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引起多种畜禽巴氏杆菌病,严重影响养殖业发展。该菌为了能在宿主体内建立感染,已具备了多样化的和复杂的策略来逃避宿主的免疫应答。已发现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免疫逃避机制包括干扰或逃避宿主的吞噬作用,抵抗中性粒细胞、抗菌肽、补体介导的杀伤作用,降解免疫球蛋白或封闭抗体活性,形成生物膜等,除此之外,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MT)还参与多种免疫逃避活动。本文就针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免疫逃避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是猪严重临床萎缩性鼻炎的主要病因。对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的研究揭示,这种毒素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萎缩性鼻炎的主要因子。其他细菌也有可能产生这种毒素,并且这些细菌可能代表了萎缩性鼻炎尚未发现的一种原因。用提纯的类毒素进行免疫可保护猪免受此病侵害。应用遗传工程法可生产一种安全有效的类毒素作疫苗用。已经发明了检测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试验法,原理是检测其毒素或其基因;这就将大大有助于筛选猪群健康计划和筛选种猪群。新发现的毒素特性可加深我们对骨再成形方式的了解。应用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来研究细胞生物学已提出了一个新的和激动人心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猪萎缩性鼻炎(AR)是危害养猪业的一个重要的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主要特征是患猪表现颜面部变形、鼻甲骨萎缩、慢性鼻炎和生长迟滞.目前认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和产毒素多杀巴氏杆菌(T+Pm)是本病的主要病原.多年来,许多学者试图从杆菌可以产生这种毒素.对于多杀巴氏杆菌毒素(Pasteurella Multocida Toxin,PMT)在引起鼻甲骨萎缩程度的能力及其它生物学特性方面已有深入研究.由于采用不同的系列化方法提取PMT,除生物学特征外,PMT的理化特性如分子量(Mw)和等电点(PI)存在较大差异,有许多名称就不足为奇[1].本文将从PMT的分离与物理特性、生物学特性以及免疫学特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正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toxigenic Pasteurella multocida,T+Pm)是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atrophicrhinitis,AR)的主要病原菌,能引起猪只鼻甲骨萎缩,破坏鼻黏膜免疫屏障,进而继发其他呼吸道疾病,造成养猪业的重大经济损失[1]。研究发现,T+Pm可引起进行性萎缩性鼻炎,其中以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asteurella multocida toxin,PMT)为主要的致病因子。大量研究结果表明,PMT是T+Pm的主要毒力因  相似文献   

5.
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 (T Pm)是引起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主要病原菌。对 T Pm的检出及高效疫苗的研制是根除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关键。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是一种皮肤坏死毒素 ,也是一种活性很强的有丝分裂原 ,单独就可引起细胞 DNA的合成及分裂。基于此毒素的特性 ,已经建立了诸如豚鼠皮肤坏死实验、小鼠致死实验、细胞促生长实验、胎牛肺细胞毒性实验、EL ISA及 PCR等方法来检测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随着人们对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活性的研究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疫苗也逐渐向更安全、有效的毒素疫苗发展。文章主要对 T Pm的检测方法、毒素生物学活性及疫苗的发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菌落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快速特异的PCR方法以及同时检测并区分产毒素与非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本研究根据GenBank登录的多杀性巴氏杆菌KMT1基因和toxA毒素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特异引物。特异性试验表明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C51-6扩增出了460bp和1854bp的2条目的片段,而不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埃希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链球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和鸡白痢沙门菌的扩增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表明该PCR方法能从含450CFU的菌液中扩增出相应的目的片段。同时用豚鼠皮肤坏死试验和小鼠致死试验对该PCR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采用菌落多重PCR方法对分离保存的28株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种型和毒素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菌株C51-6、M-4和P-2237为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C51-6和P-2237为荚膜血清D型,菌株M-4为荚膜血清A型。同时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试验、中性吖啶黄沉淀试验和豚鼠皮肤坏死试验对PCR方法进行了验证。基于对甘露醇、卫茅醇、山梨醇、海藻糖的发酵能力和产生鸟氨酸脱羧酶的特性,3株菌株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多杀亚种。  相似文献   

8.
鹿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鹿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 ,严重影响养鹿业的发展。巴氏杆菌有许多血清型 ,鹿巴氏杆菌属于多杀性巴氏杆菌。肠毒血症是D由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 ,是由于魏氏梭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 ,产生毒素所引起。魏氏梭菌根据毒素—抗毒素中和试验分为A、B、C、D、E五型 ,每型产生一种主要毒素 ,一种或数种次要毒素。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疾病。1 流行情况宁夏中卫某鹿场原有 32只麻鹿和梅花鹿 ,2 0 0 1年 6月 ,从甘肃省某鹿场调入麻鹿和梅花鹿共 45只 ,8月中旬 ,又从…  相似文献   

9.
曹素芳  黄青云 《中国兽医科技》2007,37(12):1058-1061
为了探索鸡IL-18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H基因DNA疫苗中的免疫佐剂作用,分别用共表达鸡IL-18基因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H基因的DNA疫苗、鸡IL-18真核表达质粒pcDNA3/cIL-18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H基因的DNA疫苗混合物、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H基因的DNA疫苗肌肉注射5周龄鸡,首免后每周采取外周血及外周抗凝血,应用ELISA和MTT法分别检测免疫鸡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水平。二免后第2周用10 LD50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菌株C48-1进行攻击。结果鸡IL-18能够明显增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H基因DNA疫苗的免疫原性,显著提高免疫鸡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并且鸡IL-18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H基因共表达时的免疫佐剂作用最强,能强有力地抵抗强毒菌株C48-1的致死性攻击。结果表明,鸡IL-18可作为DNA疫苗的一种理想的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10.
猪萎缩性鼻炎 (AR)是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病原主要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近年来证实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等病菌与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混合感染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严重的萎缩性鼻炎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产毒素菌株感染鼻腔引起的 ;温和的萎缩性鼻炎与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产毒菌株 ,或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非产毒素菌株 ,或与鼻腔菌群中的其它成员有关。此外饲养管理不善 ,如通风不良、尘埃水平过高、过分拥挤等均可诱发本病并加剧萎缩性鼻炎的严重程度。猪萎缩性鼻炎在易感猪群中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临床上以鼻炎、鼻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