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周成兴  黄巍 《辣椒杂志》2009,7(3):45-45
早春蔬菜生产是四川、重庆等地区农业生产的一项主导产业。每年在川南、成都及重庆等地都有利用大棚种植早春苦瓜的传统。笔者通过多年的调查,发现峨眉山地区为代表的苦瓜种植技术最好、经济效益最高。现将峨眉山符溪镇早春苦瓜栽培关键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2.
苦瓜啤酒的生产及有效成分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年来,自山东华狮啤酒有限公司首先推出苦瓜啤酒后,各家啤酒公司也相继打出“苦瓜”牌,一时间苦瓜啤酒迅速占领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广阔的啤酒市场,成为引领绿色消费的新宠,并取得了异常良好的销售业绩,令人刮目相看。本文简要介绍了苦瓜汁的提取工艺、苦瓜啤酒的酿造及苦瓜啤酒中有效成分的检测方法等。 一、 苦瓜啤酒功效 1.苦瓜的营养成分 苦瓜因味苦得名,我国广东省流传的一首客家山歌便是明证:“人讲苦瓜苦,我话苦瓜甘。甘苦任君择,不苦哪有甜。”苦瓜的营养丰富,维生素C量很高(84mg/100g),为黄瓜的14倍,冬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深入调整,蔬菜生产面积逐年增多,其中苦瓜的种植面积亦不断扩大,病虫危害日趋严重.近两年笔者对苦瓜病虫发生进行了连续观测,现将观测结果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西园乡是漳平市面积最大的苦瓜生产基地,苦瓜种植历史悠久,最高年份种植面积达266.7hm~2以上,但苦瓜枯萎病普遍发生,一般发病率为10%~50%,有的田块甚至达到100%,严重影响其产量和菜农收益,近年来种植面积锐减。2011年,我们从厦门农友(种苗)中国公司引进碧绿苦瓜新品种2000株,在西园苦瓜生产基地进行试种,667m~2产量达6500kg,表现为生长势旺盛、抗性强、产量高、品质较优。2012年种植面积达到37.3hm~2,667m~2最高产量达7000kg以上,产值超150万元以上。现将碧绿苦瓜嫁接苗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在留种过程中,一条瓜通常只有3~7粒种子,有的甚至不产生种子而进行无性膨大。繁殖系数小,种子产量低,给扩大生产带来一定困难,1985年至1987年,我们连续三年对苦瓜进行人工授粉试验。结果可以大幅度提高种子产量,且有促进苦瓜膨大、缩短膨大期、改善商品性状的作用。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苦瓜是广东省栽培最普遍的蔬菜之一,近年来.广东苦瓜栽培发展迅速,逐渐辐射至整个华南、西南地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生产上迫切需要优良品种。为此我所于2003年春季对近年来新育成的7个苦瓜新品种进行熟性、丰产性、抗病性、商品性状等方面的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苦瓜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C和多种氨基酸、矿物质等,具有清暑消热、明目解毒之功效。近年来研究证明,苦瓜皂甙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癌、抗艾滋病、抑菌、抗氧化和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尤其是近年来苦瓜茶、苦瓜粉等保健食品的开发,促进了各地区苦瓜产业的迅速发展。江苏省早春苦瓜供应主要来自山东,较长的运输距离及人工成本导致苦瓜价格居高不下。近年来,苏北地区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发展了一批日光温室,尤其是宿迁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光  相似文献   

8.
湘苦瓜三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85-1-8自交系为母本,H84-1-6为父本进行杂交,于1991年育成早熟苦瓜湘苦瓜三号。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丰产、优质、抗病。1996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相似文献   

