别用F48E9强毒株在免疫后 2 4d攻击A组和B组鸡、39d攻击C组和D组鸡。结果表明 ,免疫前 ,8日龄雏鸡的ND抗体效价为 2 5.8,18日龄雏鸡的ND抗体均为阴性 ;免疫后 ,与对照D组比较 ,试验C组的ND抗体提前 4d达到 2 4.8,并且试验C组ND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保护期延长 ;试验A组雏鸡体内ND抗体变化和对照B组相似 ,但试验A组雏鸡外周血T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B组 (P <0 .0 1或P <0 .0 5 )。攻毒试验结果显示 ,试验A组鸡死亡率为 33%、对照B组鸡死亡率为 6 3% ;试验C组鸡死亡率为 17% ,对照D组鸡死亡率为 5 3%。本研究结果表明猪红细胞CD58分子具有较好的疫苗佐剂效应。  相似文献   

8.
用鸡新城疫(ND)IV系,I系冻干苗,由NDV强毒制成的蜂胶灭活疫苗、油乳灭活苗,组合成不同的免疫程序对鸡群分别于20,27,35日龄进行免疫,以探讨ND疫苗弱毒苗和灭活苗诱导鸡体的免疫动态,为临床上合理地安排ND的免疫程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弱毒苗加油乳剂苗诱导免疫应答效果较为优越,也较为实用。  相似文献   

9.
重组新城疫病毒HN与F蛋白免疫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5只1日龄SPF鸡随机分成5组,1~4组分别于10日龄接种φT4、φT4-Z1-HN、φT4-Z1-F、φT4-Z1-HN φT4-Z1-F油乳剂疫苗,第5组接种ND弱毒疫苗,25日龄加强免疫一次.结果表明,重组HN和F蛋白均能诱导ND抗体产生,但抗体水平显著低于用弱毒疫苗免疫的第5组.60日龄时用100LD50NDV强毒株攻毒,第1组鸡100%发病和死亡,φT4-Z1-HN和φT4-Z1-F免疫组的死亡率分别为50%和15.8%;用φT4-Z1-HN φT4-Z1-F和ND弱毒疫苗免疫的第4、5组鸡无一死亡.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鸡新城疫 (ND)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为模型研究蒙成药巴日布·寸汤对ND弱毒苗和IBD中毒苗免疫效果的影响。采用HI微量血凝抑制试验和间接ELISA分别测定抗体效价 ,结果表明 ,巴日布·寸汤与ND及IBD疫苗同期配合使用 ,具有增强机体免疫作用 ,可明显地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1.
几种病毒与禽病原性大肠杆菌的人工联合感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2种剂量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ow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LPAI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疫苗株H120和H52,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se viurs,NDV)Lasota株分别于气管内注射10日龄易感鸡,2d后,气管注射禽病原性大肠杆菌O37株(O78),连续观察5d,结果,除LPAIV单独感染组有6.25%的死亡率外,其余各病毒单独接种组均健活;大肠杆菌O37株单独接种组的死亡率为62.50%,较高剂量的LPAIV,IBV H120和H52,NDV Lasota株与大肠杆菌O37株有效强的协同致病作用,死亡率分别达到81.25%,100.00%,93.75%和87.50%,而较低剂量的上述病毒则无明显的协同作用,IBV,NDV疫苗株与大肠杆菌联合接种组的多数死亡鸡病程推迟。  相似文献   

