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比较了乳房炎和健康奶牛乳中微生物种群结构以及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纤毛虫属(Ciliates)菌群生物多样性差异,并对结果进行偏最小二乘法显著性分析(PLSDA)。结果表明,乳房炎患牛乳区细菌和纤毛虫菌群组成较健康奶牛复杂,而乳杆菌属菌群的DGGE图谱条带丰度、Shannon-Wiener指数却都显著低于健康奶牛;且乳房炎患牛乳区特异性菌种是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不能培养的链球菌(Uncultured Streptococcus),而健康奶牛乳区特异性菌种是乳杆菌和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因此,可以推断出乳杆菌可能是抑制乳房炎病原菌感染的重要细菌类群。PLS-DA得分图也清晰地显示乳房炎患牛和健康奶牛乳区微生物区系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式干酪生产用菌种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概述中式干酪的特点及生产用菌种所需具备的特性,对已有的四种菌株进行发酵性能和生化试验,优选出两株优良菌株为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和保加利亚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并进行两菌株实际的干酪生产,证明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由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简称Lb)、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简称St)发酵,采用稀释倾注平板法、吉尔涅尔度(°T)测定和感官评定等试验方法最终确定发酵型酸豆乳的最佳配方。研制成具有豆乳特殊香味,口感酸甜适口,无任何异味,呈浅黄色的凝固性酸豆乳。该酸豆乳最佳配方工艺条件:接菌量5%,蔗糖添加量8%,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比例1:4,料水比1:6,115℃15min高压灭菌,42.5℃发酵12h。  相似文献   

4.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主要由细菌引起,在牛群中广泛存在,其中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和乳房链球菌(Streptococcus uberis)是奶牛乳房炎主要的致病性链球菌.试验采用THB(Todd-Hewitt Broth)固体选择性培养基和色素试验培养基快速分离无乳链球菌和乳房链球菌,并结合生物梅里埃开发的VITEK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准确鉴定,从而建立一种从奶样中快速分离无乳链球菌和乳房链球菌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5.
提高酸牛奶质量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对提高酸牛奶质量问题进行初步探索。采用一般生产应用的嗜热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简写ST)和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简写LB(以)一定的接种量及发酵温度进行混合发酵。对影响酸牛奶风味及凝块生成等主要因素的严格控制进行最优化选择。结果表明:ST与LB的理想比率为3:2;发酵较适宜温发为40~44℃,以43℃或稍低于 43℃者佳;时间一般控制在2~2专小时;接种量以5%者佳;2~8℃下冷藏时间在48小时内风味最佳。  相似文献   

6.
试验为检测从荷斯坦奶牛瘤胃中分离的三株牛链球菌(Streptococcus equinus, S. equinus)对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将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 plantarum)FE-1(CB组)、牛链球菌ON182139(S1组)、ON182142(S2组)、ON221850(S3组)等乳酸菌用于新鲜苜蓿青贮,以不额外接种乳酸菌作为对照组(CON),在青贮的3、6、12、30 d和60 d,分别取出青贮苜蓿,测定化学成分、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和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1)第60天,与CON组相比,各添加乳酸菌组均显著降低了干物质损失(P<0.05),但牛链球菌组与植物乳杆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与CON组相比,相同添加量的乳酸菌组苜蓿的酸性洗涤纤维(ADF)、pH、氨态氮(NH3-N)和好氧菌群显著降低(P<0.05),但牛链球菌组和植物乳杆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对于粗蛋白(CP),与CON组相比,S3组与CB组显著降低了CP损失(P<0.05)...  相似文献   