9.
"优佳4号"苦瓜是以"黑子大顶"苦瓜和"百万发"苦瓜2个品种杂交后经过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早熟,果实短棒形,条状瘤与粒状瘤相间,瓜皮绿色,有光泽;苦味中,苦瓜皂甙含量高,比对照"青丰绿皮"苦瓜高126.65%,平均667m2产量为3 100.2kg,比对照"青丰绿皮"苦瓜增产12.3%,可作为苦瓜茶专用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对苦瓜独特的营养保健功效的深入认识和现代药理学对苦瓜药用价值的新发现,苦瓜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需求量与日俱增,这使得苦瓜育种材料的获得及新品种选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基于此,现从苦瓜性别分化、强雌性系选育及应用、强雌性状的遗传分析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综述了苦瓜强雌性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苦瓜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蓝山大长白苦瓜,是经长期择优选育而成的优良蔬菜品种,有“苦瓜之王”的美誉。 一、特征特性 瓜蔓攀援生长,分枝性强。叶为五角形掌状,深裂,绿色。果实长圆筒形,表面有无数大而密的瘤状突起。商品果乳白色有光泽,老熟果变橙红色。果实长40—70cm,横径6—9cm,单果重1—2kg,亩产5000—8000kg。早熟、耐热、喜湿、忌涝、喜肥,抗病虫害能力强。肉质细嫩柔软,味微苦有清香。据有关资料证明:苦瓜含苦瓜甙、苦味素、脂肪酸等成分,能消暑、解热,去烦渴,能刺激胃液大量分泌,有利于增进食欲。对高血压、糖尿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2.
苦瓜苦味物质及其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竣杰  李波  程蛟文  胡开林 《园艺学报》2015,42(9):1707-1718
苦瓜的苦味物质属于葫芦烷型三萜化合物,迄今已发现的主要有苦瓜皂苷元与苦瓜皂苷两类,并被证明对人类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对苦瓜提取物及其苦味物质的化学结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提出了苦瓜苦味物质生物合成的可能调控网络以及开展相关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导读:苦瓜是海南冬季“南菜北运”的主要瓜菜种类之一,2017年在三亚市种植面积为940hm2。介绍了2009-2017年三亚市苦瓜生产规模、区域布局、生产价格情况,并推荐了泰李、热研3号苦瓜品种。  相似文献   

14.
杨红丽 《蔬菜》1999,(11):9-9
苦瓜喜高温而不耐寒,因此给冬季日光温室生产带来了一定困难。近几年,我们通过嫁接技术进行日光温室苦瓜栽培,能使其安全越冬,且上市早,667m2产量可达3000kg左右,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一、选择适宜品种选用蓝山大白苦瓜,用黑籽南瓜作砧木亲合力好、抗寒性强、产量高。二、培育壮苗1.种子处理苦瓜10月上旬播种,播前用50~55℃热水浸种,不停搅拌并补充热水,使水温保持此温度15~20min,再搅拌至室温后,继续浸泡苦瓜籽12h,催芽温度为30~35℃。南瓜浸泡6~8h,催芽…  相似文献   

15.
苦瓜种子播前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瓜种皮坚硬,且具休眠期,因而存在种子发芽难的问题。播种前对苦瓜种子进行适当处理,以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是非常必要的。本试验采用赤霉素、过氧化氢、开水、热水和破损种皮等方法处理苦瓜种子,研究了各种处理对苦瓜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试图从中选出最佳处理方法,以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6.
苦瓜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可以预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苦瓜治疗保健作用的了解,将进一步促进苦瓜产销的发展.在我国北方地区,苦瓜主要以夏季栽培为主,因此推广苦瓜保护地高产栽培技术,不但能满足消费在蔬菜供应淡季对蔬菜的需要,而且也给生产带来较高的利润.此外,还能够解决生产中暴露出的苦瓜外形不美观、瓜条有病斑和产量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黑苦瓜是从台湾地区引进的一种新型苦瓜,其口感清脆,苦味较淡,营养价值丝毫不比普通苦瓜差,其根、茎、叶、瓜、花还可作为日常药材,采用有机基质栽培模式实行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种植可赋予其更高附加值。黑苦瓜在副食品和中药材精、深加工方面潜力巨大,今后可延伸拓展黑苦瓜全产业链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康养一二三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18.
苦瓜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重要瓜类蔬菜,但其在生产中不耐连作。从秋延后苦瓜种植的市场需求出发,通过反复的试验摸索,对高温期开展苦瓜嫁接的设施要求、培养土配制、嫁接砧木、接穗的培育、嫁接方法、嫁接后易出现的问题、管理方法和病虫害防治进行了详细总结和归纳,解决了高温期苦瓜嫁接时病虫害严重、成活率低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白玉苦瓜是由闽南沿海内陆山区平和县山格镇的传统地方品种提纯复壮而成的苦瓜优良品种,味甘苦,丰产性好,产品畅销福州、厦门、杭州、武汉、南昌等大城市,一般667m^2产量2200-2600kg,高产可达到3500kg,产值5000~6000元,扣除工本后,667m。纯收入3000~4000元。主产区山格镇2007年承担实施福建省级农业(种植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项目,415.3hm^2白玉苦瓜示范园,平均每667m。产量2250kg,产值5400元,纯收入3450元,累计创收529.6万元。现将闽南沿海内陆山区蔬菜白玉苦瓜标准化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宁东 《蔬菜》2012,(11):39-40
通过对中山市露天种植苦瓜的调查,发现为害中山市苦瓜生产的病虫害种类主要有瓜实蝇、瓜绢螟、瓜蚜、白粉病、枯萎病、病毒病及猝倒病等,并对其为害症状进行仔细阐述,提出物理防病,生物防病,化学防病的相应对策,以期对生产产生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