12.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1,23(5):345-347
本试验以鸡新城疫(ND)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为模型研究蒙成药巴日布·寸汤对ND弱毒苗和IBD中毒苗免疫效果的影响.采用HI微量血凝抑制试验和间接ELISA分别测定抗体效价,结果表明,巴日布·寸汤与ND及IBD疫苗同期配合使用,具有增强机体免疫作用,可明显地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鸡新城疫(ND)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为模型,研究蒙成药巴日布·寸汤对ND弱毒苗和IBD中毒苗免疫效果的影响。采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HI)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抗体效价。结果表明,巴日布·寸汤与ND及IBD疫苗同期配合使用,具有增强机体免疫作用,可明显地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4.
<正>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特征鸡新城疫(ND)疫苗的广泛应用,从前那种大规模暴发、死亡率很高的新城疫已经悄然逝去,接踵而来的鸡非典型新城疫(NND)通常称作慢性、隐性、神经性鸡瘟,近年来在各地不断发生,其特征是不表现明显症状,隐性出现慢性经过,很容易误诊。发病的主要原因:①免疫程序相当混乱,疫苗用法不当,例如滥用Ⅳ系;②虽然多次用过ND冻干疫苗,但缺乏ND油佐剂灭能疫苗作基础免疫造成鸡体内循环抗体水平低。频繁地接种各类各系疫苗,疫苗与疫苗之间的相互干扰破坏作用与交叉反应也应引起高度重视。③为图省事,多次运用联苗,其免疫效果极不确实,或者疫苗的剂量偏小,机体无法产生高水平的抗体。主要症状雏鸡有呼吸道症状,张嘴甩头,迅速死亡;青年鸡呼吸困难,个别鸡歪头扭颈,拉黄绿稀粪;成年鸡产蛋下降蛋壳褪色,产薄壳蛋、沙皮蛋。剖检:腺胃乳头弥漫性出血,十二指肠淋巴集腺充血。不过这种典型病变并不是每只病死鸡都能表现的,应该多解剖几只病鸡,才能作出初步诊断。监测HI抗体在2~0~2~6之间,参差不齐。防制措施用药物治疗无效,有时适得其反。用新城疫ND疫苗克隆化C30~86、Ⅳ系L有时无济于事,用ND疫苗Ⅰ系加倍剂量注射有时也只能起到暂时作用,很容易再度复发,尽管接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四君子汤加减颗粒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肉用仔鸡免疫鸡新城疫(ND)疫苗、传染性囊病(IBD)疫苗后血清ND及IBD抗体效价的影响,选取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正常饮水,试验组在饮水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四君子汤加减颗粒,测定各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同时以肉用仔鸡为研究对象,考察四君子汤加减颗粒分别与ND Clone-30疫苗、ND油乳剂灭活苗和IBD冻干苗合用之后,肉用仔鸡血清中ND、IBD抗体效价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鸡血清中的ND和IBD抗体效价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四君子汤加减颗粒可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并能显著增强ND、IBD疫苗对肉用仔鸡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6.
南阳市某鸡场3400只33日龄AA商品肉鸡,由于新城疫(ND)疫苗免疫失败而发生严重疫情。处理分为5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采用NDⅠ系、NDⅡ系疫苗分别进行气雾和肌注接种。结果表明,NDⅠ系、NDⅡ系疫苗气雾紧急接种免疫鸡的成活率分别为86.35%和77.00%;肌注免疫鸡成活率分别为61.50%和57.00%;对照组成活率为40.50%。采用NDⅠ系疫苗气雾紧急接种鸡群的效果好于其他试验组及对照组,且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从死亡率高达55%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发病鸡群的病例中分离到一株IBD强毒。该强毒可使人工发病鸡36小时发病,发病率100%,死亡率60%。剖检可见到与野外病例相同的病理变化,如肌肉、心脏、腺胃出血,法氏囊呈“紫葡萄”样外观。免疫保护性试验、血清学试验、鸡胚接种和电镜形态学观察均证明该分离物为IBD病毒。并排除了新城疫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从而表明,我国鸡群中存在不同于经典IBD病毒的超强毒变异株。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研制的鸡ND-IB-IBD三联弱毒冻干疫苗进行了物理性状观察、无菌检验、支原体检验、剩余水分含量测定、真空度检验、安全性检验、效力检验、免疫期和保存期测定,结果表明研制的鸡ND-IB-IBD三联弱毒冻干疫苗各项指标检验合格,符合生物制品要求,可以有效预防鸡ND、IB和IBD三种传染病的发生,疫苗免疫期为60d左右,在-25℃下保存期为12个月。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是用克隆化N_(70)型Lasota系新城疫弱毒疫苗简称N_(70)型疫苗)和法氏囊弱毒疫苗(简称IBD细胞苗),按一定配比对雏鸡联合饮水免疫。试验分4组:1组是N_(70)型疫苗和IBD细胞苗对14日龄雏鸡1次联合饮水免疫,间隔21天再用IBD细胞苗单独饮水1次,免疫后66天,免疫鸡HI抗体为2.2~3.8(Log_2),IBD琼扩试验4/5出现阳性;2组为N_(70)型疫苗和IBD细胞苗经二次联合饮水免疫,第一次在4日龄,然后间隔3周进行第二次联合免疫,免疫后61天HI抗体为2.2~6(Log_2),IBD琼扩9/10出现阳性;3组是N_(70)型疫苗和马立克疫苗对1日龄雏鸡联合免疫(皮下接种),间隔21天用N_(70)型疫苗和IBD细胞苗联合饮水免疫;4组为对照组仅于1日龄鸡注射马立克疫苗。试验进行二批,这二批试验鸡分别在80日龄和75日龄时,每组抽取10~12羽免疫鸡用新城疫强毒株攻击,结果保护均为100%;二周后再用法氏囊强毒株攻击,结果全部保护。试验表明,这两种疫苗同时免疫对新城疫免疫力没有明显影响,说明这两种疫苗联合饮水免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用从木瓜酶修饰的猪红细胞提取的 CD5 8分子 ,协同 ND 疫苗免疫 8日龄雏鸡 (分为试验 A组、对照 B组 ) ;用从正常猪红细胞提取的 CD5 8分子 ,协同 ND 疫苗免疫 18日龄雏鸡 (分为试验 C组、对照 D组 ) ,以β-微量法测定ND抗体效价 ,以 α-醋酸萘酯酶染色法检测鸡外周血 T细胞的变化 ,并分别用 NDV F4 8E9强毒株在免疫后 2 4 d攻击 A组和 B组鸡、39d攻击 C组和 D组鸡。结果表明 ,免疫前 ,8日龄雏鸡的 ND抗体效价为 2 5.8,18日龄雏鸡的 ND抗体均为阴性 ;免疫后 ,与对照 D组比较 ,试验 C组的 ND抗体提前 4 d达到 2 4 .8,并且试验 C组 ND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对照 D组 ( P<0 .0 1) ,保护期延长 ;试验 A组雏鸡体内 ND抗体变化和对照 B组相似 ,但试验 A组雏鸡外周血 T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 B组 ( P<0 .0 1或 P<0 .0 5 )。攻毒试验结果显示 ,试验 A组鸡死亡率为 33% ,对照 B组鸡死亡率为6 3% ;试验 C组鸡死亡率为 17% ,对照 D组鸡死亡率为 5 3%。本研究结果表明 ,猪红细胞 CD5 8分子具有较好的疫苗佐剂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