7.
从市售酸奶中分离并鉴定了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us thermophilus)。将分离出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以2:1的比例加入牛奶中42℃进行发酵,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发酵前后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但仍然小于发酵前蛋白质含量,单菌发酵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双菌的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8.
为构建一种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和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的双重荧光PCR检测方法,根据筛选的海豚链球菌LysR基因和无乳链球菌Sip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浓度和退火温度,建立标准曲线,分析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最后进行方法的初步应用。结果显示:当无乳链球菌引物和探针浓度分别为0.20和0.16μmol/L,海豚链球菌引物和探针浓度分别为0.20和0.32μmol/L,且退火温度为53℃时,建立的双重荧光PCR方法荧光曲线标准,线性关系线良好,有较高的扩增反应效率;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最低检测限分别为29.6和10.7 CFU/mL,与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2)和其他8种常见的水生动物疫病病原体无交叉反应,重复变异系数均小于2%;临床样品及人工污染样品检测结果与细菌分离鉴定方法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罗非鱼链球菌双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同时对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进行检测,为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临床诊断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试验探究了4种不同类型乳酸菌添加剂对谷子青贮品质和CNCPS组分的影响,设置了5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副干酪乳杆菌LP1 (Lactobacillus paracasei)组、植物乳杆菌LP2 (Lactobacillus plantarum)组、干酪乳杆菌LC (Lactobacillus casei)组和布氏乳杆菌LB (Lactobacillus buchneri)组,测定谷子青贮的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和CNCPS组分。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副干酪乳杆菌LP1组pH值和丁酸(BA)含量显著降低,乳酸(LA)含量显著上升(P<0.05),副干酪乳杆菌LP1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低于其他处理(P<0.05)。与对照组和植物乳杆菌LP2组相比,其他添加剂处理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显著降低(P<0.05),淀粉(Starch)含量显著升高(P<0.05);布氏乳杆菌LB组中速降解蛋白(PB2)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慢速降解蛋白(PB3)和非结构碳水化合物(NSC)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对青海东部农业区的部分养殖场中采集到的自然发酵的来年3~5月份青贮玉米饲料中微生物数量进行了测定,其结果为:同一地区,3~5月份,乳酸菌数量变化较小,略有减少,酵母菌数量变化也较小,略有增加;不同地区,3~5月份,乐都的青贮玉米饲料中乳酸菌数量较湟中、民和都高。样品中分离出8株优势乳酸菌,利用16SrRNA序列通用引物PCR扩增和测序进行了鉴定,其鉴定结果为: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1株,开菲尔乳杆菌(Lactobacillus kefiri)1株,希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higardii)2株,帕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farraginis)4株。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辅助菌株对发酵乳品质的影响,使用包括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cremoris,Lcr)、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lactis,Ll)、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Lca)、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Lf)、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r)和2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1、Lp2)在内的7株常用乳酸菌与常规酸乳发酵剂共同发酵。结果表明:辅助菌株的加入能够缩短发酵时间,影响发酵乳贮藏期间的pH值,同时Lcr、Ll能够引起发酵过程中氧化还原电位的显著变化;微流变学研究结果显示,这些菌株能够提高发酵乳的黏性,降低弹性和流动性;所有菌株均能提高发酵乳的持水力,Lr、Lf、Lp1对发酵乳的内聚性、胶着性有增强作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Lr、Lp1、Lp2对发酵乳风味影响较小,而Lca能够促进庚醇、苯甲醛和2-十三烷酮的形成,Lf、Ll、Lcr可以增加发酵乳中短链、中链脂肪酸等风味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乳酸菌发酵核桃乳工艺及物性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疆特产核桃为主要原料,以嗜热链球菌(Strcptococcus thermophilus)和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为菌种生产核桃酸乳,旨在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乳酸菌发酵核桃乳,并对其发酵前后的物性学进行分析,以期获得兼具核桃和乳酸菌发酵食品双重优点的乳酸菌发酵核桃乳。  相似文献   

13.
从海南热带地区的香蕉茎叶中分离出3株高产酸菌,利用经典分类法即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细菌学鉴定,结果表明,3株菌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etarium)、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和乳酸片球菌(P.pentosaceus)。对这3株菌产酸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HN1和短乳杆菌HN2产酸速率大于乳酸片球菌HN3。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寻找适合防治鸡白痢病的乳杆菌(Lactobacillus)以取代通常所用的土霉素、呋喃唑酮,降低养鸡成本,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1981年春重新从咸宁市郊区正常雏鸡粪便中分离到三株乳杆菌。这些菌株具有乳杆菌属的特征,而又不同于该属的其他种。根据其形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认为是一种乳杆菌,因其来源于雏鸡,暂称为雏鸡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llinaceus),分别为Lactobacillus gallinaceus——23(简称 LG—23)、Lactobacillus gallinaceus——30(简称LG—30)、Lactobacillus gallinaceus——16(简称LQ——16)。 并与上述药物的疗效作了对比试验。经1250只雏鸡自然发生白痢病的防治试验,有效率达96.8%;以280只雏鸡人工接种鸡白痢沙门氏菌(S.pullorum)后的药效对比试验,保护率达92.9%,优越于土霉素、呋喃唑酮的药效;以120只雏鸡与单项制剂、用强毒对比试验,保护率达89.7—93.4%。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骨癌患犬与健康犬肠道菌群组成与基因功能预测,筛选出作为犬骨癌评价依据的细菌,为下一步犬益生菌制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集骨癌患犬与健康犬的新鲜粪便并提取其DNA进行Illumina NovaSeq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2组犬肠道菌群的Shannon、Simpson、Chao1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骨癌组犬的ACE和Observed_species指数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在门水平上,犬骨癌组肠道中梭杆菌门(Fusobacteriota)和拟杆菌门(Bateroidota)的平均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在属水平上,犬骨癌组肠道中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的平均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而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和Turicibacter属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PCoA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主要奶牛养殖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浙江省四个主要奶牛养殖区金华、杭州、宁波以及台州的30个奶牛场中846头泌乳牛的3178个乳区进行了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调查.首先用HMT乳房炎诊断试剂检查乳区奶样,采集HMT反应为阳性(++)和强阳性(+++)的乳区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对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浙江省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头阳性率为54.3%,乳区阳性率为28.0%.主要病原菌的检出率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i)34.0%、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27.0%、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12.2%、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13.0%、乳房链球菌(Streptococcus uberis)6.2%等.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只有20.3%,对四环素和红霉素的敏感率也较低(34.8%和47.8%).多重耐药现象比较普遍,主要是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同时耐药.  相似文献   

17.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S.agalactiae)是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给奶牛养殖行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解国内外无乳链球菌耐药性的变迁规律并为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治疗提供参考,笔者对国内外2009~2018年无乳链球菌的耐药率进行了分析,对无乳链球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扼要综述,以期为奶牛乳房炎临床合理用药及有效防治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序列分析方法对玉米(Zea mays)秸秆和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尾菜混贮料中的乳酸菌多样性进行分析,并以温度和p H为限制因素筛选优良乳酸菌菌株。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12株乳酸菌分属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片球菌属(Pediococcus)。其中,1株(LB-1)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6株(LB-2、LB-4、LB-7、LB-8、LB-9和LB-11)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3株(LB-5、LB-6和LB-12)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2株(LB-3和LB-10)为类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菌株LB-3和LB-8表现出优良的耐高温、耐酸碱特性,且具有较强的产乳酸能力,二者可作为青贮饲料的乳酸菌添加剂。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发酵乳粘丝法初筛与发酵乳综合品质对比法复筛相结合的方法,从我国西北部三种不同来源的发酵制品中筛选了三株产粘性能良好的乳酸菌。经鉴定其中两株为嗜热链球菌,一株为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选取两株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进行复配发酵试验,以市售酸奶做对照,筛选出使发酵乳粘性好、乳清析出少、感官评价好的菌株,命名为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ST-1。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对新疆乌鲁木齐传统酸奶中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通过传统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从6份样品中共分离出14种乳酸菌。乳杆菌属有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格氏乳杆菌、弯曲乳杆菌;肠球菌属有屎肠球菌、坚强肠球菌、肠道肠球菌、乳酸肠球菌;链球菌属有嗜热链球菌和黄连链球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